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佛藏
- 续藏经
- 中国撰述
- 诸宗著述部
- 天台宗
- 施食通览
施食通览
吾儒饮食必祭与浮图施食同义然浮图有文世已盛行吾儒此法或未尽用岂为无文以表出之耶余虽以是补其遗盖不敢觊人之必信后有君子从事於终食无违者当有取於斯焉郑峰真隐史浩书。
水陆大斋灵迹记
东川推官杨 锷
大梁武帝治化清时道利寰中兵戈永息唯崇佛理寝处优闲艹履葛巾布被莞席精持斋戒济恤含生悲念四恩心缘三有昼夜焚诵靡暂停时遂感圣贤同扶邦国忽於中夜梦一高僧神清貌古雪顶厖眉前白帝言六道四生受苦无量世有水陆广大冥斋普济含生利乐幽显诸功德中最为殊胜宜以羞设帝既觉悟诘旦升朝躬临宝殿即以梦水陆之事首问大臣及诸沙门悉无知者唯志公奏曰但乞陛下广寻经教必有因缘帝依奏即遣迎大藏经论置于法云殿积日披览颇究端由及详阿难遇焦面鬼王因地建立平等斛食乃创制仪文三年乃就其间所得事类具出一十一本经论其文既备心犹有疑一虑圣意罔周二恐凡情未惬遂乃再严广内特建道场俯及夜分亲临法席跪膝致敬手捧仪文顾谓侍臣息除灯烛悉令暗冥帝乃虔诚焚香发愿叙其感梦撰此斋文傥若理契圣凡利兼幽显愿礼拜起处道场灯烛不热自明或体式未周利益无状所止灯烛悉暗不明言讫投地作礼礼已灯烛尽明帝睹之神情大悦於是欲营此斋乃召志公以问当就何处志公曰宜以深山幽谷中羞设最奇贫道窃睹润州泽心寺(即金山寺旧名也)江上一峰水面千里潭月双照云天四垂堪会神灵境通幽显时天监四年二月十五日夜帝召僧佑律师宣文凤舸亲临法会兴于水陆大斋饶益幽冥普资群汇自后陈隋两朝其文堙坠至大唐咸享中有僧可宗为阴府所摄至泰山府君所将加楚毒遂亟告曰某是西京法海寺英禅师之弟子也府君闻已乃不加罪即遣捷疾往取英公英公忽如梦寐至府君所府君问曰可宗是师弟子否英公曰然时可宗遂得免罪以归府君乃命英公演法事已复遣送还后过旬日英公独坐方丈见一异人巍然冠冕足不履地前来告曰弟子向於府君所偶见禅师知师拯救之慈故来奉谒有少悰悃愿听所言世有水陆大斋可以利沾幽品若非吾师无能兴设英曰当何营辨异人曰其法式斋文是梁武帝所集今大觉寺有吴僧义济得之久置巾箱殆欲隳蠧愿师往取为作津梁苟释狴牢敢不知报英公许之寻诣大觉寺访其义济果得其文遂克日於山北寺依法崇奉修设既毕复见异人与徒属十数辈咸来谢曰弟子即秦庄襄王也又指其属曰此范睢穰侯白起王翦张仪陈轸等皆其臣也咸坐本罪久处阴司大夜冥冥无所依告今蒙吾师设斋并为忏罪弟子甚众皆承善力将生人间恐世异国殊不得再见故来相谢今有少物在弟子墓下愿以为赠弟子之墓在通化门外者是也英公曰我闻西汉赤眉作乱冢墓悉已开发此物岂可存耶襄王曰弟子葬时深藏其物人所不见矣英公曰但贫道贵於知足虽有珍宝亦何用也愿王等从此已往各悟夙因永离业界清升善道此贫道之所祝也言讫而隐英公既因其事弥加精固遂与吴僧常设此斋其灵感异应殆不可胜纪自尔流传於天下凡植福种德之徒莫不遵行之时皇宋熙宁四年二月一日东川杨锷字正臣谨记。
