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修科分六学僧传

  镜清行脚到。仁唤清云。天寒道者。清云不敢。仁问云。还有卧单得盖否。清云设有。亦无工夫展得。仁云。直饶道者滴水滴冻。亦不干他事。清云。滴水滴冻有什么事。仁云。高山顶上。无可与道者啖啄。
  僧问如何是不迁义。仁云。落华随流水。明月上孤峰。仁将逝。焚香趺坐乃曰。香烟尽处。吾即行矣。果然。

  梁光仁

  不知何许人。丛林号矮师叔。以其形质矬陋也。然气槩精爽。其说法。且不以杖拂为用。时时扪抚木蛇。或问焉。则曰。曹家女也。机办宏峻。四方学者所严惮。盖洞山门下之雄杰士也。
  僧问如何是和尚家风。仁云尺五头巾。又问。如何是尺五头巾。仁云圆中取不得。
  仁一日举香严旨重不得全话。问镜清云。怤道者作么生会。镜清云全归旨重。仁云作么生不得全。清云个中无旨路。仁云始惬病僧意。
  冬至上堂。僧问如何是冬来意。仁云京师出大黄。
  仁迁化时有偈曰。我路碧空外。白云闲处闲。世有无根树。黄叶风送还。又着四大等颂。李长者华严论略。行世。既入龛。有白鹿。屈膝龛前。

  梁智闲

  青州人。躯干七尺。读世书。有材具。亲党推许之。俄而出家。游潭湘。事大圆禅师於沩山。一日山谓之云。吾不问汝平生。於经卷册子上说得底。且汝於未出胞胎。未辨东西时。道将一句来。吾要识汝。闲懵然。久之进数语陈其所解。山皆不许。闲云却请和尚与某甲说。山云。吾说得。是吾之见。於汝眼目。有何所益。闲遂归堂。徧检所集诸方语句。无一字可以酬对。叹曰。画饼不可以疗饥。因尽焚之。涕泣辞山而去。且曰。此生不学佛法。已作个长行鬻饭僧。庶几免於劳役也。抵南阳。睹国师忠公之遗迹。而憩止焉。一日芟除草木於茅茨次。偶掷瓦砾。击竹作声。廓然大悟。遽归沐浴焚香。遥礼山云。和尚慈悲。恩逾父母。当时若与某甲说破。岂有今日事也。仍述偈云。一击忘所知。更不假修持。动容扬古路。不堕悄然机。处处无踪迹。声色外威仪。诸方达道者。咸言上上机。
  上堂云。道由自悟。不在说言。况乎密密堂堂。曾无间隔。不劳心意。暂借威光。日用全功。迷途自背。
  参询之士。如水走下。郁成丛社。卒谥袭灯。塔号延福。

  梁大同

  舒之怀宁刘氏子。夙事洛下保唐满禅师出家。始习安般。业且成矣。意以为华严性海。岂局此哉。乃负锡趋翠微法会。偕伏牛元通请益。大明祖意。归乡里。茅茨投子山。以接学徒。一日赵州谂和尚。以分卫抵桐城县。同亦出山。遇诸途。未相识也。州加侦察。知是同。乃问云。莫是投子山主否。同云茶盐钱乞我一个。州先入山坐庵中。同后携油一缾至。州云。久响投子。到来只见个卖油翁。同云。汝只见卖油翁。且不识投子。州云如何是投子。同提起油缾云。油油。州又问死中得活时如何。同云。不许衣行。投明须到。州曰。我早侯白。汝更侯黑。自是同誉播海寓。而谘询之侣。辐辏焉。中和中。巢寇扰攘天下。有渠魁。持刃问同曰。住此何为。同色不变。对以佛法。皆惩戒意。渠魁遽膜拜。脱身所着衣服施之。感泣而去。梁乾化四年。甲戌四月六日趺坐而亡。寿九十六。腊四十六。凡居此山三十余载云。

