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佛藏
- 续藏经
- 中国撰述
- 诸宗著述部
- 天台宗
- 台宗精英集
台宗精英集
四释疑
问释签云凡释别义多用此意具如止观第三记若尔辅行但明三种而缺约说证道妙玄具明四种何故以广指略。
答秪由自来不晓因有此疑妙玄辅行并明四种非不分明尔妙玄中四人无所疑辅行中四五今当示之如文云一者约行地前为教登地为证二者约说为地前说始终属教此是约说教道断十二品称为妙觉即约说证道又搜要云然别教教道人多迷之是故今文借地论判其有二义一者约行地前为教登地为证二者约说为地前人始终属教亲证为证四种教证其义显然若释签文指辅行者由辅行文所明四种其义详委是以释签指彼文尔。
问签云说佛自证名为地实约佛自行故云证道既云说佛自证正是约说证道何云地实约佛自行正是约行地实何云证道。
答说佛自证名为地实者说佛当时初地自证之实故名地实即约行证道约佛自行故云证道者乃约如来自行所证妙觉之法故云证道即约说证道也。
问四种教证为出地持为出地论若云出地论妙玄自云地持明地相名义若云出地持辅行何云是故今家备用地论教证二道以消别门耶。
答二论俱出是故或云地论或云地持然此二论虽弥勒天亲所造不同不出并是伸释华严一经弥勒造地持别伸十地一品天亲地论别伸一经。
问约行约说两种教证既约机应以分应须应前机后何故诸文所列并以约行在前约说在后。
答此约自行因果化他能所以说约行人修证从因至果复能果后起化他用是故行前而说后也。
六种性习
六种性习别教所明经论广略不同位次进否有异人多解释孰为是非今辄伸之用诒后学分四初判广略二辨进否三出同时四释疑妨。
初判广略者
戒疏上卷云第二内凡习种性十住乃至第三性种性十行第四道种性十回向第五圣种性一欢喜乃至十法云地第六等觉地名金刚心菩萨亦名无垢地邻真极圣众学之顶也第七妙觉地即见性究竟佛菩提果了了见性名妙觉也性习二性若据位分习种在前性种在后若据行论性习同时若尔上文既具明六种性习下文唯结性习二种有其标结广略不同者何或云唯结二种者此取中边以分性习地前虽有三十心但空假二观摄之是习种性地上中道方是性种性尔或曰上文具明六种乃是约位别说下文唯结二种乃取修证以明由其地前约位虽有三种附其修边唯一习种以修习故也地上约位虽有三种附证道边唯一性种证其种性是故云尔更有多说并未合辙今出正途其义可了更不委引以由上文具明六种者依璎珞经对位而说下文唯结二种者依地持论据行以明故璎珞约位以分六种对别六位地持从行止有性习故唯二种所以戒疏先明六种对辨六位有阶差故而有六种次论约行行有修性止论二种经论不同行位有异戒疏双用义匪殊途如地持论云略说二种者一者性种性二者习种性种性是菩萨六入殊胜展转相续无始法尔是名性种性习种性若从前来修习所得是名习种性验其下文乃是地持中修性之义非是标结不同广略有异也。
二辨进否者
璎珞一经所明六种性习天台引用凡有多处若戒疏净名妙玄四教义等所引次第并不违其本经皆以习种性对十住性种性对十行道种性对十向唯四念处所列非特违於本经亦与诸文顿异如四念处云若璎珞明十信十住为习种性十行为道种性十向为性种性对位前后如何不同或曰经中既以性种性对十行道种性对十向今四念处文乃是悞尔或曰妙玄诸文乃空假分性习故十住修空为习种性十行修假为性种性四念处约中边说十向是中对性种性空假是边是习种性亦多异解少有洞明斯旨今直伸之令义可晓若戒疏诸文依璎珞经以十行对性种性十向对道种性者此取自行修证从因至果而说十住修习空性故对习种至十行中方证空性故对性种十回向位修假观满俗谛究显道观双流乃对道种十地成圣故曰圣种等也若四念处以道种对行性种对向者约化他义说以由菩萨至十行中出假化导对其道种义便十向修中属性故对性种但自行化他不同是故文旨对位有异。
三出同时者
