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佛藏
- 续藏经
- 中国撰述
- 礼忏部
- 法界圣凡水陆大斋法轮宝忏
法界圣凡水陆大斋法轮宝忏
第一唐大荐福寺沙门义净译。文后出而意最备第二北凉中天竺沙门昙无谶译。有十八品。文来未尽。第三隋大兴善寺沙门释。宝贵对志德等合入。共二十四品。彦悰序云。此经有三本。初梁世昙无谶译。四卷。十八品。次周世耶舍崛名。译为五卷。成二十品。后逮梁世真谛三藏译。三身分别。业障灭。陀罗尼最净地。依空满愿共四品。足前出没为二十二品。重寻梵本。得嘱累品。银主陀罗尼品。今按彦悰所称三种。今亡其二矣。可见古书存亡之次第 一切佛境界中人。本无品位。任空任有。悲智交光。全无碍也 序品佛入定。众集佛观察说颂 如来寿量品。妙幢疑佛寿短促。四方四佛。於室中现。为说佛寿无量。妙幢与诸大众。往鹫峰见佛。四佛亦现。劝说此经。婆罗门求舍利。棃车童子以胜义破之。妙幢问若无舍利。经何以说有涅盘。佛答以三种十法。说有涅盘。及十种希有如来之行 分别三身品。佛答虚空藏。言应化法三身同异。此之应身即报身也 梦见忏悔品。妙幢梦金鼓出大音声。说忏悔偈。次日白佛 灭业障品。佛放光息苦。为帝释说忏悔劝请随喜回向四法。灭四障。谓犯菩萨极重律仪。诽谤大乘。善根不增。贪着三界 净地陀罗尼品。佛答师子相无碍光焰菩萨。胜义谛即菩提心。十度为因。五法成就。次明波罗蜜义。次明十地先相。次释十地名义。次明十一地皆有无明二种。次明十地行十度。次明十咒护十地。所说十地。与华严同十度之因。不同棱严 莲华喻赞品。佛告树神。金龙主以莲华赞佛。故此世梦感金鼓 金胜陀罗尼品。佛告善住。咒及持法。威光效验。乃至长与大菩萨共住 重显空性品。说二空境观 依空满愿品。佛告宝光耀天女。依法界修平等行。梵天疑之。天女运通现境。梵天信已。天女现梵天身。得记五十亿比丘。重发大心。皆得受记 四天王观察人天品。发宏护愿 四天王护国品。有多闻天王如意宝珠咒法 无染着陀罗尼品 如意宝珠品。佛观音金刚秘密主梵释四天王龙王皆说咒 大辩才天女品。能圣能凡。能人能天。能男能女。能善能恶。皆作用也。化为辩才。善恶皆护。 大吉祥天女品。一切菩萨之化身。以天女为最妙。一切化身之天女。以大功德天为最仁。其德甚圆。悲心密诣。有求必赴。点石成金。神化无比也 大吉祥天女增长财物品。此亦平常。小根难信 坚牢地神品。运通能使地力上升。成诸福应 僧慎尔耶药叉大将品。悲心神用。灵护非常。能以精气从人毛孔入而助其力 王法正论品。言天之所护。必在有道。盖轮粟诸王。多与四王帝释诸天。往来为眷属。故天望王贤。可增天眷也 善生王品。佛往劫请宝积说此经 诸天药叉护持品 授记品。授妙幢并二子记。遂及十千天子 除病品。流水长者子作医本事 长者子流水品。说十千鱼生天事。此三品可合为一品 舍身品。说萨捶王子舍身救虎事。嫌文卑琐 十方菩萨赞叹品 妙幢菩萨赞叹品 菩提树神赞叹品 大辩才天女赞叹品此无偈文。但直说耳 付嘱品。