  梁本寂

  姓黄氏。泉之蒲田人。年十九。即出家於福州之云名山。年二十二。而受具。举措老成。识者知其为法器。成通初。禅学方盛。会悟本价禅师。住洞山。寂往来请益。洞山问云。阇梨名什么。寂云本寂。洞云向上更道。寂云不道。洞云为什么不道。寂云向上不名本寂。洞深器之。寂辞洞山。山问云什么处去。寂云不变异处去。洞云不变异岂有去耶。寂云去亦不变异。
  后受请。出世抚之曹山。徙荷玉山。二处法席俱盛。
  僧问眉与目还相识也无。寂云不相识。僧云为什么不相识。寂云只为同在一处。僧云恁么即不分也。寂云眉且不是目。僧云如何是目。寂云端的。僧云如何是眉。寂云曹山却疑。僧云和尚为什么却疑。寂云若不疑即端的去也。
  问承教有言。大海不宿死尸。如何是海。寂云。包含万有。曰为什么不宿死尸。寂云绝气者不着。曰既是包含万有。为什么绝气者不着。寂云。万有非其功。绝气有其德。曰向上还有事也无。寂云。道有道无即得。争柰龙王按剑何。训应之暇。又出君臣五位之说。以诠其妙。复着对寒山子诗。行世。文辞雅丽可观。寻示疾终。寿六十二。腊三十七。弟子树塔以窆。南岳玄泰追撰塔铭。

  梁存寿

  石霜弟子也。住蒲坂。方冀王友谦作镇此邦尤礼下之。数迎入府论道。每为之前席。供施便蕃。且请为菩萨戒师。所居栖岩山。玄侣骈拥。诚无媿於枯木众也。卒年九十三。停龛一月。髭发再生。因复剃除然后入塔。

  梁师彦

  闽越许氏子。既受岩头奯禅师心印。初若杜默。后为所知。勉之利物。乃允众请。居台之瑞岩院。其治人治己。严整有法度。故江表之言丛席者推焉。且机辨峻捷。镜清道怤。尝致问辄挫。
  一日有三梵僧至。彦问曰。何时离天竺。曰朝时。曰得无劳乎。曰为法忘劳。彦召维那。俾入堂。上座安置。明日求之。不复见。
  吴越钱氏屡聘。仅一至。即苦辞去。或谓有自满仓盖不待耕获。而众常给也。忽遇一村媪。语之曰。汝疾归。救取千百物命。媪即到家。其儿妇。方挈竹器。拾田螺。媪遽放之水云。
  又檀越数家。同日请斋。而彦一时应赴。则其分化可知。及卒。方阇维。巨蛇缘木杪。投身火聚与俱化。噫异矣。薪尽舍利飞。散草木上。精莹绝世。

  梁居遁

  姓郭氏。临川南城人。年十四。出家於庐陵满田寺。旋诣嵩山受具。因入翠微禅会不契。德山又不契。遂止於洞山。一日问。如何是祖师西来意。洞曰待洞水逆流。即向汝道。从此始寤。碌碌众底。八年。楚王马氏承其誉。而敬慕之。请居龙牙山妙济院。负锡而至者。常半千。示众云。夫参学人。须透过佛祖始得。所以古德道。佛教祖教。是生冤家。方有共语分。若透佛祖不过。即被佛祖谩去也。时有僧问。佛祖还有谩人心也无。遁云汝道江湖还有碍人之心么。僧无语。遁云江湖。虽无碍人之心。为时人过不得。江湖成碍人去。不得道江湖不碍人。佛祖虽无谩人之心。为时人透不得。佛祖成谩人去。不得道佛祖不谩人。若透得佛祖过。此人却过於佛祖。始是体得佛祖意。方与向上古人不别。如未透得学佛学祖。万劫无有得。时僧因问。如何得不被佛祖谩去。遁云即须自悟去。
  遁在翠微时。问如何是祖师意。微云与我将禅板来。遁遂过禅板。微接得便打。遁云打即任打。要且无祖师意。又问临济。济云与我将蒲团来。遁遂过蒲团。济接得便打。遁云打即任打。要且无祖师意。
  贞明初奏赐紫伽梨。号证空龙德三年。癸未九月十三日。终于所居院。

