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诃止观辅行助览


负建鼓而求亡子
  庄子曰。仁义先王之蘧庐。止可一宿而不可久处。又曰。孔子见老聃而语仁义。老聃曰。夫播糠眯目则天地四方易位。蚊虻[口*替]肤则通昔不寐。夫仁义[怡-台+(替-曰+贝)]然乃愤吾心。乱莫大焉。君子使天下无失其朴。又奚杰然。若负建鼓而求亡子者乎。郭象注云。揭仁义以趋道德之卿。其犹击鼓而求逃者。无由得也。

数缘灭处尚自非真
  数缘者。释择灭无为也。灭八十一品惑数。此但能灭。故曰非真。

证位非数
  由佛冥证不生之理。理亦非数故也。俱舍云。所言灭者。一择灭。二非择灭。论云。一切种冥灭者。是非择灭也。由世尊断一切种冥。证不生之法。名非择灭。所言证者。是不染污无知。胜缘关位得非择灭。故名为证。若择灭数量。如三界九地烦恼八十一品惑。证一择灭。是则证八十一品择灭也。并俱舍正文。

此二尚非
  择灭非择灭之二。

况复余一
  指虚空无为也。当知虚空亦破外道。执虚空为是。亦非矣。


  普庚切。恐应作烹。

论。名啖人狗
  法华经云。有诸恶鬼。首如牛头。或食人肉。或复啖狗。着见之人拨无因果。拨出世因果。如食人肉。拨世间因果。如啖狗肉。

见心乃饱
  经云。夜叉竞来争取食之。食之既饱。恶心转炽。既饱者。见心成就也。恶心炽者。见心增广也。

啀喍嗥吠
  经譬发言论决是非之理如吠。

[虚*ㄆ]
  经作揸。经中斗净揸掣。譬疑使犹豫二边。名疑未决。是非斗诤。意谓为是。名掣。复谓为非。名揸。

九十六道三顺佛法
  常涂九十六中一是小乘。以大斥之。义同外道。今文云三。未详。或三字误。只是一字。

虫字应作虫
  论中旧误作虫。故记指云。虫应作蛊。今记又写误作虫。

翰珠
  论作干。非。

薏苡子
  苡音以。即车前子。

亦可治螝
  胡对切。此乃蚕蛹耳。应作蛔。音回。人腹中长虫也。

雷者阴阳荡动
  庄子云。阴与阳错行。则天地大絯於是有雷。若以斗秤欺人震死者。非无神也。

[豸*爪]獠
  今字从豸作者。玉篇不出。[豸*爪]应作狐。獠应作獠。力吊切。乃夷狄人也。[豸*巢]字非。

矛槊
  矛。兵器。长二丈许。槊。本作槊。亦矛类。长一丈八尺。

八不净物
  经云。比丘不应畜养奴婢牛羊非法之物。若有比丘畜养如是等不净之物。应当治之。某甲国王如法治之。驱令还俗。

大经通明
  谓通明佛性也。善根人有。阐提人无。阐提人有。善根人无。二人俱有。有二人俱无。

以不造新故能所故毕
  所。旧记作使。谓惑为能使。果为所使。今能使毕。

负河图
  河洛出图。文曰。灵龟负书。丹甲青文。

在耆丛出
  蓍。式之切。草名也。其草出蔡州。若地上有蓍草。必下有灵龟。

摄龟
  音輙。腹甲能自张闲。好食蛇。

十时总明三藏三乘方等通教
  上诸文中。言声闻与缘觉则通明两教。言菩萨则通示三教。至此思议境中明三藏。三藏三乘毕方别示通教二乘与菩萨。搜要云。总别随便。不可一准。

更於二外别立疣赘
  他人二顿。文云。若渐顿者。初住已前四住先除。若顿顿者。初住已前圆伏五住。登住已去。圆破五住。荆溪斥云。初住已前四住先除。引证属圆处处皆尔。乃至登住圆破。即显住前五住全在。又云顿顿。如法华六根清净。不云先断见思之是顿顿。渐顿如仁王长别苦轮海。即是先除见思。又斥云。自言相违。法华无漏意根。仁王长别苦海。无漏与别但有因果之殊耳。

白瑛
  瑛应作英。与下紫英同。

合观蠲忿
  观应作欢。草名。服之去人瞋忿故名也。生西川益州山谷中。叶似皂荚。

萱草忘忧
  萱音暄。即鹿葱也。服之者除人忧。此二句出嵇康养生论。与张华博物志其说同。

重娄
  娄应作楼。

故如三车
  如应作知。

正证空见
  正应作引。

  止观辅行传弘决助览卷第四(终)
注三大部后总序

  (有岩)伊昔承乏三易住持。后以董众无堪。遂筑庵自处。虽然而有志翼扶宗教。愿结鸿因。注法华玄签曰备捡者四卷。注文句记曰笺难者五卷。注止观辅行传弘决曰助览者四卷。二十来载。手披目阅。虽心剿形瘵而日得游泳法华性海。不敢告劳。因兹发愿。愿凭辅道之福。神生极乐。早证法忍。分身十方。尽未来际每弘正法。开导众生。使诸众生於己心中开佛知见。又从颂曰。祖师三大部。留赠意何深。展卷迷文处。焚香大藏寻。虽然形小注。不是谩劳心。愿以此功德。资归七宝林。

后序

  吾祖智者三部之教。其旨深远。其辞浩博。苟非识洞天人。智该今古。未易探其所蕴矣。余自游学丹丘。每闻 揸庵法师年弥高而德弥邵。智识明远。得心传独到之学。常造古人超轶处。虽间世名闻之士。往往莫能肩其右。观其为人。好学不厌。乐教不倦。仁智两全而世所希有。夙夜匪懈。陶成晚进。使人人皆归模范之中。设心可谓至矣。 师犹以为未也。其於讲训之外。笺三部之文。疑者辨之。晦者彰之。使 吾祖之教若青天白日。人皆知其清明。凤凰芝草。人皆知其为瑞。辅翼吾教岂小辅哉。故止观四卷名为助览。余晚还故里。师亦圆寂。每恐埋没斯文。常形寤寐。偶因潘处士首话此集有补於世。勉之镂板流行。处士躣然而从。乃曰非敢规锥刀之利。盖欲便乎学者抄写之劳。抑亦广布法师之教矣。余加其志。故附书於天台白莲草首座以求稿本。章师喜成人之美。乐扬人之善。每以弘道为心。览余之书。即叩依阇梨。然依公乃 法师之裔。非特喜余之书乐与其本。亦将答先师之恩也。噫。法师之教。永传不朽。而名振千古。自今日始矣。余睹斯文。喜不自胜。輙为之序以继其后焉。
  时政和四年二月 日永嘉横阳禅林住持传教沙门 慎徽 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