平江府灵岩山秀峰寺住持传法赐紫觉海大师法宗睹此灵迹异事碑碣旧在镇江府金山龙游寺因改宫祠又复遭爇故无所存恐世不传遂依古本命工刊石当山以示万世灵感云尔时皇宋宣和七年六月望日谨题。
水陆缘起
长芦沙门 宗赜
详夫水陆会者上则供养法界诸佛诸位菩萨缘觉声闻明王八部婆罗门仙次则供养梵王帝释二十八天尽空宿曜一切尊神下则供养五岳河海大地龙神往古人伦阿修罗众冥官眷属地狱众生幽魂滞魄无主无依诸鬼神众法界旁生六道中有四圣六凡普通供养俱承如来秘密神咒功德法食故外则资身增长色力内则资神增长福慧由是未发菩提心者因此水陆胜会发菩提心未脱苦轮者因此得不退转未成佛道者因此水陆胜会得成佛道今之供一佛斋一僧施一贫劝一善尚有无限功德何况普通供养十方三宝六道万灵岂止自利一身独超三界亦乃恩沾九族福被幽明等济群生同成佛道可谓无央无数无量无边不可思议功德大海矣所以江淮两浙川广福建水陆佛事今古盛行或保庆平安而不设水陆则人以为不善追资尊长而不设水陆则人以为不孝济拔卑幼而不设水陆则人以为不慈由是富者独力营辨贫者共财修设感应事迹不可具述恐此方之人或未知本末今具水陆缘起于后昔者阿难独居静处於中夜时见一饿鬼名曰面然白阿难曰汝后三日生我趣中能於百千那由佗恒河沙饿鬼并百千婆罗门仙各施一斗饮食并为我供养三宝汝得增寿我得生天阿难白佛求免斯苦世尊为说一切德光无量威德力大陀罗尼(出救面然饿鬼经)此是水陆因缘最初根本然未有水陆之名也梁天监初二月十五日夜武帝梦一神僧告曰六道四生受大苦恼何不为作水陆大斋而救拔之帝问沙门咸无知者唯志公劝帝广寻经典必有因缘乃取藏经置法云殿躬自披览创造仪文三年乃成(杨锷云梁武斋仪相应者则有华严经宝积经涅盘经大明神咒经大圆觉经十轮经佛顶经面然经施甘露水经苏悉地经)帝建道场於夜分时执捧仪文悉停灯烛而白佛曰若此仪文理恊圣凡利兼水陆愿礼拜起处所止灯烛不爇自明或体式未详利益无状所止灯烛悉暗如初言讫投地一礼初起灯烛尽明再礼宫殿震动三礼诸天雨华天监四年二月十五日於金山寺依仪文修设帝亲临地席诏佑律师宣文可谓利洽幽明泽及飞走矣周隋两代此文不传至唐咸享中西京法海寺英禅师一日方丈独坐有异人衣冠甚伟足不履地来谒英公曰弟子知有六道水陆斋可以利益幽明自梁武殁后因循不行今大觉寺有吴僧义济得此仪文久在箧笥殆欲蠧损愿吾师往求以来月十五日於山北寺如法修设苟释狴牢敢不知报英公许之异人乃去英公寻诣大觉寺果有吴僧义济得仪文以归即以所期日於山北寺亲临道场修设既毕其日曛暮向者异人与十数辈来谢英公曰弟子即秦庄襄王也又指其徒曰此范雎穰侯白起王翦张仪陈轸皆秦臣也咸坐本罪幽囚阴府大夜冥冥无能救护昔梁武帝於金山寺设此斋时前代纣王之臣皆免所苦弟子尔时亦暂息苦然以狱情未决不得出离今蒙吾师设斋弟子与此辈并列国诸侯众等皆乘善力将生人间虑世异国殊故此来谢言讫遂灭自是仪文布行天下作大利益(此是东川杨锷水陆仪所载)本朝东川杨锷祖述旧规制仪文三卷行於蜀中最为近古然江淮所用并京洛所行皆后人踵事增华以崇其法至於津济一也宗赜向於绍圣三年夏因摭诸家所集删补详定勒为四卷粗为完文普劝四众依法崇修利益有情咸登觉岸。
