弘戒法仪

  阇黎师唱。
安陀会五条衣授一长一短郁多罗僧七条衣授两长一短割截衣持大德一心念我(某甲)此僧伽黎廿五条衣授四长一短钵多罗应量器常用故尼师坛应量作今受持
  抚尺云。
  千佛授受印心之密旨。惟法与衣钵而已。法乃惟心非可授受。所可传受。非表无凭。盖印心之法者。即今所参之祖师禅是也。禅者梵语禅那。此云思惟修。思惟修者。即今看话头。起疑情参究是也。禅具三义。所谓奢摩他。三摩。禅那。奢摩者。即色本空。无实体故。三摩者。本空幻有。因假成故。知空而不知假。谓之偏空。知假而不知空。谓之逐有。兼空而即有。即有而兼空。谓之矫乱。亦非空亦非有。谓之堕非。离即离非。是即非即。神而明之。强名曰法。至显至密。故曰心印。佛之授受。唯此而已。然心不可以授人法。不可以断续。故付法在传衣钵处。表而明之。钵者中空而外实体圆。而开合成二。二以交互。象僧圆颅。而应天与两仪。含无量妙义。出无量福德。用表根本智也。衣者外方而内通。条分阔狭。长短割截。有法着有。正偏象僧。身以应地而兼物。如田之发生。似水之流沃。用表差别智也。凡参禅初得大悟。便得根本智。至圆至神。万法具足而混然。及於师承处得法。便得差别智。至方至析。万法缕缕而泮然。故先单得根本智。而后入后得智。方才与衣钵相应。若单得根本智。不得差别智。如僧之持钵而裸形。若单得差别智。而不曾大悟。其根本自觉圣智。如人之衣冠而饿殍。故佛制衣钵。顷刻不离。所谓暂时不在。如同死人者是也。是故欲作比丘。必具衣钵。法须自悟。不假借人。故僧家称草鞋。谓之不借草鞋。尚名不借。何况佛法。而独假借于知识之间。而不求自悟亲得者乎。故传此钵者。如捧佛顶。若触之有声。如击佛同罪。尊法故也。日则持以乞食。滋培慧命。令檀那向佛顶上作功德。夜则枕头。以表己头无相。与佛顶无相同也。己头不可离。故钵不可离。如人一日不可无食以颐养也。己头不可独。故钵不可触。如人一时一刻不可伤首也。钵已如此。衣仪亦然。可类推矣。为比丘者。传心印之佛种也。故圆颅而持钵。净体以着衣。斯道之不可须臾离也。锡杖者。正法之标帜也。金用柔。锡明洁。而中空外有。金乃五行之尊。表法尊胜也。柔表法门尚忍也。明洁表不容污染也。中空外有。表中道分明也。四谛六度以庄严。二观一心而持执。不容着地无所住也。不容离傍不可废也。卧则同睡。行则同往。住则同挂。参前倚衡之法也。法其严乎。不可背也。法其尊乎。不可触也。离之则背。即之则触。皆边见也。比丘正当荷担而勿舍。以日究者也。此衣钵锡杖之所以制也。巾瓶澡豆之同佩。清净身事也。杨枝之用。净口业也。戒刀相随。不独断三毒烦恼。乃金刚王剑。万法头边。俱合坐断也。镊子之用。拔见刺也。净瓶携水。洒法雨也。经律佛像三宝。於自心具足也。绳床之坐卧。如莲华之不着也。日中一食。表一法资身无二无三不过中道也。树下一宿。表无家活也。执香炉行戒芬也。漉水囊行慈行也。火燧表心不可有火不可无光也。是为头陀游方化导之不可少者也。无非禅也律也。法器具足而佛道成矣。此固不得不为启而明之也。不可忽。
  善男子等。自今已后。凡制衣钵。请问明师。如法裁造。无恣自心。有违规制。若得完备。必请知律之师。依法加持。传授披搭。功不唐捐。必获灵验。上契佛心。下合凡意。是真出家之士。汝等一齐道。依教奉行。(答)依教奉行(三称)。
  三衣钵具 真言
  五条衣
  善哉解脱服  无上福田衣  我今顶戴受  世世常得披
  唵悉陀耶娑诃
  七条衣
  善哉解脱服  无上福田衣  我今顶戴受  世世常得披
  唵度波度波娑诃
  大衣
  善哉解脱服  无上福田衣  奉行如来命  广度诸群迷
  唵萨诃迦波波咤悉帝娑诃
  坐具
  卧具尼师坛  长养心苗性  展开登圣地  奉行如来命
  唵坛波坛波娑诃

