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佛藏
- 续藏经
- 中国撰述
- 诸宗著述部
- 净土宗
- 净土十要
净土十要
(想云)
( 法性如空无所见 三处法宝难思议 我今三业如法请 俱时显现受供养)
一心奉请南无文殊师利菩萨.普贤菩萨.无能胜菩萨.不休息菩萨等一切菩萨摩诃萨(偈同请佛。但改诸大菩萨。亦如是请时想文殊普贤等皆在净土。如愿王经说○此中一切二字该十方三世) 一心奉请南无极乐世界观世音菩萨摩诃萨(想菩萨坐莲华台侍佛左。威德光明悉皆无量。偈改观音菩萨) 一心奉请南无极乐世界大势至菩萨摩诃萨(想菩萨华台侍右。如观音不异。偈改势至菩萨) 一心奉请南无过去阿僧祇劫法藏比丘菩萨摩诃萨(即弥陀因身。修行四十八大愿。摄化众生。当极念此恩德。偈改法藏比丘) 一心奉请南无极乐世界新发道意无生不退一生补处诸大菩萨摩诃萨 一心奉请南无此土舍利弗等一切声闻缘觉得道贤圣僧(想徧法界请贤圣僧○一切二字亦该十方三世。下礼拜中亦同) 一心奉请此土梵释四王.一切天众.摩罗天主.龙鬼诸王.阎罗五道.主善罚恶守护正法护伽蓝神一切贤圣(例皆三请来此守护。唯除叩拜)
上所奉请弥陀世尊。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清净海众一切贤圣。唯愿不舍大慈大悲。他心道眼无碍见闻。身通自在降来道场。安住法座光明徧照。摄取我等哀怜覆护。令得成就菩提愿行。释迦文佛.定光佛等世自在王佛十方三世一切正觉。及文殊师利菩萨.普贤菩萨三乘圣众。唯愿悉来慈悲摄护。诸天魔梵龙鬼等众护法诸神一切贤圣悉到道场。安慰坚守同成净行(三说)。
第六赞叹法(当起立恭敬合掌想。正对弥陀及一一佛前说偈赞愿云)
色如阎浮金 面如净满月 身光智慧明 所照无边际 降伏魔冤众 善化诸人天 乘彼八正船 能度难度者 闻名得不退 是故应顶礼
(礼起复云)。
以此叹佛功德。修行大乘无上善根。奉福上界。天龙八部大梵天王三十三天阎罗五道六斋八王行病鬼王各及眷属此土神祇僧伽蓝内护正法者。又为国王帝主土境万民师僧父母善恶知识造寺檀越十方信施。广及法界众生。愿藉此善根平等熏修功德智慧二种庄严。临命终时俱生乐国。
第七礼佛法(次礼佛时须想一切诸佛是我慈父。能令我生诸佛净土故)
一心敬礼本师释迦牟尼佛(此下要义悉如礼请中说。想云)
( 能礼所礼性空寂 感应道交难思议 我此道场如帝珠 释迦如来影现中 我身影现如来前 头面接足归命礼)
一心敬礼过去久远劫中定光佛.光远佛.龙音佛等五十三佛(当想身如幻化自见。对佛作礼。偈改五十三佛影现中。下去仿此改名) 一心敬礼过去久灭世自在王佛 一心敬礼东方不动佛等尽东方河沙净土一切诸佛 一心敬礼东南方最上广大云雷音王佛等尽东南方河沙净土一切诸佛 一心敬礼南方日月光佛等尽南方河沙净土一切诸佛 一心敬礼西南方最上日光名称功德佛等尽西南方河沙净土一切诸佛 一心敬礼西方放光佛等尽西方河沙净土一切诸佛 一心敬礼西北方无量功德火王光明佛等尽西北方河沙净土一切诸佛 一心敬礼北方无量光严通达觉慧佛等尽北方河沙净土一切诸佛 一心敬礼东北方无数百千俱胝广慧佛等尽东北方河沙净土一切诸佛 一心敬礼上方梵音佛等尽上方河沙净土一切诸佛 一心敬礼下方示现一切妙法正理常放火王胜德光明佛等尽下方河沙净土一切诸佛 一心敬礼往古来今三世诸佛七佛世尊贤劫千佛 一心敬礼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应三礼。