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佛藏
- 续藏经
- 中国撰述
- 诸宗著述部
- 华严宗
- 贤首五教仪
贤首五教仪
△释论云从初发心常观涅盘行道提胃说泥洹道阿含明涅盘相及二空等央掘胜[鬘-又+万]明佛性常住楞伽云若如来是作则是无常若是无常一切作法应是如来我及诸佛皆不忍可谓以现智证常法故证智是常如来亦常大慧诸佛如来所证法性法住法位如来出世若不出世常住不易在於一切二乘外道所得法中非是空无然非凡愚之所能知颂云缘於本住法我及诸如来於三千经中广说涅盘法金刚云若复有人得闻是经信心清净则生实相当知是人成就第一希有功德世尊是实相者即是非相是故如来说名实相法华寿量品云成佛已来甚大久远寿命无量阿僧祇劫常住不灭安乐行品云观一切法犹如虚空不动不退常住一相涅盘三云我坐道场菩提树下初成正觉尔时无量阿僧祇恒河沙等诸佛世界有诸菩萨亦曾问我是甚深义然其所问句义功德亦皆如是如是问者则能利益无量众生四云善男子大涅盘者即是诸佛如来法界涅盘义者即是诸佛之法性也五云解脱者名曰虚寂又虚寂者堕於法界如法界性即真解脱二十八云佛既成道已梵天劝请唯愿如来当为众生广开甘露说无上法佛言梵王一切众生常为烦恼之所障覆不能受我正法之言梵王复言世尊一切众生凡有三种所谓利根中根钝根利根能受唯愿为说佛言梵王我今当为一切众生开甘露门即於波罗奈国转正法轮宣说中道一切众生不破诸结非不能破非破非不破故名中道不度众生非不能度是名中道非一切成亦非不成是名中道二十二云菩萨摩诃萨修大涅盘知见法界解了实相空无所有无有和合觉知之相得无漏相无所作相如幻化相热时焰相乾闼婆城空虚之相又涅盘明空与大品中说第一义空无异明常与净名中说离五非常得五常身无异此则涅盘通至於前故知法华涅盘之说直尔通至华严前也。
△问若尔何有三时五会前后。
答若就佛意种熟脱三时时不废故一代时中大小并陈三一不定约机意各随己见自有三时五会差别又就如来说教实大小顿演时无前后但所被机宜悟解不同自有顿受或从渐入若渐入者则见如来三时五会说法次第若顿受者则见如来一代时中教法融通故有通别二时相也。
贤首五教仪卷第一
音释
须弥
(唐言妙高山王也)。
菩萨摩诃萨
(菩萨此云觉有情摩诃萨此云大道心众生)。
菩提
(此云觉道)。
般涅盘
(此云入灭度)。
污
(音乌染也)。
逝多
(此云战胜匿王太子名)。
劵
(音劝契约也)。
躄
(音碧两足俱废不能行者)。
楞伽
(此云不可徃山名)。
波罗奈
(此云江绕城亦云鹿苑仙苑)。
波罗蜜
(此云到彼岸)。
般若
(华言智慧)。
淘汰
(音陶太淘去其沙泥令水清汰也)。
比丘
(翻乞士)。
眇
(音藐一目小也)。
矬
(坐平声身短也)。
阿含
(此云无比法)。
玻璃
(水玉也)。
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华言无上正等正觉)。
拘尸那
(此云角城城具三角故亦云仙城城住仙人故)。
娑罗
(此云坚固冬夏不改故亦云高远高出余树故)。
禺
(音鱼日在巳曰禺中)。
析
(音息分剖也)。
谙
(音暗练历也又识悉晓记忆也)。
阿耨达
(亦云阿那婆达多此云无热恼池名也)。
