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严纲

  上众宝严竟。
  佛子。菩萨摩诃萨复以善根如是回向。愿我所修一切佛剎诸大菩萨皆悉充满。其诸菩萨体性真实智慧通达。善能分别一切世界及众生界。深入法界及虚空界。舍离愚痴成就念佛。念法真实不可思议。念僧无量普皆周徧。亦念於舍。法日圆满。智光普照。见无所碍。从无得生。生诸佛法。为众胜上善根之主。发生无上菩提之心。住如来力。趣萨婆若。破诸魔业。净众生界。深入法性永离颠倒。善根大愿皆悉不空。如是菩萨充满其土。生如是处。有如是德。常作佛事。得佛菩提。清净光明具法界智。现神通力。一身充满一切法界。得大智慧。入一切智所行之境。善能分别无量无边法界句义。於一切剎皆无所着。而能普现一切佛土。心如虚空无有所依。而能分别一切法界。善能入出不可思议甚深三昧。趣萨婆若。住诸佛剎。得诸佛力。开示演说阿僧祇法而无所畏。随顺三世诸佛善根。普照一切如来法界。悉能受持一切佛法。知阿僧祇诸语言法。善能演出不可思议差别音声。入於无上佛自在地。普游十方一切世界而无障碍。行於无诤无所依法。无所分别。修习增广菩提之心。得善巧智。善知句义。能随次第开示现说。愿令如是诸大菩萨庄严其国。充满分布随顺安住。熏修极熏修。纯净极纯净。恬然宴寂。於一佛剎。随一方所。皆有如是无数无量。无边无等。不可数不可称。不可思不可量。不可说。不可说不可说诸大菩萨周徧充满。如一方所。一切方所亦复如是。如一佛剎。尽虚空徧法界一切佛剎。悉亦如是。佛子。菩萨摩诃萨以诸善根方便回向一切佛剎。方便回向一切菩萨。方便回向一切如来。方便回向一切佛菩提。方便回向一切广大愿。方便回向一切出要道。方便回向净一切众生界。方便回向於一切世界。常见诸佛出兴於世。方便回向常见如来寿命无量。方便回向常见诸佛徧周法界。转无障碍不退法轮。佛子。菩萨摩诃萨以诸善根如是回向时。普入一切佛国土故一切佛剎皆悉清净。普至一切众生界故一切菩萨皆悉清净。普愿一切诸佛国土佛出兴故一切法界一切佛土。诸如来身超然出现。
  第二佛子菩萨下人宝为严。亦即是前辅翼圆满。文中三。初总愿所成。次其诸菩萨下别显前相。初总显德。次善能下别显有十八句。先明智慧圆。次深入下四句。明体实。次如是下结德严。言生如是处。即指前净土。有如是德。即指向文。次常作佛事下显业广。於中分四。即四圆满。初明事业圆满。上辨佛业。今菩萨业。次得大智慧下即乘圆满。大止妙观以为乘故。文有八句。次趣萨婆若下无畏圆满。内无灾患。外无畏故。四随顺三世下即任持圆满。於中先明能受。次知阿僧祇语言下明能说。次愿令下结以严剎。初总彰人徧。次熏修下五句。结行德深。谓以止以观。唯智唯悲。熏修身心。无有间断。名极熏修。现惑不生。故名纯净。种习不起。名极纯净。恬和也。晏安也。恬和安寂即寂照之相也。次於一佛剎下别示徧相。兼显数多。於中有三节。初一剎中有多数量。次以方例剎。后以剎例法界。如下僧祇品云。於一微细毛端处。有不可说诸普贤也。言如是者。如前具德也。已上通显行愿。下文总摄回向。经云。佛子菩萨摩诃萨以诸善根下六行经。谓非唯但向佛净土故。文有十句。初三句结前已说。后七句辨所未明。次佛子菩萨摩诃萨以诸善根如是回向下。结行成益总收三种世间。
  佛子。菩萨摩诃萨以如是等无比回向。趣萨婆若。其心广大犹如虚空无有限量。入不思议。知一切业及以果报皆悉寂灭。心常平等无有边际。普能徧入一切法界。佛子。菩萨摩诃萨如是回向时。不分别我及以我所。不分别佛及以佛法。不分别剎及以严净。不分别众生及以调伏。不分别业及业果报。不着於思及思所起。不坏因。不坏果。不取事。不取法。不谓生死有分别。不谓涅盘恒寂静。不谓如来证佛境界。无有少法与法同止。
  第二佛子至如是等下明离相回向。即向实际。文中有二。先明见实智冥实际。后彰离妄德合实际。此二段返覆相成。今初初句牒前回向菩提。其心已下正显离相。寂照无涯。为入不思议。即事契真。故常平等。由此故能遍入。若事若理无碍法界。名为一切。次佛子下彰其离妄。文有十对。初六遮妄执有。以缘成无性故。次一遮妄执空。以即真故。不碍存故。不坏假名说实相故不坏因果。后三约双遮空有。谓生死涅盘相待而有。俱空叵得。二约体融。佛即法界。不应以法界更证法界故。末句谓无有少法为智所入。亦无少智而入於如。
