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修科分六学僧传

  鉴抵沩山。从法堂西过东。回顾方丈云。无无。便出。至僧堂前。乃云。也不可草草匆匆。遂具威仪上参。跨门提起坐具唤云。和尚。沩山拟取拂子。鉴喝扬袂而出。沩山晚间问维那云。今日新到僧何在。对曰。那僧见和尚了。便背法堂。着草鞋去也。沩问云。你众人还识者僧否。众云不识。沩云。是僧将来。有把茆盖头。呵佛骂祖去在。住澧阳三十年。属武宗废教。避难於独浮山石室中。大中初。武陵太守薛廷望。再崇葺德山禅院。请鉴居之。上堂云。於己无事。则勿妄求。妄求而得之。亦非得也。汝但无心於事。无事於心。则虚而灵。空而妙。毫厘系念。三涂业因。瞥尔情生。万劫羁锁。圣名凡号。尽是虚声。殊相劣形。皆为幻色。汝若求之。得无累乎。及其厌之。又成大患。
  鉴一日问维那。今日几人新到。那云八人。鉴云。将来一时生按着。
  龙牙问学人。仗镆铘剑。拟取师头时如何。鉴引颈。牙云。头落也。鉴微笑。牙后到洞山举前语。山云。德山道什么。牙云。德山无语。山云。莫道无语。且将德山落底头。呈似老僧。牙省过忏谢。有人举似鉴。鉴云。洞山老人不识好恶。者个汉。死来多少时。救得有什么用处。
  雪峰问。从上宗风以何法示人。鉴云。我宗无语句。亦无一法与人。岩头闻云。德山老人一条脊梁骨硬似铁。拗不折。虽然如是。唱教门中。犹较些子。
  鉴寻常遇僧到参。多以柱杖打。临济闻之。教侍者参次。待其打时。但接取柱杖。当胸一柱。侍者壹如临济教。鉴便归方丈。待者回举似临济。济云从来疑着者汉。
  六年乙酉岁。十二月三日。忽告其徒曰。扪空追向。劳汝心神。梦觉觉非。复有何事。竟坐逝。春秋八十四。戒腊六十五。

  唐藏奂

  生苏州华亭之朱氏。方娠及产。人闻异香炁。为儿时。尝堕井中。若有物以举而出之者。丱岁礼道旷禅师剃落。弱冠诣嵩山受具。母每想念。辄涕泣。因尔丧明。迨归省。即能视如故。母丧哀毁。庐墓致祯祥。以孝名乡里。见灵默大师於五泄山。获悟入。涉会昌大中教门盛衰之变。守道自若。及洛阳再造长寿寺。诏居之。手缉梵夹。以完大藏。尝谓人曰。吾前身。寔四明天童山昙粹也。宿缘且至。吾其归乎。会南海杨公收典姑苏。建精舍。迎奂。因东还。大中十二年。鄞檀越任景求愿。悉捐其家。奉三宝。慕奂行义。祈请为开山第一世。众拥留不听往。奂以棕拂遗之曰。此在即我在尔。尚何疑。既说法。玄侣云委。且为筑一墩西北隅。植柏五根其上。以表五百墩。曰此水地吾以镇之。俄剡寇裘甫犯鄞。一日其徒二千人。尽执兵突入。奂瞑目宴坐堂上。贼临以锋刃。色不挠。贼悸慑。扣头谢罪去。贼平。州上其事。诏赐寺额栖心。以旌奂德。而天童亦时所莅止也。咸通七年秋。示微疾。预戒弟子曰。七日之后。吾且逝矣。可权窆天童岩。更三年而阇维焉。八月三日终。寿七十七。腊五十七。十年八月三日。弟子遵遗命从事。获舍利数千粒。色红翠可爱。十三年。弟子价休。诣阙请谥。诏谥心镜。塔曰寿相。刺史崔琪撰文勒碑。

