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修科分六学僧传

  寂於未迁化之数年前。有偈云。年满七十七。老去是今日。任性自浮沈。两手攀屈膝。逮兹果於韶州东平山抱膝而化。时年七十七。后谥智通大师妙光之塔。

  唐庆诸

  生庐陵新涂玉笥乡之陈氏。祖考皆有隐德。诸年十三。礼绍銮禅师於豫章西山剃落。年二十三。往嵩山受具戒。习毗尼。既而抵大沩山。作米头。以究心学。一日诸在寮内筛米次。沩山云。施主物莫抛撒。诸云。不抛撒。沩於地上拾得一粒。举起云。又道不抛撒。诸云。一粒子不多。沩云。须知千粒万粒。从者一粒生。诸云。千粒万粒。从者一粒生。未审者一粒。从什么处生。沩山笑归方丈。至晚上堂云。大众米里有虫。
  后参道吾问云。如何是触目菩提。吾唤沙弥。沙弥应诺。吾云添净缾水着。吾却问诸。汝适来问什么诸欲举前问。吾便起去。诸有省。
  后出世石霜。上堂云。法身非身。此是教家极则。祖师门下。全无肯路。但由心意。妄说见闻。尽落今时窠臼。汝等诸人还委悉么。僧问如何是西来意。诸云。空中一片石。僧礼拜。诸云会么。僧云不会。诸云。赖汝不会。汝若会。即打破汝头。道吾以诸见处深类己。乃躬至石霜就养。会洞山示寂。四方学者无所归宿。而卒於诸是赖。如是二十年。堂中老宿长坐不卧。屹若[橎-采+(十-〡+(巢-果))]杌。天下谓之石霜枯木众。
  光启四年戊申岁二月乙亥。示疾终。享龄八十二。受腊五十九。越三月十五日。葬于寺之西北隅。谥普会。塔号法相。

  唐全豁

  出泉州柯氏。少挺特。器度宏伟。依清源谊公剃落。趋长安西明寺照公。受具戒。即往保寿寺习经律。顷之偕雪峰存公。钦山邃公。北造临济。属临济归寂。乃谒仰山。才入门。提起坐具云。和尚。山欲举起拂子。豁云不妨好手。继参德山。提坐具上法堂。徘徊瞻顾。德山云作么。豁咄之。山云。老僧过在什么处。豁云。两重公案。遂下参堂。山云。者个阿师。稍似个行脚人。至来日上方丈问讯。山云。阇梨是昨日新到么。豁云是。山云。什么处学得者虚头来。豁云。某甲终不自谩。山云。他后不得孤负老僧。一日豁入方丈。侧身立问云。是凡是圣。山喝。豁礼拜。后有人举似洞山。山云。若不是豁上座。大难承当。豁闻之乃曰。洞山老人不识好恶。错下名言。我当时一手揖一手捺。
  雪峰作饭头。一日饭迟。德山拓钵至法堂。峰因晒炊巾。见之云。者老汉。锺未鸣。鼓未响。拓钵向什么处去。德山便归方丈。峰举似豁。豁云。大小德山不会末后句。山闻即呼至问云。汝不肯老僧那。豁密启其意。山至来日上堂。豁於僧堂前。抚掌大笑云。且喜老汉会末后句。直是天下人无柰他何。虽然如此。也只得三年。
  豁与雪峰钦山聚话次。雪峰忽指一椀水。钦山云。水清月现。雪峰云。水清月不现。豁踢翻水椀而去。
  豁与雪峰同辞德山。山问甚么处去。豁云。暂辞和尚下山去。山云。子他后作么生。豁云。不敢孤负和尚。山云。子凭何见。有此说。豁云。智过於师。方堪传授。智与师齐。减师半德。山云。如是如是当善护持。豁反庵于洞庭之卧龙山。僧问。无师之人还有出身处也无。豁云。声前古毳烂。云堂堂来时如何。豁云刺破眼。问如何是祖师意。豁云。移取庐山来向汝道。
  上堂。谓诸徒云。吾尝寻究涅盘经。三两段文。似衲僧说话时。有僧礼拜请举。豁云。第一段义道。吾教意如伊字三点。东方一点。点开诸菩萨眼。西方一点。点断诸菩萨命根。上方一点。点着诸菩萨顶。第二段义道。吾教意如摩酰首罗。擘开面门。竖亚一只眼。第三段义道。吾教意。如涂毒鼓。击一声。远近闻者皆丧。时小严上座出问云。如何是涂毒鼓。豁以两手按膝。举身横亚云。韩信临朝底。
  光启初。徙唐年山。凿岩置院。号岩头。值天下大乱。豁每语人曰。我死要当大叫一声。三年四月八日。贼群聚院中。索供馈。知事辈皆遁匿。独豁坐堂上。贼挥突。不为动。乃剚刃其腹。豁果大叫。声闻数十里。竟卒。阇维获舍利以葬。僖庙赐谥清严。塔号出尘。南岳释玄泰撰碑颂德。