  上通显回向菩提竟。
  佛子。菩萨摩诃萨如是回向时以诸善根普施众生。决定成熟。平等教化。无相无缘。无称量。无虚妄。远离一切分别取着。
  第二佛子下明回向众生。初句总明。谓即前回向菩提时便以善根回向众生。故云如是回向时也。次决定下别显行相。有七句。初二句随相。一无放舍心。二无冤亲相。次五句离相。亦不见众生相。二不取化缘。不称量根性。四无能度我人。末句总结。即此七句已摄尽上向菩提行。
  上通明回向之行。
  菩萨摩诃萨如是回向已。得无尽善根。所谓念三世一切诸佛故得无尽善根。念一切菩萨故得无尽善根。净诸佛剎故得无尽善根。净一切众生界故得无尽善根。深入法界故得无尽善根。修无量心等虚空界故得无尽善根。深解一切佛境界故得无尽善根。於菩萨业勤修习故得无尽善根。了达三世故得无尽善根。佛子。菩萨摩诃萨以一切善根如是回向时。了一切众生界无有众生。解一切法无有寿命。知一切法无有作者。悟一切法无补伽罗。了一切法无有忿诤。观一切法皆从缘起无有住处。知一切物皆无所依。了一切剎悉无所住。观一切菩萨行亦无处所。见一切境界无悉所有。佛子。菩萨摩诃萨如是回向时。眼终不见不净佛剎。亦复不见异相众生。无有少法为智所入。亦无少智而入於法。解如来身非如虚空。一切功德无量妙法所圆满故。於一切处。令诸众生积集善根悉充足故。佛子。此菩萨摩诃萨於念念中。得不可说不可说十力地。具足一切福德。成就清净善根。为一切众生福田。此菩萨摩诃萨成就如意摩尼功德藏。随有所须一切乐具悉皆得故。随所游方。悉能严净一切国土。随所行处。令不可说不可说众生皆悉清净。摄取福德。修治诸行故。佛子。菩萨摩诃萨如是回向时修一切菩萨行。福德殊胜。色相无比。威力光明超诸世间。魔及魔民莫能瞻对。善根具足。大愿成就。其心弥广等一切智。於一念中。悉能周徧无量佛剎。智力无量。了达一切诸佛境界。於一切佛得深信解。住无边智。菩提心力。广大如法界。究竟如虚空。佛子。是名菩萨摩诃萨第五无尽功德藏回向。
  大文第三结行成德。有四佛子。兼此为五。即为五段。初成无尽善根德。次佛子至以一切善根下。成二空智慧德。文有十句。初四我空。后六法空。次佛子至如是回向时下。成境界清净德。次佛子至於念念中下。明福智无尽德。次佛子至如是回向时下。明福智超胜德。次佛子是名下依释结名。
  菩萨摩诃萨住此回向得十种无尽藏。何等为十。所谓得见佛无尽藏。於一毛孔见阿僧祇诸佛出兴世故。得入法无尽藏。以佛智力观一切法悉入一法故。得忆持无尽藏。受持一切佛所说法无忘失故。得决定慧无尽藏。善知一切佛所说法秘密方便故。得解义趣无尽藏。善知诸法理趣分齐故。得无边悟解无尽藏。以如虚空智通达三世一切法故。得福德无尽藏。充满一切诸众生意不可尽故。得勇猛智觉无尽藏。悉能除灭一切众生愚痴翳故。得决定辩才无尽藏。演说一切佛平等法。令诸众生悉解了故。得十力无畏无尽藏。具足一切菩萨所行以离垢缯而系其顶至无障碍一切智故。是为十。佛子。菩萨摩诃萨以一切善根回向时。得此十种无尽藏。
  第二菩萨下辨位果。何等下征。所谓下释。有十句。皆先标名。次释义。后是为下结。十种无尽藏。初六自利。次三利他。后一摄行成果。
  尔时金刚幢菩萨。承佛神力。普观十方。而说颂言。
  菩萨成就深心力  普於诸法得自在  以其劝请随喜福  无碍方便善回向  三世所有诸如来  严净佛剎徧世间  所有功德靡不具  回向净剎亦如是  三世所有诸佛法  菩萨皆悉谛思惟  以心摄取无有余  如是庄严诸佛剎  尽於三世所有劫  赞一佛剎诸功德  三世诸劫犹可尽  佛剎功德无穷尽  如是一切诸佛剎  菩萨悉见无有余  总以庄严一佛土  一切佛土悉如是  有诸佛子心清净  悉从如来法化生  一切功德庄严心  一切佛剎皆充满  彼诸菩萨亦具足  无量相好庄严身  辩才演说徧世间  譬如大海无穷尽  菩萨安住诸三昧  一切所行皆具足  其心清净无与等  光明普照十方界  如是无余诸佛剎  此诸菩萨皆充满  未曾忆念声闻乘  