戒疏云若据位分习种在前性种在后若据行论性习同时若据习种在其十住性种乃当十行灼然前后何云同时或曰十住正修空傍修假中十行正修假傍修中约此以判故曰同时或云约修性说故云同时良以因中所修不出是修果上所证之法果上所证不出证其因中所修法也今谓不然所言性习同时者既以例同教证二道约其别教得意之人说尔以由别人於其地前次第历别而修至回向后心空假心满智转行融圆修三观即是性习同时教证不二若论体用前后者以修显体故先习而后性因由修习显中道性若从体起用乃先性而后习得中道体起化他用例其教证亦复然尔登地所证之体皆籍地前缘修然后方显证得体竟能起八相之化分身百界作佛修有前后证不异时若十住习种十行性种者正是璎珞对位今云性习二性同时者乃是地持约行而说位行不同良由此也。
四释疑妨
问戒疏云习种能生报佛性种能生法佛不云生应佛者何。
答正约自行修证所显而说何者所修空观断见思能生报佛所修中观断无明能生法佛既云自行故但法报若论化他任运能起应化之用。
问梵网经云习种性长养性性种性不可坏性道种性王法性且长养性不可坏性正法性以璎珞六种如何收摄。
答长养性即是性种性如净名疏云此心增长名性种性也若不可坏性即道种性收由证此性故不可坏如净名云虚通无滞名道种性正法性者即圣种性收所云圣者正也证中道性返妄归真得见正性名正法性如净名云深见分明名圣种性也。
问地持论出性习二性既不明位疏中何意引同教证各有位行二义。
答不同璎珞六种性习别对诸位今例教证者地前为习种位登地为性种位如真缘二修地前为缘修属空假登地真修属中观以例教证其义宛齐。
十行横学
三根出假虽通四教横学之义唯别所论十行具出一十六门无作四门意稍难晓今欲伸明聊分四意初示文立难次叙斥旧解三正明今意四料拣释妨。
初示文立难者
妙玄明别次第五行至无作四谛文云道灭即苦集苦集即道灭签云但言苦集即道灭者发心之来谁不为断烦恼生死广集佛法求无上道但此教意达道灭体於生死烦恼之中故云众生心行中求此则实知真断妙修理证(云云)然立难者别教下根菩萨至十行位彻竖成横即此自行而用化他具出一十六门假无作四门为圆为别若是圆者自行唯闻修但中化他曷说圆融若是别无作者妙玄次第五行至慧圣行中具明四种四谛於无作四谛那云道灭即苦集苦集即道灭耶。
次叙斥旧解者
一云十行横学无作四门是圆非别以由菩萨虽闻教主为说别法而此菩萨自能作圆而解喻如村夫子教书但说疎浅文章学生性利自能通达高科及第举选为官今此别教菩萨亦尔次云辅行显云若不全兼文之元意如何次第出假之位即能授他圆教四门以由妙玄五行之文出於涅盘四教俱知常住是故别教十行能说圆融三师云十向圆修可由实道十行横学且顺权方良以修中之位已深出假之位尚浅位深故知昔日化他无非妙行位浅故知将来自行亦是但中不应以实难权以他妨自斥曰初云出圆融之言所闻所修皆是但中化他横学安能说圆况云闻别解圆义似不定耶次云文出涅盘俱知常住能出圆门者此人为悟未悟耶悟则是圆非别未悟是别非圆无稽之言进退咸失若四俱知常住便能出圆无作者莫也藏通两教亦是圆融况引辅行元意之文了无干涉须知五行虽出涅盘释义须依教旨也三师之说人皆共许若准荆溪文旨义恐不然但云十行横学且顺权方未审玄签辅行等文皆出圆门如何消通耶。
三正明今意者
须知十行横学无作四门是别非圆以由菩萨自行秪闻但中佛界是九界外中观是空假外如云外月似出水华九尽方名缘了具足自行既秪闻修但中隔历之法於十行位彻竖成横化他无作岂是圆融今消妙玄辅行文者妙玄云道灭即苦集苦集即道灭者此乃天台大师探取登地证道同圆而说故有相即之言非谓便是圆融何以知之明文显着人自不知盖由玄文因明别破二十五有无作四谛是学无缘慈圆破有行荆溪恐人疑云今此慧行无作四谛是别破有应称别慈别行天台那云学无缘慈圆破有行荆溪即便释云义虽次第依於证道预说何妨得此文意相即之言乃是探取登地证道边说不究斯旨妄生异执耳辅行云若不全兼文之元意如何次第出假之位即能授他圆教四门者自来皆据此文作别教人出圆无作为妨今究此文穷其来意义则不然以由止观被圆顿人其有钝根修不入者於破法徧中具明四教菩萨从空入假各有四门法药授药方法等虽明四教各有四门若止观元意正在於圆非前三教次第四门是故荆溪即云若不全兼文之元意如何次第出假之位即能授他圆教四门以由止观文意正在於圆前之三教次第出假非今所用研穷此义与旧不同若以别教为妨谬矣。
四料拣释妨
问若秖出但中无作者或有圆机起时说何法耶若说圆法有违己义若说别者岂为圆人说别法耶。