水陆法像赞(并序)
文忠公苏 轼
盖闻净名之钵属餍万口宝积之盖徧覆大千若知法界本造於心则虽凡夫皆具此理在昔梁武皇帝始作水陆道场以一十六名尽三千界用狭而施博事约而理详后生莫知随世增广若使一二而悉数虽至千万而靡周唯我蜀人颇存古法观其像设犹有典刑虔召请於三时分上下者八位但能起一念於慈悲之上自然抚四海於俛仰之间轼敬发愿心具严绘事而大檀越张侯致敬礼乐闻其事共结胜缘请法云寺法涌禅师善本善择其徒修营此会永为无碍之施同守不刊之仪轼拜手稽首各为之赞凡十有六篇。
上堂八位
第一佛陀耶众
谓此为佛 是事理障 谓此非佛 是断灭相 事理既融 断灭亦空 佛自现前 如日之中
第二达摩耶众
以意为根 是谓法尘 以佛为体 是谓法身 风止浪静 非别有水 放为江河 汇为沼沚
第三僧伽耶众
佛既强名 法亦非真 神而明之 存乎其人 惟佛法僧 非三非一 如云出雨 如水现日
第四大菩萨众
神智无方 解脱无碍 以何因缘 得大自在 障尽愿满 反于自然 无始以来 亡者复存
第五大辟支佛众
现无佛处 修第二乘 如日入时 膏火为灯 我说二乘 如应病药 敬礼辟支 即大圆觉
第六大阿罗汉众
大不可知 山随线移 小入无间 澡身军持 我虽不能 能设此供 知一切法 具此妙用
第七五通神仙众
孰云飞仙 高举违世 湛然神凝 物不疵疠 为同为异 本自无同 契我无生 长生之宗
第八护法天龙众
外道坏法 如刀截风 坏者既妄 护者亦空 伟兹龙神 威而不怒 示有四支 佛之御侮
下堂八位
第一官僚吏从众
至难者君 至忧者臣 以众生故 现宰官身 以难为易 以忧为乐 乐兼万人 祸倍众恶
第二三界诸天众
苦极则修 乐极则流 祸福无穷 纠缠相求 遂超欲色 至非非相 不如一念 真发无上
第三阿修罗王众
正念淳想 则为飞行 毫厘之差 遂堕战争 以此为道 穴胸陨首 是真作家 当师子吼
第四人道众
地狱天宫 同一念顷 涅盘生死 同一法性 抱宝号穷 钻穴索空 今夕何夕 当选大雄
第五地狱道众
汝一念起 业火炽然 非人燔汝 而汝自燔 观法界性 起灭电速 唯知心造 是破地狱
第六饿鬼道众
说食无味 涎流妄咽 真食无火 中虚妄见 美从妄生 恶亦幻成 知幻即离 既饱且宁
第七旁生道众
欲人不知 心则有负 此念未成 角尾已具 集我道场 一洗濯之 尽未来劫 愧者勿为
第八六道外者众
陋劣之极 荡於眇冥 胎卵湿化 莫从而生 闻吾法音 飙超电动 如梦觉人 不复见梦
修水陆葬枯骨疏
同前
右伏以诸佛众生皆具大圆觉天官地狱同在一尘中是故恶念才萌便沦苦海善根瞥起已证法身要在摄心易同反掌窃见惠州太守右丞议郎詹君范与在州官吏举行朝典破官钱葬失所暴骨数百躯既掩覆其形该复安存其魂识使归泉壤别受后身轼目睹胜缘辄随喜事以佛慈悲大愿力以我广大平等心遵释迦之遗文修地藏之本愿起焦面之教法设梁武之科仪伏愿诸佛子等乘此良因离诸苦趣沐浴法水悟罪垢之本空鼓舞梵音知道场之无碍三归已毕莫起邪心一饱之余永无饥火以戒定慧灭贪瞋痴勿眷恋於残骸共逍遥於净土伏惟三宝俯赐证明。