  将登坛受具足戒先策发沙弥法仪第十

  (初净人法堂上打鼓集众。沙弥雁行立定。引请两人到十师寮。请策发师。一执炉。一鸣磬。迎至法堂。升座敷坐。引请鸣引磬。举云)。
  栽培佛种。萌发菩提。芬花望果合乘时。雨露本无私。长养沾濡。策进应机宜。
  发大心菩萨摩诃萨
  诸沙弥等。闻磬声。各礼三拜。一齐胡跪合掌。
  引请白云。
  刻雕完众相。皆凭良匠之功。教育成全材。须假明师之力。若不虔请。安能久从。今为汝等。一心恭请(某)宗师为汝等作策发阿阇黎。而况此师诲人无倦。接物有方。故须专秉一心随我。殷勤伸请。请师之语。汝合自陈。恐汝未能。我今教汝。若言(某甲)处。各称自己名。其余言词。皆随我道。
  引请鸣磬云。
  大德一心念。我(某甲)今请大德。为策发阿阇黎。愿大德为我作策发阿阇黎。我依大德故。得发戒境量。慈愍故(一拜)。慈愍故(一拜)。大慈愍故(一拜)。
  策发师白云。
  诸佛子等。汝既殷勤伸请。我为汝等。作策发阿阇黎。所有言教。当须谛听。
  原夫举足下足。无非净名道场。左之右之。尽是衲僧境界。常寂光之住处。事同一家。大圆觉之伽蓝。理无异辙。相逢击节。间有其人。卢行者即负舂。於当处圆成。高沙弥不登坛。而便名具足。奈何此事。领略者希。既迷入道之通衢。特示出家之蹊径。故华严经云。若有不识出家法。乐着生死不求脱。是故菩萨舍国财。为之出家求寂静。五欲所缠不离家。欲令众生解脱故。示现不乐处五欲。是故出家求寂静。以此则知。欲求圣道。先须出家。於是中天应迹。半夜逾城。策素马以凌空。诣青云而断发。雷音既振。善来初度於五人。法雨才沾。羯磨繁兴於四海。人到于今。咸受其赐。诸善男子等。宿有善根。遭遇 佛恩。得圆僧相。登坛受戒。不知戒之为义。为之何法。云何领受。既受之后。云何奉持。持犯之相。为复若何。倘迷斯旨。徒有登坛受戒之名。而无受戒之实。一生虚丧。体是白衣。是故我於未受戒前。为汝发明戒体行相四种之义。欲令汝等心得明了。善知戒法。徧诸尘境。运心领受。纳体无乖。当示一心。依体起仪。於日用处。仪貌可观。然后登坛。称缘而受。令本受体。终身表持。起诸戒行。远离诸过。复本净心。而此净心。本然自具。不假修为。不落有无。不非有无。亦非不不。非不亦忘。断绝名言。非思量处。任运无碍。是曰净心。亦名戒体。以此净心运想。名为缘境。以此净心领受。名为受戒。以此净心护持。名为持戒。行法与此相应。名为戒相。所言戒法者。即佛所制。禁防三毒。三千八万无量律仪是也。言戒体者。即以己心遍缘一切情与无情。空有二谛尘沙等境。於诸境上。发三种心。一者誓断一切恶。所谓淫盗杀妄身口非。为一切过失。皆悉止断。因断成功。名为断德。将来果上。证法身佛。二者誓修一切善。所谓世出世间一切善法。习行方便。无善不修。善由智修。因善成功。名为智德。将来果上。证报身佛。三者誓度一切众生。前之二愿是自利行。今者普度含识。皆悉令得无上佛果菩提涅盘。是利他行。以恩及物。名为恩德。将来果上。证应身佛。心缘於境。境从心现。境即法体。体即戒因。未受以前。体是无系。揽法於体。依於自心。戒为能依。心是所依。心法和合。名为戒体。如药丸喻。可以知之。三明戒行。行者依本受体。於日用处。参诸行业。名为戒行。所言戒相者。如诸戒检。明持犯之相。此即法相。於四威仪日用行事。此行相也。汝等若法如是解了。如是奉持。庶合圣德。真是出家持法之子。故楞严经云。将此身心奉尘剎。是则名为报佛恩。如是而已。余复何言。汝等一齐道。依教奉行。(答)依教奉行。
  策发师抚尺一下。众礼拜。师起身祝已。引请鸣磬一下。令戒子拜起。候师下座已。戒子各归蒲团坐禅。

