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佛藏
- 续藏经
- 中国撰述
- 大小乘释经部
- 华严部疏
- 华严经疏注
华严经疏注
△二所持之剎亦二十重四。初举下层。
此中最下方有世界(至)佛号无尽相光明普门音。
△二超至第十。
此上过十佛剎微尘数世界(至)佛号福德云天威势。
△三超至第十三。
此上与娑婆世界齐等有世界(至)佛号胜慧海。
△四超至第二十。
於此世界种最上方有世界(至)佛号智日莲华云。
△初标能管之海以定方。即前右绕第四海。
诸佛子彼帝青宝庄严香水海外。
△二列所管之海次第三。初从能管海边。邻次列九。
次有香水海名阿修罗宫殿(至)名如来身光明。
△二总结一结所管大数。
如是等不可说佛剎微尘数香水海。
△三广说最近轮围一海。初举海种名体。
其最近轮围山香水海(至)菩萨智地音声为体。
△二所持之剎亦二十重四。初举下层。
此中最下方有世界名妙金色佛号香焰胜威光。
△二超至第十。
此上过十佛剎微尘数世界(至)佛号无碍普现。
△三起至第十三。
此上与娑婆世界齐等(至)佛号法自在坚固慧。
△四超至第二十。
於此世界种最上方世界(至)号莲华开敷光明王。
△初标能管之海以定方。即前右绕第五海。
诸佛子彼金刚轮庄严底香水海外。
△二列所管之海次第三。初从能管海边邻次列九。
次有香水海名化现莲华处(至)名普现光明力。
所管但列九海。而无结文。及最近轮围之海。九行许经。诸梵本中。皆同此阙。准前后例。此必定有。
大方广佛华严经疏卷第十七
大方广佛华严经疏卷第十八(入第十卷经第五纸)
清凉山沙门 澄观 述
晋水沙门 (净源) 录疏注经
△初标能管之海以定方。即前右绕第六海。
诸佛子彼莲华因陀罗纲香水海外。
△二列所管之海次第三。初从能管海边邻次列九。
次有香水海名银莲华(至)世界种名现前垂布。
△二总结一海所管大数。
如是等不可说佛剎微尘数香水海。
△三广说最近轮围一海二。初举海种名体。
其最近轮围山香水海(至)如来道场众会音为体。
△二所持之剎亦二十重四。初举下层。
於此最下方有世界(至)号金刚月徧照十方。
△二超至第十。
此上过十佛剎微尘数世界(至)佛号大精进善觉慧。
△三超至第十三。
此上与娑婆世界齐等有世界(至)佛号娑罗王幢。
△四超至第二十。
此上过七佛剎微尘数世界(至)威德绝伦无能制伏。
△初标能管之海以定方。即前右绕第七海。
诸佛子彼积集宝香藏香水海外。
△二列所管之海次第三。初从能管海边邻次列九。
次有香水海名一切宝(至)世界种名诸佛愿所流。
△二总结一海所管大数。
如是等不可说佛剎微尘数香水海。
△三广说最近轮围一海二。初举海种名体。
其最近轮围山香水海(至)以入一切智门音声为体。
△二所持之剎亦二十重四。初举下层。
此中最下方有世界名华蕊焰佛号精进施。
△二超至第十。
此上过十佛剎微尘数世界(至)一切功德最胜心王。
△三超至第十三。
此上过三佛剎微尘数世界(至)善出现无量功德王。
△四超至第二十。
於此世界种最上方有世界(至)号广大善眼净除疑。
△初标能管之海以定方。即前右绕第八海。
诸佛子彼宝庄严香水海外。
△二列所管之海水第三。初从能管海边邻次列九。
次有香水海名持须弥(至)徧照世界种名普吼声。
△二总结一海所管大数。
如是等不可说佛剎微尘数香水海。
△三广说最近轮围一海二。初举海种名体。
其最近轮围山香水海(至)以一切菩萨震吼声为体。
△二所持之剎亦二十重四。初举下层。
此中最下方有世界名妙胜藏佛号最胜功德慧。
△二超至第十。
此上过十佛剎微尘数世界(至)佛号起胜大光明。
△三超至第十三。
此上与娑婆世界齐等有世界(至)佛号须弥灯。
△四超至第二十。
於此世界种最上方有世界(至)号无尽变化妙慧云。
△初标能管之海以定方。即前右绕第九海。
诸佛子彼金刚宝聚香水海外。
△二列所管之海次第三。初从能管海边邻次列九。
