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佛藏
- 续藏经
- 中国撰述
- 史传部
- 禅宗
- 宗统编年
宗统编年
丁卯六年。
戊辰七年。
己巳八年。
庚午九年。
辛未十年。
壬申十一年。
癸酉十二年。
甲戌十三年。
乙亥十四年。
丙子十五年。
丁丑十六年。
戊寅十七年。
己卯十八年。
庚辰十九年。
辛巳二十年。
壬午二十一年。
癸未二十二年。
甲申二十三年。
庄王(桓王子讳佗在位十五年按谥法武而不遂曰庄)。
庄王乙酉元年。
丙戌二年。
丁亥三年。
戊子四年。
己丑五年(景德传灯录作七年者误)。
祖住世传法。
祖度仙人弥遮迦付正法眼。
祖至中印度。彼国有八千大仙。弥遮迦为首。闻祖至。率众瞻礼。谓祖曰。昔与师同生梵天。我遇阿私陀仙。授我仙法。师逢十力弟子。修习禅那。自此报分殊途。已经六劫。祖曰。支离累劫。诚哉不虚。今可舍邪归正。以入佛乘。弥遮迦曰。昔阿私陀仙授我记云。汝到后六劫。当遇同学。获无漏果。今也相遇。非夙缘耶。愿师慈悲。令我解脱。祖即度出家。命诸圣授戒。其余仙众。始生我慢。祖示大神通。於是俱发菩提心。一时出家。祖乃告弥遮迦曰。昔如来以正法眼藏。密付迦叶。展转相授。而至於我。我今付汝。当护念之。乃说偈曰。通达本法心。无法无非法。悟了同未悟。无心亦无法。
祖示涅盘。
说偈已。踊身虚空。作十八变。火光三昧。自焚其躯。弥遮迦与八千比邱。同收舍利。於班茶山中。起塔供养。
祥符荫曰。世人不知仙佛之分。往往炼形养气。贪恋仙术。冀图长生。不达大道。枉用工夫。弃金担草。诚为可惜。譬如远客思归。於路多涉邱园。祇增旅梦回环。家乡迢递耳。复有耽迷丧失。以致孤露伶俜。将来不知何所底止。夫人於茫茫生死海中。生一脱离之念。岂非背尘合觉之时。乃以不遇良师。空遭困顿。一时受误。累劫支离。观於尊者。可以泠然矣。
第六世祖
弥遮迦尊者中印度人。
庄王庚寅六年。
第六世祖弥遮迦尊者嗣宗统(五十五年)。
辛卯七年。
祖住世传法。
壬辰八年。
癸巳九年。
甲午十年。
乙未十一年。
丙申十二年。
丁酉十三年。
戊戌十四年。
己亥十五年。
厘王(讳胡庄王子在位五年按谥法有罚而还曰厘)。
厘王庚子元年 五霸次兴。
辛丑二年。
壬寅三年。
癸卯四年。
甲辰五年。
惠王(讳阆厘王子在位二十六年按谥法柔质慈民曰惠)。
惠王乙巳元年。
丙午二年。
丁未三年。
戊申四年。
己酉五年。
庚戌六年。
辛亥七年。
壬子八年。
癸丑九年。
甲寅十年。
乙卯十一年。
丙辰十二年。
丁巳十三年。
戊午十四年。
己未十五年。
庚申十六年。
辛酉十七年。
壬戌十八年。
癸亥十九年。
甲子二十年。
乙丑二十一年。
丙寅二十二年。
丁卯二十三年。
戊辰二十四年。
己巳二十五年。
庚午二十六年。
襄王(讳郑惠王子在位三十二年按谥法辟地有德曰襄)。
襄王辛未元年。
佛灭后三百年(此后龙猛菩萨造中论。提婆诸大论师。造百论)。
壬申二年。
癸酉三年。
甲戌四年。
乙亥五年。
丙子六年。
丁丑七年。
戊寅八年。
己卯九年。
庚辰十年。
辛巳十一年。
壬午十二年。
癸未十三年。
甲申十四年(景德传灯录作十七年者误)。
祖住世传法。
祖付婆须密。正法示涅盘。
祖游化至北天竺国。见雉堞之上。有金色祥云。叹曰。斯道人气也。必有大士为吾嗣。乃入城。於阛阓间。有一人。手持酒器。逆而问曰。师何方来。欲往何所。祖曰。从自性来。欲往无处。曰识我手中物否。祖曰。此是触器。而负净者。曰师识我否。祖曰。我即不识。识即非我。复谓之曰。汝试自称名氏。吾当后示本因。彼说偈曰。我从无量劫。至於生此国。本姓颇罗堕。名字婆须蜜。祖曰。我师提多迦说。世尊昔游北印度。语阿难言。此国中。吾灭度后三百年。有一圣人。姓颇罗堕。名婆须蜜。而於禅祖。当获第七世。世尊记汝。汝应出家。彼乃置器礼祖。侧立而言曰。我思往劫。尝作檀那。献一如来宝座。彼佛记我曰。汝於贤劫释迦法中宣传至教。今符师说。愿加度脱。祖即与披剃。复圆戒相。乃告之曰。正法眼藏。今付於汝。勿令断绝。乃说偈曰。无心无可得。说得不名法。若了心非心。始解心心法。祖说偈已。入师子奋迅三昧。踊身虚空。高七多罗树。却复本座。化火自焚。婆须蜜收灵骨。贮七宝函。建浮图置於上级。
