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心诫观法发真钞

  【科】谛思讲论人情测佛佛智境界岂人能测如是审察名为净心。
  佛智下经曰假使满世间皆如舍利弗尽思共度量不能测佛智岂下凡能测乎。
  【科】偈曰。
  【科】
  敷演说法师  二种升高座  一者福无量  二者离罪过  慈心成就人  法施胜财货  瞋垢是非佗  棘刺上坐卧
  一下以行法施故经中以七宝满尔所恒河沙数三千大千世界以用布施得福甚多乃至受持四句偈为他人说胜前福德二下不规利说法故棘刺虽曰法座翻成棘刺。
  【科】
  有漏为基堵  无明作根本  解经不除毒  法师自伤损  贼心求名利  匆匆未思忖  婴孩欲登梯  先须戒足稳
  基说文曰墙始筑也堵(当吉切)垣也无明古师谓迷惑不了名曰无明体即是痴也以痴为贪瞋母故曰根本匆匆者与匆音义同速也选云何事匆匆言逐利之急速也婴孩释名曰人始生曰婴儿胸前曰婴抱婴前乳养之也孩即长於婴儒云婴儿之未孩今喻阙行法师也。
  【科】
  学士聪明者  举动多轻躁  或有错解义  邪见复颠倒  是故定治动  七觉中法要  定慧平等修  种智得微妙
  七觉中法要者以七觉中有定觉支故为治动之要也定慧下遮偏修也又七觉中有择法觉支即智慧也种智总包道种智等智论有三智一切智是声闻辟支佛道种智是菩萨一切种智是佛智也。
  【科】
  世尊在世时  唯教修出离  习善莫生足  少恶即远避  念念观无常  勤修真对治  寂虑学禅那  何须着文字
  世尊者位高证极为世所尊也即十种通号之一修出离者近出三涂而生人天远出三界而远五阴等习善下於善勤修为多益美故不可生足也恶不可积少须避之故涅盘云莫谓小罪以为无殃水滴虽微渐盈大器念念者要无间断也又智论曰无常有二种一者念念灭一切有情为法不过一念住二者相续法坏故名为无常如人命尽若火烧草木等勤修即习善对治即远恶远恶之要宜修禅定故复云寂虑学禅那等梵云禅那秦言思惟修即摄心系念学诸三昧也又禅有世间出世间之异世即四禅根本出世复有二种一出世间禅即三三昧师子奋迅等二出世间上上禅即首楞严等百八三昧也。
  【科】何因世尊在世时悉得圣道及生天中。
  【科】依次而学不越毗尼入道有方五年习戒夜则修定摄心守境安处林野不畜余食少欲惭愧一心谛观无常不净离诸调戏意不散乱举动进止恒令净洁无恶姿容先意问讯以是善缘悉得道迹。
  有方方法也习戒修定例举所诠之行也林野即冢间树下不畜余食者时至分卫故无余畜此令修头陀上行也经曰日中一食树下一宿慎莫再矣无恶姿容者和颜视物也先意问讯者预语接人也郑玄注礼曰小聘曰问又尔雅曰讯者言也即用言问彼曰少病少恼起居轻利又曰乞食易得住处无恶伴等是也。
  【科】汝能一心依此学者名为净心。
  【科】偈曰。
  【科】
  正法证道时  净法调众生  随事秉羯磨  除垢获三明  像法尽至末  羯磨癈不行  虽复似和合  集则起斗诤
  正法简像法末法此颂上佛在世时悉得圣道者盖以毗尼等净法调众生故羯磨者明了论疏翻为业所作是业故亦翻为所作百论云事也今谓羯磨属能被也事属所被法事名通一百八十四种故言随事等三明者谓过去宿命明现在漏尽明未来天眼明即六通中三也像法像似也以像法千年不及正法但像似耳至末法即万年也此时虽有羯磨亦不行也所谓但有教理而无行果。
