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佛藏
- 续藏经
- 中国撰述
- 诸宗著述部
- 天台宗
- 摩诃止观贯义
摩诃止观贯义
一三本见发(三)
一迦毗罗(从) 二僧佉(又) 三勒沙婆(若)
二六枝见发(若)
二发附佛法见(二)
一犊子(其) 二方广(若)
三发佛法内见(二)
一明四门发见(二)
一三藏四门(二)
一正明(四)
一有门见(若) 二空门见(若) 三双亦门见(若) 四双非门见(非)
二结示(当)
二衍门诸见(三)
一示意(何)二别明(三)
一通四门见(今) 二别四门见(若) 三圆四门见(若)
三结示(大)
二出四见枝本(二)
一示自他为本(夫)二明自他计邪(三)
一标示(今)二释明(二)
一界内自他(若) 二界外自他(界)
三结判(前)
二因闻发相(二)
一通示二因发见多少(夫)二别明因闻发见之相(二)
一结前起后(因)二正明见相(三)
一佛法外见(行) 二附佛法见(若) 三佛法内见(或)
二见发不同○
○二见发不同(二)
一结会同异(二)
一总论异同(三)
一发外邪(二)
一三本(二)
一正出三种(三)
一一切智(二) 二神通(若) 三韦陀(若)
二结数不同(一)
二六枝(若)
二发附邪(犊)三发内邪(二)
一三藏(若内) 二衍门(若通)
二别论同异(二)
一标(复)二释(三)
一发一切智不同(三) 二发神通不同(次) 三发韦陀不同(次)
二判明邪正(三)
一标示(复)二判明(二)
一正判外邪(二)
一正判迦罗(如) 二例明二种(僧)
二例明二邪(二)
一附邪(犊) 二内邪(小)
三结责(验)
○三过失(二)
一标(第)二释(二)
一见发生过(三)
一标示(一)二释明(二)
一真丹(二)
一标示宗三(周)二明其得失(二)
一总出三计(今)二约一计明(二)
一标(约)二释(三)
一计有自然行善(二)
一明得自然(如)二出得欲妙(二)
一标(得)二释(二)
一约实夺无(忽) 二与权论得(若与)
二计有自然自无记(又) 三计有自然行恶(若)
二天竺(二)
一标示(次)二释明(三)
一出空三种(夫) 二辨明外内(事)三正明得失(二)
一外邪得失(二)
一正明邪空起见(三)
一空见行恶(二)
一标示空处(若)二空处行恶(二)
一自行(三)
一明於空造恶(同) 二明得禅发见(是) 三明见发破善(破)
二化他(三)
一标(化) 二释(自) 三结(此)
二空见行善(又) 三空见行无记(次)
二例明亦有等见(亦)
二内邪得失(二)
一三藏(二)
一标示(次)二释明(二)
一一门(三)
一明一见三行(其) 二证邪僻入鬼(九) 三出两因二行(或)
二三门(一)
二衍门(若)
三结示(如)
二并决真伪○
○二并决真伪(二)
一标(二)二释(二)
一就所起法并决(二)
一示通(今)二正并(二)
一真伪作并(外) 二决明幻伪(所)
二就所依法并决(二)
一标示(二)二释明(二)
一并决所依法(二)
一并所依着法(二)
一释(二)
一外法所依(二)
一出着心非真(三) 二明着心生邪(此)
二内法所依(二)
一三藏四门(二)
一不着无着法故正见(若) 二着无着法而起邪见(复)
二通教四门(二)
一以无着心不生邪(复) 二以着心着法生邪(复)
三别圆四门(二)
一无着则正(别) 二着则生邪(若)
二结(以)
二决所依因缘(二)
一标示(略)二释明(二)
一示明所以(良) 二正出因缘(因)'
二示养见助道(二)
一养外见作助(复次)二养内见作助(二)
一养藏通见(若发) 二养别圆见(若先)
○四修止观(二)
一立境意(二)
一出诸见不同(第)二明束见为境(二)
一征(若)二释(二)
一示作境意(夫) 二正束成境(约多)
二正观境(二)
一标(今)二释(二)
一乘观(十)
一观境(二)
一思议境(二)
一出能生因缘(思)二明所生十界(三)
一引示(二)
一引论(成) 二示意(今)
二正明(二)
一出四教见法(四)
一空见生灭教法(二)
一六道(由)二三乘(三)
一声闻(三)
一标示生因(又)二别明四谛(四)
一苦谛(所) 二集谛(空)三道谛(二)
一念处品(二)
一别相(四)
一身念处(集) 二受念处(若) 三心念处(空) 四法念处(取)
二总相(但)
二余六品(勤)
四灭谛(四)
三结示得失(若於)
二支佛(二)
一正明(二)
一总示缘观(次)二别推缘观(二)
一正推(又) 二结示(若知)
二结责(若於)
三菩萨○
二空见生通教法(二)
一二乘(观) 二菩萨(菩)
三空见生别教法(观) 四空见生圆教法(空)
二明四教治见○
三总结(约)
二不思议境○
二发心(此) 三安心(观) 四破徧(见) 五识通(单) 六道品(观) 七对治(若) 八位次(深) 九安忍(内) 十离爱(顺)
二至极(乘)
○三菩萨(三)
一明依谛起誓(空)二出四弘六度(二)
一空观起愿(二)
一别明(如) 二结示(若众)
二空观起行(观)
三结断结成佛(若)
○二明四教治见(二)
一示已治入流(复)二明未治再治(二)
一示意(见)二正治(二)
一明四教治一见(二)
一法(三) 二喻(云) 三合(四)
二会四治即念处(二)
一标示(此)二释明(二)
一遗教念处治见(三)
一标(遗)二释(二)
一别明四治(所) 三通出三种(略)
三结(是)
二诸经示说不同(但)
○二不思议境(三)
一标示(次) 二引明(净)三出观(三)
一举示(三)二正观(三)
一观圆净解脱(佛) 二观方便法解脱(又) 三观性净解脱(又)
三结成(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