一心奉请庄严菩提心经。大方广菩萨十地经。毗沙门天王经。菩萨投身饲饿虎起塔因缘经(拜观同上) 第一姚秦天竺沙门鸠摩罗什译。第二元魏西域沙门吉迦夜共昙曜译。二经皆与净地陀罗尼品同。第三唐北天竺沙门大广智不空译。与第十二品多闻天王如意宝珠咒法同。第四北凉高昌沙门释法盛译。
佛游乾陀越国。说法垂毕。微笑放光。阿难请问。乃说古栴檀摩提太子。广行布施。卖身为奴。得栴檀医他国王病。出家山中。以身饲虎。余骨起塔 前三是光明之支流。后一乃饲虎之类别。同作一条。次光明之后。
一心奉请无所有菩萨经(拜观同上) 隋北天竺沙门阇那崛多译。
佛在毗富罗山。百千比丘菩萨四众八部俱。无所有为断众疑。隐身不现。种种问答。令难调怨雠害人者。信佛神通。乃至得记。次为女人现身。令得成男。佛为波斯匿王。说此菩萨大方便力。
一心奉请诸佛要集经(拜观同上) 西晋月支国沙门竺法护译。
佛游奈丛树间。比丘菩萨俱。因四部众不能专心听法。乃嘱阿难传宣。於石室宴坐。变身往东方普光世界天王佛所。与诸佛说要集法。文殊劝往。众不往。文殊独往。天王如来移置铁围山顶。文殊即於山顶修四意止。四万二千天子来见听法。证无生忍。佛说法竟。各还本土。天王如来放右掌光入文殊顶。文殊与诸天子。同到佛所。见离意女在佛前坐。入於普月离垢光明三昧。因问何故移我而不移女。文殊尽神力。不能令此女出定。佛言。唯有弃诸阴盖菩萨能之。世界六种震动。此菩萨从下方来。勅令出女子定。让佛。佛乃出之。女与文殊唱酬法要。佛言。文殊本从此女发心。此女又从弃诸阴盖菩萨发心。天王如来。亦此菩萨之所开化。十方无量佛。从其开化。不可胜计。
一心奉请不思议光菩萨所说经(拜观同上) 姚秦天竺沙门鸠摩罗什译。
佛在祇陀林。淫女弃一小儿於路。佛至其所。种种问答。令现通。诸天来集。因名不思议光。佛为波斯匿王说其往因。并授记。
一心奉请央掘摩罗经(拜观同上) 刘宋中天竺沙门求那跋陀罗译。
佛在陀园。说执剑大方广经。婆罗门孤子。名一切世间现。取千指作鬘。欲害母。佛往。欲脱佛指。佛偈降伏之。梵释四王献与衣钵。各受诃斥。魔及树神亦被诃。大弟子皆被问难。与文殊论不空义。佛为授三归五戒。答以一归无三。及杀烦恼盗菩提等义。佛问一学之义。答偈增一至十。具明大乘与声闻异。佛唱善来。示同罗汉。同入祇洹。菩萨云集。央掘问。云何住无生际而复住此。佛勅文殊同往北方问他佛十佛。各问十佛。皆言释迦即是我身。反叩如来。为说百句生因。又明持经。须成就四十功德。次有波斯匿王兴兵诣佛。佛乃言央掘是一切世间乐见上大精进佛化身。文殊是欢喜藏摩尼宝积佛化身。
一心奉请思益梵天所问经。及持心梵天所问经。胜思惟梵天所问经(拜观同上) 姚秦天竺沙门鸠摩罗什译。其第二品数稍减。西晋月支国沙门竺法护译。其三不列品。元魏北天竺沙门菩提留支译。
