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佛祖统纪

  丙戌(七)
  临济义玄禅师。自黄蘖得法。归乡住临济禅苑。学徒奔凑。寻以兵动弃去。太尉默和。舍宅为寺。延请师居。亦以临济为额。次至河府。府主王常侍。与师道契。晚迁太名府兴化寺闲居。存奖执侍。师乃付法。偈曰。沿流不止问如何。真照无边说似他。离相离名人不禀。吹毛用了急还磨。是年四月谓众曰。吾灭后不得灭却吾正法眼。三圣云。争敢灭却和尚法眼。师云。已后有人问尔。作么生道。三圣便喝。师云。谁知吾正法眼藏。向这瞎驴边灭却。言讫。端坐而化。敕谥慧照禅师。嗣法二十一人。其上首三圣兴化也。师尝示众云。赤肉团上。有一无位真人。常从诸人面门出入。未证据者看。时有僧问。如何是无位真人。师搊住云道道。其僧拟议。师托开云。无位真人。是什么乾屎橛。师示众有云。不如歇业无事去。已起者莫续。未起者不要放起。便胜十年行□。诸人皆是有心求佛。求出三界。痴人尔要出。甚处去。尔一念心贪是欲界。一念心嗔是色界。一念心痴是无色界。是尔屋里具三界。尔一念心歇得处。唤作菩提树。一念心不歇处。唤作无明树。师又云。道流且要识取四种无相境。免被境缘摆扑。尔一念心爱被水溺。一念心嗔被火烧。一念心疑被地碍。一念心喜被风飘。若能如是辨得。不被境□。处处用境。东涌西没。边涌中没。为达四大如梦如幻故。
  丁亥(八)
  福州玄沙宗一大师师备。闽人。姓谢氏。父以钓鱼为业。因夜泛船坠水。玄沙鼓棹而救。因见水中月。乃云。先达有言。一切诸法皆如水月。若父存与其同杀。只益三途之苦。今既不可救。可舍缘出家报其恩也。於是投师受具。布衲芒屦。食才接气。终日宴坐。与雪峰义存禅师亲近。师资道契。雪峰以其苦行。呼为备头陀。尝携囊出岭。欲遍历诸方。忽到险峻之处。筑着脚指。血流痛楚。叹曰。是身非有。痛从何来。是身是苦。毕竟无生。休休。达磨不来东土。二祖不往西天。从此回筇岭峤。与雪峰同力缔构。玄徒臻萃。师入室咨决。罔替晨昏。又阅楞严经。发明心地。由是应机敏捷。与修多罗冥契。诸方玄学有所未决。必从之请益。至与雪峰征诘。亦当仁不让。雪峰曰。备头陀再来人也。后忽夜梦父来。谢云。得子出家。我得生天。故来报汝(通明集及五灯)。
  戊子(九)
  长沙景岑禅师。初住鹿苑。为第一世。其后居无定所。但狥缘接物。随请说法。故时众谓之长沙和尚。尝示众曰。我若一向举扬宗教。法堂里草深一丈。不得已向汝道。尽十方世界是沙门眼。尽十方界是沙门全身。尽十方界在自己光明里。三世诸佛共十法界众生。是摩诃般若光。仰山问。人人尽有这个事。只是用不得。师云。恰是请汝用。仰云。作么生用。师乃踏倒仰山。山曰。直下似个大虫。世因名岑大虫。至是年示寂。
  己丑(十)
  三月洞山价禅师将示寂。谓众曰。离此壳漏子。向甚处与吾相见。众无对。遂剃发披衣。湛然而寂。时学徒千余人。号恸移时。师忽开眸曰。夫出家人。心不附物。是真修行。劳生息死。於悲何有。乃召主事僧。令辨愚痴斋一中。盖责其徒恋情也。至七日。食具方备。师随众斋毕。复谓众曰。僧家无事。大率临行之际。勿须喧动。明日浴罢。端坐长往。寿六十三。谥悟本禅师。师权开五位。善接三根。大阐一音。广弘万品。横抽宝剑。剪诸见之稠林。妙叶弘通。截万端之穿凿。又得曹山寂。深明的旨。妙唱加猷。道合君臣。偏正回互。由是洞上玄风。播於天下。故诸方推尊之。曰曹洞宗○福州宁德龟山原禅师。初参五泄默师。后住龟山。为第二世。是年示寂。寿七十八。谥性空大师。