  唐休静

  不知何许人。参洞山。得记别静於乐普作维那时。白椎普请云。上间搬柴。下间锄地。於是第一座问云。圣僧聻。静云当堂不正坐。谁赴两头机。
  静问洞山云。未见理路者。争免得情识去。洞云。汝还见理路也无。静云见无理路。洞云。什么处得情识来。静云正是学人问处。洞云汝须向万里无寸草处立始得。静云无寸草处。还许立也无。洞云直须恁么去。静后游河朔於平阳示寂。茶毗获舍利。建四塔以葬。一晋州二房州。三终南山逍遥园。四终南山华严寺。谥宝智塔号无为。

  唐惟劲

  福州长溪人。操行精苦。奉养尤俭素。人以头陀称之。登雪峰即领指。无底滞。乾化中。住岳之慈报寺。一日诣三生藏。见灯镜光影涉入。叹曰。先达圣人具不思议智慧方便。而使华严法界。主伴互融之指。昭示目前。又岂区区世间小巧。所能为哉。后有於道观中。设此器者。劲作颂五章非之。续宝林传南岳高僧传。皆劲笔。开平中楚王马氏奏赐紫衣。号宝闻大师云。

  唐栖隐

  字巨征。姓徐氏佩觿之岁。辞父母入道。具戒已。还勤於习律。后得心要於归宗。然风雅之情。出於天性。广明中。避巢寇於庐山。花朝月夕。未尝不见之吟咏。其嘉联妙句。往往脍灸湖海齿颊。与贯休处默修睦游。若沈颜曹松张凝陈昌符。又其次也。及寇平。放旷荆楚。每陟祝融。为留恋不能去。光化三年。南抵番禺。受知放太尉徐彦若。同光二年。邂逅巨鹿魏仲甫於洪井。遂缔文字交。天成中卒。诗之精粹者。计百余首。号桂峰集而丐序於仲甫。弟子应之寔记纲焉。

  唐慧棱

  杭州海盐孙氏子。初娩胞纯紫色。儿肩腋间。若服伽梨状。逮成童。益俊朗。遂出家於苏之通玄寺。才登戒品。即事南询。至雪峰问云。从上诸圣。传授一路。请师指示。峰默然。棱礼拜而退。峰笑颔之。
  一日峰谓棱曰。我寻常向诸人道。南山有一条鳖鼻蛇。汝等出入好看。汝作么生会。棱曰今日堂中大有人。丧身失命。
  棱入方丈参。峰云。是什么。棱云今日。天晴好普请。叩激之机。无所疑滞。因述颂曰。万象之中独露身。为人自旨乃方亲。昔时谩向途中觅。今日看来火里氷。天佑三年。受泉州刺史王延彬。以昭庆院。诣师居之。群纳云委。后又居长乐府之长庆院。出世二十余年。众常不减一千五百。盖其资性能容忍。而慎许可。故受其益者无算云。长兴三年壬辰五月十七日卒。寿七十九。腊六十。

  唐桂琛

  生常山之李氏。童时即笃志离俗。亲戚乡党皆莫之从。年且弱冠。乃获为郡之万寿寺无相大师弟子。既登戒品。方学毗尼。叹曰。此岂足以臻观脱哉。於是南谒云居雪峰。抵玄沙。沙问云。三界惟心。汝作么生会。琛指椅子云。和尚唤这个作什么。沙曰椅子。琛云。和尚不会。沙曰。我唤作竹木。汝唤作什么。琛云桂琛亦唤作竹木。沙云尽大地觅一个会佛法底人不可得。自是玄沙每诱迪学者。出诸三昧。皆命琛为助发。於是漳牧王公。建地藏精舍。而请驻锡焉。久之徙居罗汉院。上堂。宗门玄妙为当只恁么。更别有奇特。若别有奇特。汝且举看。若无。不可只将三个字。便当却也。三个字谓宗教乘而已。尔若道着宗乘。便是宗乘。若道着教乘。便是教乘。禅德佛法元来。由尔口里安立名字。尔向这里。说圆说顿。说实说常。禅德尔把什么作圆作顿。作实作常。傍家行脚。理须甄别莫相理没。珍重。问如何是罗汉家风。答不向尔道。问因甚么不向学人道。答是我家风。问如何是沙门正命食。答吃得么。曰欲吃此食。作何方便。答塞却汝口。问如何是十方眼。答时上眉毛。天成三年。戊子秋示疾数日安坐而终。寿六十二。腊四十。茶毗於城西院之东冈。建塔葬舍利於院之西。则清泰二年十二月望日也。琛无恙时。鼓山神晏尤见重于王氏。以他事胁令舍玄沙嗣雪峰。琛终不变。