次有香水海名崇饰宝埤堄(至)名普示现国土藏。
△二总结一海所管大数。
如是等不可说佛剎微尘数香水海。
△三广说最近轮围一海二。初举海种名体。
其最近轮围山香水海(至)以一切佛力所出音为体。
△二所持之剎亦二十重四。初举下层。
此中最下方有世界(至)佛号变化无量尘数光。
△二超至第十。
此上过十佛剎微尘数世界(至)佛号无量智。
△三超至第十三。
此上与娑婆世界齐等(至)佛号师子眼光焰云。
△四超至第二十。
於此最上方有世界名海音声佛号水天光焰门。
△初标能管之海以定方。即前右绕管十海。
诸佛子彼天城宝堞香水海外。
△二列所管之海次第三。初从能管海边邻次列九。
次有香水海名焰轮赫奕光(至)名随佛本愿种种形。
△二总结一海所管大数。
如是等不可说佛剎微尘数香水海。
△三广说最近轮围一海二。初举海种名体。
其最近轮围山香水海(至)以三世一切佛音声为体。
△二所持之剎亦二十重四。初举下层。
此中最下方有香水海名因陀罗华藏。
从香字至藏字并长。由前已说香水海故。前诸海中无此例故。纵依海无过。在文不便。前第一海所管中九海阙一。今此长者。多是梵本脱漏。后人注之。误书相似贝叶耳。
世界名发生欢喜佛剎(至)佛号坚悟智。
△二超至第十。
此上过十佛剎微尘数世界(至)佛号无量欢喜光。
△三超至第十三。
此上过三佛剎微尘数世界(至)佛号最清净不空闻。
△四超至第二十。
此上过七佛剎微尘数世界(至)佛号徧法界普照明。
十海次第。但观次前疏文。不俟重举。余并可知。
△三总略结释五。初总结都数。
诸佛子如是十不可说佛剎(至)佛剎微尘数世界种。
谓一海各管一。不可说十海即有十不可说。一海一种。是以数同。
△二结海种所依。
皆依现一切菩萨形摩尼王幢庄严莲华住。
即是前能持剎海。本大莲华。彼名种种光明蕊香幢。今此乃云。现菩萨形等者。是此一华。随义异名。有此用故。与前最中海底名同。以中间海底即此大华之体中受总称故。取大华体名。或是译者之误。
△三结种异门。
各各庄严际无有间断(至)一切佛神力所加持。
此与前释剎种章及世界成就中十相参大同。
△四结种中之剎。
此一一世界种中一切世界(至)递相接连成世界网。
一一世界。犹如网孔递相接连。如以网持横竖交络。皆悉相当。如天珠网。
△五结归华藏。
於华藏庄严世界海种种差别周徧建立。
即建立之处。
△二重颂总有一百一偈分二。初华藏自体。
尔时普贤菩萨欲重宣其义承佛威力而说颂言。
华藏世界海法界等无别庄严极清净安住於虚空。
初句标名。次句不坏分量。即同真性。次句具德庄严。末句无碍安住。
△余有一百偈颂所持剎网二。初九颂能持剎种。
此世界海中剎种难思议(至)皆由大仙力。
初一颂参而不杂。次一安布行列。次一剎种体严。次二辨形。次一依住。次二方所趣入。后一佛力加持。
△二颂种所持剎九十一偈。多颂结文。但一二不同。谓体及形。余皆同也。文十。初有二十八颂。明其剎异由乎因缘。即是结中。各各众生。徧充满下云。种种众生居故。及各各佛力所加持。至文当见。今初二。初半偈标章。
一切剎种中世界不思议。
种种多端。故曰难思。
△二广释难思之相二。初喻显分三。初三颂半由染因剎有成坏。
或成或有坏或有已坏灭(至)众生剎不同。
初一偈半明种。则长时剎有成坏。次一偈剎种虽一。居剎有殊。后偈结归业种。
△二明由净因。
譬如心王宝随心见众色(至)国土不思议。
一净心因。二佛愿通因缘。后一净业因。
△三通结染净因。
譬如众缋像画师之所作(至)见诸剎亦然。
一随心染净因。二分别起业因。以正喻依。亦是以因喻缘心。即是因招异熟果。果之粗果妙。盖由业缘。三有一偈。双明心业。行即业故。亦喻众生同处异见。
△二法说分三。初明染净二。初二净相不同。
一切诸剎际周布莲华网(至)种种众生居。
△二四对因以辨。
或有剎土中险恶不平坥(至)诸佛令清净。
初一唯染。由烦恼故。次二通染净心。业通善恶故。属於菩萨及众生故。后一唯净。以属佛故。
