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悲道场水忏法科注

  六根文

  (皮意切。音避。今读入声者非)。


  (神夜切音射)。


  (胡谷切音斛)。

  注音释
  观因缘文注

  (如至切。去声钓啖鱼者)。


  (吉典切坚上声)。

  观果报注

  (古忽切。音骨。没也)。


  (古暗切甘去声)。

  除障注

  (眉庚切音萌)。


  (以智切音异)。


  (思晋切。音信。疾也)。


  (渠京切。音擎)。


  (卢登切。音冷。平声)。


  (初加切音嗏)。


  (乃交切音铙)。

  圣道注

  (所禁切。森去声。漏也)。


  (古老切。高上声。日出也)。

  业力甚深注

  (多改切。戴上声。好之反也)。


  (与屯同迍邅)。


  (力正切音令)。


  (莫见切音面)。


  (方谏切。翻去声贱买贵卖耳)。

  三十二相注

  (方六切音福)。


  (谟官切满平声)。


  (古痕切音根)。


  (上演切。善上声。足肚也)。


  (夷益切音亦)。


  (古协切。音劫。面旁)。


  (即涉切音接)。

  八十好注

  (思廉切。音暹。细微也)。


  (户瓦切。华上声足两旁内外曰踝)。

逶迤
  (上乌魁切。音威下延知切。音夷)。


  (前西切音齐)。

  杀业注

  (丑郢切。称上声。矜而自呈也)。


  (也刀切音滔)。


  (丁可切多上声)。


  (鱼占切音严)。


  (七乱切)。


  (胡惯切音宦)。


  (楚委切吹上声)。


  (疾正切音净)。


  (语绮切音疑)。

囹圄
  (上离呈切。音陵。下偶许切。音语)。


  (抽知切。音鸱。鞭笞也)。


  (居六切。音匊)。

  盗业注

  (枯谷切音哭)。


  (除留切音酬)。


  (色豫切音恕)。


  (五禾切音囮。传谬也)。


  (余六切。音欲。卖也)。


  (羽敏切。音允。殁也)。

  淫业注

  (侯干切。音翰。强狠也)。


  (详均切音巡)。


  (连条切音聊)。


  (止酉切。周上声)。

  口四注
鵋[其*鸟]
  (上忌寄切。音忌。下去其切。音欺)。


  (再吕切睢上声)。


  (许慎切欣去声)。

  六根注

  (弋灼切音药)。


  (吉器切音记)。

[漓-蹂]
  (许容切音胸)。


  (公土切音古。通古今之言。而明其故也)。


  (丑缘切。音诠。衡也。量也。度也)。
  水忏科注卷下

    龙住释 成简西宗 集注
  赞文
  大慈大悲愍众生  大喜大舍济含识  相好光明以自严  众等志心归命礼
  佛称大慈悲父。慈能与乐。悲能拔苦。慈悲而言。大者。世间父母。亦有慈悲。爱惜儿孙。止在一世。若子不孝。背恩违义者。心生恚恨。慈心薄小。不名为大。诸佛菩萨。慈心不尔。见苦众生。悲心益重。乃至入於无间地狱。大火轮中。代诸众生受无量苦。如是慈悲。过於父母无量无边。故称为大。愍即哀愍怜念之谓也。众生。指六道四生而言。父精母血。己灵种子。乃至五阴四大。众法相生。故曰众生○喜者。庆他众生。离苦得乐。舍者。冤亲平等。无憎爱心。济者。拔济拯接之谓也。含识。抱识含灵之类。即上六道众生也。此二句。赞佛四无量心也○佛之报身应身。皆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八万四千光明。此赞佛之庄严也○归命者。梵语南无。此云归命。见佛悲愿弘深。即以身命竭诚而归投之。故云志心等。礼者敬礼。又礼即履也。进也。进退有度。尊卑有分。以卑敬尊。故名曰敬礼。先以此四句称扬赞美於佛者。总表发觉初心。虔恳至诚之谓也。
  慈悲水忏法卷下
  一切诸佛。愍念众生。为说水忏道场总法。今当归命一切诸佛。
  南无毗卢遮那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弥勒佛。南无龙种上尊王佛。南无龙自在王佛。南无宝胜佛。南无觉华定自在王佛。南无袈裟幢佛。南无师子吼佛。南无文殊师利菩萨。