  唐从谏

  姓张氏。其先南阳人。后徙广陵。性倜傥。为乡里所畏服。有善相者。谓曰。子身八尺。眉目秀朗。他日必荷荣寄。谏曰。素不愿仕进。未知所以荣寄也。曰非独以仕进为荣寄。方壮岁。忽谢遣妻子。求剃染。甫登戒品。因悟心宗。寻挂锡於洛下广孝寺。慕道之宾。纷然参访。民间尤敬事之。设食必位对宾头卢尊者曰。固生罗汉也。会昌沙汰。谏乌帽麻袍。得皇甫氏温泉之别业匿焉。夏尝入定於后冈乔木下。一日雷电。风雨大作。他在者皆惊走。谏跏趺坐自若。徐向空叱曰。恶畜生敢尔。大中初。归洛下。时广陵所生之子长矣。偶来觐。遇谏于院门不识也。乃从问所在处。谏诡指之曰。东南。子去。因阖户不复出。咸通七年。丙戌夏。徧诣檀越辞别。且戒诸弟子玄章等。秋七月朔。旦起盥手焚香。称慈氏如来。右胁卧而逝。年八十余矣。玄章等。送尸於建春门外尸陀林。施诸鸟兽。三日视之。肌貌如生。卒无侵毁者。於是又以西竺法焚之。收合余烬。起白塔于道旁。

  唐义玄

  姓邢氏。曹州南华人。幼负出尘之志。及落发进具。即慕禅宗。初依希运禅师。止黄檗山。堂中第一座。勉令问话。玄问如何是祖师西来的的意。檗便打。如是三问。三遭打。遂辞黄檗。参大愚。愚问什么处来。玄云。黄檗来。愚云。黄檗有何言教。玄举前话。且问愚以遭黄檗打。过所在处。愚云。黄檗恁么老婆心。为汝得彻困。汝犹不知。反从我觅过耶。玄於是大悟云。元来佛法无多子。愚因揕其衣领。诘之云。适来汝尚不知其过。而今又道佛法无多子。汝见个什么如此。玄无语。但筑愚肋下三举而已。愚拓开云。汝师黄檗。非干我事。玄即走见黄檗。檗云。尿床鬼子。来来去去作么。玄云。只为老婆心切。檗云。大愚饶舌。待见与他一顿。玄云。说什么待见。即今便是。遂鼓檗一掌。檗笑云。者风颠汉。敢来这里捋虎须。参堂去。
  玄一日辞黄檗。檗云。什么处去。玄云。不是河南。即是河北。檗枮柱杖便打。玄捉住柱杖云。者老汉莫盲枷瞎棒。已后错打人去在。檗唤侍者。把将柱杖拂子来。玄唤侍者。把将火来。檗云不然。但将去。汝后坐断天下人舌头在。玄还乡党。俯徇请人之请。住子城南临济禅苑。上堂云。汝等诸人赤肉团上。有一无位真人。常向面门出入。汝若不识。但问老僧。时有僧问。如何是无位真人。玄便打云。无位真人。是什么乾屎橛。
  上堂。夫为法者。不避丧身命。我在先师处。三度吃棒。如蒿枝拂相似。如今更思一顿。谁为我下得手。时有僧云。某甲下得手。玄与柱杖。其僧拟接。玄便打。咸通七年丙戌四月十日将示灭。乃集嗣法诸徒。说偈曰。沿流不止问如何。真照无边说似他。离相离名如不禀。吹毛用了急须磨。偈毕坐逝。谥慧照。塔号澄灵。

  唐鉴宗

  姓钱氏。湖州长城人。祖徽礼部侍郎。父晟不仕。卧病久之。宗刲股肉作羹以进。病因愈。孝誉远着。时高闲以内供奉上都临坛大德。居州之开元寺。闲善草书。声名藉甚。宗请礼以为师。而剃染焉。谒盐官悟空大师。获印记。咸通三年辛巳。巡历名山。遂止天目东峰之径山。道俗归心。化以弘阐。有弟子洪諲。以讲论自矜。宗谓之曰。佛祖正法。直截亡诠。汝算海沙。於理何益。但能莫存知见。泯绝外缘。离一切心。即汝真性。諲闻茫然。礼辞游方。至沩山悟旨。乃知宗训为不诬也。七年丙戌。闰三月五日示灭。塔全身于大寂岩下。梁乾化五年。吴越国王尚父钱氏。表请谥曰无上天下号为径山第二祖。云芽先生吴兴沈敬修述赞记。

