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修科分六学僧传


  唐文喜

  嘉禾御儿朱氏子。母方娠梦。得三蒂桃吞之。而产。孩孺却荤膻味。七岁依邑之常乐寺僧清国出家。国盖其舅氏也。使习经忏。乃遂剃落。俄学法华。及阅天台文句於越州之开元寺。即事敷演。开成三年。登具足戒。无何属会昌变。故操行愈益属。大中初。再获度於盐官之齐丰寺。大慈山性空禅师。指使参方。咸通壬午岁。见仰山寂公於豫章观音寺。顿契心法。仰山因令曲知常住。一日有客比丘。中后求食。食既尽。喜以事冗偶未食。遂馈客。顷之仰山问曰。求食比丘。已证果位。汝给之否。答辍已分给之。仰山曰。汝得利益。何可言耶。七年还居余杭之千顷山。十年檀越刘严马征等。请居龙泉古城院。居凡十一年。乾符己亥。巢寇掠地余杭。又徙霅之余。不亭避之。刺史杜孺休以仁王院邀焉。光启三年。钱谬始牧杭。疏以龙泉廨署迎致。即今之慈光院也。僧问如何是涅盘相。喜曰香烟尽处验。问如何是佛法大意。喜唤院主曰。者师僧患颠。问如何是自己。喜默然。僧罔措。再理前问。喜曰青天夜蒙昧。不向月边飞。
  大顺初。威胜军节度使董昌。与武肃同表荐。赐紫衣。乾宁四年。赐号无着。光化三年十月二十七日。坐逝于廨署。寿八十。夏六十。十一月二十二日。塔于灵隐山之西坞。
  喜性资纯谨。至诚可格物。广明元年夏。螟蝗蔽天下。则野为之赭。喜以柱杖。标袈裟畎浍中。厉声叱之。蝗无下者。是岁一境之内。独喜所耕十顷。为有秋。将终之时。方丈发白光。竹树皆变白。

  唐寰普

  不知何许人。既得法於澧阳之夹山。后於洛阳之韶山阐化。一日下山见遵布衲。遵问韶山在什么处。普指竹处云。只者便是。遵云拟伸一问得否。普云。看君不是金牙作。争解张弓射尉迟。遵云。凤凰直入烟霄路。谁怕林中野雀儿。普云。饶君直在威音外。犹较韶山半月程。遵云。且道过在什么处。普云。倜傥之词。时人知有。遵云恁么则真玉泥中异。不拨万机尘。普云。鲁般门下。徒劳巧妙。遵云。学人只恁么。师意如何。普云。玉女夜抛梭。寄锦於西舍。遵云莫便是和尚家风也无。普云。横身当宇宙。谁是出头人。
  久之而终。谥无畏。

  唐洪諲

  族吴氏。吴兴人。年才十九。礼无上大师於开元寺出家。至二十二。往嵩山会善寺登具。仅七日。能尽习诵大比丘戒。遂究毗尼。研经论。已而归省无上。无上曰。汝於二六时中。将何报答四恩三有。諲怃然。三日不能食。无上因其愤悱。而发明之。遽有证入。於是徧参云岩沩山。而器质盖已成矣。会昌之变。人皆悲泣叹惋。諲独否。乃曰。大丈夫当此厄运。岂非命耶。命因有不可免者。复何作此儿女子态乎。会长沙信士罗晏。愿奉安於家供养。阅二年之久。执宾礼。如一日。大中既复昌法祚。还居乡里之西峰院。咸通六年。登径山省觐。明年无上大师入灭。众请諲嗣主寺门。学者之来。视无上时。盖十倍不翅。黄巢之乱。其偏帅领卒千余人。入山见諲。宴坐不起。帅怒以剑挥之。剑不着諲。而着床者再。諲颜色不动。帅异之。因再拜有所施而去。
  僧问。掩息如灰时如何。答犹是他家公干。问公干后如何。答耕人田不种。问毕竟如何。答禾熟不临场。僖宗皇帝。诏赐院乾符镇国额。景福二年。吴越王尚父钱氏。奏赐号法济大师。光化四年九月十八日。辞众以逝。丧事所费。皆出吴越府。禅林荣之。初王家天目之石鉴山。贫甚。諲偶见於军戍中。遽屏左右。握手耳语曰。宜自爱。他日贵极。当无忌佛法。是以王敬事之。终其身。
  上首弟子。庐山栖贤寂公。临川义直功臣院令达。达尤杰伟。两浙被其化。卒谥归寂。

