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佛藏
- 续藏经
- 中国撰述
- 礼忏部
- 慈悲道场水忏法科注
慈悲道场水忏法科注
十六行观得须陀洹。至阿罗汉。得辟支佛。不退菩萨。
十六行观者。论曰。初根处名为暖法。是总缘共相法。念住差别。如是所修能烧烦恼薪。圣道火前相。如钻火位。初暖相生。能具观察四圣谛境。由此具修十六行相。观苦圣谛修四行相。一非常。若有还无。故谓非常。二苦。随逐相恼故谓之苦。三空。观空本无故谓之空。四非我。不自在故。谓之非我。次观集圣谛修四行相。一因。生相似果故谓之因。二集。能生流转故谓之集。三生。能牵生死故谓之生。四缘。能相和合故谓之缘。次观灭圣谛修四行相。一灭。生死相违故谓之灭。二静。除烦恼火故谓之静。三妙。胜一切法故谓之妙。四离。能舍生死故谓之离。又次观道圣谛修四行相。一道。能至非品故谓之道。二如。不颠不倒故谓之如。三行。圣足所履故谓之行。四出。永超生死故谓之出。总上观四圣谛。修四行相。名为十六行观○行者。修此暖已。次起顶法。犹如山顶。人不久住。若无诸难。必过此山至于彼山。若遇诸难。即便退还。若无诸难。必到于忍。既入忍位。于四谛境极堪忍故。次起世第一法。世中绝胜故。如是观四谛境。总修十六行相。渐近见谛善根。无即缘欲界。若圣谛境而生无漏法忍。此之忍故名为法智○得四禅。四无色。安般那。十六行观。是谓得行向。得须陀洹。中间该括斯陀含阿那含。以至阿罗汉。得辟支佛不退菩萨。是谓得果○以学入者。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无学入者。阿罗汉辟支佛。有学者。谓学意未满故学。无学者。谓阿罗汉辟支佛。诸自利行修学以成。惟应作他利益事故○金刚经云。须陀洹名为入流。斯陀含名一往来。阿那含名为不来○阿罗汉有三义。谓应供杀贼无生。辟支佛谓独觉。出无佛世。菩萨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
天来。龙来。神来。鬼来。旋风土鬼。皆至我所。显异惑众。求其恭敬。四事供养。如是妄语所起罪业无量无边。今日至诚。皆悉忏悔。
天龙神鬼。不能常见。旋风。即今所谓鬼阵风。土鬼者。乡土中鬼也○求其恭敬二句。正照应上希求名誉利养之意○四事供养。即饮食衣服卧具医药。涅盘名为四爱。
又复无始以来。至於今日。以绮语业作种种罪。言辞华靡。翰墨艳丽。文过饰非。巧作歌曲。形容妖冶。摸写淫态。使中下之流。动心失性。耽荒酒色。不能自返。或恣任私雠。忘其公议。彼虽忠臣孝子志士仁人。强作篇章。文致其恶。后世披览。遂以为然。令其抱恨重泉。无所明白。如是绮语所起罪业无量无边。今日至诚。皆悉忏悔。
绮语者。文饰装点。即巧言善谑翰华文藻淫词艳曲皆是○华靡。美而文秀。艳丽。新而光明。所以能饰其非。令人信伏。看巧作形容摸写。无非好作聪明。小奸小诈。矫现声色。至于歌曲小说。令人好乐。致使耽荒迷恋而不能自返也。恣任私雠者。恣意任性。不念正人君子。移是掇非。设陷防而必染污之。无处伸解。致使重泉抱恨无所明白也。
又复无始以来。至於今日。以两舌业作种种罪。面誉背毁。巧语百端。向彼说此。向此说彼。惟知利己。不顾害他。谗闲君臣。诬毁良善。使君臣猜忌。父子不和。夫妻生离。亲戚疎旷。师资恩丧。朋友道绝。至於交扇二国。渝盟失欢。结怨连兵。伤杀百姓。如是两舌所起罪业无量无边。今日至诚。向十方佛尊法圣众。发露求哀。皆悉忏悔。
两舌者。面是背非。彼此构衅者也○猜忌疑惑。惧恨之辞也。此只因其谗毁。故五伦之道。二国之好。使之各各疑惑不明。乃至于怀冤结恨。无由解释者。皆在于斯。如惟知利己。不顾害他云云。
愿承是忏悔口四恶业。
上来披诚忏悔已竟。下发愿而求口四善业之功德。
所生功德。生生世世。具八音声。得四辩才。常说和合利益之语。其声清雅。一切乐闻。善解众生方俗言语。若有所说。应时应根。令彼听者即得解悟。超凡入圣。开发慧眼。忏悔发愿已。归命礼三宝。