晡
(音逋申时也)。
阎浮提
(此云胜金此树果汁流下河中染石成金最为胜故)。
拘耶尼
(此云牛货以牛为货故)。
弗婆提
(此云胜胜南洲故又翻为初日初出处故)。
郁单越
(此云胜处或翻胜生於四洲中有情处货皆胜余三洲故)。
膳
(肴馔也)。
毗伽罗
(此云字本世间文字之本也)。
摩那斯
(此云大身)。
阿修罗
(此云无端正女端男丑故亦云非天有天福无天德故)。
辟支
(此云缘觉亦云独觉)。
那由它
(此云万亿垓数也)。
贸
(音茂市卖也又以时物迁货曰贸以有易无曰易)。
掘
(音橛穿地也)。
庵罗
(此云奈其果似桃而非桃可以疗疾)。
蓊
(草木盛貌音翁)。
修多罗
(亦云修妬路此翻契经)。
优陀延
(亦云优陀夷华言出现山名日从此山出现故)。
释迦
(此云能仁姓也)。
弥陀
(此云无量寿命光明皆无量故)。
阿僧祗
(翻无数)。
遮那
(此云徧一切处)。
婆罗门
(此云净行)。
剎利
(此云田主王种也)。
毗舍
(此云商估)。
首陀
(此云农者)。
毗婆尸
(翻胜观又徧见)。
尸弃
(翻火)。
弥勒
(此云慈氏)。
流支
(此云觉希北印度人)。
岌
(音及高貌人名也)。
波颇
(此云智光中印度人)。
謦欬
(轻曰謦重曰欬)。
嚬呻
(张口貌即欠呿也)。
舍利弗
(此云身子亦云鹙子珠子)。
迦留陀夷
(此云黑光光色黑故)。
陈如
(此云火器姓也)。
须跋
(华言贤善聪明多才智故)。
提胃
(会玄云翻胡菰)。
波利
(会玄云翻金挺)。
鸯崛
(亦云央掘摩罗唐言指鬘杀人取指冠首为鬘故)。
陀罗尼
(此云总持亦云遮持)。
舍卫
(此云闻物或名丰德或曰好道)。
忉利
(华言三十三居须弥顶也)。
夜摩
(此翻时分时时唱快乐故)。
兜率
(华言知足於五欲知止足故)。
摩诃衍
(此翻大乘)。
鲜
(音鲜少也)。
须菩提
(此云空生亦云善吉)。
泥洹
(即涅盘梵音小转耳华言圆寂亦云寂灭)。
乾闼婆
(此云香阴新云寻香帝释之乐神也)。
(褚堂大檀护信士戴瑞麟捐资拾贰两刻贤首五教仪一卷伏愿获金刚不坏之身轮转三时而助化延无量僧祗之寿教开五会以接机常为佛国干城永作法王柱石世出世间皆得吉祥亲与非亲同沾利益)。
(慈云观堂识)
贤首五教仪卷第二
清浙水慈云沙门 灌顶续法 集录
第三遍周三际时者谓尽前后际各无边劫恒常周遍演说诸经初无暂息华严云不可说不可说佛剎微尘等劫说异句身味身音声充满法界一切众生无不闻者尽一切未来际劫常转法轮如来音声无异无断不可穷尽余如不思议品梵网云三世诸佛已说今说当说我今亦如是说四分律云诸世尊大德为我说是事如过去诸佛及以未来者现在诸世尊能胜一切忧皆共尊敬戒此是诸佛法法华云如诸佛所说我亦随顺行即趣波罗奈为五比丘说又云善哉释迦文得是无上法随诸一切佛而用方便力我等亦皆得最妙第一法为诸众生类分别说三乘是故以方便分别说诸果弥陀云无量寿佛威神无极十方世界无量无边不可思议诸佛如来莫不称叹。
楞伽云我念去来世所有无量佛菩萨共围绕演说楞伽经世尊亦应尔住彼宝严山菩萨众围绕演说清净法。
维摩云此经广说过去未来现在诸佛不可思议阿耨菩提所以者何诸佛菩提皆从此生诸佛贤圣所共称叹背生死苦示涅盘乐十方三世诸佛所说。
