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佛藏
- 续藏经
- 中国撰述
- 大小乘释经部
- 华严部疏
- 续华严经略疏刊定记
续华严经略疏刊定记
后正颂中。十颂分二。初三别叹请。后七重述请。前中亦二。初二叹佛请。明说有因故。后一叹众请。明其闻法与说为缘故。前中初一叹佛。积因成果。尽未来际。为物现身。此大悲大愿功德也。后一叹佛。能巧改疑。令生信解。离苦得乐。叹众请中。菩萨同瞻显无畏念愿随意等请。据法除疑。
后重述请中。初四颂述前长行。初十句问。具释如前。次一颂述第二十句。影略可知。后二颂述后十句及因问。第二句云法界所有安立海者。长行中无得。次合在众生海下。准上下文。此是一切世界海之都名。余文并准可知。
第二口光召众中二。先长行。后偈颂。前中分为九段。一放光意。谓知众心。此领问也。二放光处。谓示严进舒。三显光数。四列光名。略辨十种。准释可知。五结光数。六摄眷属。七显光色相。八光所照处。九今彼见此。
后偈诵中。十偈分四。初六叹佛三业自在。劝彼观礼。於中一叹二利行咸。次二叹利他行成。次一放光。次一说法。后一行圆力具。六偈了。次一赞有多众已集兴供。次二赞佛圆音能应机说。能剎那显三世佛愿。劝彼远观。后一述放光意。将喧。待众观及听。
第三所召众集中二。先十方众集。后如是坐已下赞其德用。前中三。初总辨。二所谓下别显。三如是等下总结。初可知。
二别显中。十方即为十段。一一方有十事。一土海。二世界。三佛名。四主菩萨。五眷属。六兴供。七作礼。八供佛。九化座。十本方坐。
三总结中八。一结剎海具十信之言。即前齿光照处也。二结主菩萨。三结眷属菩萨。准主数。此合有十信剎海尘数个剎海尘数菩萨。四结兴供。五结礼。六结供养。七结座。八结坐。
二明德用中二。初长行经家叙列。后显当时偈赞。前中九。一菩萨数量。即前十剎海尘数。二菩萨毛孔放光。三光中现菩萨。四所现菩萨入遍法界诸安立海尘中。言安立海者。梵云[这-言+(厂@若)]奈那。安立海。即剎海之都名。如前所引下七十一中说。五尘中有广剎。六剎中有佛。七菩萨往供。八念念助佛开化。略标十法门。理实无限。九化答。谓由前十法。成后十答。此文本疏作三释。一各自别释。二相配属释。三圆通释。就初释中文二。先明以十法门各自开悟剎海尘数众生。此以得法生信解等为答故。后结云。如是普遍一切法界。随众生心。悉令开悟。后念念中。一一下。明众生得十种益。以但言各令如须弥山尘数。不云如剎海尘数。不云如剎海尘数故。前中二。先别显。后如是下总结。前中一於念念中。以梦自在等者。念念之言与后九同。非名别。令下并准此。梦自在示现者。略有三义。一梦中唯依意识。能见色闻声等。今此亦尔。菩萨於一根门。示现自在见色闻声等。以此开悟故。二於梦中。示现顺违境界。或为说法令开悟故。示现之言。亦宣说故。三如於梦中梦经多年。於小屋中。多人各梦山河大地。而不逼迫。此中亦尔。菩萨以此。转变外境。小时现多时。小处现大处。自在无碍。令开悟故。二诸天殁生等者。为耽着天乐者。说诸行苦有生灭故。三菩萨行者。谓以无所得。遍修行海。普为众生故。四动剎等者。降伏恃大力起我慢众生知佛力最大。令赞益故。五说净土从大愿起故。六说佛具有一切众生同类言音故。出现品云。一切众生言音。皆为如来法轮音声所摄是也。七说佛身如云。就雨法雨故。八说佛神变。就放光照遍法界土故。九说佛解脱力。就普现身光照满法界故。十说普贤主伴身。遍十方佛剎众会。由大愿违立故。后总结可知。
后明众生得十益者。一令造十不善业者令修十善离苦。此举地狱。意亦摄余故。二令未入十信者入故。三令修五戒及不动行故。四令住二乘道故。五令修事善。发福行故。六令发大心悲智愿故。七令得三贤。趣向十地故。八令证如。得无分别智眼故。九令得八地已上大力大愿无尽智净国土故。十令得佛本大愿。愿众生得大菩提故。云生如来家。非谓得初地名生佛家也。
第二相配属释者。谓将前十法。如次配后十益。所以者何。前十虽云念念开悟剎海尘数众生。不必同一念间总令获益故。中间结前起后。云如是普遍一切法界随众生心悉令开悟又。开悟但是警觉之调得益。或复远近多少当不相违。况其开悟遍法界得益。乃云一一国土此何爽也。梵本中呼此开悟之言。为散住达宁。此云於先警悟也。