  庚寅(十一)
  相国裴休薨。休字公美。初刺洪州时。於黄蘖高僧在甚处句下契入。遂迎入府。旦夕问法。及镇宣州。亦命与俱。由是深彻法源。复与圭峰密禅师。道缘尤密。大中时。执政六年。次历诸镇节度。薨年七十四。公为人酝藉。操守严正。宣宗尝曰。休真儒者。公居常不御酒肉。尝披毳衲。於歌姬院。持钵乞食。自以为不为俗情所汩。可以说法为人。尤善属文。着释氏文数万言。其着圆觉经序。华严法界观序。劝发菩提心文。后世虽有作者。无能过矣。又着传心偈。见载於传灯录。又着圭峰禅源诸诠序。尤为明妙○十一月帝诞节。召两街僧。入内讲道。帝悦。赐昙显等十人紫衣(统纪)○夹山善会禅师。初住润州京口。道吾遇上堂。见僧问如何是法身。师云。法身无相。如何是法眼。法眼无瑕。吾失笑。师请吾为说。吾指往华亭船子处去。师造华亭。因船子问。垂丝千尺。意在深潭。离钩三寸。子何不道。师拟开口。船子以篙打。落水中。才上船。子又云。道道。拟开口。又打。师有省。乃点头。船子云。钓尽江波。金鳞始遇。师揜耳。子云。如是如是。汝向去。直须藏身处没踪迹。没踪迹处莫藏身。汝后不得住城隍聚落。但向深山里镢头边。接取一个半个。师辞行。频回顾。船子竖桡云。汝将谓别有。乃覆船入水而去。师住后。道声既播。学者交凑。至是海众卜于夹山。遽成院宇。广宣法要(五灯)。
  辛卯(十二)
  五月帝幸安国寺。赐国师知玄沉檀宝座高二丈余。珍丽绝甚。玄姓陈。世号陈菩萨。三学洞贯。名盖一时。异迹尤多○时宫中日斋万僧。帝自为赞呗。宰相萧仿。谏以为天竺法。割爱取灭。非帝王躬践。况佛者可以悟取。不可以相求。帝虽不纳。然嘉美其言(唐史)○洞山道金禅师。於价和尚得旨。暨价圆寂。众请接踵住持。海众悦服。玄风不坠。
  壬辰(十三年)
  道膺禅师。初参洞山。契悟宗旨。尝因南泉有天上无弥勒地下无弥勒之语。师问洞山。天上无弥勒。地下无弥勒。未审谁与安名。洞山被问。直得禅床振动。后结庵三峰。经旬不赴堂。洞山问之。师曰。每日有天神送食。山曰。我将谓汝是个人。犹作这个见解。至晚。山召膺庵主。师应诺。山曰。不思善不思恶。是甚么。师回庵。寂然宴坐。天神竟寻不见。三日乃绝。师初止三峰。其化未广。而每月一来谒价。价呵其未忘情。於道为杂。勉令随方接人。遂焚其庵去海昏。登欧阜卢山西北崦。冠世绝境也。就树缚屋而居。号云居。衲子亦追求而集。散处山间树下。久成苫架。说法其下。至是遂成法席。学徒至一千五伯众(五灯)○幼璋禅师。见江陵腾腾和尚曰。汝往天台。寻静而居。遇安即上。璋至天台。於静安乡。建福唐院。符腾。二之言。又住隐龙院(僧宝传)。
  癸巳(咸通十四年)