般若云一切诸佛及诸佛阿耨菩提法皆从此经出。
楞严云此是微尘佛一路涅盘门若我说是般怛罗咒经恒沙劫终不能尽又持地菩萨云闻诸如来宣妙莲华佛知见地我先证明而为上首涅盘云如来演说一偈之义经无量劫义亦不尽所谓若戒若定若慧施等。
第四摄同类劫时者谓彼三际无边劫中一一劫内各摄无量同类劫海如长劫唯摄长劫短劫唯摄短劫然时与劫各有多相如华严明时有八类谓长短染净广狭多少劫有十二类谓长短一无数有量无量有尽无尽一念不可说一切非於中复有十类谓成坏劫染污劫染净劫净染劫清净劫无边庄严劫无量大庄严劫庄严灭劫庄严成劫普清净劫於彼无量同类劫中恒说一切权实教门。
华严云一一地狱中经於无量劫(根本狱长劫唯摄根本狱长劫眷属狱短劫唯摄眷属狱短劫也)为度众生故而能忍是苦不惜於身命常护诸佛法无我心调柔能得如来道。
梵网云吾今来此娑婆世界(此天多时唯摄彼天多时彼洲少时亦唯摄此洲少时余例知)八千返说心地法楞伽云住一切剎兜率陀宫(狭摄狭劫)色究竟天(广摄广劫)成如来身。
楞严云应以菩萨声闻身得度者即现菩萨声闻身而为说法(此证净摄净也)应以人非人等身得度者即皆现之而为说法(此证染摄染也)法华云我说然灯佛等(兴成也)又复言其入於涅盘(灭坏也)如是皆以方便分别颂云是诸罪众生以恶业因缘过阿僧祇劫(有尽摄有尽劫)不闻三宝名诸有修功德柔和质直者则皆见我身常在(无尽摄无尽劫)此说法我此土安隐天人常充满宝树多华果散佛及大众(庄严成劫相摄)众生见劫尽大火所烧时忧怖诸苦恼如是悉充满(庄严灭劫相摄)涅盘云往昔众生寿百岁时(有量劫摄有量)恒沙众生受地狱报我见是已即发大愿受地狱身我於尔时在地狱中经无量岁(无量劫摄无量)为诸罪人广开分别十二部经诸人闻已坏恶果报令地狱空。
第五收异类劫时者谓彼无边一一劫中各摄无量异类劫海如长劫摄短劫短劫摄长劫等於彼一切异类劫内恒说诸法华严云长劫与短劫平等短劫与长劫平等一劫与无数劫平等无数劫与一劫平等有量劫与无量劫平等无量劫与有量劫平等有尽劫与无尽劫平等无尽劫与有尽劫平等不可说劫与一念平等一念与不可说劫平等一切劫入非劫非劫入一切劫。
净名云即演七日以为一劫即促一劫以为七日(多少时相摄)楞伽云或有现变化或有先时化(染净劫相摄)於彼说诸乘皆是如来地法华云是诸菩萨种种赞法而赞於佛如是时间经五十小劫佛神力故令诸大众谓如半日又云六十小劫身心不动听佛所说谓如食项(长短劫相摄)又云以方便力故现有灭不灭(庄严灭劫与庄严成劫相摄也)。
第六以念摄劫时者谓於一念之中即摄前后无量无边同异类劫一念既尔余一切念一一念中皆各普摄尽前后际一切劫海如是时劫说无尽教华严云於一念中尽知前际后际及现在一切世界成坏劫故发菩提心颂云一念普观无量劫(同异类也)无去无来亦无住如是了知三世事超诸方便成十力楞伽云譬如心意(一念也)於无量百千由旬(无量同异劫也)之外忆先所见种种诸物念念相续(一切念也)疾诣於彼(各摄无边同异劫也)非是其身及山河石壁所能为碍意生身者亦复如是如幻三昧力通自在诸相庄严忆本成就众生愿故犹如意去生於一切诸圣众中净名云诸有众生类(同异劫也)形声及威仪无畏力菩萨一时(一念也)能尽现或现劫尽烧天地皆洞然(坏劫)或作日月天梵王世界主(成劫)或时作地水或时作风火法华云我以如来知见力故观彼久远犹若今日(亦一念间摄多同异劫也)。