  普超三昧经。佛言我今得佛。皆文殊之恩。本是我师。过去无央数佛。皆其弟子。当来者亦是恩力所致。文殊乃佛道中父母也。尔时众念。文殊既在佛前。何不成佛耶。佛言。文殊深入善权。广化众生。故未成道○而又当知文殊。三佛分三世成。成佛已久。谁曰不成。过去龙种上尊王佛。已成者是。见在欢喜藏摩尼宝积佛。亦算已成。未来普见佛。当成者是。此出诸经。亦非臆说也。而今逆流度生。故称菩萨。
  南无普贤菩萨。南无大势至菩萨。南无地藏菩萨。南无大庄严菩萨。南无观自在菩萨。
  菩萨受记经。德藏菩萨白佛言。观世音得大势至。二大士。於何国土成等正觉。佛答。阿弥陀佛正法灭后。观世音成等正觉。号普光功德山王如来。彼佛国土。号曰众宝善集庄严。般涅盘后。得大势。即於其国成等正觉。号善住功德宝王如来。势至永不入灭。更无所补也。
  礼诸佛已。次复忏悔。上来已忏身三口四竟。今当忏悔佛法僧间一切诸障。
  此承前起后。上忏三业中所造之罪已竟。下忏悔佛法僧间业障。三宝分中所造之业。如下文云云。然而三业六根。乃至於三宝分中。若福若业。莫不出於自心。自心清净。虔恳至诚。珍敬无怠。则无罪不灭。无福不生。否则虽云礼忏。唱和相资。欲求罪灭福生者。亦恐未必然也。思之。
  经中佛说。人身难得。佛法难闻。众僧难值。信心难生。六根难具。善友难得。而今相与宿植善根。得此人身六根完具。又植善友。得闻正法。於其中间。复各不能尽心精勤。恐於未来长溺万苦。无有出期。是故今日至诚求哀忏悔。
  经中佛与阿难游行歇息间。以爪取土。问阿难言。爪上土多。大地土多。阿难答言。爪上之土。少许之甚。大地之土无穷。佛言。得人身者。如爪土之上。失人身者。如大地之土。又云。佛行偶至爪园。取土喻之亦尔。呜呼。我与众等。观此人身难得之一言。便应大生恐惧。惭愧交心。二六时中。当观得人身是何法得耶。如是。始与忏法相应。正法念处经云。五戒不持。人天路绝。五戒坚持。人天交接。正在於斯。慎毋忽也○所以人身难得今已得。佛法难闻今正闻者。尽皆宿德之所感。当生庆幸。必也尽心精勤至敬。毋得因循怠惰。而招下文种种之过愆也。慎之○上略明起障之由。忏悔已竟。下广举起障之由而尽情忏悔。此由。皆在不能尽心精勤一句。直贯下文。不能尽心恭敬。乃至於三宝中种种过患。无出於斯。临文自见。
  某等自从无始以来。至於今日。常以无明覆心。烦恼障意。见佛形像不能尽心恭敬。轻蔑众生。残害善友。破塔毁寺。焚烧经像。出佛身血。或自处华堂。安置尊像卑猥之处。使烟熏日暴。风吹雨露。尘土污坌。雀鼠毁坏。共住同宿。曾无礼敬。或裸露像前。初不严饰。遮掩灯烛。关闲殿宇。障佛光明。如是等罪。今日至诚。皆悉忏悔。
  初忏慢佛业障○不能尽心恭敬者。今人於三宝像前。不肯礼拜供养。正在於此也○焚烧经像者。如一切印造佛马。所造纸作。皆是焚烧。今道场事毕。火化一切。皆所不宜。故云栖法禁之不用也○出佛身血者。如调达推山之类。今之佛面刮金之类亦是○华堂岑楼邃阁之中。卑猥者。不净之所。尘翳也。坌埲塕也。埲塕尘起貌○礼敬者。礼佛一拜。罪灭河沙。无礼敬者。安得无业也○裸露。裸身露体。缕线不挂○如是等。皆不能尽心精勤。以至如此。下皆仿此。
  又复无始以来。至於今日。或於法间。以不净手把捉经卷。或临经书。非法俗语。或安置床头。坐起不敬。或开闭箱箧。虫蠧朽烂。或首轴脱落。部帙失次。或挽脱漏悞。纸墨破裂。自不修习。不肯流传。如是等罪。今日至诚。皆悉忏悔。
  次忏悔轻法业障○法者。即三藏十二部。一切诸经教典之佛法也。言不净手者。每於晨朝。或未梳洗。或大小行。乃至执捉一切秽污之物者。皆应洗盥。如不洗盥。总名不净。必须以清净水而盥其手。方许捧持经典。所以教中有洗手偈咒。详明他处不引○非法等者。间言杂语。以至恶俗粗谈。俱为非法俗语也○金刚经云。若是经典所在之处。即为有佛。汝既不敬。岂无罪乎○箧。箱匣也。或全卷。或数卷为部。一套为帙。失次者。颠倒无序之谓也○挽脱漏误者。遗落不全之谓也。破裂者。字句残缺也。流传。流通人间为流传。传。转也。展转无尽日流传也。
  或眠地听经。仰卧读诵。高声语笑。乱他听法。或邪解佛语。僻说圣意。非法说法。法说非法。非犯说犯。犯说非犯。轻罪说重。重罪说轻。或抄前着后。抄后着前。前后着中。中着前后。绮饰文词。安置己典。或为利养名誉恭敬。为人说法。无道德心。求法师过而为论义。非理弹击。不为长解求出世法。或轻慢佛语尊重邪教。毁呰大乘赞声闻道。如是等罪无量无边。皆悉忏悔。
