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佛藏
- 续藏经
- 中国撰述
- 诸宗著述部
- 华严宗
- 华严一乘教义分齐章复古记
华严一乘教义分齐章复古记
十佛者要问云一无着佛安住世间成正觉故二愿佛出生故三业报佛信故四持佛随顺故五涅盘佛永度故六法界佛无处不至故七心佛安住故八三昧佛无量无着故九性佛决定故十如意佛普覆故摄化境界有其二种。
【科】一国土海圆融自在当不可说若寄法显示如第二会初说。
诸佛如来所依国土重重无尽如海深广若寄法显示如普光明殿会如来名号品初说。
【科】二世界海有三类一莲华藏庄严世界海具足主伴通因陀罗等当是十佛等境界二於三千界外有十重世界海一世界性二世界海三世界轮四世界圆满五世界分别六世界旋七世界转八世界莲华九世界须弥十世界相此等当是万子已上论王境界三无量杂类世界皆遍法界如一类须弥楼山世界数量边畔即尽虚空遍法界又如一类树形世界乃至一切众生形等悉亦如是皆遍法界互不相碍。
孔目十世界章云今此世界海上下浅深略有三种一从三千大千世界已去乃至一切众生形类等界以为一类二如瞿夷所居成化之处十世界等为第二类三莲华藏世界海等已去尽佛境界为第三类如是等类世界海有十种事去来今佛之所演说与今章第一为第三第三为第一。
【科】此上三位并是一卢舍那十身摄化之处仍此三位本来圆融相收无碍何以故随一世界即约粗细有此三故。
皆毗卢遮那摄化分齐处仍此下但为引机浅深不同遂有三别华藏世界为本余二为末本末镕融无有障碍何以下征世界海中随举一界具此三种粗细异故。
【科】当知与三乘全别不同也。
与三乘小乘并皆不同义理各别也。
【科】第十佛身开合者有二先义后数。
经有相海品孔目有相海章广显佛身一多开合先义后数也。
【科】义中先约法身或唯真境界为法身如佛地论五种法摄本觉地清净法界摄法身四智摄余身此约始教说。
先约下或说三身一法身佛二报身佛三化身佛此之一义当回心教何以故由小乘人不立法身此依摄论文法身有二种二十一句功德等或属应身或属法身或说四佛谓自性身法身应身化身此义当直进教等何以故为欲显法身是差别德自性身是通一体故若望二身即俱是法身等佛地五种法者清净法界大圆镜智平等性智妙妙观察智成所作智佛具三种身一者自性二者受用三者变化清净法界摄法身大圆镜智摄自性身平等性智妙观察智摄受用身成所作智摄变化身。
【科】或唯妙智为法身以本觉智故修智同本觉故如摄论无挂碍智为法身金光明中四智摄三身以镜智摄法身故。
以妙智合本觉理故妙观察智即修生智也大圆镜智即本觉智也今以修生同本觉故亦摄法身引摄论为据次引金光明遮难则经论异出也孔目云或立二佛谓自性法身佛应化法身佛此义当终教何以故俱是法身故。
【科】或境智合为法身以境智相如故如梁摄论云唯如如及如如智独存名为法身。
以智证理理智冥合引梁论证。
【科】此上二句约终教说。
【科】或境智俱泯为法身如经云如来法身非心非境此约顿教说。
孔目云若依三乘或一佛谓顿教佛。
【科】或合具前四句以具德故或俱绝前五以圆融无碍故此二句如性起品说此约一乘辨。
就一乘中目分同别若摄前诸教为此经方便则圆中同教义也若绝下则六相圆融唯属圆教之别教义也。
【科】次别约释迦身明者。
【科】此释迦身或是化非法报如始教说。
以王宫所生为化身居色究竟天为报身约界内最胜处显如梵网经对法论说。
【科】或有是报非法化如同教一乘及小乘说但深浅为异也。
若依一乘三十二相是其德义如法华云我常在灵山等论主释为报身菩提也若依小乘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属其生身人天中佛云同报身浅深不同也。
【科】或是法非报化如顿教说。
以显真如理故。
【科】或亦法亦报化总如三乘等说。
要问曰三乘佛有三一法身佛二报身佛三化身佛。
【科】或非法非报化如别教一乘是十佛故也。
一乘以应十数见其十佛故。
【科】数开合者或立一佛谓一实性佛也此约顿教。
唯一无分别实性即是佛也。
【科】或立二佛此有三种一生身化身此约小乘说。
可知。
【科】二生身法身谓他受用与化身合名生身自受用与法身合名法身如佛地论此约始教说。