  【科】
  凡是诸经律  甘露亦毒药  解服百疹瘳  不消病发作  知法不向心  解经行转薄  弃舍戒定业  文字处起着
  解服下释上甘露不消下释上毒药知法下法合毒药反此知解而向心起行无舍戒定而不着文字则成甘露而百疹瘳矣(疹司忍切瘳丑鸠切病愈也)。
  【科】
  所以韵句撰  读时心欢乐  静坐好思量  观察自忖度  何缘重颂偈  文少义广博  依诫益汝身  信受勿疑恶
  所以下推偈中成韵所以何缘下推长行后立颂所以也对法等论说重颂者即复更颂前长行义又云不了义经应更颂即为二义故立重颂一者为益利根后来二者为显前不了义令听法者见解明净故涅盘但有初之一义成实第二云或佛自说或弟子说欲令义理坚固不散如线贯华次第坚固又严饰词句令喜乐故又义入偈中则令要略易可解故今文异同成实依戒戒当从言作。
  【科】
  或见他毁骂  轻贱心漠漠  此约大乘教  与理不违错
  轻贱心漠漠者谓或遭彼毁骂轻贱要清虚其心不纳其言也尔雅云漠清也文选曰澹乎至人心恬然存乎玄漠注曰至人真性澹乎然无所营为唯在玄然寂寞而已今若能如此则其心无恼也此约下谓上既破於着文离相克证种智等此即归大乘之教也及令心泊乎无为与真理相冥则终成校量心行之旨也。
  【科】诫观六难自庆修道法第五
  五释自庆篇推校心行渐使於调柔依正克隆得不怀於自幸故次前位以立兹篇谓人身中国等诚非易偶故曰六难既幸而获当营善利故曰自庆修道。
  【科】一者万类之中人身难得如提谓经说今得人身难於龟木二者虽得人身中国难生此土即当边地之中具足大乘正法经律三者虽有正法信乐复难今随力信不敢疑谤四者人身难具今受男形根无残缺相貌成就五者虽具男形六根无缺五欲缠染出家甚难今得割爱出家修道披着佛衣受佛净戒六者虽受禁戒随戒甚难汝可於戒律中尊重爱乐惭愧慎护。
  提谓经有真伪二本故僧佑录称宋孝武时北国沙门昙靖撰一卷者邪正天别续高僧传旧录别有提谓经一卷与诸经语同今所引者是真本智升录曰久亏其本无可究寻龟木者菩萨处胎经佛说偈曰盲龟浮木孔时时犹可值人一失命根亿劫复难是又大庄严论曰我昔闻有一小儿经中说龟值浮木孔其事甚难此小儿故穿一板作孔受头掷着池中自入池内低头举头欲望入孔水漂板故不可得值即自思惟极生厌恶人身难得佛以大海为喻浮木孔小盲龟无眼百年一出实难可值我今池小其板孔大复有两目日百出头犹不能值况复盲龟而当得值即说偈曰巨海极广大浮木孔复小百年而一出得值甚为难我今池水小浮木孔复大数数自出头不能值木孔盲龟遇浮木相值甚为难恶道复人身难值亦如是中国者通局有二通则印土为中故方志曰则以佛所生国迦毗罗城应是其中谓居四重铁围之内故经曰三千日月万二千天地之中央也佛之威神不生边地若生边者地为倾斜故中天竺国如来成道树下有金刚座用承佛焉据此为中也局则约此神州故戒疏曰此方中岳亦号中华且据轩辕局谈中表若然则边自立中故曰边地之中也尝试论之中边在人不定局处何哉苟人居边而闻法生解斯成中矣中不闻法反成边矣如舍婆三亿家不闻不见今神州虽具正法而有生不经耳者又何异舍婆三亿之徒哉信乐者夫信为道源功德母安得诚言而不信受如宋传曰顺璟浪郡人尝览华严经中始从发心便已成佛乃生毁谤启手足时扶掖下地地便徐裂璟身俄坠生陷地狱至今有坑广袤丈余号