如来光明品。佛在迦兰陀竹林。比丘菩萨天龙八部俱。网明赞佛光。佛说种种光明之名能利众生。并放光明。照东方思益梵天。万二千菩萨来会。日月光佛。嘱以十法游於娑婆国土。毁誉无增减。善恶勿分别。悲心等愚智。平等对三根。一视毁者供者。不见他人阙失。见诸乘如一乘。闻恶道不惊畏。对菩萨作佛想。遇佛生希有心 四法品。思益问二十事。佛一一答以四法 菩萨正问品。网明问正问。思益答邪正二问不同。比丘不解。网明重启。思益说涅盘者。但有名字。犹如虚空。不可得取。五百比丘漏尽解脱。思益问种种名义。佛具答之 四谛品。佛为思益。说真圣谛。不得一法。是实是虚 叹功德品。思益叹信解此经功德 如来五力说品。一言说。二随宜。三方便。四法门。五大悲 如来大悲品。说如来以三十二种大悲救护众生 幻化品。网明问。思益答。佛印可。普华网明皆与舍利问答。令舍利弗默然 菩萨光明品。佛因迦叶问。勅网明放指爪光。普照十方。令诸大众与佛无异。下方四菩萨来。不知何者是真佛。发诚实语。佛乃升空。令得作礼 菩萨受记品。因迦叶问。授网明记。因思益问授记。具明过去不得记。及得记因缘。依止所行。故不得记。出过一切行。具六度故得记。菩萨舍诸相名施。灭诸受持名戒。不为六尘伤性名忍。离所行名进。不忆念一切为禅。忍诸法无生性名般若 萨婆若品。为思益说萨婆若义。答网明家清净义 菩萨无二品。思益与文殊问答。又有等行天子。与文殊问答 名字义品。一切菩萨各各说菩萨名义 论寂品。思益问等行。及问文殊正行正位义 如来二事品。谓圣说法。圣默然。如来有此二法 得圣道品。文殊问。等行答。文殊问。思益答 志大乘品。等行问发行大乘。佛偈答 发菩提心品。文殊白佛。若菩萨起二相。发菩提心。是不行菩提道。思益问行菩提行。文殊答。行一切法而於法无所行。梵释四王散华赞护。佛言。如说修行。为报师恩 师子吼品。帝释叹菩萨能师子吼。不退转天子。复问师子吼义 梵行牢强精进品。授不退转记。又说牢强精进法。谓於诸法不起精进相 海喻品。以大海喻诸菩萨。有十二事 建立法品。明一切法无说无示。无有护念。是法终不可灭。不可护念。又不求菩提。不愿不贪不乐不念不分别菩提。乃得授记 如来神咒品 嘱累品。
一心奉请佛说大乘同性经。及佛说契证大乘经(拜观同上) 宇文周中天竺沙门阇那耶舍译。后乃唐中印度沙门地婆诃罗译。
佛住大摩罗耶精妙山顶。与比丘菩萨天龙俱。棱伽大城罗剎王供佛闻法。得菩提记。海龙王问其夙因。佛为说之。海妙深持自在智通菩萨。从东方来。以大宝殿供佛闻法。佛为说如来十地名。声闻十地名。辟支佛十地名。菩萨十地名。为现如来初地二地相。
水陆道场法轮宝忏卷第一之上
水陆道场法轮宝忏卷第一之中
一心奉请诸法无行经。及诸法本无经。佛说大乘随转宣诸法经(拜观同上) 第一姚秦天竺沙门鸠摩罗什译。第二隋北天竺沙门阇那崛多译。二经同。第三宋译经院沙门绍德等译。笔墨不强。
佛住灵山。比丘菩萨俱。师子游步菩萨。偈问一相。佛先止次答。次说高须弥山王佛。净威仪比丘。护其正法。有威仪比丘。生不善心。入地狱。文殊问灭障法。及观四谛。四念处。八正道。五根。七觉支等。佛答之。又为说一切法皆不动相种性法门陀罗尼。文殊亦说种种不动相。告诸天子。我见贪欲尸利瞋恚尸利等。次有华戏慧菩萨。问入音声慧法门。佛先止次答。次勅文殊自说往因。过去师子吼鼓音声王佛灭后。喜根比丘。善说诸法实相。胜意比丘。持戒得定。行头陀行。堕大地狱。不信深法故。喜根今於宝庄严国。成胜光明威德王佛。胜意今为文殊。
一心奉请大乘理趣六波罗蜜多经(拜观同上) 唐罽宾国沙门般若译。
