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佛藏
- 续藏经
- 中国撰述
- 史传部
- 禅宗
- 禅苑蒙求瑶林
禅苑蒙求瑶林
信公作女
(天皇法嗣 《传灯》十四)
海印信和尚,嗣琅琊,桂府人也,住苏州定惠寺,年八十余。平日受朱防御家供养,屡到其宅。一日朱问曰:“和尚后世能来弟子家中托生否?”师微笑诺之,及归寺得病,数日而化,其迁化日,朱家生一女子,圆照本禅师时住瑞光,闻其事往访之,方出月,抱出一见便笑。圆照云:“海印你销了也。”女子哭数声,化去。
四贤问道
(《会元》十九)
于迪相公见紫玉,裴休相国问黄蘗高僧,杨亿内翰参透广惠,李遵勖太尉见石门大悟。
三佛下语
(《会元》十九)
三佛在五祖时,尝於一亭上夜话,归方丈灯已灭,五祖乃於暗中曰各人下转语。佛鉴对云:“彩凤舞丹霄。”佛眼曰:“铁蛇横古路。”佛果云:“看脚下。”五祖曰:“灭吾宗者乃克勤(圆悟也)尔。”
真际庭栢
(《会元》四)
赵州观音院(亦曰东院)从谂禅师,曹州郝乡人也,姓郝氏,谥真际大师。僧问:“如何是祖师西来意?”师云:“庭前栢树子。”僧云:“和尚莫将境示人。”师云:“我不将境示人。”僧云:“如何是祖师西来意?”师云:“庭前栢树子。”
守初麻斤
(云门法嗣 《传灯》廿三)
洞山守初禅师。僧问:“如何是佛?”师云:“麻三斤。”
浮石鬻卜
(子湖踪法嗣 《传灯》十一)
障州浮石和尚。因上堂云:“山僧开个卜铺,能断人贫富,定人生死。”时有僧出云:“离却生死贫富,不落五行,请师直道。”师云:“金木水火土。”
王老卖身
(王南泉俗姓《传灯》八)
池州南泉普愿禅师,示众云:“王老师卖身去也!还有人买得么?”有僧出云:“某甲买。”泉云:“不作贵不作贱,作么生买酬价?”僧无对。
香严原梦
(《传灯》九)
沩山卧次,仰山问讯,沩山转面觑后,仰云:“某甲是和尚弟子,何用形迹。”沩山作起势,仰山便出,沩山唤回云:“我适来得一梦,汝试原看。”仰山将一盆水并手巾度与沩山,沩山遂洗面。香严至,沩云:“我适来与寂子作一上禅通,不同小小。”严云:“某甲下面一一知得。”沩云:“试道看。”严点一椀茶与沩山,沩云:“二子神通过於鹙子(舍利弗也)。”
普化描真
(《会元》三)
普化和尚,幽州盘山宝积和尚法嗣。山临迁化谓众云:“还有人描得吾真么?”众皆写真呈山,山皆叱之。普化出云:“某甲描得。”山云:“何不呈似老僧?”普化便打筋斗而出,山云:“这汉向后如风狂接人去在。”山乃奄化。
婆子偷笋
(《会元》四)
赵州路逢一婆子,问曰:“甚处去?”婆云:“偷赵州笋去。”“忽遇老僧又作么生?”婆便与一掌,州休去。
行者施银
(《传灯》十四)
