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佛藏
- 续藏经
- 中国撰述
- 诸宗著述部
- 戒律宗
- 传戒正范
传戒正范
引礼云。
诸比丘等(有余加之)一齐起立 闻磬声礼谢三拜 撩衣(拜已)起具 分班 迎请者出班送和尚归方丈。
(礼仪如常送已。仍至堂中礼送二师。并谢引礼师毕。次第各还本所。以候初夜问忏)。
审戒遮第三
梵网经云。与人授戒时。不得拣择。一切国王王子。大臣百官。比丘。比丘尼。信男信女。淫男淫女。十八梵天。六欲天子。无根二根。黄门奴婢。一切鬼神。尽得受戒。又云若欲受戒时。师应问言。现身不作七逆罪耶。菩萨法师。不得与七逆人受戒。故知理性无别。有心者尽皆通收。事障须防。无犯者乃可容受。既於不拣择中而分拣择。然审问中。复有正权顿渐之殊。故今汇之为四。以便悬当台之明镜。鉴所受之机宜。若不谙练於先。临时成非莫晓。
一者出家男女。若受持式叉摩那。沙弥沙弥尼戒。或学戒年满无缺。或身器完美无遮。已经登坛。白四羯磨。曾圆比丘比丘尼戒。今复增发大心。乞求三聚。繇其行布靡逾。不废住持僧宝。如法如律。谓之正受。受已。名曰菩萨比丘。菩萨比丘尼也。
二者若式叉摩那。沙弥沙弥尼。或学戒生年未满。纵满诸根不具。倚能发菩提心。堪行菩萨行。虽具足僧伦不收。於平等佛性可摄。以其不历近圆。即求三聚。戒级虽越。佛慈暂开。谓之权受。受已。名曰菩萨式叉摩那。菩萨沙弥。菩萨沙弥尼也。
三者若居家男女。崇信三宝。乐修十善。或受五支学处。慎守多年。或持八关斋戒。严遵一日。今始更发胜心。求受菩萨大戒。以其自小进大。信智转增。谓之渐受。受已。名曰菩萨优婆塞。菩萨优婆夷也。
四者若世俗男女。多劫已植。深厚善根。此生迷着不速返惺。倐尔觉照。立地悲忻。一念信归三宝。恳求大乘戒法。愿力弘深。同事摄化。以其未曾久持居家戒品。一旦疾禀菩萨学处。谓之顿受。受已。名曰菩萨近事男。菩萨近事女也。
此之四种。若审忏时。仍分四别
审第一种人者。若是比丘。严问所持二百五十戒法。若是比丘尼。详审本法三百四十八戒。至於七遮。二部通诘。苟根本毁破。应当羯磨灭摈。若七逆有犯。当如律制所遮。设余干违。容悔仍净。
审第二种人者。若是式叉摩那。此云学戒女。佛制令学三法故。若审忏时。应一一逐问。一学根本。四重戒是。二学六法。谓染心相触。盗减五钱。断畜命。小妄语。非时食。故饮酒是。三学行法。谓大尼诸戒中威仪是也。若是沙弥沙弥尼。唯审本戒十章。其七遮重罪。三众俱问。如斯三众之中。或根本七遮有犯。一一依律摈除。若学戒女六法不净。更於二年羯磨。繇彼既受式叉摩那戒。即非沙弥尼众所摄。复於式叉摩那缺学。又非真净学戒之女。而两无攸归。三聚基乏。故不能进受菩萨戒也。其小三众。唯此学戒所制。倍严於沙弥沙弥尼故也。
审第三种人者。若是五戒近事男女。於中受有满多半少一分不同。应随所受。一一详问。不得为少分者。而问多分。为满分者。而问半分。若是八戒近事男女。彼所受者。既异终身居家五戒。故审诘时。但问一日一夜之持犯。又则八戒制淫。於一日夜全断不开。非同五戒止禁邪淫而已。如审七逆四辈无殊。其间或於四重七逆。有犯一一者。当须遮止。余听悔除。仍许进受。
