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苑蒙求瑶林

僧曰:“仁王经。”
帝曰:“既是寡人经,因甚却在卿手里?”
僧无对。(雪窦代曰:“皇天无亲,唯德是辅”)。
幸开宝塔,问僧:“卿是甚人?”
对曰:“塔主。”
帝曰:“朕之塔为甚么卿作主?”
僧无对。(雪窦代曰:“合国咸知”)
一日因僧朝见,帝问:“甚处来?”
对曰:“庐山卧云庵。”
帝曰:“朕闻卧云深处不朝天,为甚到此?”
僧无对(雪窦代曰:“难逃至化”)
僧入对次,奏曰:“陛下还记得么?”
帝曰:“甚处相见来?”
奏曰:“灵山一别直至如今。”
帝曰:“卿以何为验?”
僧无对。(雪窦代云:“贫道得得来”)
京寺回禄,藏经悉为煨烬。僧欲乞,宣赐。召问:“昔日摩腾不烧,如今为甚却烧?”
僧无对。(雪窦代云:“陛下不忘付属”)
帝尝梦神人报曰:“请陛下发菩提心。”
因早朝,宣问左右街:“菩提心作么生发?”
街无对。(雪窦代云:“实谓今古罕闻”)
智寂大师进<三界图>,帝问“朕在那一界中?”
寂无对。(保宁勇代云:“陛下何处不称尊!”)
一日朝罢,帝擎钵问丞相王随曰:“既是大庾岭头提不起,为甚么却在朕手里?”
随无对。


耽章宝镜
(洞山法嗣 《僧宝传》)
曹山宝镜三昧,其词曰:
如是之法,佛祖密付;
汝今得之,其善保护。
银杯盛雪,明月藏鹭;
类之弗齐,混则知处。
意不在言,来机亦赴;
动成窠臼,差落顾伫。
背触俱非,如大火聚。
但形文彩,即属染污。
夜半正明,天晓不露;
为物作则,用拔诸苦。
虽非有为,不是无语;
如临宝镜,形影相视;
汝不是渠,渠正是汝;
如世婴儿,五相完具。
不去不来,不起不住;
婆婆和和,有句无句;
终必得物,语未正故。
重离六交,徧正回互;
迭而为三,变尽成五。
如荎(徒结反,具五味草也)草味,如金刚杵;
正中妙挟,敲唱双举;
通宗通涂,挟带挟路;
错然则吉,不可犯忤!
天真而妙,不属迷悟。
因缘时节,寂然昭着。
细入无间,大绝方所。
毫忽之差,不应律吕。
今有顿渐,缘立宗趣。
宗趣分矣,即是规矩。
宗通趣极,真常流注。
外寂中摇,系驹伏鼠。
先圣悲之,为法檀度。
随其颠倒,以缁为素。
颠倒相灭,肯心自许。
要合古辙,请观前古。
佛道垂成,十劫观树。
如虎之缺,如马之[马-(烈-列)+廾]。
以有下劣,宝几珍御。
以有惊异,黧奴白牯。
羿以巧力,射中百步。
箭锋相直,巧力何预?
木人方歌,石儿起舞。
非情识到,宁容思虑。
臣奉於君,子顺於父。
不顺不孝,不奉非辅
潜行密用,如愚若鲁。
但能相续,名主中主!

南衙题辞


新开鸡鸭
(巴陵新开颢鉴大师《传灯》廿二)
僧问:“巴陵祖意、教意,是同是别?”
陵曰:“鸡寒上树,鸭寒下水。”


石门钩锥
(首山念法嗣 《会元》十一)
石门蕴聪慈照禅师上堂:“十五日已前诸佛生,十五日已后诸佛灭。十五日已前诸佛生,你不得离我这里,若离我这里。我有钩子钩你;十五日已后诸佛灭,你不得住我这里,若住我这里,我有锥子锥你。且道正当十五日,用钩即是?用锥即是?”
遂有偈曰:“正当十五日,钩锥一时息。更拟问如何,回头日又出。”


