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佛藏
- 续藏经
- 中国撰述
- 诸宗著述部
- 净土宗
- 清珠集
清珠集
初心
最初下手。须用念珠。记得分明。刻定课程。决定无缺。久久纯熟。不念自念。然后记数亦得。不记数亦得。若初心便要说好看话。要不着相要学圆融自在。总是信不深。行不力。饶尔讲得十二部经。下得千七百转语。皆是生死岸边事。临命终时。决用不着。
澜翻潮涌
新学少年。才把一句佛。顿在心头。闲思妄想。越觉腾沸。便谓念佛工夫。不能摄心。不知汝无量劫来生死根由。何能即断。且万念纷飞之际。正是做工夫时节。旋收旋散。旋散旋收。久后纯熟。自然妄念不起。且汝之能觉妄念者。亏这句佛。如不念佛时。澜翻潮涌。剎那不停者。岂能觉乎。
喃喃
如来教人念佛。正摄百千万杂念於一念。一念猛励。自然证佛。还思今人念佛时。一串素珠中。意起意灭。不知多少更端。则其念佛亦只口中喃喃。心上并不知有佛。彼手之於口。口之於心。尚未合一。安望凡人与佛能合而为一耶。
恭敬心
大智度论偈云。若人愿作佛心。念阿弥陀。即时为现身故。我皈命礼。若人欲疾得不退转地者。应以恭敬心。执持称名号。若人种善根疑。则花不开。信心清净者。花开即见佛。
五敬
恭敬修法有五。一敬有缘尊佛。行住坐卧。及便秽等。皆护西方。二敬有缘像教。设弥陀像及持其教。三敬有缘师友。恭敬亲近故。四敬同学人。即同修净业者。互相劝益故。五常敬三宝。是彼生胜缘故。如此敬修。决定往生。
都摄六根
一心正念。则六根都摄。六处皆念。如眼不取色。是眼念佛。耳不闻声。是耳念佛。鼻不嗅香。是鼻念佛。意不念法。是意念佛。惟其都摄六根。乃得净念相继。不暇方便。自得心开。现前见佛。
克期成就
行人欲克期取证。凡治生杂务。即时屏除。但念不久。定生净土。诃去爱欲。勤息恚痴。无始恶习。速求舍离。不为障碍。自当观察。何习偏重。诃弃调停。取令平复。大集经明七七日。鼓音王经明十日十夜。观经明七日。取此三等为期。昼夜六时。礼佛忏悔。不得一弹指顷。念世五欲。及接外人。语笑戏论。亦不得托事延缓。放逸睡眠。专心致志。不惜身命。定取净业。即时成就。
静做动炼
行住坐卧。四威仪中。皆可用心。而坐时为胜。然始学者。先须行多坐少。若贪坐则昏不能退。无事有事皆可用心。而无事为胜。先於静处做。后於动处炼。
专修
身须专礼阿弥陀佛。不杂余礼。口须专称阿弥陀佛。不称余号。意须专想阿弥陀佛。不修余观。若专修者。十即十生。百即百生。若杂修散善回向往生者。千百人中。不得一二。今有人日礼弥陀三千拜。日课弥陀十万声。昼夜习坐。专想弥陀者。并有灵验。
晨夕课
在家菩萨。奉佛持戒。逐日营办家缘。未能一心修行。须是早起焚香。参承三宝。随意念佛。每日黄昏亦如是礼念。以为常课。如或有干失时。次日当自对佛忏说。此之法门。要且不妨本业。晨参夕礼之外。更能二六时中。偷那工夫。持念百千声。志诚为功。期生净土。
十念
在俗之人。尘务忙冗。每日清晨服饰已。面西合掌念佛。尽一口气为一念。如是十念。但随气短长。气极为度。念声不高不低。调停得中。如此十念。连续不断。意在。令心不散。专精为功。显是藉气束心。
心息相依
摄心念佛。欲成三昧。数息最要。凡坐时。先想己身在圆光中。默观鼻端。想出入息。每一息默。念佛一声。方便调息。不缓不急。心息相依。随其出入。行住坐卧。皆可行之。勿令间断。常自密持。乃至深入禅定。息念两忘。即此身心。与虚空等。久久纯熟。心眼开通。三昧忽尔现前。即是唯心净土。
当念往生
但能一心不乱。执持名号者。不出所期。亦得生彼。何待色身报满。然后得生。当知阿弥陀佛接引众生。令离苦海。过彼慈亲。於先劫中。已立大誓。无苦不忍。无行不臻。无愿不立。无法不说。为度我故。方便百千。今正是时。目睛不瞬。垂臂待我。已历十劫。念念不舍。甚於剖心。乃至其心激切。入生死中。遍历三途。地狱猛火。不辞劳倦。我若回心向佛。如子恋母。正慰所怀。则不逾当念。便得往生。何必更经十念之顷。然后得生。
参念