  唐惟靖

  吴门人也。形奇貌古。甚类憨痴。年十三。入宁国寺。巡僧房唱曰。要人出家请留下。至经藏院。见大德慧政。便跪拜。愿容执侍。既剪落。趋天台受具戒。略归谢政。还访知识。每夜宿於定光禅师废道场地。侵星远赴禅林寺晨粥。虎随往来。踪迹满道。靖随以鉏灭之。其意盖不欲令人知也。常病背疽。袒而卧。偶有鸩鸟。粪疮上即愈。窖藏半斗米。曰以为霜雪粮。日和野菜煮铫中取食。米则终年未尝耗。寻徙明州之伏龙山。山下瞰沧海。势岧峣拔霄汉。昔沙门鉴诸隐焉。诸有文学道义刺史至者多谒之。靖尤为刺史黄晟所敬。屡请於州府供养。晚年於奉化北山置院。示疾坐逝。春秋七十余。窆于山下。茔铭存焉。

  唐玄泰

  不知何许人。性方正。举止造次合於义。蚤年徧参请。尝见德山鉴禅师。有悟入。晚居衡山之七宝台。寒暑之服。未尝用帛。人因以布衲呼之。后进或有谒者。使尽略去苛礼。苟称门弟子。则立谢绝。戒勿通。然好诱诲俊秀。善词章。凡着述。辄能传远垂久。时寺尤苦山民莫傜辈所扰。斩木烧山。不可谁何。於是泰作畬山谣以风。而上适闻之。诏守令严加禁约。而岳中诸寺。赖以获存。临逝说偈曰。不用剃头。不须澡浴。猛焰一堆。千足万足。舍利营小浮图以葬。

  唐圆绍

  姓孙氏。其先富阳人。祖官南燕。固占藉于滑台焉。绍幼而俊迈恬静。年十八。事明福寺正觉禅师出家。年二十二。於相州义坛。从香灯律师受具。已而徧历丛林。实悟旨於夷门仓垣水南。水南即今之开宝寺也。复久挂锡。以养圣胎。大中十年。会裴公休罢相镇汴。与言悦之。请居上方院。绍恐其迫窄。不足以容广众。将辟而大之。时檀信臻萃。倐成巨剎。拥毳之流。数盈二百。僖宗时。相国晋公王铎。为奏院额曰双林。师号曰法济。仍诏度僧七人。以侍汤药。法社之盛。仅四十载。所受化者。可万计。僧尼弟子。五百余人。乾宁二年乙卯七月四日。谓众曰。若不解玄旨。何能脱生死。报汝诸人。急急自了。吾今景迫崦嵫。此为最后教戒也。遂寂然而化。寿八十五。腊六十三。诏於本院西南隅建塔以葬。越五年二月二日。开塔仪貌如生。爪发俱长。乃复供养七日。使远近瞻仰。当阇维之际。神光五色出烟中。收舍利百余粒。四众淘汰近千粒。珠圆玉洁。非戒定慧所熏染。恶能尔。昭宗戊午岁也。梁乾化癸酉。诏谥定觉。塔号灵化。贞明四年九月。慧霭等立碑。开封尹王瓒文。