药山令供养主化,甘贽行者问:“什么处来?”僧曰:“药山来。”甘曰:“来作么”僧曰:“教化。”甘曰:“还将药来么?”僧曰:“行者有什么病?”甘便舍银两挺曰:“若有人即送来,无人即休。”山怪其僧回急,僧曰:“佛法相当,得两挺银。”山令举其语,举了,山令僧速送银还行者家。行者见僧回,云:“犹来。”遂添银施之。
庄宗得宝
(《传灯》十二)
后唐庄宗车驾幸河北,回至魏府行宫,诏兴化存奖禅师问云:“朕收中原获得一宝,未曾有人酬价。”奖曰:“请陛下宝看。”帝以两手舒幞头脚。奖曰:“君王之宝谁敢酬价!”(玄觉征曰:“且道兴化肯庄宗?若肯庄宗,兴化眼在甚么处?若不肯庄宗,过在甚么处?”)龙颜大悦,赐紫衣师号,奖皆不受,乃赐马与师乘骑,马忽惊,师坠伤足。帝复赐药救疗,师唤院主:“与我做个木棒拐子。”主做了将来,师接
得绕院行,问僧曰:“汝等还识老僧么?”曰:“争得不识和尚。”师云:“[跳-兆+戾]脚法师说得行不得。”
船子得鳞
(药山俨法嗣 《会元》五)透州华亭船子德诚禅师,节操高邈,度量不群。自印心於“药山”,与道吾、云岩为同道交。洎离药山,乃谓二同志曰:“公等应各据一方,建立药山宗旨。予率性踈野,唯好山水,乐情自遣,无所能也。他后知我所止之处,若遇灵利座主,指一人来;或堪雕琢,将生平所得,以报先师之恩。”遂分携至透州华亭,泛一小舟,随缘度日,以接四方往来之者。时人莫知其高蹈,因号“船子和尚”。
一日,泊船岸边闲坐。有官人问:“如何是和尚日用事”。师竖起桡子,曰:“会么?”官人曰:“不会。”师云:“棹拨清波,金鳞罕遇。”师有偈曰:“三十年来坐钓台,钩头往往得黄能;金鳞不遇空劳力,收取丝纶归去来。”
道吾后到京口,遇夹山上堂。僧问:“如何是法身。”山曰:“法身无相。”曰:“如何是法眼。”山云:“法眼无瑕。”道吾不觉失笑。山便下座,请问道吾:“某甲适来祇对这僧话,必有不是,致令上座失笑。望上座不吝慈悲。”吾曰:“和尚一等是出世,未有师在。”山曰:“某甲甚处不是,望为说破。”吾云:“某甲终不说,请和尚却往华亭船子处去。”山云:“此人如何?”吾曰:“此人上无片瓦,下无卓锥。和尚若去,须易服而往。”山乃散众,束装直造华亭。船子才见,便问:“大德住甚么寺?”山云:“寺即不住,住即不似。”师云:“不似,似个甚么?”山曰:“不是目前法。”师曰:“甚处学得来?”山云:“非耳目之所到。”师云:“一句合头语,万劫系驴橛。”师又问:“垂丝千尺,意在深潭;离钩三寸,子何不道?”山拟开口,被师一桡打落水中。山才上船,师又曰:“道,道!”拟开口,师又打。山豁然大悟,乃点头三下。师云:“竿头丝线从君弄,不犯清波意自殊。”山遂问:“抛纶掷钓,师意如何?”师云:“丝悬渌水,浮定有无之意。”山云:“语带玄而无路,舌头谈而不谈。”师云:“钓尽江波,金鳞始遇。”山乃掩耳。师云:“如是如是。”遂属云:“汝向去直。须藏身处没踪迹,没踪迹处莫藏身。吾二十年在药山祇明斯事。汝今既得,他后莫住城隍聚落;但向深山里镢头边。觅取一个半个,无令接续断绝。”山乃辞行,频频回顾。师遂唤:“阇梨”。山乃回首。师竖起桡子曰:“汝将谓别有?”乃覆船入水而逝也。○《和补》曰:“三十年来海上游,水清鱼现不吞钩。钓竿斫尽重栽竹,不计功程得便休。”(船子诚之颂)
