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佛藏
- 续藏经
- 中国撰述
- 诸宗著述部
- 华严宗
- 华严一乘教义分齐章复古记
华严一乘教义分齐章复古记
徧计有五重四句前三为自体后二显胜用初重四句理无者如绳上蛇杌木见鬼绳因麻有鬼逐迷生情有者则知本无妄执谓有两亦者无二性故双非者迷悟异故二三四句可知但第三四句中云执成者以第四句双非故不言执有乃云执成是执所成故。
【科】又有耶不也由无相故又无耶不也无相观境故余四准之又有耶不也无体故又无耶不也能曀真故余句准之。
无相者徧计乃横有如绳上蛇本无其相观境者以观智所观无相故余句离相违离戏论故又有下以徧计即分别性以分别无体又无下徧计离无体情执[目*壹]真如理故余句无体曀真准知也。
【科】第二示执过者若计真如一向是有者有二过失。
即要问明违之成过若言炷因生果亦可恒生常能生炎果故增益故若言炷不生亦可恒不生炎果无因不有故损减故炎生炷如前可知若亦生不生相违故若言非生非不生戏论故余义准之今计三性有无各有常断二过要问云问因生果何失答若生者亦可恒生亦可恒不生所以知之若生者则常生故又若生者现所有炎果是能生炷因则无所生故是断也又问因不生果有何失答亦有二失若炷因不生者则光炎无因故是常也又若炷不生者既炎无自生因复不生不可得有故是断也亦生不生非生非不生准以思之。
【科】一常过谓不随缘故在染非隐故不得了因故即堕常过。
有三所以即堕常也。
【科】问诸圣教中并说真如为凝然常既不随缘岂是过耶。
谓诸经论等皆说真如凝然不作诸法此诸经论岂堕常过耶。
【科】答圣说真如为凝然者此是随缘成染净时恒作染净而不失自体是即不异无常之常名不思议常。
如经论说凝然常者是随缘而不变自性即无常之常也。
【科】非谓不作诸法如情所谓之凝然也若谓不作诸法而凝然者是情所计故即失真常。
良以妄境从妄心生情执为常今言常者真理随缘而不失自性之常非情谓之常也。
【科】以彼真常不异无常之常不异无常之常出於情外故名真常是故经云不染而染者明常作无常也染而不染者明作无常时不失常也。
真如全体动为诸法而恒不变真性故无常之常出於妄情所谓之有无是故下引胜鬘经证。
【科】问教中既就不异无常之常故说真如为凝然常者何故不就不异常之无常故说真如为无常耶。
可知。
【科】答教中亦说此义故经云如来藏受苦乐与因俱若生若灭论云自性清净心因无明风动成染心等以此教理故知真如不异常之无常故随缘隐体是非有也。
引楞伽起信证真如亦有无常义此乃随缘而隐於真理如水因风成波而隐於湿性。
【科】问真如是不生灭法既不异无常之常故说为常不异常之无常故得说无常者亦可依他是生灭法亦应得有不异常之无常不异无常之常义耶。
真如是不生灭尚有常无常义耶例显依他是生灭亦应得有常无常义耶。
【科】答亦得有也何者以诸缘起无常之法即无自性方成缘起是故不异常性而得无常故经云不生不灭是无常义此即不异於常成无常也。
以依他亦有二义征释可知经云下言无常者肇云小乘以生灭为无常大乘以不生灭为无常幽致超绝然亦不能明显今说不异真常而得无常故不异常而成无常也则不生灭是无常显然矣。
【科】又以诸缘起即无自性非灭缘起方说无性是即不异无常之常也故经云色即是空非色灭空故又云众生即涅盘不复更灭故等。
缘起之法依他而起因缘所生无有生故若无因缘不知无性不待灭缘生方为空故经云下即净名经也。
【科】此中二义与真中二义相配可知此即真俗双融二而无二故智论云智障极盲暗谓真俗别执此之谓也。
依他二义与圆成二义文相可知以真夺俗俗尽而俗常存以俗容真真泯而真常存是故此二不二存泯同时也引论证成。
【科】是故若执真如同情所谓而凝然常者即不随缘隐其自体不假了因即堕常过又若不随缘成於染净染净等法即无所依无依有法又堕常也以染净法皆无自体赖真立故。
若执真如定常堕二过失。
【科】二断过者如情之有即非真有非真有故即断真也又若有者即不堕染净染净诸法既无自体真又不堕不得有法亦是断也。
一切妄法从缘无性即非真有非真有故成其断有真如凝然不随缘生缘生无故即成断也。
【科】第二执无者亦有二过失一常过者谓无真如生死无依无依有法即是常也又无真如圣智无因亦即常也。
