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佛藏
- 续藏经
- 中国撰述
- 史传部
- 禅宗
- 宗统编年
宗统编年
兀庵源和尚住湖州道场山嗣天童忞。
醒热粹和尚住延令灵云嗣灵岩储。
己亥十六年。
愿云显和尚住洪州云居显太仓王氏子。有声黉序。裂缝掖出世。参云门礼於扬州天宁。得法。化行江汉。住云居。道大振。
原直赋和尚住南岳福严赋自九峰移兴国岩头。衲子皆趋之。兴国三峰藏和尚曾受萧方伯请。未赴。住岩头日。理奯祖废塔。得四十九粒舍利於匣。辟再来堂。南岳福严请。赋曰。赋住九峰兴国诸剎。皆一期应缘说法。赋昔辞老师於姑苏大鉴堂下。言全赋行且泛大江。扫让祖最胜轮塔。今住南岳。盖先请命於老和尚者也。到院日。诸山老宿。庞眉白发咸迎。叹曰。真让祖孙也。送三峰藏和尚入传法祖堂。
楚奕豫和尚住潭州云盖。豫生缘岷蜀。初参藏和尚於三峰。有省。藏寂。依安隐忍一载。丁丑。怀香谒储和尚於夫椒藏云室。历寒暑二十周。始蒙记莂辞去。庵於楚黄之芙蓉山。茆茨石室。晨夕严持。衲僧传诵。不减善公之住福昌时也。越二年。迁云盖。缁素闻而手额。佥曰。古佛也。趋归恐后。豫凝然一室。复类汾阳。灵岩之道。盛行湘汉。南岳云盖。时称甘露双垂。
雍簴晟和尚住梁溪宝安嗣灵岩储古道自持。诸方重之。
冬十月十五日天童忞和尚奉旨开堂春闰三月。遣右阐教僧法玺。赍勅召忞入京。进见万善殿。传谕免礼。赐坐。慰劳叙谭毕。即谕万善愍忠广济三处结冬上时携学士王熙冯溥曹本荣状元孙承恩徐元文至方丈问法。时茆溪森玄水杲憨璞聪皆承上召对。有三世奏对录(臣)僧纪荫曰。帝驭金轮。诞膺天命。智周万机。道融一贯。虚怀好问。念切死生。座右大书莫道老来方学道。孤坟尽是少年人之句。以自警惕。与宗门耆旧。法苑禅学相见。不令称臣致拜。从容谘访。握手温颜。情逾师友。因马蹶而知解顿忘。闻雨声而得大自在。真承愿而来。不忘灵山付嘱者也。
金陵天界道盛觉浪和尚寂盛复住天界。倡修报恩大藏。一日旦起。礼佛毕。开示大众。饮茹如常。亭午取纸笔。书偈曰。万象指头明卓异。纵擒不换机何利。无端拶断破蒲鞋。翻然直入千峰去。掷笔而逝。盛坐道场。大小五十余处。说法四十余年。着述甚富。有传灯正宗行世。
庚子十七年。
四月勅封天童道忞宏觉禅师赐银印。
五月望宏觉忞和尚归山。留嗣法本月旅庵本皙山晓两和尚。在京开法善果隆安两剎。上躬送出北苑门。差臣刘之武送还山。御书敬佛二大字。及 御画山水蒲桃各一幅。赠行。并送七宝庄严关壮缪。作天童山门护法。忞有师荛堂说。及参禅要语等。载北游集。
灵岩储和尚辞都谏严颢亭沆请住径山。
秋八月。灵岩储和尚住虎邱。太傅金息斋之俊侍御李灌溪模等。以虎邱自隆祖瞎堂松源诸老唱道后。旷数百年。寂然林壑。以储宗孙见督。八月十九入院。衲子至无以容。
冬十月报恩玉林琇和尚再应诏奉旨开堂结制。制毕。即辞还山。赐大觉普济禅师金印。昙应杲和尚住天台国清寺。杲毗陵孙文介公慎行之犹子。太史放园自式之从弟。裂缝掖投夫山储和尚出家。人传小杲。补住国清。
辛丑十八年。