赵州狗子
(南泉法嗣 《大惠书》)赵州,僧问:“狗子还有佛性也无?”州云:“无。”又问:“一切众生皆有佛性,因甚狗子却无?”州云:“有业识在。”
临济真人
(《传灯》十二)临济上堂云:“赤肉团上有一无位真人,常从汝等诸人面门出入。未证据者看看。”时有僧问:“如何是无位真人?”师下禅床把住云:“道,道!”其僧拟议,师托开,云:“无位真人是什么乾屎橛。”便归方丈。
华林二虎
(马祖法嗣 《传灯》八)潭州华林善觉禅师,常持锡夜出林麓间。七步一振锡。一称观音名号。
一日,观察使裴休访之。问云:“师还有侍者否?”师云:“有一两个。”裴曰:“在甚么处?”师乃唤:“大空、小空。”时,二虎自庵后而出。裴休视之,惊悸。师语之云:“有客,且去。”二虎哮吼而去。裴问云:“师作何行业,感得如此?”师良久,曰:“会么?”曰:“不会。”师云:“山僧常念观音。”
青原一麟
(《会元》五)石头迁问青原思禅师:“曹溪大师还识和尚不?”思曰:“汝今识吾否?”曰:“识亦争识得。”思曰:“众角虽多,一麟足矣。”
道吾装鬼
三圣到道吾。吾预知,以绯抹额,持神杖,於门下立。圣曰:“小心祇候。”吾应:“喏。”圣参堂了再上人事。吾具威仪,方丈内坐。圣才近前,吾曰:“有事相借问得么?”圣曰:“也是适来野狐精。”出去。
拾得呵神
(《传灯》廿七)天台拾得者,不言名氏。因丰干禅师山中经行,至赤城道侧,闻儿啼声,遂寻之,见一子可数岁。初谓牧羊子,及问之;云:“孤弃于此。”丰干乃名为拾得。携至“国清寺”付典座僧曰:“或人来认,必可还之。”
有护伽蓝神庙。每日僧厨下食,为鸟所有。拾得以杖扶之,曰:“汝食不能护,安能护伽蓝乎?”此夕,神附梦于合寺僧曰:“拾得打我。”诘旦,诸僧说梦符同,一寺纷然。牒申州县。群符至云:“贤士隐遁,菩萨应身。宜用旌之。”号拾得为贤士。隐石而逝。
大觉泼水
(泐潭法嗣 《会元》十五)明州育王山怀琏大觉禅师,障州龙溪陈氏子。诞生之夕,梦僧伽降室。因小字“泗州”。既有异兆,佥知祥应。龆齓出家,丱角圆顶;笃志道学,寝食无废。
一日洗面,泼水于地,微有省发。即慕参寻。远造泐潭法席,投机印可。
兴教堕薪
(韶国师法嗣 《会元》十)杭州“兴教”洪寿禅师。同国师普请次,闻堕薪有省。作偈曰:“扑落非佗物,纵横不是尘;山河及大地,全露法王身。”
三师行说
杭州“大慈”寰中禅师(嗣百丈海)示众曰:“说得一丈,不如行取一尺;说得一尺,不如行取一寸。”洞山曰:“我不恁么道。”僧曰:“作么生?”洞山曰:“说取行不得底,行取说不得底。”○云居曰:“行时无说路,说时无行路。不说不行时。合行什么路?”