顺璟捺落迦也此由不信之愆耳又传曰隋天台法智每谓人曰我闻经言犯一吉罗历一中劫入于地狱可信又闻经说一称阿弥陀佛灭八十亿劫生死重罪则未之信人难云何故生大邪见俱是佛言急须念佛久则三昧现前乃於国清寺兜率台上昼夜精进念佛忽预辞道俗曰生西方中夜无疾而化时有金色光明来迎照数百里江上渔人谓言天晓迟久方明始知智之往生矣此由信之力也今若依教信奉复起欣乐善莫大矣男形者非受黄门二形女人等报也根者约下载牒中是总六根也相貌者非跛躄[矬-(人*人)+(口*人)]陋之相也五欲者色声香味触能缠缚行人三界受生今若能观色如热金声如毒鼓香如恶气味如沸蜜触如蛇虺近则能出父母妻子之家远能出三界火宅之家也斯事非易故曰甚难婆沙云家者烦恼因缘出家者为灭垢累故佛衣以三衣是无上法王之服一切九十六种外道皆无由斯受持故得解脱受佛净戒者以一受之后能清色心革凡成圣故随戒即随中之行上虽明受而必资随故大师曰受是要期思愿随是称愿修行若但有受无随直是空愿之院不免寒露之弊若但有随无受此行或随生死又是局狭不周今言随戒难者谓受据坛场受体初始发心随约受后防非终至四舍时既经远复为难矣。
  【科】於此六事若不观察即便放逸深障圣道既超六难常应喜庆难得已得得已莫失如是思量名为净心。
  六事即六难绮互其文耳。
  【科】偈曰。
  【科】
  世有六种难  难得已得具  勤修戒定慧  善解名味句  是故学大乘  问即须知处
  名味句谓义味由名句之所生也亦云名句文既曰善解须兼大小又须善通外问故下曰问即须知处。
  【科】
  受他檀越食  饱腹无智虑  无智长贪瞋  不能如法住  犯禁毁戒足  命终生四趣
  檀越亦云陀那钵底此云施主或日檀那秦言布施四趣者即四恶趣六道中除人天耳以是善趣故若智论修罗亦在善趣收故楞严修罗道四趣今既言恶应在下趣所收。
  【科】诫观世相如梦修出世善根法第六
  六释善根篇自庆修道已不昧於宪章睹世知空须克敦於出离故立此位以次前篇谓荣名利养殊非实有故曰世相如梦了妄趣真熏成圣种故曰修出世善根出世者出离三界器世也。
  【科】云何方便能令众生离苦出世。
  【科】但愚人贪爱我即不贪何者是名世愚贪爱所谓官荣封赏车马库藏台观园林采女音乐上服美馔游戏射猎宴会倡伎嫁娶宾席特怙族姓追朋逐势三军列阵前锋精锐谋策将略果毅伤杀平殄除荡快意适情攻城破栅收缚簿敛刀笔豪侠意志建立俗艺医方工巧居积摄敛奠祭以要言之如此。
  我者目出家之士也以出家之人本破我我所今顺世谛假名呼之封赏封约官爵赏据赐赉也库藏贮物舍曰库又通俗文曰库藏曰帑台者尔雅曰四方而高曰台释名曰台持也言筑土坚高能自胜持观者刘熙曰於上观望也尔雅曰观谓之阙园林园如下解林说文曰平地有丛木曰林采谓采择有德之女或作彩后汉光武立美人彩女之号上服名衣也美馔说文曰具食也论语曰有酒食先生馔马融曰馔饮食也倡伎业疏曰倡谓排忧以人为戏弄也伎通男女即奏乐也又伎俩也嫁娶者男曰娶女曰嫁方言曰自家而出谓之嫁礼记曰男三十而娶谓娶於异姓宾席者设之以待宾也周礼以飨燕之礼观四方之宾客也族姓周礼五家为比五比为闾四闾为族是百家为一族也一族间必有豪盛之家号曰族姓三军军族也周礼夏官司马曰凡制军万有二千五百人为军王六军大国三军次国二军小国一军谋策春秋正义曰编简为策释名曰书教令於上所以驱策诸下也汉制约勅封侯曰