三月二十九日。福严费隐容和尚寂。容入坐道场。垂四十年。有古德之机用。古浴得舍利二百四十余粒。晶荧五色。有大如菽者。晦山显着有舍利记。灵岩储和尚住金粟孤云鉴和尚寂。缁素延补住。五月七日。灵岩首座月函潜和尚住古尧封。潜吴兴董氏子。学综天人之奥。文字奇古。裂缝掖出世。居灵岩第一座。储和尚以古尧封高旷。命潜居之。潜绝近今畦径。敲石锄云。日拈提古人所未到。五湖俊逸衲子。多裹粮从之。
六月远庵僼和尚继住天童。
卑牧谦和尚住虎邱储迁金粟。命谦主虎邱。厌喧闹。将投杖湘衡。楚盐缁素。迎归开山兜率。德气凝原。远近尊为古佛出世。谦生缘广陵沙氏。脱白射州。嗣灵岩储。
南岳原直赋和尚住曹溪宝林祖庭赋住曹溪曰。某服勤灵岩首座寮三年。今主曹溪法。夫主曹溪法。号命天下。非我老和尚不可。某当代老和尚领众。遂设储和尚顶相。侍侧三日。告众曰。我宝林第一座也。一时座下云涌。
杭州皋亭永庆寺。大珏玉庵法师寂。珏嗣曲水古德贤法师。为云栖第三世。
忍庵琰法师住龙居永庆嗣玉庵珏。
铁关能和尚住龙池嗣万如微。
今上皇帝。
康熙壬寅元年。
二月百愚斯和尚住荆溪善权嗣百丈雪。
檗庵志和尚住海虞三峰志出世后。行杜多行。初依灵隐礼。后参储和尚於灵岩。得法后隐澄江兴济。诸方檀护及法门尊宿。以三峰祖席请。遂入院。古道莅众。远近趋风。
鼓山为霖霈和尚住泉州开元寺。
隆安山晓皙和尚住皋亭山佛日寺。
癸卯二年。
春正月宁波雪窦通云石奇和尚寂云太仓徐氏子。脱白南广。参悟和尚於金粟。一夜经行。因僧劈面扑破鼻孔有省。后於棒下顿脱疑滞。随悟赴育王天童。一十三年。付衣拂。出住灵鹫。迁雪窦。先是悟和尚记曰。折箸无一双。狗子无一只。是你住处。雪窦为古道场。兵燹之后。徒存岩壑。云住未久。四众趋风。重新法席。人称为古佛。上堂。当阳一着。独露无遮。八面玲珑。十方轩豁。明眼作证。岂敢囊藏。直得琼楼玉殿。百草头上全彰。千丈报身。瓦砾堆边顿见。尘尘尔。剎剎尔。突出无位真人。发明见成公案。直饶三世诸佛。历代老古锥到来。个个退身有分。正当恁么时如何。水归大海波涛静。云到苍悟气象闲。辛丑返南广。曰我老矣。当不忘本也。寂后仍迎龛建塔雪窦。学士史大成撰铭。
山夫 和尚继住雪窦。
秋八月皋亭山显宁真咏梵音和尚寂咏仁和白氏子。初依显宁澹予垣。未了彻。垣寂。以衣拂托灵隐礼。令择器付授。礼住显宁。咏力参。丙戌冬。同仁庵义随礼至高邮。结制地藏。煎药次。廓然开悟。顿见临济用处。复随侍礼温研密谂。透尽法中阃奥。礼念垣末后遗托。乃以衣拂授之。兼仁庵义。亦曾亲炙垣者。遂并付义住显宁。而令咏辅佐之。乙未春。住普宁。村院荒颓。未半载。学侣辐辏。奂然改观。时土宼内讧。显宁几罹兵燹。四众坚请咏。咏坚却。礼和尚谓之曰。丛林有难。忍坐视耶。咏不得已。移锡进院。有二虎。朝夕环绕哮吼。一月余。盗氛不敢近。引去。衲子渐集。虎亦绝迹。八月二十六日。示微恙。寂前三日。鼻中流出一珠。大如豆。作琥珀色。光烁四表。泊然坐化。云居显曰。咏与仁庵义。后先唱导。响振松堂。不负灵隐代嘱。真临济睡虎也。咏最慈忍。不与人抵牾。得法门大体。而细务必谨。又入文字三昧。法语精到。超出寻常。手眼出格。诸方重之。祥符荫曰。皋亭山。三十里。五丛林。而显宁最岑寂。余脱白龙溪。尝行脚至焉。长松疎篁。疑虎声飒然而过。入寺。土墙竹笕。淙淙滴寒泉而洒飞霰。时梵音和尚正住山说法时也。饱食黄齑盏饭而去。不及登堂一见。至今犹想见此时风景云。