  唐从谂

  郝氏。曹州郝乡人也。童穉出家於州之扈通寺。以沙弥抵池阳。见南泉愿和尚。时泉方偃息。问谂曰。近离什么处。谂云瑞像院。泉云。还见瑞像么。谂云。不见瑞像。只见卧如来。泉云。汝是有主沙弥。无主沙弥。谂云。有主沙弥。泉云。主在什么处。谂进前云。仲冬严寒。伏惟和尚。尊体万福。泉器之。许入室。
  异日问南泉。如何是道。泉云。平常心是道。谂云。还可趣向否。泉云。拟向即乖。谂云。不拟如何知是道。泉云。道不属知。不属不知。知足妄觉。不知是无记。若是真达不疑之道。犹如太虚廓然虚豁。岂可强是非耶。谂於言下悟入。乃於嵩岳琉璃坛纳戒。却反南泉。异日问南泉。知有底人。向什么处休歇。泉云。山下作牛去。谂云谢指示。泉云。昨夜三更月到窗。
  谂作火头。一日闭却门。烧烟满屋。叫云。救火救火。时大众俱到。谂云。道得即开门。南泉於窗隙中。过钥匙与谂。谂即开门。
  谂到黄檗。檗便闭却方丈门。谂持火炬。於法堂内叫云。救火救火。檗开门擒住云。道道。谂云。贼过后张弓。
  又到保寿。寿见来即背坐禅床上。谂展坐具礼拜。寿下禅床。谂便出。
  到盐官云看箭。官云过也。谂云中也。
  到夹山将柱杖入法堂。夹山云。作什么。谂云探水。夹云。一滴也无。探什么。谂倚杖於壁而出。
  将游五台。有大德作偈留云。何处青山不道场。不须策杖礼清凉。云中纵有金毛现。正眼观来非吉祥。谂云。作么生是正眼。大德无对。
  众请住赵州观音院。示众云。如明珠在掌。胡来胡现。汉来汉现。老僧把一枝草。为丈六金身用。把丈六金身。为一枝草用。佛是烦恼。烦恼是佛。时有僧问。未审佛为谁家烦恼。谂云。为一切人烦恼。僧云。如何免得。谂云。用免什么。
  谂扫地次。僧问。清净伽蓝为什么有尘。谂云。又一点也。
  谂问一座主。讲什么经。座云。讲涅盘经。谂云。问一段义得否。座云得。谂以脚踢空吹一吹。是什么义座云。经中无此义。谂云。五百力士揭石业。便道无。
  大众晚参。谂云。今夜答话去。有解问者出来。时有一僧出礼拜。谂云。比来抛砖引玉。却引得个墼子。
  有僧游五台。问一婆子云。台山路向什么处去。婆云蓦直去。僧便去。婆云。又恁么去也。僧举似谂。谂云。待我去勘破者婆子。谂明日便去。问台山路如前。婆答谂亦如前。谂归谓其僧曰。我与汝勘破者婆子了也。
  僧问。恁么来底人。师还接否。谂云接。僧云。不恁么来底人。师还接否。谂云接。僧云。恁么来者从师接。不恁么来者如何接。谂云。止止不须说。我法妙难思。
  有新到僧。谓谂曰。某甲从长安来。横担一条柱杖。不曾拨着一人。谂云。自是大德柱杖短。僧无对。
  有僧写谂真。呈谂。谂曰。且道似我不似我。若似我即打杀老僧。若不似我即烧却[巾*(穴/登)]子。
  谂上堂云。才有是非。纷然失心。还有答话分也无。后有僧举似洛浦。浦扣齿。又举示云居。居云何必。僧回举似谂。谂云。南方大有人丧身失命。僧云。请和尚举。谂才举前语。僧指旁僧云。者个师僧。吃却饭了。作恁么语话。谂休去。
  一日真定帅王公。携诸子入院。谂坐而问曰。大王会么。王曰不会。谂云。自小持斋身已老。见人无力下禅床。明日王公令客将传语。谂下禅床接。侍者问云。和尚昨日大王来。不下禅床。今日军将来。为什么却下禅床。谂云。非汝所知。上等人来。禅床上接。中等人来。下禅床接。下等人来。山门外接。
  谂临终。寄拂子与王公曰。若问何处得来。但道老僧平生受用不尽者。
  乾宁四年十一月二日。右胁而寂。寿一百二十。谥真际大师。