  唐慧恭

  姓罗氏。闽人。母梦。所居地涌浮图参天而娠。逮童孺。聪寤异常。年十七举进士。偕计到京师。游终南山。睹祖师遗像於奉日寺。释然有得。遂求隶本寺执僧役。时安国寺。新创开坛。年二十二。始剃落受具戒。谒宣鉴禅师於德山。山问云会么。恭云作么。山云请相见。恭云识了也。山大笑。乃许入室。
  山既示寂。偶客信州爱玉山之胜。而居焉。刺史为营西禅寺。聚学者数百人。未几以其城市嚣[穴*辱]。复入福州长溪之马冠山。泉州之富阳山。所至檀施骈集。徒侣臻拥。志所欲。为立就。景福三年。率弟子观览天台。州牧京兆杜雄。辟紫凝山。筑瑞龙院。以留之。天复三年。癸亥十二月。忽命声钟。顾瞻左右云去。遂瞑目。春秋八十四。僧夏六十二。

  唐道膺

  蓟门玉田王氏子。年二十五。依范阳延寿寺落发受具。始习毗尼藏。叹曰。大丈夫宜求解脱。岂复为义所桎梏耶。由是诣翠微山问道。而即以燕居者三阅寒暑。俄而睹有人衣冠。若使者状。谓膺曰。盍游南方。以参知识乎。忽不见。且有僧从豫章至。为称洞上法席之盛。膺竟造洞山。山一日问膺云。阇梨名什么。膺云道膺。山云向上更道。膺云。向上则不名道膺。后山问膺云。吾闻思大和尚生倭国作王是否。膺云。若是思大。佛亦不作。说什么作国王。
  一日山问膺。什么处来。膺云踏山来。山云阿那个山堪住。膺云阿那个山不堪住。山云恁么即子於山得个入路。膺云无路。山云。若无路。争得与老僧相见。膺云。若有路。即与和尚不相见也。山云。此子向后千人万人。把不住在。於是洞山深肯之。
  出世居三峰。后徙云居提唱。颇类洞山。时锺传以南平王。据有江西。尤信向。表奏赐紫衣师号。每延请入府。则预令扫除甘子堂。以馆之。千众围绕。供施丰缛。虽荆南成汭。亦慕德遣馈。动盈巨万。天复元年辛酉秋示疾。明年正月三日迁化。

  唐有缘

  姓冯氏。东川梓潼人。小学之岁。即入成都福感寺。事定兰开士。定兰者。宣宗皇帝之得戒师也。每随侍出入内中。帝尝戏书其衫背云。此童子与朕有缘。由是名之有缘。而剃落焉。大中九年。白公敏中镇益部。命净众寺。开戒坛。因获受具。寻还京师。听禀经律。后遂谒小马神照而领会心要。凡一时大丛席。扣激殆徧。偶止滁之华山。及南游。廉使李公诲。为别筑禅室武夷山中。以邀之。乾符三年。抵缙云。辟院龙泉大赛山。事闻。诏词部。给龙安额。仍度七僧居之。十有八载。而迁连云。太守卢约。又於州之开元寺。构别院。以四事供养。天佑丁卯岁。四月八日疾。六月朔日终。报龄七十三。腊五十二。时司空杨公习。方制置淅右。遗命主后事。茶毗於寺之南园。获舍利百余粒。分其四十十粒。并烬骨。纳之宝缾。而塔[疗-(日/小)+土]之。晋开运三年乙巳岁。律师文泰撰文勒碑。以追颂其懿行休德焉。