归依三宝品。佛在竹林。菩萨苾刍。及发心诸有情俱。慈氐问三宝及归依义。佛言。佛宝二。佛身佛德。法宝三。涅盘三德等。定慧等。八万四千妙法分五分。素呾缆。毗柰耶。阿毗达磨。般若波罗蜜。陀罗尼门。譬如乳酪生酥熟酥及妙醍醐。僧宝三。第一义僧谓诸佛也。圣僧谓四果四向辟支三贤十圣也。福田僧谓苾刍苾刍尼也。为救苦故。忏悔随喜。发大愿行大乘。是名归依 陀罗尼护持国界品。东方不眴世界。无尽藏菩萨。放光现通。偈赞来会。以第一义答阿难问。佛为阿难说彼土之胜。答文殊持经之福。菩萨说六真言。普贤菩萨。观自在菩萨。曼荼罗诸天菩萨。六波罗蜜多菩萨。四王。执金刚菩萨。铃铎耳微那夜迦阎摩罗王。诃利底爱子母。摩利支天。迦噜拏王。迦噜啰王。大自在天王。各说一咒 发菩提心品。佛答弥勒发五种胜心。入海取珠喻 不退转品。佛答弥勒一大悲心。缘五道苦而起。二大精进心。如入大海求如意珠。更发三种胜心。誓不退转 布施波罗蜜多品 精进波罗蜜多品 静虑波罗蜜多品 般若波罗蜜多品。佛说般若度毕。微末底外道。说自在天常。说神我能生诸法。佛以正量委细破之。次说八识熏习及转显义。外道发菩提心。佛又为慈氏说八善巧及智慧方便。解络腋衣授之。四天释魔发愿护持。
一心奉请大乘本生心地观经(拜观同上) 唐罽宾国三沙门般若等译。
佛住灵山。比丘菩萨天龙八部轮王十六国王夫人眷属四众四姓外道饿鬼畜生琰王众俱。坐宝莲华师子座上。入心璎珞宝庄严王三昧。天雨香华。复入师子奋迅三昧。大千震动。恶趣离苦。来供佛。佛胸臆及毛孔。放金色光。现十方五趣苦乐之相。及现三大阿僧祇因果本末之相。师子吼为众说法。叹佛功德。请佛出定 报恩品。从三昧起。告弥勒菩萨。称叹心地妙法。五百长者不爱苦行赞二乘道。佛说世间四恩。一父母恩。二众生恩。三国王恩。四三宝恩。佛有三身。一自性身。二受用身。有自他二种。三变化身。法有四种。教理行果。僧有三种。一菩萨。二声闻。三凡夫。凡夫有具戒正见二种。具足十义。得名为宝。为求菩提。有三种十波罗蜜。若修十种真实度。乃报四恩。智光长者与不顺子远来听法。佛为重宣。令发大心 厌舍品。长者问。佛答出家胜 无垢性品。粗衣乞食陈药兰若。各十胜利 阿兰若品。为常精进说 离世间品。乐远离行菩萨。承佛力说兰若行。佛赞之 厌身品。为弥勒问三十七观。诃身不净 波罗蜜多品。为弥勒说。兰若能满十波罗蜜 功德庄严品。为弥勒菩萨说。有一德。应住阿兰若处。谓观一切烦恼根源。即是自心。有二种法。两番二种人。不堪住兰若。次明十一种四法。五种八法 观心品。为文殊说观心法。及观心陀罗尼 发菩提心品。为文殊说自觉悟心有四种义。及说初观菩提心相及真言 成佛品。为文殊说三种大秘密法。心语身也。欲修习者。当着菩萨三十二种大金刚甲 嘱累品。明受持者。得三业及十种清净。
一心奉请大乘徧照光明藏无字法门经。及无字宝箧经。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拜观同上) 第一唐中竺度沙门地婆诃罗再译。第二魏北天竺沙门菩提留支初译。第三地婆诃罗初译。唯第三文字稍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