审第四种人者。彼等一向未禀尸罗。今始初发大心求受。应准善生经中。问其七种戒障。若此善信男女不干七障者。先当与受优婆塞。优婆夷之五戒。然斯俗谛五禁。乃在家菩萨戒之原基也。即於当日。复钦梵网经。再审七逆。若无犯者。三聚方进。今虽五戒才受。七逆岂必有干。佛教有遮。仍须遵问。
(凡作法时。应在后日分。其净堂敷座。设办庄严。签班出入。一切仪式皆同受具无殊。至时鸣椎集众。引礼先至法堂。众向作礼三拜。令四为首者。徃请受差验缴书记巡视诸师。礼仪如前不异。引礼师次将五人。一人执香往请羯磨师至堂。礼佛就座。拈香。众举香赞竟)。
引礼云。
上香 复位 迎请者向上排班 展具 闻磬声作礼三拜 撩衣(拜已)起具 各归本班。
(受差诸师礼仪嘱辞。皆於二坛仪中详明。此不再出)。
引礼云。
诸比丘等。各禀虔诚。随我音声。齐诵大悲神咒。求加护以净法筵。仗威力而蠲魔障(诵此神咒三遍已。举云)。
南无甘露王菩萨摩诃萨(三声)
诸比丘等一齐向上排班 展半具 闻磬声作礼三拜 撩衣(拜已)长跪 合掌。
夫法器久成。犹恐琢磨之未至。圣阶欲进。先求行履之有初。今则具戒既登。圣心重砺。故我为汝众等。焚香敷座。恭请上(某)下(某)律师。为审戒问遮忏悔阿阇黎。请师之语。汝合自陈。恐汝未能。我今教汝。各称法名(众各称名)。其余言辞。皆随我道。
大德。一心念我比丘(某甲)等(余众加名)。今请大德为审戒问遮忏悔阿阇黎。愿大德为我作审戒问遮忏悔阿阇黎。我依大德故。得入菩萨清净位。慈愍故(三请三拜)。
羯磨师抚尺云。
诸比丘(有余众加之)汝等既已殷勤三请。我今为汝作审戒问遮忏悔阿阇黎。所有言教。各须谛听。夫教对机谈。先渐后顿。律因事制。繇身及心。身苟不净。心戒何从。今既五篇固守。三聚更增。愿乐四弘。匪专自利。斯则发广大之因心。直趋宝所。希如来之果德。不滞化城。具此胜怀。可谓上善。但恐浮囊有损。破器难盛。圣制既违。梵行何立。往愆未雪。修证无繇。故毗尼藏云。犯四性重者。退失道果。譬喻斫头人不复还活。断心树不复更生。缺鼻针不堪复用。分破石不复还合。此是汝等本受戒中。法所不容者也。又大乘梵网经云。若现身有七遮罪者。师不应与受戒。若无七遮者。得与受戒。以是观之。小乘七众犯重。大乘进受无容。大乘若犯七遮。一槩尽拣有据。虽曰罪无自性。理具真常。必要事不毁心。道方合节。今故先依毗尼藏。审其所受比丘戒中。一一相内持犯完缺等事(此单为比丘而言。若有余六众同请审忏者。可改文云 审其所受。比丘。比丘尼。式叉摩那。沙弥。沙弥尼。优婆塞。优婆夷戒中。一一相内。持犯完缺等事。今总举七众之名。以便临时随有取用)。次遵大乘教中。拣其七遮重恶。我今逐一问汝。汝等逐一实答。若不倾心披胆。如实而答者。昔恶既覆。新善难生。纵使随众忏悔。此罪何繇得除。受戒必不得戒。仍加故妄语罪。当思菩萨大戒。原於心地。心地夹杂。便非戒器。首棱严经云。汝今欲研无上菩提。当以直心酬我所问。(鸣尺云)汝等能依教奉行否。(众齐答云)依教奉行。
其所审问者。若仅十余人。即随审戒相。不必令起。出而复入。或有比丘尼等六众在内。应即令出。别召审之。以其戒相不同故。若比丘众多者。可令出堂依签班次。入堂听审。恐其问答不闻。言音难解故。
引礼云。
诸比丘等一齐起立 闻磬声作礼三拜 撩衣(拜已)起具 凡为首者。领众出堂集候。毋得散乱。待呼召时。各依班次。从左颊门至验签师所。逐一依次进堂。到师座前。审答已竟。从右颊门至缴签师所。逐一依次出堂。其第一班在堂伺侯。余且暂退(俟余众出堂已。呼云)。
