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佛藏
- 续藏经
- 中国撰述
- 诸宗著述部
- 天台宗
- 天竺别集
天竺别集
释大方广佛华严经贤首菩萨赞佛偈
又放光明名见佛 此光觉悟将终者 令随悟念见如来 命终得生其净土 见有临终劝念佛 及示尊像令瞻敬 俾於佛所深归仰 是故得成此光明
此二偈者前四句赞佛放光其光名为见佛能令临终者见佛往生后四句赞佛修此光明之因其因者只是劝临终人念佛并示其佛像故成佛时得此光明今广施此偈者盖劝深信者凡遇眷属及一切人临命终时先於床前安置佛像令彼眼见及劝令念佛若痛苦所逼或先无信心不肯念佛者亦须种种方便劝令称佛下至十念得灭重罪生佛净土此一利益不可思议若劝得一人生净土纵自不修行亦令得生佛国况当来成佛能放光明照一切众生临终见佛也多见世人为恩爱故聚头哭泣不思救度苦哉苦哉名为恶知识也恩爱所牵堕落恶道无解脱期世间有五种人不肯念佛一者先无信心二者恋着财宝三者不舍妻子四者自惜身命五者罪业所障死堕地狱愿早觉悟。
十六观经颂
韦提重礼请能仁 愿说西方净报因 十六观兼三净业 修之即得往生身
日观第一
正坐面西想日轮 见日欲没如悬鼓 见已闭目开目间 皆令明了心坚住
水观第二
次作水想见西方 一切皆为净土水 既见水已想成氷 皎然映彻琉璃地
地观第三
琉璃宝地正观时 谛了分明极乐国 八种清风鼓乐音 苦空无我无常曲
树观第四
四观宝树七重行 宝叶华敷妙宫殿 宝幢幡盖影重重 十方佛国於中现
池观第五
五想净土七宝池 池中水有八功德 宣流念佛法僧名 妙宝莲华千万亿
总观第六
众宝国土宝楼阁 宝树更兼池间错 此个总观若成时 名为粗见彼极乐
华座观第七
七想莲华妙台座 广大弥陀愿力成 作此想时心不乱 定当极乐国中生
佛菩萨像观第八
诸佛如来法界身 徧入众生一切想 智者当观此想心 是心即佛菩萨像
无量寿佛身观第九
无量寿佛金色身 光明普照群生类 勤修智者系心观 诸佛现前同授记
观音观第十
观音菩萨紫金身 眉间毫相七宝色 流出光明满十方 光中化佛无数亿
势至观第十一
次观势至菩萨身 量等观音无有异 但於肉髻宝缾中 盛众光明现佛事
普往生观第十二
端想身生极乐界 莲华合闭身居内 华开见佛满虚空 水鸟树林宣法偈
杂往生观第十三
重想弥陀二菩萨 神通变现事如前 杂沓观成无量福 定生安养奉金仙
上品上生观第十四
慈心不杀持众戒 读诵大乘方等经 修行六念回向愿 临终化佛悉来迎
上品中生
不必受持方等经 解第一义明因果 紫金台现命终时 自见身於台上坐
上品下生
深信因果奉大乘 但发无上菩提意 以此功德回愿生 生已当住欢喜地
中品上生观第十五
受持五戒八戒斋 修行诸戒回向愿 命终生彼闻法音 应时即得阿罗汉
中品中生
若人至心一日夜 持戒持斋无破缺 以此功德回愿生 七日华敷成记莂
中品下生
孝养父母行仁义 临终复遇善知识 广说弥陀大愿因 屈伸臂顷生彼国
下品上生观第十六
若人虽不谤尊经 造众恶业无惭愧 临终遇劝念弥陀 生彼十劫得初地
下品中生
若有众生犯众戒 盗取僧祇三宝物 临终遇劝念弥陀 一念顷间生彼国
下品下生
有作五逆十恶业 应堕地狱受诸苦 临终遇劝念弥陀 决定超生於彼土
念佛三昧诗(并序)
叙曰念佛三昧践圣之妙道凡揭厉于法流者何莫由斯矣晋慧远师化浔阳集贤辈垂之为际极之轨琅琊王齐之泊群贤皆为念佛三昧诗远为序皇宋丙申沙门遵式会四明高尚之宾百余人春冬二仲一日一夜萃宝云讲堂想无量觉行汉魏经壬寅既废适台之东山忽思俄成故事惜无述焉乃拟晋贤作诗寄题于石垂於后世也(诗四章章八句)。
万感外形骸 俨然虚堂寂 明毫冠群彩 幽神资始绩 妙象非夙预 俗览岂良觌 祈之会入微 清玩心无怿 金肌昧真见 八音愚正闻 玄空了无托 至涉宁有勋 森罗会都寂 长空销积氛 良哉此达观 局士安与云 融怉回曲照 熙如鉴中象 谛览无遗心 虚求非滞想 追梦忘始终 通幽宛如往 藉此会神姿 逍遥期西赏 鉴极玄想孤 动静如为区 大象讵形仪 大方谁廉隅 正赏不隐括 妙践无回迂 心澄徧知海 粲粲黄金躯