宗统编年卷之三
宗统编年卷之四
第七世祖
婆须蜜尊者北天竺国人也。
襄王乙酉十五年。
第七世祖婆须蜜尊者嗣宗统(四十七年)。
丙戌十六年。
祖住世传法。
丁亥十七年。
戊子十八年。
己丑十九年。
庚寅二十年。
辛卯二十一年。
壬辰二十二年。
癸巳二十三年。
甲午二十四年。
乙未二十五年。
丙申二十六年。
丁酉二十七年。
戊戌二十八年。
己亥二十九年。
庚子三十年。
辛丑三十一年。
壬寅三十二年。
顷王(讳壬臣襄王子在位六年按谥法甄心动惧曰顷)。
顷王癸卯元年。
甲辰二年。
乙巳三年。
丙午四年。
丁未五年。
戊申六年。
匡王(讳班顷王子在位六年按谥法贞心大度曰匡)。
匡王己酉元年。
庚戌二年。
辛亥三年。
壬子四年。
癸丑五年。
甲寅六年。
定王(讳瑜匡王弟在位二十一年按谥法安民法古曰定)。
定王乙卯元年。
丙辰二年。
丁巳三年。
道教圣人老子生於楚(九月十四日。生于楚国陈郡苦县赖乡曲仁里。父姓韩。名乾。字元毕。母曰精敷。孕八十年。而生于李树下。因以为姓。名耳。字伯阳。身长四尺六寸。愿凸眉粗。反唇骞鼻。[骨*专]尖胯阔。聃耳髼头。谥曰聃)。
祥符荫曰。三教之道。用处不同。孔氏之教。伦理道德。无过不及。遵而行之。时中圣人也。老子之教。清净无为。澹泊守玄。遵而行之。清修善人也。达秉彝之原。尽心性之量。则非佛道孰从哉。三代而后。人根不一。儒释而外。自应有老子之教。介於二者之间。收摄流品。昔吴尚书令阚泽对孙权曰。若将孔老之教。比校佛法。远之远矣。所以然者。孔老设教。法天制用。不敢违天。如来说法。诸天奉行。不敢违佛。以此言之。实非比对明矣。老子生於周定王三年。佛灭於穆王五十三年。相去三百四十五年。
定王戊午四年。
己未五年。
庚申六年。
辛酉七年。
壬戌八年。
癸亥九年。
甲子十年。
乙丑十一年。
丙寅十二年。
丁卯十三年。
戊辰十四年。
己巳十五年。
庚午十六年。
辛未十七年(景德传灯录作十九年者误)。
祖住世传法。
祖付佛陀难提正法 入慈心三昧示寂。
祖行化至迦摩罗国。广兴佛事。於法座前。有智者自称我名佛陀难提。今与师论义。祖曰。仁者。论即不义。义即不论。若拟论义。终非义论。难提知师义胜。心即钦服曰。我愿求道。沾甘露味。祖遂与剃度。而授具戒。复告之曰。如来正法眼藏。我今付汝。汝当护持。乃说偈曰。心同虚空界。示等虚空法。证得虚空时。无是无非法。即入慈心三昧。时梵王帝释。及诸天众。俱来作礼。而说偈言。贤劫众圣祖。而当第七位。尊者哀念我。请为宣佛地。祖从三昧起。示众曰。我所得法。而非有故。若识佛地。离有无故。语已。还入三昧。示涅盘相。难提即於本座。起七宝塔。以供全身。
第八世祖
佛陀难提尊者。迦摩罗国人也。姓瞿昙氏。顶有肉髻。辩才无碍。
定王壬申十八年。
第八世祖佛陀难提尊者嗣宗统(五十五年)。
癸酉十九年。
祖住世传法。
甲戌二十年。
乙亥二十一年。
简王(讳彝定王子在位十四年按谥法平彝不訾曰简)。
简王丙子元年。
丁丑二年。
戊寅三年。
己卯四年。
庚辰五年。
辛巳六年。
壬午七年。
癸未八年。
甲申九年。
乙酉十年。
丙戌十一年。
丁亥十二年。
戊子十三年。
己丑十四年。
祖住世传法。
灵王(讳泄心简王子在位二十七年按谥法乱而不损曰灵)。
灵王庚寅元年。
辛卯二年。
壬辰三年。
癸巳四年。
甲午五年。
乙未六年。