第三圆遍者。前十法门。於后十益。一一遍过。谓一一开悟。能成十益。乃至一益。如是互遍无有障碍。此中若从前向后。粗相十重可知。若从后向前。细分十七。一其十须弥山尘数众生得十种益。方是一法门。所开悟也。二如一法门余十剎海尘数法门。一一皆尔。三彼多法门。方是一念中所开悟也。四如一念中。余念念亦尔。五彼念念开悟。方论一广剎中。六如一尘剎。如是十剎尘数广剎亦尔。七彼十剎尘数广剎。方论一尘内。如是於一安立所有微尘亦然。九如一安立既尔。如是遍一切法界诸安立海。当知悉然。十其遍法界安立海中业用。方是一化菩萨所作。十一如一化菩萨。如是世界海化菩萨。一一亦然。十二彼十世界海化菩萨。方是一光所现。十三如一光明现化菩萨。如是十世界海尘数光明一一所现菩萨亦尔。十四彼十世界海尘数光明。方是一毛孔现。十五如一毛孔所现光明。如是遍身毛孔一一皆尔。十六彼遍身毛孔现光方是一菩萨。十七如一菩萨。如是十信佛剎尘数个世界海尘数菩萨遍身毛孔所现光明。一一皆尔。此诸菩萨所现业用。遍一切法界。诸安立海所有尘中世界内者。显此会中将欲说期。称法界法故。上来明结集家叙竟。
二当时偈赞中。十颂分二。初一颂光音自述可知。余九颂。叹菩萨德用。於中分五。初三叹昔因深厚。次二叹身智寂用。次二叹身业自在。次一叹意业无碍。后一叹三业殊胜。
第四光示法主中六。一放光意。谓复所明光之业用。是佛神通之境。欲令时众得承佛力见彼境界故。二光出处。谓於眉间。悉平等普照。离偏为故。三显光名。谓令诸菩萨得智慧明。普见佛力所现境界故。云普照十方藏。是眉间出此光故。四光色相。谓色如绀宝。照用如灯。周遍润泽。雨法犹云。五遍照下辨光业用。於中一照现十方剎及众生。二遍种动剎网。或誓机或严剎剎网。谓一剎种上所管二十重内。凡一重中。有三重主伴。递相围绕。十方观之。似网孔纵横。上下皆悉相当故。三剎网尘中现佛说法。说法中三。一说三世佛波罗蜜海。此法三世佛同说故。名三世法轮。二说出离生死法门。三说诸佛大愿法门。明普贤道场遍十分世界。六明事归本。谓平等法界。佛已圆证。从此流教被机。遂令机来证。此修因顺果。从下渐上故。眉间放光作佛事已。右绕世尊。从足下入也。
第五现华表义中二。初总标华现。彼其华下。别显德用。前中华生佛前。显所诠华藏是佛果所有故。忽然出者。化现难测故。后别显德中。略陈十一种。理实无尽。十一中。初一总。余十列。列中前六明体备众德。后四显妙用自在。前中云藏者。谓莲华台中莲子住处。有含藏之义故。悉法门一含一切华藏之名。从此出也。后妙用四中。无边诸佛。应机神变。及应众生。随类言音。皆依华出。前云摩尼宝王。未显何等摩尼。故此显云。影现一切佛身之者。前云发起一切。未显音所说法故。显云说菩萨行愿法也。此则华现佛身圆音说法。於一念间。周遍法界。佛事究竟。唯此一华之妙用也。
第六现众表教中二。初标人。后其一切下辨德。前中三。一现众时。谓前华生之后。寻即现故。此显教义相应无间然矣。二现出众处。谓佛高毫相中。表与所论不二而二故。三有菩萨下明所现众。於中有五。一主菩萨名胜音者。谓主教之音。胜彼一切眷属教音。或说一切胜法之音故。云一切法胜音也。二眷属菩萨有剎海尘数者。夫一主教必有无量眷属相应。三主与眷属。於一圆音。同时各应。无前无后。故曰但时而出。四主伴虽殊。莫不皆显修因顺果故。皆右绕也。五主伴能诠名与所诠共相应故。又主伴相对正助异故。是以主据台。伴坐须也。二辨德中。以主教是此正所明故。此中唯赞胜音德也。文中十句。一理智了深法界。二量智无碍入佛所行。三内证果海。四外应诸剎。五毛孔现遍。六内观法界。七外感佛故。八恒住三昧。九见佛十力遍法界尽来际。十总结多故门云乃至三昧等。
第七偈赞佛德中有十一菩萨说偈。即为十一段。初一是主。余十为伴。一一有二。初承佛力。则显说有依。离我慢故。普观十方。表说通缘。无偏心故。后正说俱称扬德用。
