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珠集


  雨淋头

  若待处所稳便。衣食丰饶。充足香华。事事称意。思前算后。卜彼良时。报尽恩冤。圆成善事。然后发心修行。假使虚空界穷。亦无此日矣。所谓晴乾不肯去。直待雨淋头。

  常永贞固

  世间一技一艺。始学。不胜其难。因置不学。则终无成故。贵有决定不疑之心。虽复决定。而优游迟缓。则亦不成故。其继贵有精进勇猛之心。虽复精进。或得少而足。或时久而疲。或遇顺境而迷。或逢逆境而堕。则亦不成故。其终贵有常永贞固誓不退转之心。古云。三昧不成。假令筋断骨枯。终不休歇。

  一境一心

  盖念之所不能。一由散心异缘逐境纷驰之使然。故娑婆有一境。则众生有一心。众生有一心。则娑婆有一境。故曰。心生故种种法生。法生故种种心生。聚缘内摇。趣外奔逸。心境交驰。尘沙莫尽。若欲一其念者。莫若轻其爱。若欲轻其爱者。莫若一其心。夫爱之与念。势不两立。若明暗之相背也。

  闻见

  凡闻恶声。则念阿弥陀佛。以消禳之。愿一切人不为恶行。凡见善事。则念阿弥陀佛。以赞助之。愿一切人皆为善行。无事则默念阿弥陀佛。常在目前。使念念不忘。其於净土。决定往生。

  回嗔作喜

  我今念佛。日后当生西方。何幸如之。发大欢喜。莫生烦恼。倘遇不如意事。即便拨转心头。这一声佛。急急提念。却回光返照。我是阿弥陀佛世界中人。柰何与世人一般见识。回嗔作喜。一心念佛。此是智慧中人。

  渡河筏

  既慕西方。当求了义。暗中有宝。无灯照。终不自知。古镜埋尘。不揩磨。岂能光显。调和三业。体究一心。恭奉真文。研味圣意。深入法源之底。洞探诸佛之机。理路豁通。心花发现。故智者诵法华。圭峰读圆觉。普庵契华严。六祖悟般若。观先德而可遵。岂今人而不学。然渡河须用筏。到岸不需船。

  静之至

  一念不生。谓之静。佛心至静。万劫恒然。众生剎那能静。即是剎那佛。但众生心念憧憧。如葛生蔓。如茧抽丝。并没住头。直到疲倦。睡去方休。思想千端。谓之散乱。黑甜一觉。谓之昏沉。二者循环尽彼形寿。生死轮回肇此矣。一念起即是生。一念灭即是死。人生总在积生积灭中。度此百年。安得不在生生死死中。迁流永劫。皆缘心头一点。有不能放下者在故也。若念所当用者。唯有念佛法门。盖念本是妄。以系于佛。谓之以妄遣妄。从念佛而参究。是为以心究心。从念佛而悟。是为以心得心。虽云起念。念实无起。念之久久。因念得心。得心妄念。念至忘念。与无念同。清净湛一。惟有一真而已。此大势至菩萨。以念佛法门。入无生忍也。夫获无生忍。则无念矣。无念者。静之至也。宗镜录云。前后际断。处一念不生时。寂尔少时间无思心。正住此心。住之时便是本体。若佛心则湛然常住矣。以暂住之心。习令渐上。便是工夫。

  愿王

  夫发愿往生者。顺释迦偏赞之言。应法藏度生之愿。临终之际。感圣众以来迎往生之时。蒙弥陀而接引。托质七珍池内。化生九品莲中。寿量难穷。身光徧照。获七辩之智。具六通之威。菩萨为邻。声闻作伴。我等如是。众生亦然。径挺铁石心。同归金色界。唯此愿王独不舍。剎那引导入莲池。

  直入无为

  有行无愿。其行必孤。有愿无行。其愿必虚。无行无愿。空住阎浮。有行有愿。直入无为。此乃佛祖修净业之根本也。要知理由智导。行由愿兴。行愿得均。理智兼备。夫愿者。乐也欲也。欲生西方净土。乐见阿弥陀佛。必须发愿方得往生。若无愿心。善根沉没。经云。不发大愿。魔所摄持。一切佛事从大愿起。欲成无上佛道。须得。愿波罗蜜。所以普贤广无边愿海。弥陀有六八愿门。是知十方诸佛上古前贤。皆因愿力。成就菩提。

  回向偈

  大慈菩萨。赞佛忏罪。回向发愿。偈云。十方三世佛。阿弥陀第一。九品度众生。威德无穷极。我今大归依。忏悔三业罪。凡有诸福善。至心用回向。愿同念佛人。感应随时现。临终西方境。分明在目前。见闻皆精进。共生极乐国。见佛了生死。如佛度一切。此偈有威力。能灭一切罪。长一切福。

  满愿

  一心归命极乐世界阿弥陀佛。愿以净光照我。慈誓摄我。我今正念。称如来名。为菩提道。求生净土。佛昔本誓。若有众生。欲生我国。志心信乐。称我名号。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觉正。以此念佛因缘。得入如来大誓海中。承佛慈力。众罪消灭。净因增长。若临命终。自知时至。身无病苦。心不贪恋。亦不颠倒。如入禅定。佛及圣众。手执金台。来迎接我。於一念顷。生极乐国华开见佛。即闻佛乘。顿开佛慧。广度众生。满菩提愿。