亦复不求缘觉道  菩萨如是心清净  善根回向诸群生  普欲令其成正道  具足了知诸佛法  十方所有众魔怨  菩萨威力悉摧破  勇猛智慧无能胜  决定修行究竟法  菩萨以此大愿力  所有回向无留碍  入於无尽功德藏  去来现在常无尽  菩萨善观诸行法  了达其性不自在  既知诸法性如是  不妄取业及果报  无有色法无色法  亦无有想无无想  有法无法皆悉无  了知一切无所得  一切诸法因缘生  体性非有亦非无  而於因缘及所起  毕竟於中无取着  一切众生语言处  於中毕竟无所得  了知明相皆分别  明解诸法悉无我  如众生性本寂灭  如是了知一切法  三世所摄无有余  剎及诸业皆平等  以如是智而回向  随其悟解福业生  此诸福相亦如解  岂复於中有可得  如是回向心无垢  永不称量诸法性  了达其性皆非性  不住世间亦不出  一切所行众善业  悉以回向诸群生  莫不了达其真性  所有分别皆除遣  所有一切虚妄见  悉皆弃舍无有余  离诸热恼恒清凉  住於解脱无碍地  菩萨不坏一切法  亦不灭坏诸法性  解了诸法犹如响  悉於一切无所着  了知三世诸众生  悉从因缘和合起  亦知心乐及习气  未曾灭坏一切法  了达业性非是业  而亦不违诸法相  又亦不坏业果报  说诸法性从缘起  了知众生无有生  亦无众生可流转  无实众生而可说  但依世俗假宣示
  第二偈颂有二十五偈。初一偈总颂所回善根。余二十四偈双颂前回向善根。及结行成益。於中先有十一偈颂随相。次十三偈颂离相。第五回向竟。
  佛子。云何为菩萨摩诃萨随顺坚固一切善根回向。
  第六随顺坚固一切善根回向。长行亦二。谓位行位果。行中释名者。谓所修事善。皆悉顺入坚固法性。故下文云则为随顺真实住。本分名入一切平等善根。入即随顺。平等即坚固。平等之理不可坏故。若顺等理则顺诸善根。故下文云则为随顺佛住等。此则不唯事顺於理。理事相顺。受平等名。如此平等方名坚固。此约所回善根。及所向实际。以立斯名。亦可名为坚固之善根。坚固即善根。若以随顺望坚固善根。亦通三义。即以无碍善根而为其性。
  佛子。此菩萨摩诃萨。或为帝王临御大国威德广被。名震天下。凡诸怨敌靡不归顺。发号施令悉依正法。执持一盖溥荫万方。周行率土所向无碍。以离垢缯而系其顶。於法自在见者咸伏。不刑不罚感德从化。以四摄法摄诸众生。为转轮王一切周给。菩萨摩诃萨安住如是自在功德。有大眷属不可沮坏。离众过失见者无厌。福德庄严相好圆满。形体支分均调具足。获那罗延坚固之身。大力成就无能屈伏。得清净业离诸业障。具足修行一切布施。或施饮食及诸上味。或施车乘。或施衣服。或施华鬘杂香涂香床座房舍及所住处。上妙灯烛病缘汤药宝器宝车调良象马悉皆严饰欢喜布施。或有来乞王所处座。若盖若伞。幢旛宝物诸庄严具顶上宝冠髻中明珠。乃至王位皆无所吝。若见众生在牢狱中。舍诸财宝妻子眷属乃至以身救彼令脱。若见狱囚将欲被戮。即舍其身以代彼命。或见来乞连肤顶发。欢喜施与亦无所吝。眼耳鼻舌及以牙齿头顶手足。血肉骨髓。心肾肝肺。大肠小肠厚皮薄皮。手足诸指连肉爪甲。以欢喜心尽皆施与。或为求请未曾有法。投身而下深大火坑。或为护持如来正法。以身忍受一切苦毒。或为求法乃至一字。悉能徧舍四海之内一切所有。恒以正法化导群生。令修善行舍离诸恶。若见众生损败他形。慈心救之令舍罪业。若见如来成最正觉称扬赞叹普使闻知。或施於地。造立僧坊房舍殿堂以为住处。及施僮仆供承作役。或以自身施来乞者。或施於佛。为救法故欢喜踊跃。为众生故承事供养。或舍王位城邑聚落宫殿园林妻子眷属。随所乞求悉满其愿。或舍一切资生之物。普设无遮大施之会。其中众生种种福田。或从远来。或从近来。或贤或愚。或好或丑。若男若女。人与非人。心行不同。所求各异。等皆施与悉令满足。佛子。菩萨摩诃萨如是施时发善摄心悉以回向。所谓善摄色随顺坚固一切善根。善摄受想行识。随顺坚固一切善根。善摄王位。随顺坚固一切善根。善摄眷属。随顺坚固一切善根。善摄资具。随顺坚固一切善根。善摄惠施。随顺坚固一切善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