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悲道场水忏法科注

  耽荒五欲不厌离业。或因衣食园林池沼生荡逸业。或以盛年放恣情欲造众罪业。或作有漏善回向三有障出世业。
  五欲者。财色名食睡也。不厌离。正是耽荒。所以为业○作善而回向三有。是修人天福报。福尽还应堕落。便非大乘因果。故曰障出世业。故曰有漏善。三有者。欲有。色有。无色有。即三界之因果不忘。故名有。既谓之有。安得无漏。有者。谓因属有漏果。系有为有生有死故。
  如是等罪无量无边。今日发露。向十方佛尊法圣众。皆悉忏悔。
  如上广举业相忏悔已竟。下文发愿。誓不更犯。而求成福慧等如文。
  愿某等承是忏悔无明等罪诸不善业。尽皆消灭。所生福善。愿生生世世灭五逆罪。除阐提惑。如是轻重诸罪恶业。从今已去乃至道场。誓不更犯。
  阐提业。从惑而起。故曰阐提惑。
  常习出世清净善法。精持律行守护威仪。如渡海者爱惜浮囊。
  浮囊。即今涉海者系葫芦。带于腰。以渡海者相类也。浮囊本非我身。然为爱我身故。不得不爱惜浮囊。如修涅盘者。我身亦非我有。然必借身以修性。则不得不为性以检束身心。故须精持律行。守护威仪。爱惜浮囊者似之。育王譬喻经云。昔行人见彼路傍有一死人。天神下来散华尸上。以手摩之。行人问其故。天神答曰。是我故身。前生之日。孝顺父母。忠信事君。奉敬三宝。受师父教。令我生天。良由其恩。故来报耳。前行又见一死人。恶鬼鞭之。亦问其故。鬼言是我故身。在生之日。不忠不孝。种种非为。令我恶报。故来鞭耳。观此故身为浮囊。讵可不慎。
  六度四等常标行首。戒定慧品转得增明。
  六度四等。为万行之首。故云常标行首。戒生定。定生慧。故曰转得增明。又戒定慧。谓之三学。修惑戒。如去捉贼。定如去缚贼。慧如杀贼也。
  速成如来。
  四字直管至八自在我句。
  三十二相。
  三十二相者。一足下平安。二足下千辐轮相。三手足指长胜余人。四手足柔软。五手足指合缦网。六足踉满足。七足趺高好。八伊尼延鹿王腨。九立手摩膝。十阴藏如马王。十一身纵广等。十二身毛上生青色柔软。十三毛向上右旋。十四金色光。十五身光面各一丈。十六皮肤细滑。不停尘水。十七两足下两手肩七满处。十八腋下满。十九身如师子王。二十身端直。二十一肩圆好。二十二四十齿具足。二十三齿白净齐密根深。二十四牙大而白。二十五颊车如师子。二十六得味中上味。二十七舌薄覆面至发际。二十八梵音深远。如频伽鸟。二十九眼色如金精。三十眼睫如牛王。三十一眉间白毫如兜罗绵。三十二顶上肉髻成。
  八十种好。
  如来身有八十种好。一无见顶相。二鼻高孔不现。三眉如初月。四耳轮辐相理成。五身坚固如那罗延。六骨际如钩锁。七身一时回如象王。八行时足去地四寸印文现。九爪如赤铜色。十膝骨坚着圆好。十一身清净。十二身柔软。十三身不曲。十四指长忏圆。十五指文藏覆。十六脉深不现。十七踝不现。十八身润泽。十九身自持不逶迤。二十身满足。二十一容仪备足。二十二容仪满足。二十三住处安无能动者。二十四威振一切。二十五一切乐观。二十六面不长大。二十七正容白不挠色。二十八面具满足。二十九唇如频婆果色。