丙申七年。
丁酉八年。
戊戌九年。
己亥十年。
庚子十一年。
辛丑十二年。
壬寅十三年。
癸卯十四年。
甲辰十五年。
乙巳十六年。
丙午十七年。
丁未十八年。
戊申十九年。
己酉二十年。
庚戌二十一年。
儒教圣人孔子生於鲁(十一月初四日。生于鲁国兖州邹邑县平乡晋昌里。按殷本纪。孔子父姓叔梁。名纥。为邹邑县宰。先娶邹氏女。生子孟皮。不才。后娶颜氏女曰征在。祷于尼邱山神。而生孔子。生而有发。身长九尺六寸。腰带十围。垂手过膝。河眸海口。龙颜方颡。凤颙燕颔。虬髭虎视。有中和之德。衣庄而严。色温而厉。有四十二表。自易姓曰孔。名丘。字仲尼。先祖殷之后裔。颕考叔弗何。至纥移居鲁。易姓叔梁。孔子追昔殷宋之后。以子配一。更姓孔氏)。
辛亥二十二年。
佛灭后四百年(时弥罗国五百罗汉。依法智论。造毗婆沙论)。
祥符荫曰。佛教之有论。犹儒书之有注疏也。圣贤之言。垂教后世。非注疏而理不详明。如来之教。广度众生。非诸法身大士。阐论发明。则久而执法相生。诸见难融。朱程集注。乃孔孟之羽翼。大士造论。实法苑之功臣也。
壬子二十三年。
癸丑二十四年。
甲寅二十五年。
乙卯二十六年。
丙辰二十七年。
景王(讳贵灵王子在位二十五年按谥法出义而济曰景)。
景王丁巳元年。
戊午二年。
己未三年。
庚申四年。
辛酉五年。
壬戌六年。
癸亥七年。
甲子八年。
乙丑九年。
丙寅十年(景德传灯录作十二年者误)。
祖付嘱伏驮蜜多正法 示寂。
祖行化至迦提国。毗舍罗家。见舍上有白光上腾。谓其徒曰。此家有圣人。口无言说。真大乘器。长者出致礼。问何所须。曰我求侍者。长者曰。我有一子。名伏驮蜜多。年已五十。口未曾言。足未曾履。祖曰。如汝所说。真吾弟子。伏驮闻之。遽起礼拜。以偈问曰。父母非我亲。谁是最亲者。诸佛非我道。谁是最道者。祖以偈答曰。汝言与心亲。父母非可比。汝行与道合。诸佛心即是。外求有相佛。与汝不相似。欲识汝本心。非合亦非离。伏驮闻偈己。便行七步。祖曰。此子昔曾值佛。悲愿广大。虑父母爱情难舍。故不言不履耳。长者遂舍令出家。祖寻投具戒。付法说偈曰。虚空无内外。心法亦如此。若了虚空故。是达真如理。伏驮承祖付嘱。即超身虚空。散众宝华。说偈赞曰。我师禅祖中。当得为第八。法化众无量。悉获阿罗汉。尔时祖即起本座。见大神变。却复本座。俨然寂灭。众即其所。建塔以閟全身。
存考(伏驮闻之。景德传灯录。作尊者见之。谓祖〔便〕许其见也。传法正宗记。作其父母即持其子而与。则是先但听其所言。后始见其子形。父母持而出见祖也)。
第九世祖
伏驮蜜多尊者迦提国人也姓毗舍罗。
景王丁卯十一年。
第九世祖伏驮蜜多尊者嗣宗统(四十八年)。
戊辰十二年。
祖住世传法。
己巳十三年。
庚午十四年。
辛未十五年。
壬申十六年。
癸酉十七年。
甲戌十八年。
乙亥十九年。
丙子二十年。
丁丑二十一年。
戊寅二十二年。
己卯二十三年。
老聃卒。
庚辰二十四年。
辛巳二十五年。
敬王(讳丐景王子在位四十五年按谥法合善典法曰敬)。
敬王壬午元年。
癸未二年。
甲申三年。
乙酉四年。
丙戌五年。
丁亥六年。
戊子七年。
己丑八年。
庚寅九年。
辛卯十年。
壬辰十一年。
癸巳十二年。
甲午十三年。
乙未十四年。
丙申十五年。
丁酉十六年。
戊戌十七年。
己亥十八年。
庚子十九年。
辛丑二十年。
壬寅二十一年。
癸卯二十二年。
祖至中印度。
甲辰二十三年。
乙巳二十四年。
丙午二十五年。
丁未二十六年。
戊申二十七年。
己酉二十八年。
庚戌二十九年。
祖摄化异论。
中印国王信邪。祖躬持赤旛。化诸异论。改邪归正。
辛亥三十年。
壬子三十一年。
癸丑三十二年。
甲寅三十三年(景德传灯录作三十五年者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