日观铭(并序)
天禧四年太岁庚申春二月癸未朔十有三日乙未耆阇飞来峰之南古天竺寺宋沙门遵式於寺东岭香林洞侧造日观庵成乃题石作日观铭(出十六观经)。
具彼曜灵 心乎葵倾 蒙汜余丈 六龙辍行 如鼓在悬 如壁之英 敛目作对 累念主成 赫赫圆象 惚怳中生 履霜坚至 存乎着明 导想向方 戒神遐征 室其在斯 故面长庚
慎箴(附)
习蓼忌甘 服组恶白 揭日揭月 既毁既厄 赤城四难 朱陵四择 斯石有泐 斯言是赫
为檀越写弥陀经正信偈发愿文
稽首十方佛 弥陀圣中尊 方等修多罗 一切法宝藏 观音及势至 大地菩萨僧 我以诚信心 刻板并印造 阿弥陀经卷 及以正信偈 旋造各一万 施四众受持 偈以发信心 经以资读诵 若有每日中 至少诵三卷 年诵千八十 十年万八百 况复多诵者 及历多年数 如是积功德 自然生佛前 我此万卷经 随所流布处 极少得一人 诵持生净土 我愿承此力 决定生彼国 况复於多人 人亡经复在 展转相传授 是名无尽灯 灯灯相照耀 破生死长夜 显出佛菩提 究竟悉同生 常寂光净土 持此清净福 回向奉君亲 我国圣帝王 及圣后圣位 仁寿各万年 覆育群[云*民]类 我父母眷属 怨亲非怨亲 咸承胜善根 同生安养国
卷中
天竺别集卷下
天竺寺忏主慈云大师 勑谥法宝大法师 述
住持传天台教观五世法孙慈明大师(慧观)重编
为王丞相(钦若)讲法华经题 摩诃止观义题 答王丞相(钦若)问天台教书 答王知县书 千顷院众请净知大师开讲疏 请沈三郎雕大悲香像疏 授学徒崇矩论师计请讲辞 诫弟子本融阇梨 天竺寺僧思悟遗身赞(并序) 承天晓阇梨真赞 遐榻铭(并序) 嘱弟子哀送 书绅 天竺寺十方住持仪 别立众制 凡入浴室略知十事 纂示上厕方法
为王丞相(钦若)讲法华经题
将释妙法莲华经大章分二初总消题目次别释经文题目乃标尽一经文相乃广敷题旨故知若了首唱则自可识下文此题法喻双标通别共立今且先陈妙法次解莲华妙即褒叹之辞法即权实之法良由法性清净权实虚融卷舒於不二之场消息於说三之域三草二木咸沾一雨之滋七善五乘等受大车之赐功高诸部化毕一期然后发众生宿植之因显如来久成之果本迹深绝故立妙名所言权实法者权谓诸法即是百界三千实即诸法咸中无非实相今且就事分别略有三种权实之法言三种者一者佛法权实二者众生法权实三者心法权实佛法乃让果人极证高绝难窥众生乃境界实繁渺弥安测心法则剎那一念现前可观今就心法论权实者即现今对境介示心生十法界顿圆千性相具足不从缘有不自修成性自空中三谛融绝以千性相名之为权权即空中名之为实所言一念具十界千法者谓佛法界菩萨法界缘觉法界声闻法界天法界人法界修罗法界畜生法界饿鬼法界地狱法界一一法界有依有正有法有人皆具千性相体力所成界界互含乃千性相因果具足假实依正净秽交参生佛色心体相纷杂炳若鉴分於万象皎如海印於森罗极三际而不穷包十方而无外华严疏云一即一切因果历然一切即一咸同无性十方剎海自他不隔於毫端十世古今始终不离於当念故净名芥子能吞四海之横流华严微尘实具大千之经卷一念无念杳尔难寻一心诸心自然圆备法性法尔非情所知三谛性名非言可述问一念至促诸法至多为心与法俱为心将法异答心与诸法不可思量心与诸法非俱心与诸法非异俱即如囊贮物异即似体生疣须知即法论心是法无前无后非纵非横苟其不然何名心妙问前云佛法高绝难窥及乎置佛论心何以却论佛界答前之正论极果所以推高今是克示心因性具佛界良以果隔难显因通易知故约一念心因圆具十法界法问佛界与佛性之名有何同异答此则一往似有通别佛性乃圆通十界佛界乃局在一方还须界界互通方为穷理尽性问佛性理通十界地狱三途云何名佛性耶答天台所谈佛性与诸家不同诸家多说一理真如名为佛性天台圆谈十界生佛互融若实若权同居一念一念无念即了因佛性具一切法即缘因佛性非空非有即正因佛性是即一念生法即空假中在理名三因在果名三德圆妙深绝不可思议名心法妙也上来略谈妙法两字其次欲解莲华文义稍长此日台旆临筳恐烦尊听。