佛有八音。显扬论云。一极好音。二柔软音。三和适音四尊慧音。五不女音。六不误音。七深远音。八不竭音○四辩才者。一义辩。显了诸法之义。二法辩。称说法之名字。三词辩。能说名之语言。四乐说。必须乐说。前三出光明大辩○往昔所有口业。由于无智慧。无辩才故。今求常说和合利益等语。发愿宜尔○方俗言语。四方风俗。华夷土音乡语。各各不同。善解众生者。如九天禽语。九地兽言亦在其内○前云先忏身三。次忏口四。其余诸障。次第披陈。故下六根。次第披陈之文也。
前已忏悔身三口四业竟。今当次第忏悔六根所作罪障。某等无始以来。至於今日。
此下先举六根罪相而忏悔也。
或眼为色惑。爱染玄黄。红绿朱紫。珍玩宝饰。或取男女长短黑白之相。姿态妖艳。起非法想。
此列眼根相。
或耳贪好声。宫商弦管。伎乐歌唱。或取男女音声语言啼笑之相。起非法想。
列耳根相。宫商弦管之声。不出五音宫商角征羽也。
或鼻藉名香沉檀龙麝郁金苏合。起非法想。
列鼻根相。麝香狸也。
或舌贪好味。鲜美甘肥。众生血肉资养四大。更增苦本。起非法想。
列舌根相。四大者。一地大。谓坚凝质碍。二水大。谓润下滋爱。三火大。谓炎上生瞋。四风大。谓鼓钥操动。又六大。云五空大。谓不见边表。六识大。谓万法本源。杀食众生血肉而资养四大。来生益多苦报。故曰更增苦本。
或身乐华绮锦绣缯縠一切细滑七珍丽服。起非法想。
列身根相。
或意多乱想。触向乖法。
列意根相。
由此六根所造罪业无量无边。今日至诚。向十方佛尊法圣众。皆悉忏悔。
已忏六种罪相竟。下发愿求成六种功德。
愿以忏悔眼根功德。愿令此眼。彻见十方诸佛菩萨清净法身。不以二相。
不二相者。无眼色二相也。净名云。有佛世尊。得真天眼。常在三昧。见诸不以二相。什曰。不为色作精粗二相。肇曰。真天眼。谓法身无相之目。万色弥目。有若目前。未尝不定。未尝不见。故无眼色之二相也。
愿以忏悔耳根功德。愿令此耳常闻十方诸佛贤圣所说正法。如教奉行。愿以忏悔鼻根功德。愿令此鼻常闻香积入法位香。舍离生死不净臭秽。
维摩经云。上方界分过四十二恒河沙佛土。有国名众香。佛号香积。其国香气。比于十方人天之香。最为第一。香积如来。无文字说法。但令菩萨。各各坐香树下。闻斯妙香。即获一切德藏三昧。故愿闻香积入法位香。又香积如来。一切菩萨身诸毛孔皆香。
愿以忏悔舌根功德。愿令此舌常餐法喜禅悦之食。不贪众生血肉之味。
泥洹经云。佛问福罽。得何法喜。对曰。比丘力蓝。坐于树下。时五百乘车过。人问曰。见群车否。答曰不见。又问。闻车声否。答曰不闻。曰时卧耶。言我不卧。时在道耶。其人叹曰。车声[漓-蹂][漓-蹂]。觉而不闻。用心何专。难有乃尔。深嘉其志。遂得法喜○参禅入悟。则妙法自怡。禅理悦心。是为法味饱满。故斋仪云。当愿众生。禅悦为食。法喜充满者以此。盖曰以法喜禅悦为食也。维摩云。虽复饮食。而以禅悦为味。增一云。出世五食。一禅悦食。二愿食。三念食。四解脱食。五法喜食也○孟子云。既饱以德。言饱乎仁义也。所以不愿人之膏粱之味也。空门以法喜禅悦为食。不以饮食为味。当与此参看。
愿以忏悔身根功德。愿令此身披如来衣。着忍辱铠。卧无畏床。坐法空座。
法华经法师品云。入如来室。着如来衣。坐如来座。尔乃应为四众广说斯经。如来室者。一切众生中大慈悲心是。如来衣者。柔和忍辱心是。如来座者一切法空是○修如来寂灭法。有佩服义。故云衣。忍辱为坚固义。故云铠。铠者。金甲也。处众无畏。为安乐义。故云床。四空禅。为静定义。故云座。
愿以忏悔意根功德。愿令此意成就十力。洞达五明。深观二谛空平等理。从方便慧。入法流水。念念增明。显发如来大无生忍。
五明者。大论云。一声明谓释诂训字。铨目流别。二工巧明。技艺机关。阴阳历数。三医方明。禁咒。闲邪。药石针灸。四因明。考定邪正。研核真伪。五内明。究畅五乘。因果妙理。此五明必愿洞达○二谛者。一世俗谛。二第一义谛也。世俗谛者。佛事门中不舍一法。如劝臣以忠。劝子以孝。劝国以治。劝家以和。弘善示天堂之乐。治恶显地狱之苦。皆依俗谛。第一义者。彰本寂之理。一性浑然。实际理地不受一尘。指万有为真如。会三乘归实际。此依第一义谛也。此二谛。及空平等理。俱愿深观○具足十力。五明二谛。空平等理。则为方便慧。而非乾慧矣。由此方便慧而起十妙行云云○十妙行者。