  登坛授大比丘具足戒白四羯磨法仪第十一
  第一明请师法

  (先於隔宿。引请集诸沙弥。严洁身相。剃头洗浴。着新净衣。露顶引至方丈。展大具脱屣。至诚顶礼三拜。胡跪合掌。引请出在诸沙弥前。一触礼。胡跪。白云)。
  仰白和尚大德僧忍听。彼沙弥(某人)等。前已具白和尚。蒙许授比丘具足大戒。已先於阿阇黎所。教令作法。忏悔清净。明晨奉请和尚尊慈。首领十师登坛说戒。惟愿和尚慈悲听许。下情无任恳祷之至。(引请起一触礼。侍傍举云)诸沙弥等。我以作白。蒙和尚慈悲。然允许。汝当至诚起身作礼三拜。(拜举。引出至羯磨阿阇黎所。令沙弥一行立定。引请侍白云)明晨恭请大德登坛。为诸沙弥授具足戒。惟愿慈悲。幸赐俞允。沙弥展半具三拜(引出於教授师寮。及尊证师寮。一一如前。至明早坛仪毕具。早饭毕。集诸香灯幢幡鼓钹手炉。先引到末位尊证师所。引请一触礼。沙弥齐一触礼。便行迎末位师。至第九位师寮。末位师与九位师。相见一触礼。引请对九位师。一触礼。沙弥齐一触礼。便行至第八位师寮。亦然。位位请毕。同到和尚寮。九位师齐与和尚。相见一触礼。引请率诸沙弥。展半具三拜。便行迎至法堂。一带坐定。引请。拈引票云)。
  诸沙弥等。各各记取得戒和尚名字。不得妄识。
  拈第一引票云。
  第一引票。上某下某某宗师。为得戒大和尚。  第二引票。上某下某某宗师。为羯磨阿阇黎。  第三引票。上某下某某宗师。为教授阿阇黎。  第四引票。上某下某某宗师。为尊证阿阇黎。  第五引票。上某下某某宗师。为尊证阿阇黎。  第六引票。上某下某某宗师。为尊证阿阇黎。  第七引票。上某下某某宗师。为尊证阿阇黎。  第八引票。上某下某某宗师。为尊证阿阇黎。  第九引票。上某下某某宗师。为尊证阿阇黎。  第十引票。上某下某某宗师。为尊证阿阇黎。
  引请鸣磬一下。白云。
  诸沙弥等。闻磬声。各礼三拜。一齐胡跪合掌。
  引请作白。
  夫明镜当台。遇形则鉴。洪锺在架。有扣则鸣。圆成三聚。须假於三师。举检七非。全凭於七证。今为汝请现前诸师。为汝等作得戒和尚。所有请词。皆随我道。