  唐恒通

  主邢州平恩李氏。年十三。既终父母之丧。遂依师于鹊山。披览梵典。年二十。乃蒙恩剃度於州之开元寺。未几受具。寻隶荐福寺。听习经律。因曰。摩腾入汉。译着斯文。圣胄来梁。复明何事。由是载询南方。见招贤岑大师。岑问何处人。答曰。邢州。岑曰。我道不从彼来。答曰。和尚还住此也无。
  岑示灭。通以弟子。执心丧礼。游宣城。尚书崔寓待之加厚。辟瑞圣禅院於谢仙山邀之以居。中和文德之间。群盗扰攘。大顺二年。通领徒至四明。州牧黄君晟。卜筑雪窦。留以接众。蔚然盛化。天佑二年七月示疾。越九日沐浴坐逝。春秋七十二。夏腊五十二。以其年八月七日。迁神于塔。塔在院之西南二百步。

  唐楚南

  闽之张氏子也。幼事昙蔼师於郡之开元寺。逮冠岁乃剃落。俄受具五台。而趋逍。以究律部。寻游京师。习净名经等。因叹曰。顿渐之指。悬绝如此。去依芙蓉山。无所契证。寻谒运禅师於黄檗。获记莂焉。会昌间。诏废教。即遁居林谷间。大中初。诏复教。裴公休以相国出尹宛陵。邀致黄檗於府治。以便询访。南侍檗左右惟谨。未几。辞入浙。挂锡姑苏之报恩寺。一室禅坐。阅二十余载。足未尝踰阈。乾符四年。太守周慎嗣承其风。请说法宝林寺。俄徙支硎山。以其静僻。而悦从之也。五年杭州昌化令徐正元。紫溪镇将饶京。以千顷山慈云院尤幽敻迎。处方丈中。训徒之外。但燕嘿而已。然化被吴越。光启三年。元帅钱公镠。造山供施。且表闻其德於上。诏赐紫衣一领。鹿胎衣五事。文德六年二月。忽双虹贯堂室。二鹿入寺。法堂梁折。五月疾。召众别。床上稍垂足引臂。如起行状。遽寂。世寿七十。僧腊五十六。塔全身於院西隅。

  唐义存

  姓曾氏。泉之南安人。家世奉佛。九岁求脱俗。父母以其幼。未许也。年十二。父游莆田之玉润寺。存侍焉。寺有律师庆玄。操行峻特。存见而遽拜之曰。我师也。遂留不肯归。十七年落发。谒芙蓉山恒照大师。属会昌之祸。遂遁止其所。久之大中既中兴大法。北游吴楚梁宋燕秦。受具戒於幽州之宝剎寺。历揽名山。徧扣禅会。卒获益於武陵之德山。咸通六年。始营雪峰之居。天下锡衲响应影随。乾符中。观察使京兆韦公。中和中。司空颍川陈公。俱仰入府。问道要。或以闻之僖宗皇帝。遣闽人陈延效赐紫伽梨。并真觉师号。岁辛亥。杖屦游丹丘四明。明年王氏审知。始以侍中入闽。据有其地。而存适不在。若相避然。后二年。还自吴。王氏大加礼异。斋僧构宇。设像铸锺。复时迎而馆之于府之东西甲第。或油幢。临席听法。其熊罢之士。渔猎之民。皆变情易行。熏其德而善矣。
  僧问。祖意教意是同是别。存云。阇梨行脚为什么事。
  存问僧。近离什么处。僧云离浙中。存云。船来陆来。僧云。二途不涉。存云。争得到者里。僧云有什么隔碍。存便打。
  上堂。举拂子云。者个为中下。僧问上上人来如何。存举拂子。僧云。又道者个为中下。存以拂子蓦口打。
  存因举六祖风幡话。乃云。大小祖师。龙头蛇尾。好与二十柱杖。时大原孚上座侍立。闻之咬齿。存云我适来与么道。也好与二十柱杖。
  戊辰年。春三月示疾。王使医以药进。存却不受。夏五月二日夜乃灭。寿八十七。腊五十九。其月十五日入塔。嗣其法者。则玄沙师备。云门文偃。洞岩可休。鹅湖智孚。长庆慧棱。鼓山神晏。