改偈云。为求徃生接足礼) 一心敬礼极乐世界佛菩萨等所说经法。乃至水鸟乐树一切法音清净法藏(偈云)
( 真空法性如虚空 常住法宝难思议 我身影现法宝前 一一皆悉归命礼)
一心敬礼大乘四十八愿无量寿经.称赞经等十方一切尊经十二部真净法藏(偈如前) 一心敬礼极乐世界观世音菩萨摩诃萨(偈同礼佛。但改菩萨) 一心敬礼极乐世界大势至菩萨摩诃萨 一心敬礼过去阿僧祗劫法藏比丘菩萨摩诃萨 一心敬礼极乐世界一生补处诸大菩萨摩诃萨 一心敬礼极乐世界无生不退诸大菩萨摩诃萨 一心敬礼极乐世界新发道意菩萨及十方来生净土一切菩萨摩诃萨 一心敬礼文殊师利菩萨.普贤菩萨.弥勒菩萨.常精进菩萨等尽十方一切诸大菩萨摩诃萨 一心敬礼大智舍利弗.阿难持法者诸大声闻缘觉一切得道贤圣僧(想偈已。不起於地运下忏悔)
第八忏愿法(总有五法。今举初后故明忏愿)
一明忏悔(悔有事理应并运。事则竭三业不惜身命。流血雨泪披露罪根不敢覆讳。理则观罪实相。能忏所忏皆悉寂灭如余广说。知事理已。等心普为一切忏悔。想云)
(我及众生。无始常为三业六根重罪所障。不见诸佛不知出要。但顺生死不知妙理。我今虽知。犹与一切众生同为一切重罪所障。今对弥陀十方佛前普为众生归命忏悔。唯愿加护令障消灭。 想已云)。
普为法界一切众生。悉愿断除三障。至诚忏悔。
(执炉叩下。运逆顺十心。始背真逐妄名顺十心。今背妄向真名逆十心。有事有理应细思之。从初至拨无因果是顺。下是逆。至正陈忏悔时亦须扶此逆顺之意。想云)。
(我与众生无始来今。由爱见故内计我人。 外加恶友。 不随喜他一毫之善。 唯徧三业广造重罪。 事虽不广恶心徧布。 昼夜相续无有间断。 覆讳过失不欲人知。 不畏恶道 无惭无愧。 拨无因果。 故於今日深信因果。 生重惭愧 生大怖畏。 发露忏悔 断相续心。 发菩提心断恶修善。 勤策三业翻昔重过。 随喜凡圣一毫之善。 念十方佛有大福慧。能救拔我及诸众生。从二死海置三德岸。 从无始来不知诸法本性空寂。广造众恶。今知空寂。为求菩提为众生故。广修诸善徧断众恶。唯愿十方诸佛弥陀世尊慈悲摄受。听我忏悔。想已云)。
我弟子(某甲)至心忏悔。十方诸佛真实见知。我及众生本性清净。诸佛住处名常寂光。徧在剎那及一切法。而我不了妄计我人。於平等法中而起分别。於清净心中而生染着。以是颠倒五欲因缘。生死循环经历三界。坐此相续不念出期。而复於中造极恶业。四重五逆及一阐提。非毁大乘谤破三宝。谤无诸佛断学般若。用十方僧物。用佛塔物。污梵行人。习近恶法。於破戒者更相赞护。三乘道人种种毁骂。内覆过失外现威仪。常以五邪招纳四事。不净说法。非律教人。因佛出家反破佛法。违逆师长如法教诲。恣行贪恚无惭耻心。以是因缘诸恶业力。命终当堕阿鼻地狱。猛火炽然受无量苦。千万亿劫无解脱期。今始觉知生大惭愧生大怖畏。 十方世尊阿弥陀佛。久已於我生大悲心。无数劫来为度我故。修菩萨道不惜身命。今已得佛大悲满足。真实能为一切救护。今我造恶必堕三涂。愿起哀怜受我忏悔。重罪得灭诸恶消除。乃至娑婆生因永尽。诸佛净土如愿往生。当命终时悉无障碍。(起云)。