约本有修生说修生约他受用与化身合本有约自受用与法身合。
【科】三自性法身应化法身如本业经说此约终教说。
孔目云谓自性法身佛应化法身佛此义当终教何以故俱是法身故。
【科】或立三身佛如常所说通始终二教说。
约即不即分二教也。
【科】或立四佛此有二种一於三身中受用身内分自他二身故有四如佛地论说此约始教。
演义云佛地论中亦说有四一受用非变化谓自受用身二变化身非受用谓变化身化地前类三亦受用亦变化谓他受用身化十地菩萨四非受用非变化所谓法身。
【科】二於三身外别立自性身为明法身是恒沙功德法故是故梁摄论云自性身与法身作依止故三亦於报身内福智分二故有四如楞伽经云一应化佛二功德佛三智慧佛四如如佛此约终教说。
谓自性身等四佛皆离四过成其四德自性身有约体德自性身无即离相德亦有亦无随缘德非有非无离过德余身准之何以得知报身分二引楞伽证功德智慧二身别也。
【科】或立十佛以显无尽如离世间品说此约一乘圆教说。
孔目云今此华严有人判属三身良恐未然此经无三身但有二种十身如前后说。
【科】义理分齐第十有四门。
教海宏深包含无外色空交映德用重重语其横收全收五教乃至人天总无不包方显深广等略分四门以显无尽有谓三性同异因门六义是法相所宗吾祖点化等误矣如孔目一一章皆结云上件法门摄下诸教通一乘三乘小乘等在一乘即圆融具德处三乘即一相孤门在小乘癈深论浅居凡有则唯事空文何云点化耶。
【科】三性同异义一 六义为因缘起二 十玄缘起无碍法三 六相圆融义四。
三性同异义第一。
【科】初三性同异说有二门先别明后总说。
清凉有三释一别释二通释三展转释今云总别。
【科】别中亦二先直说后决择。
言三性者一徧计所性二依他起性三圆成实性故唯识云由彼彼徧计徧计种种物此徧计所执自性无所有依他起自性分别缘所生圆成实於彼常远离前性此二颂初一释徧计次二句辨依他后二句明圆成要问云三性法门本安意欲别法相知其解行理事教义分齐不同离其慢执故兴斯教。
【科】前中三性各有二义真中二义者一不变义二随缘义依他二义者一似有义二无性义所执中二义者一情有义二理无义。
清凉云三性中各有三释初一通就当性说二约当性二义说三对三无性说云何三性各二义耶徧计二者一情有二理无依他二者一缘生二无性圆成二者一性有二相无唯圆成二义小异今云不变随缘耳。
【科】由真中不变依他无性所执理无由此三义故三性一际同无异也此即不坏末而常本也。
真中不变者既不变故方能随缘由随缘故方知不变依他无性者缘生即无性无性即缘生若不推此无性安知无生所执理无者徧计无体如绳上蛇故无可生灭也。
【科】经云众生即涅盘不复更灭也。
即净名经。
【科】又约真如随缘依他似有所执情有由此三义亦无异也此即不动本而常末也。
真如随缘者由随缘不失自性方知不变依他似有者依他而起因缘所生无有生故所执情有者情有合是生理无体是灭今此情有即是理无正理无处方是情有也。
【科】经云法身流转五道名曰众生也。
即法身经。
【科】即由此三义与前三义是不一门也。
由不动本与不坏末二门异故。
【科】是故真该妄末妄彻真源性相通融无障无碍。
由真妄融通一异无碍也。
【科】问依他似有等岂同所执是情有耶答由二义故故无异也一以彼所执执似为实故无异法二若离所执似无起故真中随缘当知亦尔以无所执无随缘故。
问似有精有义岂同耶答下虽各一体而似二性以徧计所执实托缘生依他众缘而得起故妄执定实有无一异若离妄情似无依故真如亦尔由不守自性而随缘成一切法。
【科】问如何三性各有二义不相违耶。
但三性迢然即法相宗意今约彼问云何无异耶。
【科】答以此二义无异性故。
即法性宗二义无异但二宗即不即小有不同便成天隔。
【科】何者无异且如圆成虽复随缘成於染净而恒不失自性清净只由不失自性清净故能随缘成染净也。
何者征且如下出法性宗意然法相宗多成不即法性宗多成非异也。
【科】犹如明镜现於染净虽现染净而恒不失镜之明净只由不失镜明净故方能现染净之相以现染净知镜明净以镜明净知现染净是故二义唯是一性虽现净法不增镜明虽现染法不污镜净非直不污亦乃由此反显镜之明净。
如镜明净能现秽物秽物现时反显镜净岂此秽物能污镜耶若不现染则无以显其不染是故现染释成不染义。
【科】当知真如道理亦尔非直不动性净成於染净亦乃由成染净方显性净非直不坏染净明於性净亦乃由性净故方成染净是故二义。