三十言音深远。三十一脐深圆好。三十二毛右旋。三十三手足满。三十四手足如意。三十五手文明直。三十六手文长。三十七手文不断。三十八一切恶心众生见者和悦。三十九面广殊好。四十面净如满月。四十一随众生意和悦与语。四十二毛孔出香气。四十三口出无上香。四十四威仪如师子。四十五进止如象王。四十六行法如鹅王。四十七头如摩陀那果。四十八一切声分具足。四十九四牙白利。五十舌香赤色。五十一舌薄广。五十二毛红色。五十三毛软净。五十四广长眼。五十五孔门相具。五十六手足赤白如莲华色。五十七脐不出。五十八腹不现。五十九细腹。六十身不倾动。六十一身持重。六十二其身大。六十三身长。六十四手足软滑。六十五四边光各一丈。六十六光照身而行。六十七等视众生。六十八不轻众生。六十九随众生音声不增不减。七十说法不着。七十一随众生语言说法。七十二发音报众声。七十三次第有因缘说法。七十四一切众生不能尽观相。七十五观无厌足。七十六发长好。七十七发不乱。七十八发旋好。七十九发色青珠。八十手足有德相。
  十力无畏。大悲三念。
  佛十力者。宝云谓。一是处非处如实力。知善恶因缘果报定相。二业智力。知一切众生过现未来诸业诸受果报。三定力。知一切诸禅解脱三昧。四根力。知他众生诸根上下。五欲力。知他众生种种欲乐。六性力。知世间种种性。七至处力。知一切道至处相。八宿命力。知一世乃至百千世中。姓名苦乐。寿命长短等。九天眼力。知众生生时死时善恶道等。十漏尽力。自知我生已尽。不受后有○四无畏者。智论云。一总持一切智无畏。二知根漏尽无畏。三决疑说障道无畏。四答报说苦尽道无畏。于大众中。广说自他智。断既决定。无所失。则无恐惧之相○三念者。宝藏云。一得供不高。无妄失法。二逢毁不下。永拔习气。三不供不毁。不生惭感。一切种妙智。
  常乐妙智。八自在我。归依诸佛。愿垂护念。
  即此十力无畏大悲三念。便是常乐妙智。八自在我。涅盘经云。一能示一身多身。数如微尘。二以尘身满大千界。三以大身轻举远到。四观无量常居一国。五诸根互用。六得一切法如无想。七说一偈经无量劫。八身如虚空存没随宜不穷。
  某等前已总相忏悔一切诸业。今当次第更复一一别相忏悔。
  此承前启后。前文总忏诸业。后复别相忏悔。身三口四六根业。以至佛法僧间余障。
  若总若别。若粗若细。若轻若重。若说不说。品类相从。愿皆消灭。
  此又别中总举。
  别相忏者。先忏身三。次忏口四。其余诸障。次第稽颡。
  此忏身三业。杀盗淫。是为身三业也。
  身三业者。第一杀害。如经所明。恕己可为喻。勿杀勿行杖。虽复禽兽之殊。保命畏死。其事是一。若寻此众生。无始以来。或是我父母兄弟六亲眷属。以业因缘轮回六道。出生入死。改形易报。不复相识。而今兴害。食啖其肉。伤慈之甚。
  第一杀害者。即就身中。第一杀业为重。故先言之○梵网经云。佛言。佛子若自杀教人杀。方便赞叹杀。见作随喜。乃至咒杀。杀因杀缘。杀法杀业。乃至一切有命者不得故杀。菩萨应起慈悲心救护。而恣意杀者。是波罗夷罪○恕己可喻者。人多自恕。既知恕己。便知恕他。故曰可为喻。即将心比心之谓也。
  是故佛言。设得余食。当如饥世食子肉想。何况食啖此鱼肉耶。