摩诃止观义题
所举摩诃止观即天台智者己心妙证圆顿佛乘举行之枢妙目为止观存梵音之兼富复号摩诃泛宗一代之圆经的指法华之妙部广开顿解亘涉六章克示圆修历陈十境妙观明白揽十法以成乘宝所坥夷驾大车而进趣然则章门浩渺即座难陈既其文义交通提纲可见诚谓牵纲目动振领毛随何者正观则一部文心妙境乃十乘行体若了斯旨众义泠然所言妙境者妙即褒叹玄微境即诸法实相境不称妙未异权乘妙不容粗何名绝待故泛论诸法尽是大车曾不间於色心亦何分於情器大品则色香中道华严则尘剎遮那良由万法虚融故得一尘圆遍然若克论修观必观先约内心心境若融则十种明心首示则三科简识为正观白牛之妙运作道品宝炬之庄严合百界以无遗曜千如而顿在故使一家谈理百代未闻若非修性自他不具彰其德用未收生佛依正不足显彼圆融故今观一念阴心须分三种境相一者理性境二者修德境三者化他境言理性则一念性体万法顿圆百界色心无毫厘而不具三千因果无针芥而修成不谈迷悟之端岂涉晦明之变故彼净秽一一色心若秦鉴之顿彰犹帝珠之互现若一念无念则诸法皆空苟亦非空则诸法咸假空假不二法尔常中语境则三谛宛如论理则三因具足故荆溪云三千即空性了因三千即假性缘因三千即中性正因空假中本从境称正缘了复受因名应知若对修成三此则但名性一若修性开九此则正是性三不然何以照性起修使万行咸成无作由修显性了三德全异有为普现色身顿应法界念念三业化化无穷若非三千空假中安能成兹自在用问荆溪释此一文特引阐提不断性善诸佛不断性恶意何所显答对修研性意显性常善恶二途不出十界修恶之极莫若阐提修善之穷岂过诸佛二人论性善恶俱存性善且对阐提性恶且论诸佛二人不二三千理均故得阐提有成佛之期诸佛有无谋之化金刚錍云阿鼻依正全处极圣之自心毗卢身土不离下凡之一念不达此意徒说唯心岂同熏种梨耶神通应物者也二明修德境者盖约三千性净三谛体冥二执元无百非本绝为我众生久惑性计万端遂谈一念无生四句离着然立此修境略有四意一者谓示三千三谛性境本空虽四性无生而三千常住二者为显事虽顿具性本自然若非照性明修妙理无容自显三者虽三千而常寂虽二空而不无与夺双忘事理清净四者为彰生境通为九法之依虽立双修之名而但成於妙境然此四意初二多从空假后二唯在於中前既约性德具三修德具三亦尔问此中三者得约了因开三意否答据顺二空顿忘四性专以推捡为能多以荡着为用对后化他即是开三成九此之离合但就性论既是圆顿性三何妨约三开九况将行体更无异途如不思议境境即是观即斯意也第三化他境者忘惑则四句俱寂赴机则四悉繁兴盖由法性虚通语默未之有碍真如无住自他以之同时故理虽无名应众名而逗物境虽无相垂众相以赴缘涌若珠玉照同宝鉴盖是即中之假方应用以无穷虽假而空乃运为而常寂若身若说不离三因若自若他宁乖一性经云善能分别诸法相於第一义而不动又云不起灭定而现诸威仪皆斯义也问此中方明妙境何以便说化他答既许一念三千三千何所不摄剎那百界何所不该既知界界互通感应自然斯立性德一念既尔果满百界亦然念念三业交参身土互现非由性具果用何施故令自行化他显成妙境意在兹也。
答王丞相(钦若)问天台教书
右(遵式)启伏以五月二十四日奉蒙 相公顾问天台智者立教及解经消文义旨与今古诸师孰为优劣遵式座间略具口对又承 台旨令逐要录上并须词意分明可见者(遵式)出性愚鲁略於天台本教粗继讲读尚未辨菽麦况古今人师各求佛意着在文藉皆非常人也然则若以天台意旨往望似未可齐既其各自命家安能咎己春池竞宝各谓琉璃之珠寒谷吹律不无禾黍之秀校之阳春真物必无双得者也天台智者灵鹫亲闻大苏再悟南岳印其证相是发总持神僧授其法门兼垂影响南岳手持如意躬临法席叹曰可谓法付法臣法王无事者也又曰纵令文字之师千郡万众寻汝之辨莫可穷矣於说法人中最为第一且南岳位净六根凡有所说皆是先佛之经智者示居五品即是如来受用观二师所说即是佛说无二无别以人验法自足立信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