冬檗庵志和尚退三峰祖席馆娄江潮音寻住华山华山支公旧院。吴人士请储和尚作退居。储命志居之。至则振刷林峦。吴中耆旧。如李灌溪模。郑桐声敷教等。皆复从游问道。东晋风韵。邈然一新。
甲辰三年。
云居晦山显和尚住四祖。
汇藻文和尚住台州兴化嗣灵岩储。
延令庆云济义仁庵和尚寂。
俍亭挺和尚住云溪挺仁和徐氏子。俗号逸亭。嗣愚庵盂。初出世。钱塘令慕天颜。请住河渚云溪。
乙巳四年。
玉林琇和尚住天目 天岸升和尚住金粟。
春二月鼎州德山全赋原直和尚寂赋壬寅受荆州护国请。道经桂林。倾城留主风穴寺。过鼎州。竹帆和尚主德山。曰我久望原和尚也。率众请住德山。道大行。二月二日。应供如常。夜三鼓。命取水一盆。刀一口。一众惊集赋。拈起刀顾众曰。学道人一切处。如当门按一口剑相似。掷刀於水。大喝而逝。火浴。烈焰中。腾起紫今梵相。宝帻抹额。郡当事数千。环拥震惊。号佛崩角。咸以为周金刚再来云。观察陈士本。有德山纪异。建塔德山。曰慧光之塔。
宝云潜曰。余挈钵袋从本师浮湘。过潭州黄龙祠。州父老竞言原和尚住灿心日。黄龙神缘梦乞清净戒事甚奇。而韶州所行乌丝笺。刻曹溪为虎说法语。虎领子远遁。潇湘天秀。龙虎耀灵。化行江汉。岂偶然哉。
澄镜月和尚住苏西园嗣雪窦云。
碓庵青和尚住三峰青苏州朱氏子。英隽绝人。幼游讲席。弃讲参储和尚於灵岩。从入天台。悟彻大法於光孝。机敏才洽。首众灵岩。储举住灵岩。辞不顾。拂衣遨游江淮间。至檇李。鹤洲太守朱葵石。请出世松陵长庆。移三峰祖席。机用缜密。道誉蔼然。葵雪青和尚住湖州弁山法华寺嗣南屏岩初补住三峰。
石叶成和尚住法昌嗣灵岩储操行清真法语稳密有古法昌之风。
山庵林和尚住太平采石乳山普明寺嗣灵岩储仁山震和尚住天台宝华嗣邓尉璧法眼清晰堪绍邓尉门风。
冬十月西湖愚庵明盂三宜和尚寂盂钱塘丁氏子。参云门澄嗣法。历住显圣梵受珠明。问法者日绕万指。晚筑愚庵西湖。闭门奉母。母顺世。哭之恸。目为失明。十月初八日。无疾。忽语侍者曰。三日后吾行矣。至期众集。相与语曰。师今尊候甚安。岂得撒手便行。盂曰。大众。好看老僧登场一笑。语毕而逝。嗣法门人俍亭挺曰。师天性峻爽。英迈不羁。每引端师子政黄牛泉大道以自托。虽屡锯狮座。往往负泉石之志。住湖上。携小舟危坐终日。或自为橹棹。放之中流。竟夜忘返。客至。见鲜衣怒马。辄避去。孤儿乞士。相往还。甚善也。独喜放生。临湖筑小池。旦晚携钱米。就渔人买鱼。或蛇鸟蚌鳖。至者辄买。即窘迫。以他物偿。全活无算。应机接物。有古云门之风。动止谐谑。无非密义。法席遍江左。老并弃去。独以愚庵终其身。学者称愚庵。尝曰。吾耻近世禅者。高心空腹。不明一经。故劳劳讲说。实不得已。他人以语言目我。失之矣。
丙午五年。