就初主菩萨。十颂分二。初三偈叹佛胜德。余七叹菩萨德。前中初一身遍众生界。勘第一句梵本云。勃陀迦瑜佛身也。塞普咤充满也。达摩驮都法界也。[鞥-合+(白-日+田)]诸也。是故应云佛身充满诸法界。不偈云於以是即理之事差别相故。二毛孔现诸佛。三毛孔含剎海。以佛具有三世间身故。於三位自在。不起觉树。现业用。以下颂中说剎皆是此也。后七偈中。一佛坐多剎。菩萨咸集。二具福慧数菩萨其叹量。三由行普因。得普现果。同多剎多劫积行之菩萨。感来坐听。称根故喜也。梵本云。住最胜智诸菩萨。多剎修行经劫海。遍坐一切佛会中。听受法云生喜悦。五行愿满证佛果。六神通大用满法界。七现多身演严光随乐说法。初两句。梵本云一切剎出微尘相似身云常示现应。笔削云。常能示现诸身云等一切剎微尘数。
第二观察菩萨十偈叹佛三业自在德。於中分五。初二叹佛权实双行智。次一叹佛他心智。次一叹佛身业。次四叹佛语业。后二叹佛神通。就初二中。一虽证平等法界。而就随世导引。二虽证法身离相。而随机现形。次一他心智中知一切法者。法是心法。次一身业中。上半相胜。下半用胜。次四语业中二。谓前三别明。后一通显。前中一化佛音深广。二毛光音调生。三光明音赞果德因德行。后一遍显中三。初一句显前三种音说法出正离於耶小。次一句显前三说出多。下二句显前三说皆胜非下所及。后二神通中。一八相身现通。二重化身现通。
第三法喜菩萨十颂叹佛寂用应机德。於中分四。初三明佛身语应机德。次一三业广应。次三寂用自在。一寂用无碍无生。二寂而常用。三会用归寂。后三应机无尽德。一法云无尽。二众会无尽。三身相无尽。
第四香焰光菩萨十颂叹此会中菩萨自分胜进德。於中分四。初三叹自分业用。谓遍剎见佛。次二用等普贤。次三胜进同佛。后二定用自在。并可知。
第五师子菩萨十颂叹佛转法轮德。於中分八。初二颂总叹遍一切处转正法轮。前颂明转轮果。后颂出因。次二颂明以种种名号转法轮。前颂轮果。后颂出因。次一颂明转无生平等法轮。次一颂明转本行法轮。次一颂明化佛法转轮。次一颂明於无差别身现差别色身为转法轮。次一颂转三世佛名号法轮。后一颂总结。但是三世所说法轮。皆此处说。
第六法海菩萨十颂叹会中菩萨助佛扬化德。於中。初一智满得法。谓得如是深广方便故。就周遍一一国等。此亦是总门标举。后并别显。故云能入如是方便。此即指后别显也。二一切处化广。三一切时观真。四一时佛内行胜。谓以常在佛身内从眉间出也。五一切尘中用行无[得-彳]。六一切剎中见佛自在。七开佛遍法界。圆音。八契入平等妙音智地。九获识达凡圣音声智。十地位成满。
第七慧灯菩萨十颂叹菩萨悟入佛深广德。於中分四。初二叹菩萨见佛真体。一见佛离相智。二见佛自在体。次四明悟主法。一证深理法愿力受身。二观深法修事行。名最胜行。由此得果。是福生住智地。三连果法体。四广因得广果。次二叹佛身能普应。一深。二广。后二叹得佛加持菩萨令见一切佛。一当贪佛加持。二余一切佛。
第八华焰髻菩萨十颂叹佛摄生自在德。於中分四。初二明佛身语广大摄生。前颂初后二句。明轮业摄生处。中间二句。正显摄生用。后颂上半体下半用。次四明摄机渐次显深。一约地前菩萨。内则深信欢喜。外则佛力加持。方能出生地上实智。照了真体也。二简劣显胜。谓二乘智劣不就睹实体。菩萨眼净方见真身。三明地上菩萨承力观察。於诸地中。入住及出。明了见真。四明第十地满。成一切智。方能证入佛果法海。次二明佛寂用无碍德。一即用常寂。二即寂常用。后二明大用无涯。一毛孔现遍普眼方睹。二以一一身各遍法界。於一切处。恒转法轮。重迭无尽。不可测量。
第九威德菩萨十颂叹佛身语普应德。於中分四。初三明身光普遍。一身遍道场。二光应群机。三示尘中剎。次二明所乐剎剎海殊形亦是转法轮处。次句正明周遍转。一遍尘内外剎中转。二遍佛身中一切剎内转。三於无相法转而说法相。四圆音演无尽法。后一明佛身普应曾无起灭。
第十法界十颂叹佛胜德菩萨能入。於中分二。初三显佛胜胜德。一色妙令喜。二相中现佛遍入尘内。三多身现遍常续不绝。后七明菩萨能入佛境。於中。初四明入佛境界。一内具证智。外蒙佛力。知佛神通方便。现遍尘身。二具普行愿方睹。三四二颂。由具信正解大愿证智。住真法界。方了佛色声自在境界。前一具信等四法。后一观佛色声无碍。后三明所得利益。一证佛所行。则於佛地。能速入。於法界能普摄。二能念中现剎於尘中。三能一剎中现多剎及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