第七劫念重收时者谓一念中所摄劫内复有诸念而彼诸念复摄诸劫一念既尔余一切念劫内诸念摄劫亦然是则念念既不尽劫劫亦无穷如因陀罗网重重无尽於彼诸劫说诸经海华严云於一念顷能知东方阿僧祇世界(念摄劫也)所有众生种种差别解(劫摄念也)念念如是尽阿僧祇劫(多念相收也)南西北方四维上下亦复如是(重收例东知之)菩萨摩诃萨入可数劫即不可数劫(劫内诸念各摄多劫也)入一切劫即一念(一念摄多劫念也)颂云不可说诸劫即是须臾顷(亦明重收)莫见修与短究竟剎那法。
圆觉云心中了知生住灭念分剂头数如是周遍四威仪中分别念数(念摄劫)无不了知渐次增进乃至得知百千世界一滴之雨(劫摄念)犹如目睹所受用物又云如是初静从於一身至一世界觉亦如是(念摄劫)善男子若觉遍满一世界者一世界中有一众生起一念者皆悉能知百千世界亦复如是(劫摄念)楞伽云诸菩萨以本愿方便愿一切众生悉入涅盘(念收劫)若一众生未涅盘者我终不入(劫收念)净名云一切诸法(劫念也)亦无在无不在(相收也)楞严云一为无量(一摄多也)无量为一。
(多入一也)无量义云佛一切时(念劫相摄入也)说大小法。
第八异类界劫时者谓前之七重且约同类如今娑婆一类界等今辩树形江河形等无量无边异类界剎剎既同处而有不同时劫亦有时劫相同而有长短各别分齐。
然世界形相略开二十种华严华藏世界品云佛子彼一切世界种或有作须弥山形或作江河形或作回转形或作旋流形或作轮辋形或作坛墠形或作树林形或作楼阁形或作山幢形或作普方形或作胎藏形或作莲华形或作佉勒迦形或作众生身形或作云形或作诸佛相好形或作圆满光明形或作种种珠网形或作一切门闼形或作诸庄严具形如是等若广说者有世界海微尘数又收彼界总成八类谓秽世界净世界小世界大世界粗世界妙世界狭世界广世界。
并尽彼界时劫常说一切诸法华严云於一微细毛孔中不可说剎次第入毛孔能受彼诸剎诸剎不能遍毛孔入时劫数不可说受时劫数不可说於此行列安住时一切诸劫无能说又云或有杂染或清净受苦受乐各差别斯由业海不思议诸流转法恒如是一毛孔内难思剎等微尘数种种住一一皆有遍照尊在众会中宣妙法於一尘中大小剎种种差别如尘数平坦高下各不同佛悉往诣转法轮一切尘中所现剎皆是本愿神通力随其心乐种种殊於虚空中悉能作一切国土所有尘一一尘中佛皆入普为众生起神变毗卢遮那法如是无量寿云罗纲宝树演发无量微妙法音流布万种温雅德香其有闻者尘劳垢习自然不起譬如比丘得灭尽三昧随其时节风吹散华又宝莲华周满世界一一宝花出三十六百千亿佛一一诸佛又放百千光明普为十方说微妙法七宝池中八功德水波扬无量自然妙声随其所应莫不闻者正法念云诸天游乐池中凫雁皆出音声宣扬偈颂开示五欲毕竟无常不可耽玩大般若云净土树林内外物中常有妙音说一切法皆无自性楞严云林木池沼皆演法音涅盘云七宝林树华果茂盛微风吹动出微妙音一一园中有五泉池是诸池中复有诸华是诸华中一一各有师子之座一一座上有一王坐以大乘法教化众生楞伽云何故诸国土犹如日月形须弥及莲华卍字师子像何故诸国土如因陀罗网覆住或侧住一切宝所成何故诸国土无垢日月光或如华果形箜篌细腰鼓何因佛世尊一切剎中现异名诸色类佛子众围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