静室端坐。扫除缘累。截断情尘。瞠开两睛。外不着境。内不住定。回光一照。内外俱寂。然后密密举念。南无阿弥陀佛三五声。回光自看云。见性则成佛。毕竟那个是我本性阿弥陀。却又照觑看。只今举底这一念。从何处起。觑破这一念。复又觑破。这觑底是谁参。良久又举念佛。又如是觑。如是参。急切做工夫。勿令间断。惺惺不昧。如鸡抱卵。不拘四威仪。亦如是举。如是参。忽於行住坐卧处。闻声见色时。豁然明悟。亲见本性弥陀。内外身心一时透脱。尽大地是个西方。万象森罗。无非自己。静无遗照。动不离寂。
研究
轮回以爱欲为根本。而此爱欲百计制之。莫可除灭。虽不净观。正彼对治。而博地凡夫障重染深。祇见其净。不见其不净。观法精微。鲜克成就。然则如之何。经云。欲生於汝意。意以思想生。今观此想。复从何生。研之究之。又研究之不已。老鼠入牛角。当必有倒断处。
直捷
十二时中。持一句佛。思专想寂。更能回光自看。如何是我本性。四大分离。向甚处去。常有此疑。蓦然识得。便知安身立命处。即此是直捷底修行正道。
心花灿发
如剥芭蕉相似。剥一层又一层。直要剥到。无下手处。才得打成一片。然后着衣吃饭。屙屎放尿。一动一静。一语一默。无不是一个阿弥陀佛。自此心花灿发。洞照十方。如杲日丽天。明镜当台。不越一念。顿成正觉。
一相三昧
当一心专念。梦觉不忘。不以余业间断。不以贪嗔等间隔。随犯随忏。不隔念不离念。不隔日不隔时。念念常不离佛。念念清净圆明。即得一相三昧。
精明
寂寂治散乱。散去则生昏沉。惺惺治昏沉。昏去则生散乱。止观双持。昏散皆退。今只须精明念佛。念无二念曰精。念而返照曰明。精即止。明即观。一念佛。止观备矣。
日观
须於静处。屏绝外缘。正坐西向。谛观於日。令心坚住。专想不移。日欲没时。状如悬鼓。既见日已。开目闭目。皆令明了。现在目前。注心一境。凝然寂静。如对明镜。自睹面像。心若驰散。制之令还。心息住定。即得三昧。
白毫
斋戒洁己。清心静虑。面西默坐。闭目观想阿弥陀佛真金色身。在西方七宝池中。大莲华上坐。其身长丈六。两眉中间。向上有白毫一条。八棱中空右旋转。五遭光明莹澈。照映金颜。次停心。注想白毫。不得妄有分毫他念。令闭眼开眼。悉皆见之。如此久久念心成熟。自然感应。见佛全身。此法为最上。
观想
当礼佛时。观想己身在莲华中。恭虔作礼。佛在莲华中。受我礼敬。当念佛时。观想己身。在莲华中。结跏趺坐。佛坐莲华中。接引於我。然后一心持名专志。如是往生。品第必高。
见诸瑞相
修净土者。凡入观与睡时。应先起立。合掌一心。向西十称阿弥陀佛观音势至清净海众毕。即发愿言。弟子现是凡夫。罪业深重。轮回六道。不能出离。今遇善知识。得闻弥陀功德名号。一心称念。愿生净土。愿佛哀悯垂手接引。弟子不识弥陀世尊身相光明。愿佛菩萨示现身相。及国土庄严。说是语已。一心正念。即便入观及睡。或於正发愿时。见诸瑞相。或於观中得见。或於睡梦得见。此法大有灵验。
愚不可能
世人稍利根。便轻视念佛。谓是愚夫愚妇句。当彼徒见愚夫愚妇。口诵佛名。心游千里。而不知此等是名读佛。非念佛也。念从心心思忆而不忘。故名曰念。试以儒喻儒者。念念思忆孔子。其去孔子不亦庶几乎。今念念思忆五欲。不以为非。而反以念佛为非。噫似此一生空过。何如作愚夫愚妇耶。而惜乎。智可能也愚不可能也。
着力
功不尽则事不臻。诚不极则物不感。况无上大菩提道。或不忘形。毕命与寝食。寒暑俱废。岂口出耳入之学。而能脱略生死情妄於大休歇田地哉。但只行也念。坐也念。今日也念。明日也念。念到无可念处。正是着力加鞭之时。诚能如此念。不患生死情妄之不消。殒。自性弥陀之不现前。
最初一步
须於此土声色诸境。作地狱想。作苦海想。作火宅想。於诸宝物。作苦具想。饮食衣服如脓血铁皮想。於诸眷属。作夜叉罗剎啖人鬼想。况复生死不住。长劫奔波。实可厌离於知识。若经卷中。闻彼佛愿力。国土庄严。於念念中。称彼理趣。生安隐想。生宝所想。生家业想。解脱处想。弥陀如来菩萨僧众如慈父想。如慈母想。生接引想。生津梁想。於怖畏急难之中。称名即应。功不唐捐。剎那便至。速来救护想。应念出离想。如是功德无量。实可忻乐。若厌离不深。娑婆业系不脱。忻乐不切。极乐胜境难跻。行人欲生净土。成就念佛三昧。此折摄二门。为发行最初一步也。