忏悔已。归命礼阿弥陀佛及一切三宝。
(三叩於地。三处作礼。一弥陀世尊。二净土三宝。三十方三宝。应三说忏悔等文。若时促一说无妨。下四悔准此)。
二明劝请(想对十方一切佛前长跪劝请。请有二义。一请说法。二请久住。世意亦在说法。十方诸佛以道眼力。知我劝请。唯愿久住转正法轮。所在生处常能劝请)
我弟子(某甲)至心劝请。十方所有世间灯。最初成就菩提者。我今一切皆劝请。转於无上妙法轮。诸佛若欲示涅盘。我悉至诚而劝请。唯愿久住剎尘劫。利乐一切诸众生。
劝请已。归命礼阿弥陀佛及一切三宝。
三明髓喜(十方凡圣一毫之善。我亦随喜。善根福德能令见者生喜。我随彼喜)
我弟子(某甲)至心随喜。十方一切诸众生。二乘有学及无学。一切如来与菩萨。所有功德皆随喜。
随喜已。归命礼阿弥陀佛一切三宝。
四明回向(无始至今一毫之善回向三有。故今悔之誓求菩提)
我弟子(某甲)至心回向。所有礼赞供养福。请佛住世转法轮。随喜忏悔诸善根。回向众生及佛道。
回向已。归命礼阿弥陀佛及一切三宝。
五明发愿(大体须灭罪除障。扶四弘誓。随喜菩提。求生净土想。的对弥陀余佛菩萨证明)
我弟子(某甲)至心发愿。愿共修净行人三业所生一切诸善庄严净愿。福智现前。愿得 弥陀世尊.观音.势至慈悲摄受。为我现身。放净光明照烛我等。诸根寂静二障消除。乐修净行身心润泽。念念不失净土善根。及於梦中常见彼国众妙庄严。慰悦我心令生精进。愿得临命终时预知时至。尽除障碍慧念增明。身无病苦心不颠倒。面奉 弥陀及诸眷属。欢喜快乐。於一剎那即得往生极乐世界。到已自见生莲华中。蒙佛授记。得授记已。自在化身微尘佛剎。随顺众生而为利益。能令佛剎尘数众生发菩提心。俱时离苦皆共往生 阿弥陀佛极乐世界。如是行愿念念现前。尽未来时相续不断。身语意业常作佛事。(发愿乃往生正行。须具足。三说不同。前四悔随时广略)。
发愿已。归命礼阿弥陀佛及一切三宝。
第九旋绕诵经法(各整衣服立定少顷。想三宝贤圣畟塞道场。各坐法座见身。一一绕法座安详而转。然后称念云)
南无佛 南无法 南无僧 南无释迦牟尼佛 南无世自在王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势至菩萨 南无文殊师利菩萨 南无普贤菩萨 南无清净大海众菩萨摩诃萨
(如是三称。诵阿弥陀经或十六观经。诵毕复三称。当称诵时。声名句文空无所得。犹空鸟迹岂可取着。身语意三如影响焰。虽皆不实感应俱在。自见其身各旋法座。或多或少经毕为期。次云)。
自归於佛 当愿众生 体解大道 发无上心 自归於法 当愿众生 深入经藏 智慧如海 自归於僧 当愿众生 统理大众 一切无碍 和南圣众
(首者跪云)。