妄法无体托真而起若无真如生死何依无依自立即成常也又无下智依真发无真则智何所因无因成智亦即常也。
【科】又无所依不得有法即是断也又执真如是无亦即是断也。
可知。
【科】第三执亦有亦无者亦具上诸失谓真如无二而双计有无以所计有无非称於真失彼真理故是断也。
执双亦者具断常二过真如无二者如理虚融平等不二心计有无失真如体即成断也。
【科】若谓如彼所计以为真者以无理有真是即常也。
若双计有无执为真者以无理有真如依病眼妄见空华即堕常也。
【科】第四非有非无者戏论於真是妄情故失於真理即是断也。
当知真如自性离於戏论今谓双非是真法者则同戏论即成断也。
【科】戏论非真而谓为真者理无有真故是常也。
妄情倒境故非真理强执为真即堕常也初二常过在先后二断过居首但随文便耳。
【科】第二依他起中若执有者亦有二失一常过谓已有体不藉缘故无缘有法即是常也又由执有即不藉缘不藉缘故不得有法即是断也。
依他无性由从缘生从缘生法即无自性若执有者则成二过。
【科】问若说依他性是有义便有失者何故摄论等中说依他性以为有耶。
摄论等广说依他是有岂是过耶。
【科】答圣说依他以为有者此即不异空之有何以故以从众缘无体性故一一缘中无作者故由缘无作方得缘起是即非有之有名依他有是即圣者不动真际建立诸法。
圣说有者约彼幻有从缘无性如幻化人非无幻化人幻化人非真故云幻有以不有之有方为幻有何以故征出所以从缘无体故要在缘中方显空理是故即空之有方为具德之有是则下结圣说为有也。
【科】若谓依他如言有者即缘起有性缘若有性即不相藉不相藉故即坏依他坏依他者良由执有。
如言有者情谓之有则坏缘生以从缘生必无自性犹如幻事不可言有若言有者则不从缘不从缘故则非缘起之法也坏缘起者良由定执为有。
【科】是故汝意恐堕空断励力立有不谓不达缘所起法无自性故即坏缘起便堕空无断依他故也。
以相宗说此缘生决定不空若此亦破则是断灭恶趣空摄非正法故猛意立有非谓不达缘起无性即坏缘生便堕空见失依他法。
【科】二若执无者亦有二失若谓依他是无法者即缘无所起无所起故不得有法即是断也。
执无同前二失先举断过依他若无应非缘生如免角等缘起即灭不得有者即成断见。
【科】问若说缘生为空无故即堕断者何故中论等内广说缘生为毕竟空耶。
中论等下以三论宗立难若此不破不已故理非尽故。
【科】答圣说缘生以为空者此即不异有之空也何以故以法从缘生方说无性是故缘生有者方得为空若不尔者无缘生因以何所以而得言空是故不异有之空名缘生空此即圣者不动缘生说实相法也。
圭峰云以诸法无性即名真理如幻华无体即名太虚圣说空者由从缘生所以无性是故缘生无性是空所以既是从缘生法无性故空故曰真空不待坏彼差别法体然后方空是故其空未常不有即有以辨於空。
【科】若谓缘生如言空者即无缘生缘生无故即无空理无空理者良由执空。
如情执所谓之空非是对妙有之真空乃是真空所破之病。
【科】是故汝意恐堕有见犹励立空不谓不达无性缘生故即失性空失性空故还堕情中恶趣空也。
以空宗所立从缘生法决无自性汰法师本无论云非有有即无非无无即无故曰真空彼谓真谛一向无物为真空此但有二论□分空义。
【科】问若由依他有二义故是故前代诸论师各述一义融摄依他不相违者何故后代论师如清辨等各执一义互相破耶。
前代则弥勒无着文殊龙树后代则清目清辨护法难陀。
【科】答此乃相成非相破也。
圣意为立有故励力破空为立空故猛意破有是故相破则相成也。
【科】何者为末代有情根机渐钝闻说依他是其有义不达彼是不异空之有故即执以为如谓之有也是故清辨等破依他有令至於无至毕竟无方乃得彼依他之有若不至此彻底性空即不得成依他之有是故为成有故破於有也。
然真空幻有各有二义真空二义即空与非空幻有二义即有与非有谓不异有之空成真空真空者由无性故空是空义缘生故空是空之所以即是因缘何以无性得成空义由从缘生所以无性是故缘生无性是空之所以既是从缘生法无性故空故曰真空清办等为成有故破於有也。
【科】又彼有情闻说依他毕竟性空不达彼是不异有之空故即执以为如谓之空是故护法等破彼谓空以存幻有幻有立故方乃得彼不异有之空以若有灭非真空是故为成空故破於空也。