真实修行
夫学佛者。无取庄严形迹。止贵真实修行。在家居士不必定要缁衣道巾。带发之人。自可常服念佛。不必定要敲鱼击鼓。好静之人。自可寂嘿念佛。不必定要成群作会。怕事之人。自可闭门念佛。不必定要入寺听经。识字之人。自可依教念佛。千里烧香。不如安坐家堂念佛。供奉邪师。不如孝顺父母念佛。广交魔友。不如独身清净念佛。寄库来生。不如见在作福念佛。许愿保禳。不如悔过自新念佛。习学外道文书。不如一字不识念佛无知。妄谈禅理。不如老实持戒念佛。希求妖鬼灵通。不如正信因果念佛。以要言之。端心灭恶。如是念佛。号曰善人。摄心除散。如是念佛。号曰贤人。悟心断惑。如是念佛。号曰圣人。
不容放过
世网中人。若是痛念无常用心真切者。不问静闹。闲忙一任。公私干办。迎宾待客。万缘交扰。八面应酬。与他念佛。两不相妨。不见古人道。朝也阿弥陀。暮也阿弥陀。假饶忙似箭不离阿弥陀。其有世缘重力量轻者。亦须忙里偷闲。闹中取静。每日或念百声千声。定为日课。不容一日放过。
三得
若把得定。做得主靠得稳。纵遇苦乐逆顺境界现前。只是念佛。无一念变异心。无一念退惰心。无一念杂乱心。直至尽生。永无别念。能如是用功。则历劫无明。生死业障。自然消殒。尘劳习漏。自然净尽无余。
正好
盖此法门。不论男女僧俗。不论贵贱贤愚。但一心不乱。随其功行大小。九品往生。故知世间无有一人不应念佛。若人富贵。受用见成。正好念佛。若人贫穷。家计累小。正好念佛。若人有子。宗祀得托。正好念佛。若人无子。孤身自由。正好念佛。若人子孝。安受供养。正好念佛。若人子逆。免生恩爱。正好念佛。若人无病。趂身康健。正好念佛。若人有病。切近无常。正好念佛。若人年老。光景无多。正好念佛。若人年少。精神清利。正好念佛。若人处闲。心无事扰。正好念佛。若人处忙。忙里偷闲。正好念佛。若人出家。逍遥物外。正好念佛。若人在家。知是火宅。正好念佛。若人聪明。通晓净土。正好念佛。若人愚鲁。别无所能。正好念佛。若人持律。律是佛制。正好念佛。若人看经。经是佛说。正好念佛。若人参禅。禅是佛心。正好念佛。若人悟道。悟须佛证。正好念佛。普劝诸人。火急念佛。九品往生。花开见佛。见佛闻法。究竟成佛。始知自心。本来是佛。
百工四民
夫一切奔驰世务。流荡四方。劳生贩卖。邸店市廛。商贾负道。百工伎艺。男女老幼。奴婢黄门。受人驱役。不自在者。於彼一切行住坐卧。着衣吃饭。语默动静。及被牢狱者。於喜怒哀乐之间。未有不可修时。况出家四众。在家四民。有居可处。有暇可修。所欲皆具。得自在者。宁不进修。
正行
念起时须自检点。或有悭贪心。嗔恨心。痴爱心。名利心。嫉妬心。欺诳心。尔我心。傲慢心。谄曲心。邪见心。妄想心。能所心。及诸逆顺境界。随染所生一切世间心。设或起时。急须高声念佛。敛念归正。勿令恶心相续。直下打并净尽。所有深信心。至诚心。发愿回向心。慈悲心。谦下心。平等心。方便心。及一切善心。常当守护。当知极乐诸上善人。良由断恶行善。故得往生。不退菩提。能依此修持。是为净土正行。
密忆
凡历涉缘务。而内心不忘於佛。及忆净土。譬如世人切事系心。虽经历言语。去来坐卧。种种作务。而不妨密忆。前事宛然。念佛之心亦应如是。或者失念。数数摄还。久久成性。任运常忆。
菩提心
凡修净土。须发菩提心。若为自己。厌五浊。忻九品。则违菩提心。是声闻行也。若为众生起大悲心。求往彼国。希速成就道力神通。徧历十方。救度一切。令共成佛。则顺菩提心。是菩萨行也。
三心
身体彼佛。口称彼佛。意观彼佛。三业真实。名至诚心。信知自身。具足烦恼。流转三界。信知弥陀本愿。下至十念得生。无有一念疑心。名深心。凡所作为一切善根。悉皆回向往生。名回向发愿心。具此三心。必得往生。
解脱
果能真实摄心而念佛。则心自净。心净则土随净。大慧云。人于一日中。心不驰求。不妄想。不缘诸境。便与三世诸佛诸大菩萨相契。即此火宅尘劳。便是解脱。出三界之处。修净土者。亦宜如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