  此紊法也。眠地仰卧以下。种种紊乱。不敬之甚○法。即世出世间之正法。非法。即世出世间之邪法也○非法说法六句。正是邪解僻说处○乃至云天堂是妄造。地狱非真说。酒肉不碍菩提。淫欲不妨正性等言。俱是邪解僻说之意也○重。即戒律中四弃八弃十波罗夷等。轻。即戒律中三十九十乃至四十八等轻也。抄等四句。可就上文轻重二句三等分之。如律中前篇至重。中篇稍重稍轻。后篇纯轻。邪解者。即以抄之。将轻重等事。混乱於后人者。可知之矣。智者详之○绮饰文词。安置己典者。工於法语庄饰己意。而窜入经典也○求法师过。至赞声闻道。正是为利养名誉。无道德心处○诸经要集云。不以悲心利益众生。贪取财物。或用饮酒。或与女人共饮食。自卖求财。如是法施。其果甚少。生於天上作智慧鸟。能说偈颂。是名下品法施。若为名闻。为胜余法师故。而为人说法。得报亦少。生於天中。受中异报。或生人中。是名中品法施。若以清净心。为欲增长众生智慧。及令住正法。不为财利。如是法施。自利利人。无人最胜。乃至涅盘。其福不尽。是名上品法施。至於悭吝佛法。不肯开示众生。障他慧明。后生边地。无佛法处。犹为过咎。
  又复无始以来。至於今日。或於僧间有障。杀阿罗汉。破和合僧。害发无上菩提心人。断灭佛种。使圣道不行。或剥脱道人。鞭拷沙门。楚挞驱使。苦言加谤。或破净戒及破威仪。或劝他人舍於八正。受行五法。或假托形仪。窥窃常住。如是等罪。今悉忏悔。
  次忏蔑僧业障○五分律云。调达不能害佛。欲破其和僧。佛语调达曰。若僧已破。能和合者。其人生天。若僧和合而破之者。堕地狱中○僧众和合而故为诽谤。离间谓之破阿罗汉和合僧无上菩提心人。皆佛种也。而弒之。而破之。而害之。故曰断灭佛种。道人者。是有道有德之人。故曰道人。亦即沙门之等类也○破诸魔经佛云。菩提有三种。若人虽发菩提心。但乐自利以求解脱。故名声闻菩提。又虽发菩提心。於大乘法。不乐修习。但起心念观诸缘法。随所观察而行。故名缘觉菩提。若复有人。发生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已复劝他人。发如是心。於轮回身。不生厌倦。乐欲利乐。一切众生。皆令解脱。以己善利。普施一切。故名为无上菩提○以上至此。文同七逆可知。梵语阿罗汉。此云杀贼。应供。无生。此三号也○梵语沙门。又云桑门。三门等。此云勤息。勤修戒定慧。息灭贪瞋痴。摄心达本原。故号为沙门。云云○八正见前。五法者。涅盘五种世法名。世句。世缚。世法。世执着。是名世谛五法○窥窃者。瞰伺之谓也。
  或裸露身形。轻衣唐突。在经像前。不净脚履。踏上殿塔。或着屧屐。入僧伽蓝。涕唾堂房。污佛僧地。乘车策马。排揬寺舍。凡如是等。於三宝间所起罪障无量无边。今日至诚。向十方佛尊法圣众。皆悉忏悔。
  裸露。赤体也。赤身露体谓之裸露。轻衣。小衣。小衣轻跳。谓之唐突。又唐突。即唐突。不逊也。比丘不着三衣礼拜。亦名轻衣唐突○屧屐也。又履中荐也。屐。木屐。又履为无跟凉履。屐为脚靸而套。经云。着屐见佛。生马蹄国○梵语僧伽蓝。此云众园。清众所居之处也○排揬。推排冲突轻触之谓也。
  愿生生世世。常值三宝。尊仰恭敬。应有厌倦。天缯妙彩。众宝缨络。百千伎乐。珍异名香。华果鲜明。尽世所有。常以供养。若有成佛。先往劝请。开甘露门。若入涅盘。愿我常得献最后供。
  上忏悔竟。下发愿成德○说法度人。是为甘露开甘露门。即转法轮也○甘露名不死药。食之长生不死。喻若得佛法。即证不生不灭。常住之法。故云甘露云尔○门通出入义令人出生死。入佛法门故也○献最后供。考经律异相云。佛临入灭。有拘尸城工巧之子。名曰纯陀。泣告世尊。我等从今无主。无救贫穷困苦。欲从如来。求将来食。惟愿哀怜摄受我等微供。然后涅盘。佛言。我今为汝断除贫穷。以无上法雨。雨汝身田。令生法芽。令汝具足。檀波罗蜜。纯陀号哭。复白大众。同共礼劝。佛莫涅盘。佛告纯陀。诸佛法尔。有为亦然。速办所施。不宜久停。是时天人皆来奉供。佛悉不受。大众唱言。善哉纯陀。成就大福。我等供具则为唐捐世尊欲满众望。一一毛孔化无量佛。一一诸佛各有无量诸比丘僧。悉皆受供。释迦如来。自受纯陀所奉。设者食满八斛。以佛神力。皆悉充足一切大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