  饥世易子而食。极为不得已。正见饥世之苦。今得食有余时。便当念饥馑之苦。勿使过度可也。余食尚不敢过分多用。况食众生肉而不痛念哉。且众生往世。安知非我父母兄弟六亲眷属。而乃食之耶。究极于此。大可流涕。
  又言。为利杀众生。以财网诸肉二俱是恶业。死堕号叫狱。
  此文出楞伽经。为利杀者。屠儿贩卖。或宰夫之流。杀以求利。财网肉者。不敢自杀。而恃财广买。逞口腹贪饕无厌者也。二意互参。
  故知杀害及以食啖。罪深河海。过重丘岳。
  故知下。先明杀业之果报。而后忏悔杀业之罪。
  然我等无始以来。不遇善友。皆为此业。是故经言。杀害之罪。能令众生堕於地狱饿鬼受苦。若在畜生。则受虎豹豺狼鹰鹞等身。或受毒蛇蝮蝎等身。常怀恶心。或受獐鹿熊罴等身。常怀恐怖。
  经言至多病短命。出华严经○杀害食啖。本因恶心而然。故感狠毒身报。而常怀恶心○熊兽其形似豕。古云大秦之国。出玄熊赤熊类黄白者是也○好杀者令众生恐怖。故受恐怖报。上畜生报。下人中苦报。
  若生人中。得二种果报。一者多病。二者短命。杀害食啖。既有如是无量种种诸恶果报。
  多病者。杀害众生痛苦之报。短命者。杀害众生未尽天年之报。
  是故至诚。求哀忏悔。
  上略明杀业果报忏悔已竟。下广举杀业之罪。而重求忏悔。有四章云云。
  某等自从无始以来。至於今日。有此心识。常怀[惨-(彰-章)+(恭-共)]毒。无慈愍心。或因贪起杀。因瞋因痴及以慢杀。或兴恶方便。誓杀愿杀。及以咒杀。
  此种种杀之杀因也。
  或破决湖池。焚烧山野。畋猎渔捕。或因风放火。飞鹰放犬。[女*(巢-果+(离-蹂))]害一切。如是等罪。今悉忏悔。
  决者。行流也。破也。破决湖池。令其乾竭。焚烧山野。令其光净。可以畋猎渔捕。无藏躲处。因风放火。即焚烧之意。飞鹰放犬。即畋猎之意。或以禽兽略知逃死。故又言之也。
  或以槛弶坑拨叉戟弓弩弹射飞鸟走兽之类。或以罟网罾钓撩漉水性。鱼鳖鼋鼉鰕蚬蠃蚌湿居之属。使水陆空行。藏窜无地。
  笼闭为槛。露置为弶○坑者上陷。拨者机械。叉戟者。铁黏戈矛之属○罟者网之总名。撩者撩理。漉者竭也。水性撩理使竭。鼋。鳖之大者。鼉长一丈。其声如鼓。蚬小蛤。蚌长蛤。水陆空行者。鱼族水行。走兽陆行。飞鸟空行。一切各有敛藏。使之逃窜无地者。由乎掩取百计杀害多方。使之恐怖而然也。所以云网于山。罟于渊。多方掩取。曲而钩。直而矢。百计搜罗。诚为苦切也。
  或畜养鸡猪牛羊犬豕鹅鸭之属。自供庖厨。或赁他宰杀。使其哀声未尽。毛羽脱落。鳞甲伤毁。身首分离。骨肉销碎。剥裂屠割。炮烧煮炙。楚毒酸切。横加无辜。
  上举伤残水陆空行罪业已竟。下举故畜家豢。自供等业而忏悔之○自供庖厨。即烹庖之所也。赁借也。剖割之谓宰。
  但使一时之快口。得味甚寡。不过三寸舌根而已。然其罪报殃累永劫。如是等罪。今日至诚。皆悉忏悔。
  得味寡而受报多。可为猛省○古云。吾食众生肉。形殊体不殊。一般同性命。只是别形躯。苦楚令他受。肥甘为我需。不须阎老判。自揣道如何。义亦在斯矣○古云。饮食于人日月长。精粗随分塞饥疮。才过三寸成何物。勿用将心细较量。修道之人。宜以此为警戒。