  至诚

  直须一心皈命。尽报真修念佛。发愿之时。恳苦翘诚。无诸异念。如就刑戮。在狴牢。怨贼所迫。水火所迫。一心求救。愿脱苦轮。速证无生。广度含识。绍隆三宝。誓报四恩。如斯至诚。方不虚弃。如或言行不称。信愿轻微。无念念相续。有数数间断。以此懈怠。临终望生。但恐业障所遮。不值善友。风火逼迫。正念不成。何以故。如今是因。临终是果。应须因实。果则不虚故也。

  金刚幢

  佛言。一切众生皆当发愿。愿生彼国。尚不间於女人根阙。十恶五逆阿鼻之辈。何况於我。我今道行虽微。不造五逆。数过十念。必当得生。佛岂自诳背违本愿。况十方诸佛示广长舌相。证明斯事。是故我今必定求生。不敢退转也。如是名为行人金刚幢勇健之力。

  气类交接

  一生之中。以淳净心。坚固谛信。至诚礼诵。悔过发愿。吾知此人若身若心。则与弥陀气类交接。如风吹树。斜势西倾。及其倒时。必当西倒。习善得生。亦复如是。

  必蒙接引

  世人念佛者。多只为福田故。眷属故。病苦求痊。及永年故。保富贵安乐。子孙光显故。往往香烛。道场所陈。祝愿之词。皆是趋逐凡缘。与阿弥接引。本愿甚背。纵使一生修习。错用工夫何益。惟发真正。愿见佛闻法。亲承授记。回入娑婆。广度众生。毫不自求。人天福报如是发愿。时刻注向。欣乐不忘。方与佛愿相应。临命终时。必蒙接引。

  竟有生处

  真信净土决志往生者。不论已悟未悟。其从事单传直指而未悟者。虽日以参禅为务。不妨发愿往生。以未能不受后有。毕竟有生处。故不是偷心歧路心也。其已悟者。古人云。汝将谓一悟便可上齐诸佛乎。故普贤为华严长子。虽尘尘华藏在在莲邦。而行愿品必拳拳乎。以往生安乐为言也。已悟尚然。况未悟乎。

  定得成

  世人念佛者多。成佛者少。其故有三。一者口虽念佛。心中不善。以此不得往生。便要依佛所说。积德修福。孝顺父母。忠事君王。兄弟相爱。夫妇相敬。至诚信实。柔和忍耐。公平正直。阴骘方便。慈愍一切。不杀害生命。不凌辱下人。不欺压小民。但有不好心。起着力念。定要念退。这不好心。二者口虽念佛。心中胡思乱想。以此不得往生。必须按定。心猿意马。字字分明。心心照管。如亲在西方。面对弥陀。不敢散乱。如此才是。三者口虽念佛。心中只愿。来世不失人身。求生富贵。以此不得往生。且如天宫富贵。福尽也要堕落。何况人间。能有几时。便可发广大心。立坚固志。誓愿往生。见佛闻法。得无上果。广度众生。如此才是念佛的人。定得成佛。

  永无退转

  不愿生净土。则己愿生。则无不得生。不生净土则已。生则永无退转。具缚凡夫初凭信愿。得生彼土。三毒邪见未能顿忘。何以知其不退转耶。盖以弥陀愿力。常所摄持。大光常照上善人聚。寿命永劫。水鸟树林。风声乐响。演畅妙乘。闻其声者。念佛念法念僧之心。未尝间断故也。众生如受病之人。佛为医王。法为良药。僧为视病人。三者现前。病不得而萌矣。以是言之。则一生净土。何从而有退转哉。

  千年调

  自从早年。索妻养儿。经营家计。受尽万千辛苦。忽然三寸气断。未免一朝皆休。若是孝顺儿孙。犹能记忆爹娘。若是不肖子。父母方死。骨头未冷。作挞财产。恣意为乐。以此较之。着甚么要紧。作千年调。儿孙自有儿孙福。莫与儿孙作马牛人。生在世能有几时趂。未病未老之前。抖擞身心。拨开世事。得一日光阴。念一日弥陀。得一时工夫。修一时净业。由他临命终时。好死恶死。我之盘缠。预办了也。我之前程。稳稳当当了也。若不如此。后悔难追。

  好消息

  靠住一佛。心心无间。行之既久。便可将四大所合之身。一拳粉碎五浊所合之世界。一脚踢翻。然后随所闻见。鸟语蝉吟。牧歌樵唱。即西方之无常苦空法音天乐也。竹篱茅舍。即西方之金台宝殿也。飞泉鸣濑。即西方之宝池德水也。野芳嘉木。即西方之宝网交罗。妙华天雨也。明师良友之俦。木石鹿豕之侣。即西方之诸上善人也。何苦何乐。何顺何逆。何邪魔。何三毒等。烦恼目前。纯是净土。到得厌世时。无怖无乱。不支不吾。怡然拱手。归来故乡。总是生平得力处。到此决用得着决。有好消息也。