答别教虽具有四种四谛但唯被别机不可以藏通圆三教为妨也法华已前偏圆相隔权实各逗别教教主尚不被藏通之机况圆菩萨也。
问十行菩萨彻竖成横即此自行而用化他故曰横学若据无作四门十向始修今在十行人尚未到观尚未修惑尚未破位尚未入自行未修如何即此自行而化他耶。
答诚如所问此约菩萨始禀教时具闻如来说一教始终四四谛法今在此位转将此法为机缘说故云即此自行而用化他若尔十信已闻一教何不具出耶良由十信虽闻行位犹浅观智未深安能出之来至十行见思已破尘沙将尽虽未修无作行位已深故能转为说也。
问签中因明别教复有四乃问云住已习八何故行中更习十六。
答前是自行随用一门后为化他是故行中更习前八若据。
问中自问八门尘沙何故将自行断见思一门而答莫也答不应问耶。
答非谓答不应问以由尘沙非入道之门前是自行但破见思随机宜乐自何门而入故云随用一门至十行中为化他故更习前八具出一十六门当知问中以随功涉位为问答中以缩观对位答耳。
问三根出假上根十信中根十住下根十向利钝言之上根为利下根为钝何故利根但出生灭四门钝根却出十六门耶。
答不约门数多少以分利钝今言利钝乃约能出假未能出假分利钝耳。
问十行出但中无作者但中无体如何出耶。
答但中虽无其体对机教道说则何妨如别教教主说一教始终破十二品无明成佛岂可但中无体不可说耶今云但中无体者对证道说无人修证此之但中故云无体教道权说义有何妨。
别向圆修
圆修之道先达广明虽章藻之繁多实难精於要旨云云无益於道何为今欲伸明聊分四意初叙昔难次腾旧解三明今意四释疑妨。
初叙昔难者
别向修中为修但中圆中耶若修但中者辅行何云别教回向言修中者亦寄次第实而言之三观圆修若修圆中者释签那云十向始正修中此中但理不具诸法耶。
次腾旧解者
一曰辅行云实而言之三观圆修即证道之先容也然则教道虽该三观意在住行空假二修应知回向但中有教无人又复证道虽云登地诚由回向圆修方获登地证实乃至云秖缘被接方曰圆修评曰圆修与被接点示不点示灼然不同那云秖缘被接方曰圆修纵云被接但得下根被接一边有失当教得意之者况复但云回向不分初后耶次云别向秖修但中而证圆融若辅行云实而言之三观圆修者且对十住之空十行之假次第得名其实用二边平等之心修中道无作之行是则圆修之名乃三观具足之圆非三观圆融绝待之圆矣今评此说迷文失旨谬之甚矣既云实而言之三观圆修何云是具足之圆非圆融之圆请观实之一字如何消通若修但中果证圆融者正所谓探雀壳而获凤雏也三云被接既有三根出假亦乃有三今明圆修亦有三根上根十住中根十行下根十向虽三根不同并是修圆中非但中也今诸文但云十向圆修不言住行者从下根说其位定故今评此说甚非初回向圆修尚乃不可何得谬云住行亦圆修耶。
三明今意者
别向修中乃修圆中无作非但中耳盖由但中无体体是空假不通修证由前之三教因中有教果上无人也秖缘行人初心秖闻但中期心欲破十二品无明成妙觉佛此人依教次第修行至十回向百所缘境界满断界外下品尘沙已尽空假心满智转行融体其空假即是中道圆修三观是以辅行乃云实而言之三观圆修也又止观云若从空入假修历别行不得意者成前三十心伏惑之位即用空假两观摄若得意能破三道成十地位即第三观摄。
四释疑妨
问若云修圆中者何故签云十回向始正修中此中但理不具诸法耶。
答别教之中自有缩观对位义自有随功涉位义今云十回向始正修中此中但理不具诸法者此约缩观对位而说十住修空十行修假十向修中一往且以三观对其三位故云但中若约随功涉位说之十向秖修假观破界外下品尘沙何曾修但中耶。
问十向后心便修圆中者以教证二道如何收摄约行教道不应回向圆修约行证道应在初地。
答教证二道凡有二义一者约位地前教道登地证道二者约观空假两观是教道中观为证道如止观云不得意者成三十心空假两观摄若得意者能破三道即第三观摄既云得意即是中观属证道也。
问但中若不通修者三种意生身中自性作中岂非修但中耶。
答自性作中者名缘为作约教道说若彰灼修中自破无明生实报土不应但破见思生方便土也。
问圆修若局回向后心者且四念处云回别向圆何不分初后耶。
答大师灭后释回向名非谓圆修通初后也。
问若不许先达修但中证圆中者荆溪何云入地自证权门自开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