  唐日照

  姓刘氏。岐人。世豪贵。读书通经史庄老。然意殊陋之。遂趋长安大兴善寺昙光法师。求出家。既受具。谒嵩岳得印记。为黄梅法胤。后游南岳昂头峰。爱其秀丽竦拔。迥脱尘累。有终焉之志。庵居阅二十载。属会昌废教。照因木食涧饮。仅延喘息深岩穷谷中。大中初。诏除旧禁。乃复率其慕向之徒。缮治故址。以受来学。如是又十五年。咸通元年示寂。春秋百八。越三年二月三日。迁尸于塔。建碑垂永久。天下谓之昂头照云。

  唐普化

  出家事盘山宝积禅师。得教外别传之指。及盘山示寂。乃持一铎。於北地行化。或城市。或山林。见人则以铎从耳边振之。而唱曰。明头来明头打。暗头来暗头打。四方八面来连架打。时义玄禅师方居真定之临济院。使人捉住问曰。总不与么来时如何。化乃拓开其人云。来日大悲院里有斋。济闻之曰。我从来疑着者汉。
  一日临济择菜次。化吃生菜。济曰。者汉大似一头驴。化作驴鸣。
  化见马步使喝道出。化亦喝道。且作相朴势於马步使前。使令打五棒。化云。似即似。是即不是。使云。我打得你便休。说甚是不是。
  化於阛阓间振铎唱云。觅个去处不可得。时道吾遇之。把住云。你拟向什么处去。化云汝从什么处来。道吾无语。化掣手便去。
  一日入临济院。济云贼贼。化亦云贼贼。同入僧堂。济指圣僧问云。是凡是圣。化云是圣。济云作者个语话。化骤撼铎唱云。河阳新妇子。木塔老婆禅。临济小厕儿。只具一只眼。
  将终乃巡街乞求直裰。或施之衣。辄弃去。至临济。合棺施之。则欣然。负之趋。且号曰。明日普化东门死矣。於是闻者相率出东门以送。化曰。今日於青乌经不利。明日当死南门。明日之出南门者。以其诞也。稍益怠。及西门北门。则绝无往者矣。化然后入棺。自盖殓。或知之转以报。四方坌集。集则铎声响空中。渐远渐微耳。众共破棺视之索然。

  唐良价

  会稽诸暨俞氏子。稚岁即从师於五泄山。逮二十一年。方获剃染。往嵩山受具戒。未几见南泉愿禅师。值马祖讳辰。南泉修斋次。泉问众云。未审马大师还来否。众无对。价出云。有伴即来。泉指价谓众云。此后生甚堪雕琢。价云。和尚莫压良为贱。到沩山问云。忠国师无情说法话。闻之久矣。未究其微。请和尚今日与良价道。沩云。父母所生口。终不为汝道。价云。还有与和尚同道者否。沩云。此去有云岩道人。汝若见之。必为汝道。既到云岩。便问。无情说法什么人得闻。岩云。无情说法。无情得闻。价云。和尚闻否。岩云。我若闻。汝即不闻我说法。价云。若恁么。良价果不闻和尚说法也。岩云。我说法汝尚不闻。何况无情说法。价述偈云。也大奇也大奇。无情说法不思议。若将耳听终难会。眼处闻声方得知。遂辞岩。岩云。什么处去。价云。未卜所止。岩云。莫湖南去。价云无。岩云。莫归乡去。价云无。岩云。早晚来也。价云。待和尚有住处即来。岩云。此去难得相见。价云。难得不相见。又问。和尚百年后。忽有人问还貌得真否。如何秪对。岩云。但向伊道只者是。价良久。岩云。价阇梨。承当个事。大须子细。价犹未肯。后因过水睹影。乃有偈曰。切忌从他觅。迢迢与我疎。我今独自往。处处得逢渠。渠今正是我。我今不是渠。应须恁么会。方得契如如。他日因供养云岩真。有僧问云。先师道只者是。莫便是否。价云是。僧云。意旨如何。价云。当时几错会先师语。僧云。未审先师还知有也无。价云。若不知有。争解恁么道。若知有。争肯恁么道。大中末。盛化豫章高安之洞山。价问僧云。世间何处最苦。僧云。地狱最苦。价云不然。僧云。什么最苦。价云。袈裟下不明大事最苦。
  价有疾。僧问云。还有不病者么。价云有。僧云不病者还看和尚否。价云。老僧看他有分。僧云。和尚争得看他。价云。老僧看时即不见有病。僧无对。
  咸通十年己丑三月朔。剃发搭僧伽梨。命鸣锺。奄然逝。时弟子众悲号莫能已。价忽开目。喻众曰。夫出家之人。心不依物。是真修行。劳生息死。於悲何有。召主事僧曰。营斋。斋毕吾其逝矣。於是众情慕恋。乃持迟其斋。至於七日。而后告备。价亦随众。且谓其斋为愚痴斋。盖以其无般若气分也。及僧唱随意。则曰。临行之际。大率不可喧动。此斋所以示戒也。明日浴讫跏趺而逝。春秋六十三。戒腊四十二。后诏谥悟本。塔号慧觉。