白众等听说 经中如来偈 何不力为善 念道之自然 宜各勤精进 努力自求之 必得超绝去 往生安养国 横截五恶道 恶趣自然闭 升道无穷极 易往而无人 何不弃世事 勤行求道德 各得极长生 寿乐无穷极
第十坐禅法
当於一处绳床西向。易观想故。表正向故。跏趺端坐。项脊相对。不昂不伛。调和气息。定住其心。然观门虽多。今从要易想。略示二种。仍逐所宜。未必并用。有於余观熟者任便。但不离净土皆应修习。所言二种。一扶普观意想。即时所修。计功合生极乐世界。便起心生於彼想。於莲华中结加趺坐。作华合想。作华开想。华开时五百色光来照身想。作眼目开想。见佛菩萨及国土想。即於佛前坐听妙法及闻一切音声。皆说所乐闻法。所闻要与十二部经合。作此想大须坚固令心不散。心想明了如眼所见。经久乃起。二直想。阿弥丈六金躯坐华上。专系眉间白毫。毫长一丈五尺。周围五寸。八棱中空。右旋宛转在眉中间。莹净明彻不可具说。显映金颜分齐分明。停心住想坚固勿移。然复应观所见若成未成。皆想念因缘。无实性相。一如镜中面像。如水中月影。如梦如幻。虽空而亦可见。二皆心性所现。所有即是心。心不自知心。心不自见心。心有想即痴。无想即泥洹。心有心无皆名有想。尽名为痴。不见法性。三因缘生法。即空假中不一异。非纵横。不可思议。心想寂静则能成就念佛三昧。久而乃起。广如别说。问。念佛三昧久习方成。十日七日如何卒学。答。若过去曾习。及今生预修。至忏时薄修即得。若近忏方学。此必难成。然须依此系心为坐禅观境。经云。成不成皆灭无量罪。生诸佛前。又闻白毫名字灭无量罪。何况系念。勿生疑怖。自谓无分。彼佛有宿愿力。令修者皆得成般舟。依三力成就。佛威力。三昧力。己功德力。观经闻无量寿佛及二菩萨名。能灭无量生死。况忆念乎。坐已起。随意佛事。要修观更坐无妨。若不惯坐。乃行道称念。亦得梦中见阿弥陀佛。具如经说。
往生净土忏愿仪
自跋
此法自撰集於今凡二改治。前本越僧契凝已刊广行。其后序首云。余自滥沾祖教是也。圣位既广。比见行者拜起易劳。忏悔禅法皆事攻削。今之广略既允似。可传行后贤。无惑其二三焉。刊详删补。何嫌精措。
时大中祥符八年太岁乙卯三月日后序
往生净土决疑行愿二门
宋耆山沙门 遵式 述
维安养实剎。大觉攸赞。三辈高升。夕孕金华。列宿犹惭於海滴。晨游玉沼。世镫强喻於河沙。良以十方爰来四生利往。虽腾光而普示。终稽首而偏求。故其竺国皇州自今观古。彼则巨贤至圣咸舒藻以为盟(文殊.普贤.天亲.龙树等或别译愿文或着在经论)。此则觉德鸿儒尽摛毫而作誓(且从晋世东林净社刘.雷等十八贤。泊百二十三人同誓。遗民属词。其后冠盖之士.德望之僧.洁志之俗富於编简)自兹回向绵续倡和相寻。诚道德之通衢。常乐之直济也。但世多创染割截。未识方隅。忽遇问津。靡惭滥吹。或攘臂排为小教。或大笑斥作权乘。以其言既反经。人惑常典。遂辄述往生净土决疑行愿二门。词愧不文。理存或当。菽麦视而且辨。泾渭挹而永分。剪伊兰之臭林。植栴檀之香[乾-乞+余]。信行愿原始要终。不数千言备举矣。
第一决疑门(一疑师。二疑法。三疑自) 第二行愿门(一礼忏门。二十念门。三系缘门。四众福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