  又复无始以来。至於今日。或复兴师相伐。疆场交争。两阵相向。更相杀害。或自杀教杀。闻杀欢喜。或习屠侩赁为刑戮。烹宰他命。行於不忍。或恣暴怒。挥戈舞刃。或斩或刺。或推着坑堑。或川水沉溺。或塞穴坏巢。或土石磓磹。或以车马[车*雷]轹。践踏一切众生。如是等罪无量无边。今日发露。皆悉忏悔。
  疆场。疆界之谓也。屠侩。杀人侩手之谓○上言伤杀物命。固为不忍。此则伤杀人类。犹为[惨-(彰-章)+(恭-共)]恶。故曰行于不忍○坑堑。陷阱也。巢。鸟兽所居。有意坏之。磓磹。聚石塞之。又云。以石投之之谓。[车*雷]轹。即輘轹。车陵践也。此下俱是伤杀微细诸虫罪业。
  又复无始以来。至於今日。或堕胎破卵。毒药蛊道。伤杀众生。垦土掘地。种植田园。养蚕煮茧。伤杀滋甚。
  堕胎者。用药堕人胞胎。及杀母羊而取羔之类○破卵者。今人食鸡鸭之卵。及毁巢堕卵皆是○毒药。用药毒人。及药虫鱼狗鼠鸟兽皆是○蛊道者。如川广中下蛊伤人。此皆名蛊道。又蛊者惑也。又谷久积。变为飞蛊○垦掘种植。蝼蝈蚯蚓之类。茧。煮熟抽丝。
  或打扑蚊蚋。掐啮蚤虱。或烧除粪扫。开决沟渠。枉害一切。
  蚋。小飞虫。即蠛蠓。粪扫。乃腐烂之物。皆有虫蚁。决。通也。开决必有戕害故。枉。屈也。冤。抑也。
  或啖果实。或用谷米。或用菜茹。横杀众生。或然樵薪。或露灯烛。烧诸虫类。或取酱醋。不先摇动。或泻汤水。浇杀虫蚁。
  果实谷米菜茹。皆生虫故。然樵薪。即是烧然一切柴艹。露灯烛。暑天时。夜见灯飞集。又云。怜蛾不点灯。
  如是乃至行住坐卧。四威仪中。恒常伤杀飞空着地微细众生。凡夫识暗不觉不知。今日发露。皆悉忏悔。
  四威仪。即指行住坐卧而言○佛观一钵水。八万四千虫。又空中充满微细诸虫。惟天眼能见。凡夫肉眼。茫无所见。故不觉不知。
  又复无始以来。至於今日。或以鞭杖枷锁桁械压拉拷掠打掷。手脚蹴踏。拘缚笼系。断绝水谷。如是种种诸恶方便苦恼众生。今日至诚。向十方佛尊法圣众。皆悉忏悔。
  即今囹圄中柙。床等刑之类是也。掠者笞也。打击也。掷抛也。蹴。蹴鞠。踏。践踏。此俱伤残害物之象也○用方法机智。巧便而行恶。谓之恶方便。即鞭杖枷锁。以至断绝水谷。皆是苦毒陷害之方法故○如上披陈发露忏悔已竟。下发愿成德云云。
  愿承是忏悔杀害等罪。所生功德。生生世。世得金刚身。寿命无穷。永离怨憎。无杀害想。於诸众生得一子地。若见危难急厄之者。不惜身命方便救脱。然后为说微妙正法。使诸众生睹形见影。皆蒙安乐。闻名听声。恐怖悉除。
  此发愿总忏。拔苦与乐○杀害之罪。当得多病短命等报。所以忏悔之后。愿得金刚身。愿无怨憎杀害之想。金刚身。坚固之谓。故云寿命无穷。非真得金刚神之身也。当知得而无得。是真得也○得一子地者。如佛视众生等。同一子故。地字即作位字解说○方便者。智术权巧以救之。谓之方便救脱○为说微妙正法。即今放生时。对生说三归五戒。称佛为师。不堕三恶道。不堕邪见之类是也○众生常惧杀害。以故睹形见影。不得安乐。闻名听声。悉皆恐怖。今愿救护一切。且为说微妙正法。令知佛道。皆蒙安乐。恐怖悉除。此真慈悲发愿之致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