初入道场叙建水陆意
出杨锷水陆仪
原夫无遮水陆大斋者遵释迦文之垂教奉梁武帝之科仪世间大慈人中上供於此可以修菩萨行於此可以建如来心宜当屏绝外缘端持正念第一须发菩提心以为道场当念此心本来湛寂与诸佛同但以烦恼所障爱网所缠遂使诸佛成道我等在迷只於今日今时便须觉悟发菩提心譬如莲华初生淤泥华一出时垢不能着以是事故当发菩提心以为道场也第二须发广大心以为法会当念此心自无分别与虚空等徒以蔽於无明碍於有欲起吾我见生怨亲想遂使如来灭度我方受生佗界有佛我不能见只於今日今时即须忏洗发广大心譬如月不离天凡有水处影无不现以此因缘当以广大身心而为法会第三须发大愿心以为供养当念无边众生未曾得度我今当度一切众生未得果证我今令证六道四生众生当津济之使周十方三世圣贤当体事之使徧只於今日今时发如是大愿心而为供养法无尽故供养亦无尽也第四须发大悲心以为法财当念众生造诸恶业以恶业故转入恶道一入恶道无有休息若人欲我代诸众生受诸苦恼我则不答复於其中劝化发心令彼回心向善只於今日今时又须发起此大悲心而为法施施一切众生离苦得乐也既能坚发此四种大心则知此会不同佗会乃是如来最胜无遮无碍大解脱门是故我今修为水陆冥场大斋以集无量无边功德也今则当入法会正缘先为檀那合道场人及法界幽显灵聪依怙圣教教四种广大身心有真言云云。
宣白召请上堂八位圣众
同前
盖闻大雄出现所以覆护众生妙法轨持所以度脱一切作希有事开大慈门视于四众如象王回演乎一音作师子吼不起於宝莲华座普化十方常放於玉毫相光徧照六道布慈云於法界沃甘露於群生人中众圣之王世间大慈之父于夜则有弟子某惟念自从旷劫受佛大恩乃至今生闻佛正教幸三宝之普覆嗟六道之漂流望佛如浮木之龟何由可值顾身有系衣之宝不自觉知舍身受身从苦入苦今欲导之以解脱之路进之以方便之门唯佛哀怜满我志愿是以特献微妙之蔬馔普陈希有之香华虔悫无过精诚有在以故我今奉为施主殷勤礼请上堂八位圣众伏惟迂降。
请佛陀耶众
一心归命礼请真法性海妙报化身拥万德之庄严廓十方而自在超诸名相了非三世之异同接彼尘劳普为群生而隐显慈光无量悲愿难穷巍巍大海涌须弥耿耿众星依皎月南无无尽虚空徧法界一切常住佛陀耶众惟愿不违本际平等慈熏俯降道场受乎供养。
请达摩耶众
一心归命礼请性天万像法海千波开毗卢广大之义门照实际幽深之宝藏三车载物同超火宅之乡八教应机尽入帝珠之网洞明权实示有筌蹄咸称最上大福田是谓无边真法施南无无尽虚空徧法界一切常住达摩耶众。
请僧伽耶众
一心归命礼请六和清净一性圆明依戒律以严身具慈忍而摄物海倾谈辩妙宣众圣之法门月映禅心高露千机之正眼一尘无染万行不违顶圆三昧秘珠明身挂九支灵艹秀南无无尽虚空徧法界一切常住僧伽耶众。
请大菩萨众
一心归命礼请发弘誓愿慕大菩提进六位之阶差体一真之平等慈悲喜舍了无觉照之机出入死生不堕根尘之相补陀云秀兜率风清宝华璎珞共严身性海光明常利物南无无尽虚空徧法界一切常住大菩萨摩诃萨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