谓不异空之有成幻有幻有者由缘生故有是有义无性故有是有之所以何以缘生得为有义特由无定性故方始从缘而成幻有是故无性是有之所以既是从缘无性之有则此有常无自性故护法等为成空故破於空也。
【科】以色即是空清辨义立空即是色护法义存二义镕融举体全摄若无后代论师以二理交彻全体相夺无由得显甚深缘起依他性法是故相破反相成也。
即色之空为真空即空之色为妙色是则非有之有非空之空为具德之空有也非直二说互不相违亦乃二义相由全摄无二圆妙融通无有异相。
【科】是故如情执无即是断过又若说无法为依他者无法非缘非缘之法即堕常也。
是故下结断也又若下示常也。
【科】第三亦有亦无者具上诸失可以准之。
【科】问若据上来所说依他起情有无偏取此应不可双取有无应契道理如何亦有具上失耶答依他起性中虽具彼有无之理然全体交彻空有俱融而如所计亦有亦无者即成相违具上失也。
各取有无此属偏执今双取空有如何亦具上失耶答下依他虽具有无非定性有无是故二谛俱融不失中道而计有无成其过失依他起性今本情字误也。
【科】第四非有非无者戏论缘起亦非理也何者以其执者於有无中所计不成故即以情谓非有非无为道理也此既非理亦具上失思以准之。
以前两亦成失情立双非为是此亦戏论缘起俱非理故。
【科】第三遍计所执性中若计所执为有者有二过失谓若所执是其有者圣智所照理应不空即是常也若妄执遍计於理有者即失情有故是断过也。
徧计之法妄情谓有道理是无今言有者即堕常过徧计於理实有者则非情有失情有者即堕断过。
【科】二若执遍计为情无者即凡夫迷倒不异於圣即是常也亦即无凡故是断也又既无迷亦即无悟亦无悟故即无圣人亦是断也。
定执无者圣人见空应是迷倒凡夫妄见则同圣智即堕常也匪唯同圣亦即无凡又既无凡即无於圣不见空华谁是病眼。
【科】三亦有亦无者性既无二而谓有无即相违故具上失也。
【科】四非有非无者戏论遍计亦具上失准以知之第二执成过竟。
第二下结。
【科】第三显示其义者真如是有义以迷悟所依故又不空义故不可坏故余如上说又真如是空义以离相故随缘故对染故余亦如上又真如是亦有亦无义以具德故违顺自在故镕融故又是非有非无义以二不二故定取不得故余翻说准上知之。
此即要问三问中二明其义初约因明后约果论各有四义今约圆成依他徧计三性顺显真如是有义凡圣迷悟本故如实不空以有自体故性恒不变故空义谓离一切法差别虚妄相故随缘无自性故如摩尼珠对染不染故双亦义具足无漏性功德故空有无量故二义镕融故两非义以真俗双泯故互夺两亡故余翻准上者如前护分别处说。
【科】二依他是有义缘成故无性故余准前知依他是无义以缘生无性故亦准前知依他是亦有亦无义以缘成无性故准前依他是非有非无义以二不二故随取一不得故准前。
以缘起法有四义一缘生故有二缘生故空三无性故有四无性故空。
【科】三遍计是有约情故遍计是无约理故遍计是亦有亦无由是所执故是徧计非有非无由是所执故余准前思之上来明三性竟。
良由倒心妄境情有理无故上来下结别明竟。
【科】第二总说者三性一际举一全收真妄互融性无障碍。
然此三性非空非色能空能色如摩尼珠随方各现故得幻色存亡无碍真空隐显自在为圆通无碍之法也。
【科】如摄论婆罗门问经中言世尊依何义说如是言如来不见生死不见涅盘於依他中分别性及真实性生死为涅盘依无差别义何以故此依他性由分别一分成生死由真实一分成涅盘。
要问明三性异相则为大轨初引毗佛略经明有三性二引婆罗门问经证有三性三引阿毗达摩修多罗证有三性四复次有处世尊说等引常无常等三法圣教证有三性今引二经用证三性。
【科】释曰依他性非生死由此性因真实成涅盘故此性非涅盘何以故此性由分别一分他是生死是故不可定说一分若见一分余分性不异是故不见生死亦不见涅盘由此意故如来答婆罗门如此。
三性中多就依他性说以显诸宗立义不同诸教浅深逈异此论乃天亲所造以依他性非生死非涅盘若说一分余义不少故云不见生死不见涅盘也。
【科】又云阿毗达摩修多罗中世尊说法有三种一染污分二清净分三染污清净分依何义说此三分於依他性中分别性为染污分真实性为清净分依他性为染污清净分依此义说三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