二老踈亲
(《传灯》七)夹山与定山同行,言话次,夹山云:“生死中有佛,即不迷生死。”定山云:“生死中无佛,即无生死。”二人往返不决。上山参礼。夹山便举前话,问大梅:“未审那个亲?”梅云:“一亲一踈。”夹山云:“那个亲?”梅:“且去,明日来”。夹山明日再上问,梅云:“亲者不问,问者不亲。”
文殊白槌
(《会元》一)世尊升座,文殊白槌曰:“谛观法王法,法王法如是。”世尊便下座。
百丈卷席
(《会元》三)百丈海一日与马祖游山,见野鸭子。祖问曰:“是甚么?”丈曰:“野鸭子。”曰:“甚处去?”丈云:“飞过去。”祖遂引手扭百丈鼻头。丈作痛声。祖曰:“何曾飞过?”丈於是大悟。至明日,祖升座;丈出,卷却面前礼拜席。祖便下座。
大达妄想
(马祖法嗣 《传灯》八)汾州无业禅师,谥“大达国师”。凡有学者致问,答曰:“莫妄想”。
洛缶消息
(《会元》五)洛缶到天仙。仙问:“甚处来?”缶云:“南溪来。”仙云:“还将得南溪消息来么?”缶云:“消即消,息则未息。”仙云:“最苦是未息。”缶云:“且道未息个什么?”仙云:“一回见面,千载不忘名。”缶拂袖便出。仙云:“弄死蛇手有甚限。”
药山曲调
(石头法嗣 《传灯》十四)高沙弥住庵后,雨里来相看。药云:“你来也。”师云:“是。”药云:“是。”药云:“可杀湿?”师云:“不打遮个鼓笛。”云岩云:“皮也无,打什么鼓?”道吾云:“鼓也无,打什么皮?”药云:“今日大好曲调。”
青原阶级
(《传灯》五)青原往曹溪,作礼问曰:“当何所务,即不落阶级?”祖云:“汝曾作什么来?”原曰:“圣谛亦不为,何阶级之有?!”祖深器之,谓:有“二祖见少林”气象。
夹山挥剑
(华亭法嗣 《会元》五)夹山,僧问:“拨尘见佛时如何?”师云:“直须挥剑。若不挥剑,渔父栖巢。”僧后问石霜:“拨尘见佛时如何?”霜云:“渠无国土,甚处渠逢?”僧回,举似师。师上堂,举了乃曰:“门庭施设,不如老僧;入理深谈,犹较石霜百步。”
隐峰飞锡
(马祖法嗣 《传灯》八)五台山隐峰禅师,姓邓氏(时称“邓隐峰”)。唐元和中,荐登五台,路出淮西属。吴元济阻兵,违拒王命。官军与贼交锋,未决胜负。师云:“吾当去解其患。”乃掷锡空中,飞身而过。两军将士仰观,事符预梦,斗心顿息。
洞山寒暑
(《传灯》八)僧问:“洞山寒暑到来,如何回避?”山云:“何不向无寒暑处回避?”僧云:“如何是无寒暑处?”山云:“寒时寒杀阇梨,热时热杀阇梨。”
谷山声色
(《传灯》八)谷山问透溪和尚:“声色纯真,如何是道?”溪云:“乱道作么?”谷山却从东边过西边立。溪云:“若不恁么,即祸事也。”谷山却过东边。溪乃下禅床,方行两步,被谷山捉住,云:“声色纯真事作么生?”溪便掌谷山。谷山云:“十年后要个人下茶也无在。”溪云:“要谷山老汉什么?”谷山呵呵大笑三声。
元佑回牒
(黄龙南法嗣 《僧宝传》下)“云居”元佑禅师住“玉涧寺”时,徐王闻其名,奏赐紫方袍。师作偈辞之曰:“为僧六十鬓先素,无补空门媿出家;愿乞封回礼部牒,免辜卢老衲袈裟。”
鹿门辞勑
华亭藏身
(药山法嗣 《会元》五)见前船子得鳞处。
云门闻頞
(雪峰法嗣)。
北禅烹牛
(福严良雅嗣《会元》十五)潭州北禅贤和尚,除夜小参,云:“年穷岁暮,无可与诸人分岁。且烹一头露地白牛,炊黍米饭,煮野菜羹。向榾柮火唱村田。何故?免见倚它门户,傍它墙。刚被时人唤作郎。”下座,归方丈。少顷,倚遇上坐(即法昌也)入方丈,云:“和尚门外有公人长。”贤曰:“作什么?”遇曰:“和尚纳皮角。”贤拈头帽掷在地上,遇便去拾。贤下禅床,捉住,云:“捉贼,捉贼!”遇将头帽裹向贤头上,云:“天寒,且还和尚。”贤呵呵大笑,遇便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