△二四明成坏。
一一剎种中劫烧不思议(至)悉见净无垢。
初一粗坏细存。坏由业恶。存由二因。一约佛力。二善业者。故法华云。我净土不毁。天人常充满。然灭虽不俱。而起必同处。虽曰同处。而恒相无。故难思也。次偈业存处立。次偈世相不同。性无生灭。后偈结归因缘。内由心变。则染净万差。外假佛缘。于何不净。
△三明苦乐文分为三。初三总相约剎论苦乐。
有剎泥土成其体甚坚硬(至)罪恶者充满。
△二三约一剎中。有三恶趣。
剎中有地狱众生苦无救(至)受诸极重苦。
△三有二偈。颂人天乐。
或有诸剎土七宝所合成(至)随时受快乐。
△二有二颂。显剎微细。
一一毛孔中亿剎不思议(至)受苦乐不同。
即结中各各普趣入。初偈举果。后偈对因以辨。
△三明世界体性。
有剎众宝成常放无边光(至)而成期妙剎。
结文即无。义见前经。亦兼余义。随释可知。
△四世界各各庄严。
或见清净剎以一光庄严(至)普见众剎海。
义如结名。
△五各各庄严际无间断。
诸修普贤愿所得清净土(至)如影无真实。
亦如结名。摄三世严故。无间断结归佛故。一尘普见。
△六明剎形差别。
或有众多剎其形如大海(至)护念得安住。
义见上文。
△七明剎住时分。
有剎住一劫或住於十劫(至)乃至不思议。
义如结名。
△八有八颂明佛出现。
或有剎有佛或有剎无佛(至)调伏众生海。
亦如结名。
△九光明有无。即各各放宝光明。及各各光明云覆二。初一颂无。
有剎无光明黑暗多恐惧苦触如刀剑见者自酸毒。
△二九颂有。
或有诸天光或有宫殿光(至)法界悉周徧。
△十明剎中音声善恶。即各各演法海文三。初有二颂。恶道唯恶。
有剎甚可畏嗥叫大苦声(至)恒出忧苦声。
△二有三偈。颂人天通善恶。
或有国土中常出可乐音(至)及乐音徧满。
△三有六偈。明佛菩萨善而非恶。
诸佛圆光内化声无有尽(至)一切无不闻。
正显各各演说法海辨。
此下入第十一经。
○毗卢遮那品第六
△初来意者。前明此因之果。今辨前果之因。答前因问。故次来也。因是果因。故标果称。又不以人取法。知是谁因。前品初云。毗卢遮那。旷劫修因之所严净。今方显其事。二释名者。略云光明徧照。广如前释。三宗趣者。明因广大。为宗证成。前果为趣。四释文者。一品分三。初总明本事之时。
尔时普贤菩萨复告大众言(至)微尘数劫复倍是数。
即二佛剎尘数劫也。
△二别显本事之处三。初总明剎海。
有世界海名普门净光明。
△二别明一剎。
此世界海中有世界(至)其劫名曰种种庄严。
略无剎种。剎名胜音者。多佛出世说法音故。次彰剎相。后说劫名可知。
△三的指一方。如今娑婆中别说一四天下也。於中亦三。初总明感应之处三。初正明香海。
诸佛子彼胜音世界中有香水海名清净光明。
非持种之海。即如今四洲之海耳。
△二海出华山。
其海中有大华须弥山(至)十宝栏楯周匝围绕。
△三山顶之林。
於其山上有一大林名摩尼华枝轮。
说此林者。佛於中现也。上标举下显严。
无量华楼阁无量宝台观(至)种种众生於中止住。
说城居人者。总举所化也。
△二别明能感居人三。初标主伴二城。
诸佛子此林东(至)百万亿那由他城周匝围绕。
虽有天城。以佛出故。人城为主。
△二释主城二。初显处严。
清净妙宝所共成立(至)众鸟和鸣听者欢悦。
城上守御曰橹。绕城别筑土台曰却敌。优钵罗等。即青黄赤白四色莲华。
△二彰人胜。
此大城中所有居人(至)心有所欲应念皆至。
△三略释伴城二。初显城名居类。
其城次南有一天城(至)百万亿那由他数。
通前人城。共圆八部。而无第七紧那罗城及第八摩睺罗伽。乃以梵天自为一类。下云集中。经文具列。已成十数。表无穷尽。
△二辨围绕庄严。
此一一城各有万亿(至)一一皆有无量庄严。
世界不同安立少异。不可例此。
△二别彰道场严事二。初辨道场严。
诸佛子此宝华枝轮大林(至)种种妙华周徧十方。
△二辨莲华香海为佛现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