无余喝道


万卦题诗


蚊钻铁牛
(《会元》九)泉州招庆院道匡禅师
僧问:“如何是西来意?”
师曰:“蚊子上铁牛。”
沩山一日问云岩:“闻汝久在药山,是否?”
岩云:“是。”
山曰:“药山大人相如何?”
岩云:“涅盘后有!”
山曰:“涅盘后有作么生!”
岩云:“水洒不着!”
云岩却问沩山:“百丈大人相如何?”
山曰:“巍巍堂堂,炜炜煌煌。声前非声,色后非色。蚊子上铁牛,无汝下觜处。”


踞解秤槌
(《会元》十二)
僧问大愚:“如何是佛?”
愚曰:“锯解秤槌。 ”


庞蕴是非
(《传灯》八)
庞居士问本溪和尚:“丹霞打侍者意在何处?”
溪曰:“大老翁见人长短在!”
士曰:“为我与师同参,方敢借问。”
溪曰:“若恁么,从头举来,共你商量。”
士曰:“大老翁不可共你说人是非!”
溪曰:“念翁年老。”
士曰:“罪过,罪过。”


清平丰俭
(翠微无学法嗣 《传灯》十五)鄂州清平山令遵禅师
上堂曰:“诸上坐,夫出家人须会佛意始得,若会佛意不在僧俗、男女、贵贱,但随家丰俭,安乐便得。诸上坐尽是久处丛林、徧参尊宿,且作么生会佛意,试出来大家商量!莫空气高,至后一事无成,一生空度!若未会佛意,直饶头上出水,足下出火,烧身炼臂,聪惠多辨,聚徒一千二千,说法如云如雨,。讲得天华乱坠,只成个邪说!争竞是非,去佛法大远。在诸人幸值色身安健,不值诸难,何妨近前,着此工夫,体取佛意好!”
  

大颠佛光
(石头迁法嗣 《事苑》四)
韩愈至潮州,聆大颠禅师之名,累邀之不至。一日大颠特往谒之,愈曰:“三请不来,不召何来?”
曰:“三请不来为侍郎,不召而来为佛光。”
愈曰:“如何是佛光?”
颠曰:“看!看!”


雪峰火焰
(《会元》七)
玄沙因雪峰指火曰:“三世诸佛在火焰里转大法轮。”
沙曰:“近日王令稍严。”
峰曰:“作么生!”
沙曰:“不许搀夺行市。”
云门曰:“火焰为三世诸佛说法,三世诸佛立地听。”


大惠还僧
(圆悟勤法嗣 《会元》十九)
临安府径山宗杲大惠普觉禅师,道法之盛冠于一时,众二千余,皆诸方俊乂。侍郎张公九成亦从之游,洒然契悟。
一日,因议及朝政与师连祸,绍兴辛酉五月,毁衣牒,屏居衡阳。乃裒先德机语,间与拈提,离为三帙。目曰:《正法眼藏》。凡十年移居梅阳,又五年,高宗皇帝特恩放还;明年春,复僧伽梨,四方虚席以邀,率不就;后奉朝命,居育王;逾年有旨,改径山;道俗歆慕如初。


寂音遭贬
(真净文法嗣 《僧宝传》十九)
清源惠供觉范,号寂音尊者,崇宁元年,反於长沙云盖。
是时陈公瓘莹中谪岭外,以偈见寄,且欲其为负《华严经》入岭。偈曰:“大士游方兴尽回,家山风月绝纤埃;杖头多少闲田地,挑取《华严》入岭来。”
师和之曰:“因法相逢一笑开,俯看人世过飞埃;湖湘岭外休分别,圆寂光中共往来。”
其后师坐与公游而获谴。


首山竹篦
(风穴沼法嗣 《会元》十一)
首山拈竹篦问僧:“唤作竹篦则触,不唤作竹篦则背,且道唤作甚么?”


玄冥木剑


禅苑蒙求卷之下(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