第一班近前向上排班(若堂窄分列两行。堂宽一班列之) 展半具 闻磬声作礼三拜 撩衣(拜已)长跪 合掌 各各作观运心三称。
南无十方常住三宝(三称已)各称自己法名(称已)。
师抚尺云。
诸比丘。我今问汝本所受持四波罗夷法。汝等应当谛实而答。
第一 犯不净行。受淫欲法戒。汝於是中有犯否(有无实答)。
(然此中所问戒相。不能全录广文。恐人众延迟。但撮其纲目以问之)。 第二 有主物不与。盗心取戒。汝於是中有犯否(有无实答)。 第三 故断人命。叹誉快劝死戒(如前)。 第四 实无所知。自言叉得上人法戒(如前)。
比丘犯此四法。不得与诸比丘布萨羯磨共住。谓之破根本。当如法如律如佛所教。以白四羯磨灭摈。退失无道果分。不得进菩萨大戒。准目连问经。犯波罗夷罪者。当堕焰热地狱中。
师抚尺云。
诸比丘。我今问汝本所受持十三僧伽婆尸沙法。汝等应当谛实而答。
第一 故弄阴出精。除梦中戒。汝於是中有犯否(有无实答)。 第二 淫欲意。与女人身相触戒(如前)。 第三 与女人粗恶淫欲语戒(如前)。 第四 教女人以淫法供养我戒(如前)。 第五 为男女往来彼此媒嫁戒(如前)。 第六 难处。妨处。无主自作屋。不将诸比丘指授处所。过量作戒(如前)。 第七 难处。妨处。有主为己作大房。不将余比丘指授处所戒(如前)。 第八 瞋恚所覆故。非波罗夷比丘。以无根波罗夷法谤戒(如前)。 第九 以瞋恚故。於异分事中取片。非波罗夷比丘。以无根波罗夷法谤戒(如前)。 第十 欲坏和合僧。受破僧法。三谏不舍戒(如前)。 十一 伴党助破和合僧。三谏不舍戒(如前)。 十二 依聚落城邑住。污他家。行恶行。反谤羯磨如法僧。三谏不舍戒(如前)。 十三 恶性不受人语。三谏不舍戒(如前)。
比丘於此十三法中。随犯一一者。知而覆藏。应强与波利婆沙。行波利婆沙竟。增上与六夜摩那埵。行摩那埵已。仍於二十僧中出罪。若僧不满二十。罪不得出。若不依律忏悔出罪。准经云。当堕大嗥叫地狱中。
师抚尺云。
诸比丘。我今问汝本所受持二不定法。汝等应当谛实而答。
第一 共女人独在覆障处。可作淫处坐。说非法语。若波罗夷。若僧伽婆尸沙。若波逸提。於此三法中治戒。汝於是中有犯否(有无实答)。 第二 共女人在露现处。不可作淫处坐。说非法语。若僧伽婆尸沙。若波逸提。於此二法中治戒(如前)。
比丘犯此二法。治罪轻重不定。待情真事实。或以三法治。或以二法治。或以一法治。故曰不定法。
师抚尺云。
诸比丘。我今问汝本所受持三十尼萨耆波逸提法。汝等应当谛实而答。
第一 畜长衣。过十日戒。汝於是中有犯否(有无实答)。 第二 离三衣异处宿。除僧羯磨戒(如前)。 第三 畜非时衣。过一月戒(如前)。 第四 取非亲里比丘尼衣。除贸易戒(如前)。 第五 使非亲里比丘尼。浣染打故衣戒(如前)。 第六 从非亲里居士居士妇乞衣。除夺衣。失衣。烧衣。漂衣戒(如前)。 第七 若夺衣。失衣。烧衣。漂衣。非亲里居士居士妇与衣。不知足受戒(如前)。 第八 居士居士妇为比丘办衣价。不受自恣请到其家。赞叹为好故得衣戒(如前)。 第九 二家为比丘办衣价。不受自恣请到二家。赞叹为好故得衣戒(如前)。 第十 施主送衣价与比丘执事人。