  新修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七(四明胡公举刊)
  新修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八

    淛东沙门 昙噩 述
  慧学
  传宗科

  梁无作

  字不用。姓司马氏。姑苏人。父宛丘县尉。母戴。方妊时。梦异沙门称姓徐。住持流水寺。苦从求寄宿。父亦梦。於盘中书字。殊得意。欲献之天子。旦则各诧所梦。母因自指其腹。谓父曰。果生男。其必归之流水寺乎。盖其家去寺不甚远也。及生岐嶷可爱。性介洁。恶荤膻物。四岁教之诵习。能强识。父滋喜其类己也。且将图婚。以待其成。母不可。竟出家。如前志。年满受具戒。讲通经论。俄弃去。后入闽。依雪峰存公。得禅要。未几。卢陵檀越。挽居三顾山之云亭院。豫章之南平院。皆固辞。时锺氏据洪井。作客十年。终莫晤会。卒游会稽。考盘四明山中。吴越钱氏。闻其名。遣使召之。略上谒遽别。仍以诗谢曰。云鹤性孤单。争堪名利关。衔恩虽入国。辞病却归山。乐安孙合。方逸老奉化。素慢缁侣。诣作则谈笑终日。进士扬弇亦倾盖。开平中示灭。春秋五十六。作平生不入尼寺。不谒公门。不修名刺。不趋时利。有草隶字式。诸经礼忏文。注道安六时礼佛文。并所述诗歌行世。自号逍遥子。

  梁师备

  生闽之谢氏。少随其父。渔南台江中。得鱼辄纵之。父虽怒不恤也。咸通初。出家芙蓉山。即往豫章开元寺受具。归执役隶业院。辛苦无所惮。布纳芒鞋。日中一食。常坐不卧。丛林以备头陀称之。雪峰存禅师。其同学兄也。尝谓之曰。备头陀何不徧参去。备曰。达磨不来东土。二祖不往西天。存深以为然。出世玄沙。毳士之相从者。常七百许人。备一日上堂。默坐良久。大众将谓不说法。一时散去。备咄云。看者一队汉。略无一个有智慧者。但见我开者两片皮。尽来簇着。觅言觅语。是我真实为他。却总不会。若恁么大难大难。
  备有时垂语曰。诸方老宿尽道。接物利生。且问汝三种病人来。汝作么生接。若拈椎竖拂。盲者不见。提唱古今。聋者不闻。待他对答。痖者无言。若接不得。佛法无灵验。有僧。出云。三种病人。和尚还许人商量否。备云。汝作么生商量。其僧便珍重而出。备云。不是不是。罗汉云。桂深现有眼见。有耳听。又有口说话。和尚作么生接。中塔云。三种病人。即今在什么处。
  备见僧来礼拜。乃云。因我得礼汝。备问长生。维摩观佛。前际不去。后际不来。见在不住。汝作么生观。长生云。放皎然过。有个商量。备云。放汝过。作么生商量。长生良久。备云。情知汝向鬼窟里作活计。
  僧问云。是什么得恁么难见。备云。只为太近。又问。学人为什么道不得。备云。畐塞汝口。争解道得。
  当是时。审知王氏。以侍中据有闽土。为奏赐紫伽梨。师号宗一。开平二年。戊辰十一月二十七日终。寿七十四。腊四十四。忠懿王为树塔焉。

  梁本仁

  得心法於洞山。住筠州白水院。众盈三百。玄言流播。设洞山忌斋次。僧问。供养先师。先师还来也无。仁云更下一分供食着。
  西山众行者礼拜。仁问云。来作么。行云。来求指示。仁云。尔许多人。教我分付阿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