册册赜也勅使整赜不犯法也将略略谋略也又法也果毅(鱼既切)果敢曰毅殄绝也城崔豹古今注曰城者盛也所以盛受人物也栅竖编木也又村栅也簿敛簿籍敛聚也刘熙曰簿言可以簿疏物也籍所以籍人名户口也刀笔古者无纸例书以竹简木椟当者留之不当者则削故今目於翰简曰刀笔也释名曰笔述也述事而书之豪侠意志者即恃雄豪为任心意志气慠逸於物也俗艺汉书地里志曰好恶取舍动静非常随君上之情欲故谓之俗艺者才能也医方工巧属五明之数西域记曰医方明者禁咒闲邪药石针艾也工巧明者伎术机关阴阳历数又周礼曰知(去呼)者[邱-丘+仓]物巧者述之守之世谓之工又曰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后可以为良居积下即储畜聚敛货物以事商估也奠祭即九流中墨流也礼注曰奠荐也陈也言陈荐於先祖也刘熙曰丧祭曰奠奠停也言停久也祭尚书大传曰祭之言察也察者至也言人事至於神也。
  【科】众多世务无量杀害饮酒啖肉斗诤胜负怨雔热恼悲喜安危吉凶祸福能於此中悉舍离者名真修道出世人也众生迷倒於此世事谓是真法不知无数劫来生死大苦身坏命终堕三恶道恒河沙劫受大烧煮虽遭此苦仍於生死贪着无厌迭相承习迷惑尘境皆由未值善导未闻正法汝今既闻如闻修学名为净心。
  以要至无量是结略辞合在祸福下则善雔正作雠(市流切)仇也迭相迭递也更也善导知识之通号也至於如来亦称善导故经曰我如良医又如善导。
  【科】偈曰。
  【科】
  凡夫狂痴性  所见常不正  资养三毒身  贪瞋转增盛  未观尸秽形  持粪如行屏  常游违顺境  诈伪起谄佞  实无常我乐  妄见常我净  罪业颠倒故  恒游诸险径
  资养资或作恣行屏广雅曰圊溷屏皆厕之别名又屏字亦作并(防正切)字统曰厕也实无下以心实无常妄见为常法实无我妄见有我受实是苦妄见为乐身实不净妄见为净此之两句即四念四倒两相翻也又上句欠净字下句少乐字为成句偈互对影略圣智之巧险径喻三恶道也。
  【科】
  智者如实解  慧命心决定  观世如梦幻  穷真道成圣
  智下有智之人目为智者契理而知故曰如实解理解既实则智慧性命必无差失故曰慧命心决定因缘解了故不同众生认倒为实故曰观世如梦幻了幻则圣道可证故曰穷真道成圣。
  【科】诫观破戒僧尼不修出世法第七
  上根之者了世相之非坚中下之流逐尘境而还附善难久固戒乃毁伤故次前篇以立兹训谓不修五篇禁制曰破戒五众之上二故号僧尼唯耽俗务曰不修出世法僧尼者梵云僧伽此云众文曰大众者四人若过然亦有通者始从一人终至二十皆名僧今一往目比丘耳尼者善见曰尼女也梵阿摩此曰女母。
  【科】僧尼破戒者。
  【科】所谓畜养奴婢僮仆牛驴车乘田宅种植园林华果金银粟白屏风毡被好枕细席箱匮盆瓮铜器盘椀上好三衣牙床坐褥房舍退屋厨库碓磨脂面药酒杂鲑酱酢异种口味王公贵重多人顾识生缘富贵数过亲旧饷送吊问申诉衙府身为众首门徒强盛讲说相难好喜音乐常居一寺评量僧事迭相摈罚借问旱潦丰俭盗贼水火毒兽之事经过酒店市缠屠脍猎射之家亲友妇女琴瑟诗赋围碁双陆读外书典高语大笑嫌恨诤竟饮酒食肉绫罗衣服五色鲜明勤剃须须爪利如锋畜八不净财宝富足於此等事贪求爱着积聚不离名真破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