执事人不与比丘。往取三反忆念。过五六反求得衣戒(如前)。 十一 杂野蚕绵。作新卧具戒(如前)。 十二 新纯黑羺羊毛。作卧具戒(如前)。 十三 作新卧具不用二分纯黑羊毛。三分白。四分牻戒(如前)。 十四 卧具未及六年不舍。更作新卧具。除僧羯磨戒(如前)。 十五 作新坐具。不取故者纵广一磔手揲着新者戒(如前)。 十六 自持羊毛。过三由旬戒(如前)。 十七 使非亲里比丘尼。浣染擘羊毛戒(如前)。 十八 自手捉钱金银。若使人捉。若置地受者戒(如前)。 十九 种种卖买宝物戒(如前)。 二十 种种贩卖戒(如前)。 二十一 畜长钵。过十日戒(如前)。 二十二 畜钵减五缀不漏。更求新者戒(如前)。 二十三 自乞缕线。使非亲里织师织衣戒(如前)。 二十四 人使织师为比丘织衣。比丘到彼嘱托好织得衣戒(如前)。 二十五 比丘先与比丘衣。后瞋恚夺回戒(如前)。 二十六 有病畜酥。油。生酥。石蜜。过七日戒(如前)。 二十七 春残一月求雨浴衣。半月应用。若过一月前求。过半月前用戒(如前)。 二十八 夏三月未满十日。得急施衣。应畜至衣时。不得过十日前畜戒(如前)。 二十九 在阿兰若有疑恐怖处住。有因缘离衣宿。过六夜戒(如前)。 三 十 知是僧物自求入已戒(如前)。
比丘犯此三十法。当舍与僧。若众多人。若一人不得别众舍。若不依律舍忏。准经。当堕覆障地狱。故谓之舍堕。
师抚尺云。
诸比丘。我今问汝本所受持九十波逸提法。汝等应当谛实而答。
第一 知而故妄语戒。汝於是中有犯否(有无实答)。 第二 种种毁訾戒(如前)。 第三 两舌语戒(如前)。 第四 与妇女同室宿戒(如前)。 第五 与未受大戒人。过三宿戒(如前)。 第六 与未受大戒人。同诵戒(如前)。 第七 向未受大戒人。说比丘粗恶罪。除僧羯磨戒(如前)。 第八 向未受大戒人。说过人法。知见实者戒(如前)。 第九 与女人说法。过五六语。除有知男子戒(如前)。 第十 自手掘地。若教人掘戒(如前)。 十一 坏鬼神村戒(如前)。 十二 妄作异语恼他戒(如前)。 十三 嫌骂比丘戒(如前)。 十四 取僧卧具等露地敷。若教人敷。去时不自举。不教人举戒(如前)。 十五 僧房内敷僧卧具。若教人敷。去时不自举。不教人举戒(如前)。 十六 於他比丘住处强敷卧具。令他避我戒(如前)。 十七 瞋他比丘不喜同僧房。若自牵出。教人牵出戒(如前)。 十八 重阁上。坐脱脚绳床木床戒(如前)。 十九 用有虫水浇泥草。若教人浇戒(如前)。 二十 作大房舍等。覆苫过二三节戒(如前)。 二十一 僧不差。自往教授比丘尼戒(如前)。 二十二 僧差教授比丘尼乃至日暮戒(如前)。 二十三 谤比丘。为饮食故教授比丘尼戒(如前)。 二十四 与非亲里比丘尼衣。除贸易戒(如前)。 二十五 为非亲里比丘尼作衣戒(如前)。 二十六 与比丘尼屏处坐戒(如前)。 二十七 与比丘尼期同道行。除疑恐怖时作伴戒(如前)。 二十八 与比丘尼同船。除直渡戒(如前)。 二十九 知比丘尼赞叹因缘得食食。除施主先有意戒(如前)。 三 十 与妇期同道行戒(如前)。 三十一 施一食处过受戒(如前)。 三十二 展转食。除病时。施衣时。作衣时戒(如前)。 三十三 别众食。除病时。施衣时。作衣时。道行时。船行时。大会时。沙门施食时戒(如前)。 