  唐藏廙

  姓程氏。衢州信安人。蚤岁志求出家。元和中。诣长沙岳麓寺。依灵智律师落发。长庆三年。登具戒於武陵开元寺智总律师所。语同业曰。教门繁广难寻。然有总门而不探讨。是可谓智乎。於是游湘潭。登龙牙山。遇马素弟子。方说法山中。一日语廙曰。蕴界不真。有生非我。子之正本。当何所名。复从谁得。廙於言下领悟。未几。避会昌之祸於乡里之柯山。大中六年。郡牧崔公寿。别於郡之龙兴寺。构禅室以居之。阅数年至嘉禾。众留居至德伽蓝。崔公钧守姑苏。久闻廙名。邀居南禅院。咸通八年。浙西廉使周公宝。命居招隐寺。秋反嘉禾永安寺。盖信士吕京。舍别墅以造者。乾符中。盗冠充斥。廙曰盗终不至此。后果然。五年十月十二日。安坐而化。弟子号哭。乃复苏。明年三月望前。徧别众以逝。寿八十三。腊五十六。

  唐大安

  闽之陈氏子。幼年入道。资质不凡。元和十二年。登戒品于建州浦城县之凤栖寺灵感坛。寺始名乾元。坛名兜率。当安受戒时。天雨桂子。地生朱草。刺史元锡上其瑞。诏改今名。俄游洪井。获闻律学之要。造临川石巩山。见慧藏禅师。受半人之记。北入五台。每裸浴龙池中。观者惊悚。安自若。后礼沩山大圆禅师。时崔贞孝方廉使豫章。重闻安誉。走疏召之。咸通十四年。诏赐号延圣大师。并紫袈裟。中和二年。法堂之梁。忽中折。明年癸卯十月二十二日。坐逝於怡山之方丈。春秋九十一。腊六十七。谥圆智。塔号证真。

  唐慧寂

  韶州浈昌叶氏子。年十五。恳求出家。父母不听。十七恳愈甚。犹未许也。其夜忽有白光二道。贯其舍。察其所从来。则自曹溪发也。寂亦左断无明指及小指。以进曰。敢以奉酬劬劳之德。於是遣依通禅师於南华剃染。年十八。即以沙弥进道。初访耽源。已觉升堂。后见沩山。遂能臻奥。问沩山云。如何是真佛住处。沩云。以思无思之妙。反思灵焰之无穷。思尽还源。此性常住。事理不二。真佛如如。於是执侍久之。遂往江陵受戒。乃参岩头。岩举拂子。寂展坐具。岩置拂子於背后。寂以坐具搭肩上出。岩云。我不肯汝放。品肯汝收。问石室云。佛之与道相去几何。室云。道如展掌。佛似握拳。即辞室。室门送召云。莫一向去。已后却来我边。寂归沩山居十年。父子酬唱。及应接他机。具见别录。后自王莽山。迁止仰峤。随缘展化。言句尤繁。上堂云。汝等诸人。各自回光反照。莫记吾言。汝从无始劫来。背明投暗。妄想根深。卒难顿拔。吾之所言。盖欲夺汝粗识。如将黄叶止啼。有什么是处。僧问。禅宗顿悟。毕竟入门的意如何。寂云。此事极难。若是祖师门下。上根上契。一闻千悟。得大总持。其余根随智劣。若不安禅静虑。到者里总须茫然。僧云。此外还别有方便。令学人得入也无。寂云。别有别无。徒令汝心不安。且道。汝是什么处人。僧云幽州人。寂云汝还思彼处否。僧云常思。寂云。彼处楼台林苑。人马骈阗。汝反思时。还有许多般否。僧云。某甲到者里。一切不见有。寂云。汝解犹在境。信位即是。人位即不是。据汝所解。只得一玄。向后得座披衣。自看去好。僧礼谢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