一色心不二境妙行。二内外不二智妙行。三修性不二行妙行。四因果不二位妙行。五染净不二法妙行。六依正不二感应妙行。七自他不二神通妙行。八三业不二说法妙行。九权实不二说法妙行。十受润不二利益眷属妙行。此十妙行也。因不二。故为妙行○十妙行总是方便慧处而生起○入法流水者。楞严云。欲爱乾枯。根境不偶。纯是智慧。乾有其慧。名乾慧地。欲习初乾。未与如来法流水接。即以此心流入圆妙。妄想灭尽。中道纯真。名信心住。便能起十妙行。便是与如来法流水接境界。即所谓流入圆妙是也○大无生忍。无生者。即不生不灭之法。而曰忍者。此法将证未证。如忍事人。非怀非出故名为忍。大无生忍者。此如来一乘无上之法也。故曰大。
发愿已。归命礼常住三宝。
发愿总忏之结忏也。
慈悲水忏法卷中
西蜀九陇有泌。其泉厥名三昧。涤冤愆。迦诺启真源。清净通玄。其法广流传。
音释
复应后文
应
(於京切。音英。后凡应当之应。俱平声)。
观行
(上古玩切。音贯。下胡孟切。去声)。
远离
(上於怨切。音渊远之也。去声。下力地切。音利。渐相远也。凡远之离之。皆去声)。
王四王
(于放切。音旺据其身临天下而言曰王。则去声)。
长养
(上止两切。音掌。下以两切。阳上声)。
障学文
般
(北末切音钵)。
数息数
(所主切上声)。
乐说乐
(鱼教切去声)。
触向文
轗轲
(上苦感切。音坎下口我切。音可)。
萦
(于平切音营)。
排
(步皆切音牌)。
一阐提文
阐
(齿善切音惮)。
毁
(呼对切。去声。忌其人而毁之。则去声)。
戾
(力济切。音利)。
八王
(去声)。
粗
(仓胡切音粗)。
杀害文
已字巳
(书正体不释)。
寻
(徐心切)。
为
(于贵切音位)。
蝮蝎
(上方六切。音福。下许竭切。音歇。[?*(一/巾)]虎螫人)。
獐
(止两切。音张。麋大于鹿有角。獐小于鹿无角)。
熊罴
(上胡容切。音雄下布眉切。音[(白-日+田)/廾])。
弶
(其亮切强去声)。
拨
(北末切般入声)。
弹射射
(常亦切。音石。若射物而言。则入声)。
罟
(公土切。音古。网之总名)。
蚬
(呼典切音显)。
蚌
(步顷切音棒。又去声亦同)。
窜
(七乱切)。
场
(夷益切音亦)。
侩
(古外切音脍)。
推
(通回切退平声)。
着
(直略切)。
坑堑
(上丘更切。同坑。下七艳切。签去声)。
坏
(古外切。音怪。凡物不自败而毁之。则音怪)。
磓磹
(上都回切。音堆。下徒念切。甜去声)。
[车*雷]轹
(上查无此字。或是輘。下郎狄切。音历。轣车陵践也。亦未可知)。
蛊
(公土切音古)。
蚋
(儒税切音芮)。
掐啮
(上苦洽切。嵌入声。下五考切。音咬)。
桁械
(上胡刚切。音杭。下胡戒切。音懈。桎梏也)。
拉
(落合切音蜡)。
掠
(力灼切。音略)。
打
(字义当音。都领切。音顶。从手从丁。不知因何转为丁雅切。然俱解击也。二音俱可从)。
蹴
(子六切音足)。
踏
(达合切谈入声)。
劫盗文
不道之道
(杜到切。去声。治也。言也。与道德之道。音杜稿切者。不同)。
罹
(力之切音离)。
估
(公土切音古)。
豉
(时吏切。音示。六书从叔)。
缯
(慈陵切音情)。
摘
(侧格切。音窄。取也)。
誷
(文纺切。音网。诬也)。
拓
(他各切。音托。推开也)。
殂
(丛租切音徂)。
铢
(尚朱切。音殊)。
合
(古沓切音合)。
断
(徒管切团上声)。
常雨之雨
(羊遇切。去声自上下曰雨)。
淫欲文
嘲
(陟交切爪平声)。
桎梏
(上职日切。音质。足械也。下百禄切。音谷。手械也)。
口四文
鸲鵅
(上居侯切。音钩。下各[客*鸟]切。音格)。
僧恶之恶
(乌故切去声)。
犷
(古勇切公上声)。
詈
(力地切。音利。正斥曰骂。旁及曰詈)。
衔
(胡嵓切音咸)。
黩
(杜谷切音读)。
斥
(昌石切。音尺。摈也)。
文过文致二文
(无闷切。去声。饰也)。
摸
(莫胡切音模)。
强
(丘两切。羌上声。抑人使从我也)。
披
(篇夷切音批)。
渝
(容朱切。音俞。变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