三十四 檀越请食。无病比丘过两三钵受。不分与余比丘戒(如前)。 三十五 食足更受请。不作余食法而食戒(如前)。 三十六 知他比丘足食。更受请故不作余食法。令他犯者戒(如前)。 三十七 非时食戒(如前)。 三十八 食残宿食戒(如前)。 三十九 不受食。若药着口中。除水及杨枝戒(如前)。 四 十 无病。自为己索好美食戒(如前)。 四十一 自手与外道男女食戒(如前)。 四十二 先受请已。前食后食诣余家不嘱余比丘。除病。及作衣。施衣时戒(如前)。 四十三 食家中有宝。强安坐戒(如前)。 四十四 食家中有宝。屏处坐戒(如前)。 四十五 独与女人露地坐戒(如前)。 四十六 约比丘同至聚落。竟不教与食。不乐故遣去戒(如前)。 四十七 无病过四月受药。除常请。更请。分请。尽形请戒(如前)。 四十八 住观军阵。除因缘戒(如前)。 四十九 有因缘至军中。过二夜至三夜戒(如前)。 五 十 二宿三宿军中住。或观四军斗战力势戒(如前)。 五十一 饮酒戒(如前)。 五十二 水中嬉戏戒(如前)。 五十三 以指击攊他比丘戒(如前)。 五十四 不受谏语戒(如前)。 五十五 恐怖他比丘戒(如前)。 五十六 无病比丘过半月浴。除热时。病时。风时。雨时。远行时戒(如前)。 五十七 无病露地然火。若教人然。除因缘戒(如前)。 五十八 藏他比丘衣钵坐具针筒。若教人藏者戒(如前)。 五十九 与比丘。比丘尼。式叉摩那。沙弥。沙弥尼衣。后不问主还取着戒(如前)。 六 十 得新衣。不染作青。黑。木兰。三种坏色戒(如前)。 六十一 故杀畜生命戒(如前)。 六十二 故饮用有虫水戒(如前)。 六十三 故恼他比丘。乃至令少时不乐戒(如前)。 六十四 知他比丘有粗恶罪。覆藏戒(如前)。 六十五 年未二十与受大戒戒(如前)。 六十六 诤事如法灭已。后更发起戒(如前)。 六十七 知是贼伴。故与同行戒(如前)。 六十八 说淫欲非障道法。三谏不舍戒(如前)。 六十九 知是说淫欲非障道法邪见人。故供给所须。同共羯磨止宿戒(如前)。 七 十 沙弥说淫欲非障道法。被摈已。比丘畜同止宿戒(如前)。 七十一 不受谏语。反难问持律者戒(如前)。 七十二 轻呵戒律戒(如前)。 七十三 说戒时不一心听。无知无解戒(如前)。 七十四 共同如法羯磨与衣已。后故言彼是亲友以僧物与戒(如前)。 七十五 僧断事未竟。不与欲而起去戒(如前)。 七十六 与欲已。后更悔戒(如前)。 七十七 知他比丘共斗诤。彼此听说戒(如前)。 七十八 瞋恚不喜打比丘戒(如前)。 七十九 瞋恚不喜以手搏比丘戒(如前)。 八 十 以无根僧残谤戒(如前)。 八十一 王未出。未藏宝。入宫门内戒(如前)。 八十二 自捉宝及庄饰具。若使人捉。除伽蓝及寄宿处戒(如前)。 八十三 非时入聚落。不嘱余比丘戒(如前)。 八十四 作床过如来八指。除陛孔戒(如前)。 八十五 以兜罗绵贮绳床木床大小褥戒(如前)。 八十六 以骨牙角。作针筒戒(如前)。 八十七 作新卧具。广长过量戒(如前)。 八十八 作覆疮衣。广长过量戒(如前)。 八十九 作雨浴衣。广长过量戒(如前)。 九 十 与如来等量作衣。若过量作戒(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