全体相收一性无二岂相违也。
以真如性净故虽现染法非染所污非直现染之时非染所污亦乃由现染故反显本净是故二义互相包摄随取无碍。
【科】依他中虽复因缘似有显现然此似有必无自性以诸缘生皆无性故。
由缘生无性即因缘故空无性缘生即因缘故有若无因缘不知无性。
【科】若非无性即不藉缘不藉缘故即非似有似有若成必从众缘从众缘故必无自性。
可知。
【科】是故由无自性得成似有由成似有是故无性。
二义相顺。
【科】智论云观一切法从因缘生从因缘生即无自性无自性故则毕竟空毕竟空者是名般若波罗蜜此即由缘生故即显无性也。
依他因缘而得有故从分别生即无自性。
【科】中论云以有空义故一切法得成者此即由无性故即明缘生也。
推之诸法不自生亦不从他生不共不无因是故知无生若不推此安知无生无生即无性也。
【科】涅盘经云因缘故有无性故空此即无性即因缘因缘即无性是不二法门故也。
以缘生故得成有义以无性故得成空义既无自性所以从缘由从缘故所以无性二义无碍也。
【科】非直二义性不相违亦乃全体相收毕竟无二也。
可知。
【科】所执性中虽复当情称执现有然於道理毕竟是无以於无处横计有故。
即徧计但情执为有道理是无故云横计。
【科】如於木杌横计有鬼然鬼於木毕竟是无如於其木鬼不无者即不得名横计有鬼以於木有非由计故今既横计明知理无由理无故得成横计成横计故方知理无是故无二唯一性也。
迷本见鬼如人夜行云月蒙胧见一杌木而生鬼想众生亦尔行生死夜妄想浮云蔽於慧月睹缘生法不了性空谓有定性如生鬼想若了知鬼因迷故有所执之法皆是妄情鬼喻徧计杌木喻依圆也。
【科】当知所执道理亦尔上来直明竟。
【科】第二问答决择者於中有三门第一护分别执第二示执之失第三显示其义。
今章三门要问云菩萨修行观如实因果成入道方便亦有三门一明护分别过二明其义三明违之成过但与今章二三上下。
【科】初门护执者问真如是有耶答不也随缘故问真如是无耶答不也不变故问亦有亦无耶答不也无二性故问非有非无耶答不也具德故。
要问云初护义者略依灯光及燋炷明之身心诸事准之可解问云燋炷生光炎耶答不也炷从炎生故又问炎生炷耶答不也炎从炷生故又问炎从炷生耶答不也炎能生炷故又问炷从炎生耶答不也炷能生炎故又问可是不生耶答不也去炷炎随无故又问生不生俱耶答不也相违故又问非生非不生耶答不也违其因果如实生理故解第一门竟即今章圆成依他徧计三义也初圆成有五重四句初二四句显真如具恒沙性德故。
【科】又问有耶答不也不变故何以故由不变故随缘显示问无耶答不也随缘故何以故由随缘故不变常住也余二句可知。
第三四二句离诸分别故非情识所谓增益损减也。
【科】又问有耶答不也离所谓故下三句例然又问有耶答不也空真如故问无耶答不也不空真如故问亦有亦无耶答不也离相违故问非有非无耶答不也离戏论故又问有耶答不也离妄念故问无耶答不也圣智行处故余句准之。
后一四句约真如自体本离妄念真如乃圣智行处安得云无余句皆圣智所行也。
【科】依他性者问依他是有耶答不也缘起无性故问依他是无耶答不也无性缘起故问亦有亦无耶答不也无二性故问非有非无耶答不也有多义门故。
依他六重四句初四重四句以自体具德故依他真理而得显现以缘起无性故。
【科】又问有耶答不也缘起故何以故以诸缘起皆无性故问无耶答不也无性故何以故以无性故成缘起也余二句可知又以缘起离於四句又以无性故亦离四句并可知矣。
以观智所遣非真实有故以真理无生非定无故。
【科】又问依他有耶答不也约观遣故问无耶答不也能现无性故下二句离相违故离戏论故可知又问有耶答不也异圆成故又约徧计分故又离所谓故问无耶答不也异徧计故以圆成分故又智境故余句准之。
依他有二分净分同圆成染分同徧计约染分异圆成故非有也又问无耶净分同圆成故非无也是无生智所观境故准上诸句。
【科】徧计所执者问徧计是有耶答不也理无故问是无耶答不也情有故问亦有亦无耶答不也无二性故问非有非无耶答不也所执性故又问有耶答不也无道理故问无耶答不也无道理故余句准之又问有耶答不也执有故又问无耶不也执有故又亦有亦无耶不也执有故又非有非无耶不也执成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