  唐如敏

  闽人也。始得心法於安禅师。及刘氏据番禺。每迎入府供养。有所询访。谓之乞愿。敏亦无所顾忌。輙随事占对。后皆奇中。因署号知圣大师所居灵树院。岩谷尤深。窅丈室燕坐。悉屏绝童仆。独一净人侍侧。呼之为所由。一日登山。遽麾使去。净人因蔽草中窥之。见敏没入地。久之乃复出。净人竟前问所往。徐曰。吾与山王有故。邀吾闲谈耳。且戒之。曰。所由勿泄吾迹於外。
  有僧问云。如何是佛法至理。敏展两手。云如何是和尚家风。敏云千年田八百主。云学人不会。敏云。即当屋舍没人修。问云。如何是西来意。敏云。童子莫傜儿。云乞师指示。敏云。汝从虔州来。问云。是什么得恁么难会。敏云。火官头上风车子。
  有尼送瓷钵。敏托起云。者个出在什么处。尼云。定州敏朴破。尼罔措。
  或问和尚年多少。敏云。今日生。明日死。又问和尚生缘何处。敏云。日出东。月落西。广主将兴兵。欲诀臧否於敏。敏知之乃封一函子。付知事云。王来则出此开之。竟化去。及广主至。怒知事曰。和尚疾时。何不见报耶。对曰。和尚未尝有疾。於是出其函。得一帖子。於内书云。人天眼目。堂中上座。主因召第一座文偃。开堂说法。以绍其化。兵亦遂寝。且塔其全身於山中。葬费皆出王府。

  唐道怤

  姓陈氏。永嘉人。幼恶鯹血。亲戚强啖之。辄呕哕不已。因求出家於郡之开元寺。既受具。即徧参请。入楚抵临川。尤於曹山寂公。微诘不小挫。入闽遂服膺雪峰。一日峰。问什么处人。怤答温州。峰云恁么是一宿觉乡人也。怤云只如一宿觉是什么处人。峰云好吃捧。且放过。
  怤问峰云。古德以心传心。心如何传。峰良久。怤礼谢。峰云更问我一转语好。怤云就和尚请取问头。峰休去。其机锋峻捷。时丛林称小怤布纳。盖太原有与同名者。年腊稍高云。
  出世居越之镜清院。上堂如今事不得已。向汝道个着实亲切处。到汝分上。因何特地生疎。只为汝抛家日久。流浪年深。一向缘尘。致见如此。所以唤作背觉合尘。亦名舍父逃逝。今劝兄弟。未歇歇去好。未彻彻去好。大丈夫儿。得恁么无气槩。还惆快么。终日茫茫地。何不且觅取个管带路好。时有僧问。如何是管带路。怤嘘嘘云。要棒吃么。僧云。恁么即学人罪过也。怤云几被汝打破蔡州。尤与皮公光业相往来。公日休子也。辞章宏赡。议论该博。笃志禅学。尝谓人曰。镜清深造远诣。莫臻其极。吴越钱氏钦慕之。命居天龙寺。及建龙册寺。请为第一世。天福元年丁酉八月示灭。寿七十四。茶毗于大慈山。坞塔舍利於龙姥山前。僧主汇征着塔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