  三月诏两街僧。於凤翔法门寺。迎佛骨。群臣谏者甚众。上曰。朕生得见之。死亦无恨。广造宝帐香[学-子+车][施-也+童]盖。皆饰以金珠锦绣。仪卫之盛。过於郊祀。元和之时。不及远矣。以四月八日。迎至京师。彩观夹道。天子御安福门楼迎拜。引入内道场。三日后出。京城诸寺。诏赐两街僧金帛。京城耆老悉厚赐。所过乡聚。皆裒土为剎。相望於途。考鼓鸣螺。以日继夜。下诏曰。朕以寡德。缵承洪业。十有四年。忧勤在位。爱育生灵。遂尊崇释教。至重玄门。迎请真身。为百姓祈福。今观睹之众。隘塞路岐。载念陛牢。寝兴在虑。嗟我黎人陷于刑辟。况渐当暑毒。系於缧绁。京畿及天下诸州。见禁囚。递减死一等。七月帝崩。僖宗即位。明年四月。诏送佛骨。归于凤翔。都人耆耋辞饯。皆鸣咽流涕。

  僖宗

  甲午(乾符元年)
  洛浦安禅师。初为临济侍者。济常称美曰。临济门下一只箭。谁敢当锋。及辞济。济称为一条赤梢鲤。遍游罢。直往夹山顶。卓庵经年。夹山知。乃修书。令僧驰到。师接得便坐却。僧回举。夹山云。这僧看书。三日内必来。若不看书。斯人救不得。果三日后至。才见山。乃叉手而立。山云。鸡栖凤巢。非其同类。出去。师曰。自远趋风。乞师一接。山云。目前无阇梨。此间无老僧。师便喝。山云住住。且莫草草匆匆。云月是同。溪山各异。截断天下人舌头即不无。阇梨争教无舌人解语。师伫思。山便打。师因此服膺数载。
  乙未(二)
  杭州径山三世洪諲禅师。初参沩山宗。乃悟玄旨。自咸通七年。住径山。法道大振。光化四年九月。白众而化。后谥法济大师。僧问如霜如雪时如何。师曰。犹是污染。曰不污染时如何。师曰。不同色。
  丙申(三年)
  襄州关南道吾和尚。初参道常禅师。蒙印所解。复参德山。法味弥着。凡上堂示徒。戴莲华笠。披襕执简。击鼓吹笛。口称鲁三郎。有时云。打动关南鼓。唱起德山歌。有时执木剑。横在肩上作舞。大阐宗风。
  丁酉(四年 黄巢寇河南江浙)
  睦州陈尊宿。讳道明。初游方。契旨於黄蘖。寻住观音院。常余百众。得数十载。后舍众住开元寺房。常作草屦。潜施道路。或货屦。侍养老母。时人号为陈蒲鞋。巢兵尝至。师标大草屦一只於城门。巢欲弃之。竭力不能举。乃叹曰。睦州有大圣人。将舍城而去。更不敢入。以是民免兵宼扰攘。师机峻急。造旨者稀。唯云门一人契师意。令嗣雪峰。师一日忽召众曰。此处缘息。吾当逝矣。乃跏趺而终。寿九十八。腊七十六。
  戊戌(五年 黄巢陷福建)
  漳州罗汉和尚。始於关南。常拳下悟旨。尝为歌。略曰。心里疑团若栲栳。遇师当胸打一拳。骇散痴团獦狙落。举头看见日初圆。从兹蹬蹬以碣碣。直至如今常快活。只闻肚里饱膨脝。更不东西去持钵。又偈。宇内为闲客。人中作野僧。任从他笑我。随处自腾腾。
  己亥(六年 黄巢陷广南荆湖江淮)
  仰山慧寂禅师。初参沩山悟旨。执侍十五载。凡有言句。皆为后世宗范。及领众住王莽山。一日禅床陷入地中。地神告以此山不任和尚居止。东南有大仰山。乃人间福地。遂迁止仰山。
  庚子(广明元)(黄巢陷东都潼关帝驾出奔十二月巢据京师号大齐建元金统)
  舒州投子山大同禅师。值天下丧乱。一日有狂徒。持刃上山。师乃随宜说法。渠魁闻而拜伏。脱身服。施之而去○子湖踪禅师。居子湖说法四十五稔。是年无疾归寂。寿八十一。
  辛丑(中和元)