  第二正请师法

  (律云。弟子无师教授。故造非法。佛言。当立和尚。弟子看师。当如父母想。敬重相瞻视。又病比丘。无人看顾。便不善终。佛言。当立弟子。应共相敬重瞻视。便得正法久住。增益广大。和尚看弟子。当如儿想。善见云。以初不请故。后便违教。佛制令请也。若依本律请法。不在僧中请。今依十诵僧祗。令受戒人。先入僧中。教使次第。一一头面礼僧足。然后请之。当偏袒右肩。脱革屣。右膝着地合掌。如是教请言。引请唱教云)。
  大德一心念。我(某甲)今请大德。为我作得戒和尚。愿大德为我作得戒和尚。我依大德故。得受具足戒。慈愍故(一拜)。慈愍故(一拜)。大慈愍故(一拜)。
  众和请已。第一位和尚白云。
  诸佛子等。汝既殷勤伸请。现前诸师。为汝等作得戒和尚。清净莫放逸。(沙弥答云)顶戴奉行。
  引请白云。
  诸沙弥等。今为汝请现前诸师。为汝等作羯磨阿阇黎教授阿阇黎尊证阿阇黎。所有请词。皆随我道。
  引请作梵。
  大德一心念。我(某甲)今请大德。为羯磨教授尊证阿阇黎。愿大德为我作羯磨教授尊证阿阇黎。我依大德故。得受具足戒。慈愍故(一拜)。慈愍故(一拜)。大慈愍故(一拜)。
  第二位羯磨阿阇黎云。
  诸佛子等。汝既殷勤伸请。我现前诸师。为汝等作羯磨阿阇黎教授阿阇黎尊证阿阇黎。清净莫放逸。(沙弥答云)顶戴奉行。
  (引请。令戒子收坐具。各捧衣钵。随声念佛。绕坛一匝。听候问难登坛。净人鸣彭钟。戒师举)。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引请执炉。迎十宗师。至戒坛所。从东绕坛。至西阶上。至第二级。投东朝坛。一行立定。礼三拜已。坛主祝圣启白云)。
  唯菩提之植种。仰戒律以培根。诚为正法之堤防。永作心宗之城堑。匪凭外护。曷固弘传。是以菩萨现轮王而致治人君开佛化以宣崇。观夫印土历主之护兴。监彼支那积朝之勅阐。况我圣朝慧日。博扇仁风。创开坛於 洪武十年。暨善述於 成祖昭世。 神宗赐衣锡于五台。而律再振。丛林瞻星日於三界。以法重光。 列圣恩深。今皇德重。比丘(某)感此山居无难。入道多祥。开后学。以良愧樗材。报洪庥。而徒倾葵萼。愿弘戒法。永祝尧天。敬修草莽之坛。学展苏罗之律。衍无疆於圣寿。祈巩固之 皇图。 睿性日光。神威震肃。俾万方之戈偃。见四海之瑞呈。内壶赋睢鸠。青宫毓麟趾。镇干城於阃外。挺柱石于朝中。贤侯分化以辟疆。黎庶歌风而击壤。嘉禾岁稔。甘雨时调。人人证梵网之门。处处禀毗尼之德。咸承垂拱。共沐清夷。
  (祝毕。十师一齐收具问讯。仍称佛号。又从东绕二级坛。至西阶升坛上。礼佛三拜。胡跪同念)。
  持戒清净如满月  身口皎洁无瑕秽  大众和合无遗诤  是乃可得同授戒
  拜下。收坐具。和南转身。向西列立。举。
  南无建坛四圣菩萨
  (众和十声毕。展具礼三拜。收坐具。和南从西而入佛后。出东面东。依位立定。侍者鸣引磬一下。齐问讯。各归位坐定。引请於坛下鸣槌一下。沙弥首领。自上而下。遍插香。引请作梵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