  离心无体

  如要临终十念成就。但预办津梁。合集功德回向。此时念念不亏。却无虑矣。夫善恶二轮。苦乐二报。皆三业所造。四缘所生。六因所成。五果所摄。若一念心。瞋恚邪淫。即地狱业。悭贪不实。即饿鬼业。愚痴暗蔽。即畜生业。我慢贡高。即修罗业。坚持五戒。即人业。精修十善。即天业。证悟人空。即声闻业。知缘性离。即缘觉业。六度齐修。即菩萨业。真慈平等。即佛业。若心净。即香台宝树净剎化生。心垢则丘陵坑坎秽土禀质。皆是等伦之果。能感增上之缘。是以离自心源。更无别体。经云。心垢即众生垢。心净故众生净。又云。欲净汝界。但净汝心。故知一切归心。万法由我。欲得净果。但行净因。如水性趣下。火性腾上。势数如是。何足疑焉。

  全现

  须念临行时。有甚么放他不下处。若说世间放不下。正。恐跳他不出。未免再来。还要恋他则甚。若说此身放不下正。恐挣他不脱。未免再受。还要痛他则甚。若说此心放不下正。恐断他不尽。留为种子。还要惜他则甚。若说佛法放不下正。恐洒他不开。执成法缚。还要爱他则甚。若虑慧根。万一迷失。则尔所认慧根。正是命根。正是八识。其怕迷失一念。正是执我七识。分别六识。正须摆落净尽。还要护念则甚。至於清净本然元明妙觉。不容拣择。无可任持。直至一切不见一法不存。方得全现。尔向日迷来带了。如许种种的来。今日悟去。还拟将了那一件去乎。一丝不挂。然后方证上品矣。

  称意之事

  凡人命终。欲生净土。须先准备。不得怕死。常念此身多苦。恶业交缠。若得舍此秽身。超生净土。见佛闻法。受无量快乐。得大解脱。乃是称意之事。如脱毙衣。得换珍服。但当放下身心。莫生恋着。一心待死。叮嘱家人。及往来问候人。凡来我前。为我念佛。不得说眼前闲杂话家中长短事。亦不须软语安慰。祝愿安乐。此皆虚华无益。若病重将终。亲属不得垂泪哭泣。发嗟叹懊恼之声。惑乱心神。失其正念。但一时同声念佛。待气尽。方可发哀。才有丝毫恋世间心。便成挂碍。不得解脱。若得明晓净土之人。频来策励。极为大幸。依此者决定超生。无疑矣。

  鸣磬

  凡遇眷属及一切人临终。先於寝室榻前。置一立佛像向东。病者向西。与佛相对。看病者烧香散花鸣磬。助称佛名。或病者先不信佛。亦须种种方便。劝令称佛。若有病症遗秽。随即除之。亦无有罪。以佛心慈悲。但冀归诚。别无憎恶。

  平等

  大道无情。冤亲平等。然凡夫爱恋眷属语。以平等似未相应。不知情爱未忘者。惟有修习净业。共结西方伴侣。则情归忘情。爱同忘爱。不坏凡夫心相。亦且普度往生。固未尝不平等也。以视夫滨危之际。挥涕诀别。待溃之躯。罄赀厚殓者。其爱之大小何如。

  指南车

  欲办大事。吃紧尤在临时一着。从前悠忽。到此延捱不得。从前迷着。到此糊涂不得。从前浮华。到此假借不得。从前歧路。到此徘徊不得。只方寸间。灵明用事。醒则立现莲台。昧则六途三涂。有分净秽。顷刻异路。危哉究竟把握要诀。不外一心正念四字。此际如挽弓到。将满时分外难开。须加意审固。前手撇后手绝。箭方中的。又如泛海凭指南车。不误方所。将抵彼岸。急宜仔细收帆把舵。霎时差失。依旧被狂飓吹去。飘荡大洋中。将何底止。

  归故乡

  心本不生。缘合而生。心本不死。缘散而死。似有生死。原无去来。於斯会得。生顺死安。常寂常照。世人畏死者。以未悟本来无生故也。本自无生。焉得有死。何畏之有。然无生未易卒悟。惟当专诚念佛。久久念至。一心不乱。必得开悟。就令不悟。而一生念力。临终自知。死去必生净土。则如流落他方。得归故乡。阿弥陀佛垂手。接引往生。欢喜无量。何畏之有。

  瑞应非一

  若得三昧成就。天人护助。临终正念。其往生之际。瑞应非一。或天乐盈空。或异香满室。或光明照体。或宝座现前。或弥陀垂臂。亲自来迎。或菩萨执台。授手而接。乃至预知时至。正念不谬。诸障忽空。自能沐浴跏趺。会众说法。叉手告别。或更勉人进道。书偈掷笔。合掌而逝。或临终之后。举体如生。齿骨数珠。烧之不坏。光焰异常。五色鲜明。祥物於空盘旋不散。烟所至处。舍利流珠。触物而生。此耳目之所常有者。若非平日履践明白精进力感。焉能若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