春正月二十七日扬州天宁济恒巨渤和尚寂恒住天宁二十年。敬严道法。崇正锄邪。坚刚不磨之力。雄峙淮南。浴毕。书偈曰。哆哆啝啝。六十二载。骂雨诃风。大功不宰。今朝踢倒娑婆。好看出头天外。掷笔跏趺而逝。
二月退翁储和尚应湖南抚军周召南请浮湘视赋德山后事。
雨南 和尚住江宁灵谷嗣豁堂岩道风卓冠省会。
三月十六日四州[廿/猱]州海明破山和尚寂明历主岊岳。大峨。万峰。中庆。凤山。栖灵。祥符。无际。蟠龙。佛恩。双桂十剎。宗风遐播。后当蜀变。方便化导。救免僇杀者甚众。[廿/猱]守梦明授一扇。展读。其偈曰。屐声滑滑响苍苔。老去寻山一快哉。回首五云堪一笑。澹然潇洒出尘埃。觉即遣候。而明已化去矣。郡守惊异。刊布行世。
尔愚环和尚住昆山安禅。嗣雪窦云。在雪窦职库司十五年。有杨岐宝寿之风。
夏五月南屏净慈岩和尚遽谢院事。命嗣法琅琊宗衡继席。拟退居普宁忽罹无妄。当事检丈室。经籍之外。萧然无一物。咸太息。至江宁下狱。在囹圄中。随宜说法。人人感动。虽狱卒囚凶闻开示皆警发悲悔。佛声浩浩。一时称地狱西方。
法钟觉和尚住常州天宁。嗣太白雪。雪嗣福严容。初住育王。迁琴川维摩。至姑苏寄笠虎邱山塘。放小艇古鹤涧中。作山顶扣舷歌。以见志潇洒。自得有政黄牛之风。
一足恩和尚住苏州瑞光。嗣顶目彻。初住扬州福缘。将退游匡山。乃住瑞光颇着道誉。
氷铁宗和尚继席德山。嗣原直赋。
冬具德礼和尚退灵隐住径山。灵隐百废具兴。法席冠天下。功成不居。径山上乘和尚。躬诣直指堂。以径山祖庭。扶衰振敝请礼。慨然应之。
四祖晦山显和尚继席灵隐。
支本孝和尚住湘西南台白云乘嗣。
谛辉辂和尚住尧峰兴福嗣灵隐礼。
南涧梅谷悦和尚集列祖提纲及临济正宗录嗣箸庵问。
一树荫和尚补住天宁嗣巨渤恒。
云德宝和尚开法润州报恩嗣永宁渊报恩古剎久废。为戎马之场。仅余败橡佛像而已。宝居之。以恢复力任。伉直不狥时流。镢恳诛茆。有古德之风。
丁未六年。
七月苏州遁村报恩通贤浮石和尚寂。
八月怀海清和尚住语溪北禅寺。嗣洞上紫仙阳。
九月天笠珍和尚住南涧理安寺。
吼松澄和尚住南禅嗣古镜符。符嗣龙池微。
尘甡 和尚嗣席灵谷 与雨南 同参。折节承嗣。任道为众。法席为南省首推。其后普门 雪亭 相继住持。道风不替。祥符荫曰。南屏岩荷横山将绝之绪。不以名位。介怀其后子孙皆多。折节成就。任重道法。凡绍隆法脉者。宜知所重矣。
冬十月十九日径山宏礼具德和尚寂於扬州天宁。礼再应天宁期制之请。欣然至止。衲子云拥。应机说法。倍於常时。甫经七日。命设阖山供。是夕剧谈。过夜半方寝。至五鼓兴。易新衣履。疾呼侍者。顿足一下。曰快随我上方去。先一日。法嗣硕揆志。迎师过上方说法。故云。侍僧亟至。而已逝矣。门弟子以陶龛封函。迎归灵隐。建塔慧日轩。祥符荫曰。邓山。灵岩。灵隐。海内称佛法僧三宝。灵隐门庭甲天下。学众满数万指。不减南宋佛海时。具大方便。有大慧圆悟不及施之手眼。至沉几骏发。则又度越於古云门。真欬唾回天。扬眉倒日。所谓弄大旗手者非欤。盖全力不欺。逢缘不借。故能担荷如来。称后劲之竫子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