  唐慧沐

  姓祝氏。世居暨阳。为着族。沐幼冲。习诗礼成造秀。随计吏入京师。道过觉智寺。谒大观禅师契真。真微以语风沐。沐因开寤。求剃度。已具戒。诣洪井礼观音次。顿见本心。咸通七载。还乡里化导。邑宰韦公为帅。檀信建栖真院。以待四方学者。无何廉使裴延鲁。於水监坊营治精舍。既成而召沐居之。俄明州掾齐肇。请居玉笥峰。所至着名绩。未几卒。寿八十八。腊四十五。乾宁五年七月三日也。

  唐元安

  姓谈氏。凤翔麟游人。丱岁依兄佑律师於岐阳怀恩寺。剃落受具。即事参扣。首访临济。已而辞济。济喜曰。临济门下一只箭。谁敢当锋。安蒙许可。自谓已足。寻至夹山卓庵。后得夹山书。览之悚然。乃弃庵至夹山礼拜。夹山曰。鸡栖凤巢。非其同类。出去。安曰。自远趋风。请师一接。夹山曰。目前无阇梨。此间无老僧。安便喝。夹山曰。住住。阇梨且莫草草悤悤。云月是同。溪山各异。阇梨截断天下人舌头即得。如何却教无舌人解语。安茫然。夹山便打。安因兹服膺数载。
  一日问夹山。佛魔不到处。如何体会。答曰。烛明千里像。暗室老僧迷。又问。朝阳已升。夜月不见时如何。答曰。龙舍海珠。游鱼不顾。
  夹山将示灭。谓众曰。石头一枝看看灭已。安曰不然。夹山曰何也。安曰。自有青山在。夹山曰。苟如是则吾道未坠也。夹山顺世。安因卜居於澧阳洛浦山。后徙朗州苏溪。四方玄侣辐辏。
  示众云。末后一句。始到牢关。锁断要津。不通凡圣。须知上流之士。不将佛祖见解。贴在额头上。如灵龟负图。自取丧身之本。僧问瞥然便见时如何。答曰。晓星分曙色。争似太阳辉。僧问恁么来不立。恁么去不泯时如何。答曰。鬻薪樵子贵。衣锦道人轻。问曰。教中道。饭百千诸佛。不如饭一无修无证者。百千诸佛有何过。无修无证者有何德。答一片白云横谷口。几多归鸟夜迷巢。问曰。如何是本来事。答曰。一粒在荒田。不耘苗自秀。问若一向不耘。莫草里埋没却也无。答肌骨异刍荛。稊稗终难映。
  上堂云。孙膑收铺去也。有卜者出来。僧出曰。请和尚一卦。答汝家爷死。僧无语。
  光化元年戊午秋八月。诫主事曰。出家之法。长物不留。播种之时。切宜减省。谛构之务。悉从废停。流光迅速。大道深玄。苟或因循。曷由体悟。众以为常。略不相儆。至冬示有微疾。亦不倦提唱。十二月一日。告众曰。吾非明即后也。今有一事。问汝等。若通者个是。即头上安头。若道者个不是。即斩头求活。时第一座对曰。青山不举足。日下不挑灯。安曰。者里是什么时节。作者个语话。时有彦从上座。别对曰。离此二途。请和尚不问。安曰未在更道。答彦从道不尽。安曰。我不管汝尽不尽。答彦从无侍者祇对和尚。安乃下堂。至夜令侍者唤彦从。入方丈曰。阇梨今日祗对老僧。甚有道理。据汝合体先师意旨。先师道。目前无法。意在目前。不是目前法。非耳目之所到。且道那句是主句。若择得出。分付钵袋子。答彦从不会。安曰。汝合会但道。答彦从实不知。安喝出。乃曰苦苦。二日午时。别僧举前语问安。安自代曰。慈舟不棹清波上。剑峡徒劳放木鹅。便告寂。寿六十有五。腊四十六。塔于寺西北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