  僖宗幸蜀。亲王宗室皆逃亡。龙湖普闻禅师。僖宗第三子也。断发逸游。造谒石霜诸。诸与语。叹异曰。汝乘愿力而来。乃生王家。脱身从我。火中莲也。闻夜入室。问祖师别传事。诸曰。待按山点头。即向汝道。师因契悟。依止数载。乃请遍游名山。诸曰。逢乾即止。遇陈便住。於是远游。过昭武抵大乾。遥望山颠。郁然深秀。问父老曰。彼有居者否。老曰。有一陈嗣者。久隐其中。因悟师言。即拨草至山。陈嗣一见。乃分坐同住。因乞菜种於嗣。愿求斗斛。嗣曰。岂有斗斛。与之一合。遂入山垦种。后谷口之人相谓曰。前日僧入山。经今不出。必为虎所啖。往视之。见茅庐一所行者数人。指呼百诺。而重岗复岭。菜已青矣。盖耕地播种者。乃山神所投。行者乃虎也。陈嗣觉师道之胜。乃曰。吾居此。每苦恶兽毒虫之多。公来皆屏迹。道德吾所不及。五种之缘。其属公乎。言讫飘然而逝。今陈嗣庵址。具存是山宝乘禅院。乃圆觉向日茅庐基也○十一月七日。夹山会禅师辞众。各善保护。至子夜。奄然而逝。寿七十七。谥传明大师。塔曰永济。夹山顺世。众以洛浦安。次补住持。寻又移澧阳洛浦山。十年宴处。后迁朗州苏溪。玄徒奔凑。
  壬寅(二年 长安大荒斗米三十缗 锺传据江西)
  帝避巢贼。幸成都。遣御史郭遵。赍玺书召知玄国师。赴行在引对。大悦。赐号悟达国师○时九峰玄禅师寓止豫章。南平锺王执弟子礼。北面而师事之。王为买末山。建精舍。号隆济。以延之。学者风靡而至。
  癸卯(三年 李克用败巢复京师)
  知玄国师。自成都行宫。辞还九陇。忽定中见菩萨摩玄顶而慰安之。俄一珠入玄左股。隆起楚甚。上有晁错二字。玄知夙债。即右胁安卧而逝(世称知玄乃汉袁盎后身。盎与错有隙也。通论)○十月福州大安禅师告寂。师大化二十余载。谥圆智。
  甲辰(四年 克用追黄巢斩之)
  淅东饥疫。幼璋禅师。於温台明三郡。收[疗-(日/小)+土]遗骸数千。时谓悲增大士○温州法空院僧惠升。结庐北岩。尝写法华经精虔。至普贤劝法品。天雨舍利二颗。郡以闻。赐额普贤忏院。祥符改今名(永宁编)。
  乙巳(光启元 三月帝归京 十二月兵乱帝奔凤翔)
  灵云勤禅师。初在沩山。因桃花悟道。沩山可之。至是乃返闽川。玄徒辐凑。因到玄沙。相看了。沙问。那里何似这里。云云。也只是桑梓。别无他故。沙云在也无。云云常然。沙云何不道。云云有甚难。沙云便请道。云云。三十年来寻剑客。几回叶落几抽枝。自从一见桃花后。直至如今更不疑。沙云。甚生桑梓之能。云云。向道固非外物。沙云如是。云云不敢。沙云谛当甚谛当。敢保老兄未彻在。云云。正是和尚。还彻也未。沙云。与么始得。云云。亘古亘今。沙云。甚好甚好。遂作偈送云云。三十年来只如常。几回叶落放毫光。自此一出云霄外。圆音体性应法王(玄沙全录。今人以前颂为灵云见桃华时作悟道颂者。非也。盖灵云悟道之后。归乡。与玄沙相见时。拶出此颂耳。况其相见时。语句曲折如此。今传灯所载不尽。后人不能无妄议者。故於此详载之。大慧武库云。我平生好骂人。因看玄沙语录。大喜他勘灵云道。谛当甚谛当。敢保老兄未彻在。可谓壁立万仞。后来与灵云说话。了尔恁么方始是彻后头却恁么。撒屎撒尿。却问员悟如何。悟笑云。他后头却恁地。我也理会不得。遂下来归到寮。方知玄沙大段作怪。遂举似员悟。悟笑云。且喜尔知。晦堂云。今时诸方多是无此药头。师云。切忌外人闻此粗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