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佛藏
- 续藏经
- 中国撰述
- 史传部
- 禅宗
- 宗统编年
宗统编年
宗统编年卷之十九
宗统编年卷之二十
临济第七世祖
讳楚圆。全州清湘李氏子。嗣汾阳。
仁宗甲子天圣二年。
临济第七世潭州石霜慈明祖嗣宗统(一十七年)。
祖住道吾禅师方会佐之。
定林沙门本延。有道行。雅为士大夫所信敬。神鼎对延称祖知见。可兴临济。会道吾虚席。延白郡守请主之。法令严肃。忘躯为法者集焉。自南源徙道吾。及石霜。会皆佐之总院事。上堂曰。一喝分宾主。照用一时行。要会个中意。日午打三更。遂喝一喝曰。且道是宾是主。还有分得者么。若也分得。朝打三千。暮打八百。若也未能。老僧失利。
乙丑三年。
丙寅四年。
丁卯五年。
曹洞宗第六世郢州大阳祖示寂。
七月十六日祖辞众。又三日以偈寄王曙侍郎。停笔而化。年八十五。
考定(按洞宗第七世祖投子青。以熙宁六年还龙舒。道俗请住白雪海会寺。计其得法之岁。至此适十年。以符太阳之记。是投子青祖受法於浮山时。乃英宗治平初年也。即以是年绍统。从天圣五年至嘉佑八年癸卯。中间三十七年。洞上宗统阙焉。载籍昭然。书以存信)。
戊辰六年。
性宗法师四明延庆法智知礼寂。
礼传台教於宝云通。住承天。迁延庆。学徒如林。日本国师遣使询法要。撰指要妙宗二钞。大悲忏仪。并金光明。普门诸记行世。学士杨亿。驸马李遵勖。荐锡紫衣师号。正月五日寂。
己巳七年。
祖受慈明师号并紫衣。
都尉李遵勖奏祖道行。赐徽号。及紫衣。
庚午八年。
法师子璇重振相宗於长水。
璇嘉禾人。从法师洪敏学楞严。至动静二相。了然不生有省。闻琅琊觉道风。趋参。值升座。遂问。清净本然。云何忽生山河大地。觉抗声曰。清净本然。云何忽生山河大地。璇豁然了悟。拟留嗣之。觉谓曰。汝宗不振久矣。宜励志扶持。以报佛恩。璇依教住长水。众几一千。以贤首宗旨。述楞严疏等行世。
禅师云门下第四世瑞州洞山晓聪寂。
聪嗣文殊真。手植万松於东岭。而恒诵金刚般若经。山中人因名其岭曰金刚。比部郎中许式。出守南昌。过莲华峰。祥公谓曰。聪道者。云门儿孙。人天眼目也。(聪游方时。在云居作灯头。因僧问泗洲大圣。因甚却向扬州出见。聪曰。君子爱财。取之以道。祥公闻之。大惊曰。云门儿孙犹在。中夜望云居拜之)可往访之。许作诗寄之曰。语言浑不滞。高蹑祖师踪。夜坐连云石。春栽带雨松。镜分金殿烛。山答月楼钟。有问西来意。虚堂对远峰。聪一日上堂辞众毕。复述颂。末曰。唯有镢头知我意。栽松时复上金刚。言讫而寂。
祥符荫曰。神鼎一见石霜。霜即名重丛林。雅相称扬。使主法席。莲华峰庵主闻洞山片语。即惊叹其为云门儿孙。中夜拜之。一见许公。亟相称道。呜呼。古人何等眼目。何等心行也。
禅师自宝继住洞山。
宝五祖戒嗣。为人廉谨。持戒精严。参五祖。主寺事。一日戒病。令侍者於库司取生姜煎药。宝叱之。戒令将钱回买。方取与。戒心重之。后至洞山。特加敬重。聪殁。遗言令继其席。适郡守亦以书嘱戒。举所知者。戒曰。卖生姜汉。住得也。宝遂说法洞山。
辛未九年。
壬申明道元年。
祖住石霜。
祖自道吾迁石霜。赞元来参。祖一见曰。好好着槽厂。元遂作驴鸣。祖曰真法器耳。俾为侍者。助舂破薪。泯泯混众十年。
台宗法师天竺慈云遵式寂。
式字知白。母梦咽明珠而生。受业於四明。力行四三昧。淳化初住慈云。讲演不倦。十月十日。诵佛而逝。灵异之迹。具於本传。
祥符荫曰。天台一宗。机至线断。幸螺溪访求於异域。得宝云四明慈云相承。以力行三昧誓持之。呜呼。弘道讵不在於人哉。
癸酉二年。
监院方会悟道受嘱。
会总院事久。每咨参。祖曰。库司事繁。且去。他日又问。祖曰。监寺异日儿孙遍天下在。何用忙为。一日祖适出。雨忽作。会侦之小径。既见。遂搊住曰。这老汉今日须与我说。不说打你去。祖曰。监寺。知是般事便休。语未卒。会大悟。即拜於泥途。问曰。狭路相逢时如何。祖曰。你且躲避我。要往那里去。会归。具威仪诣方丈礼谢。祖诃曰。未在。祖上堂。会出问。幽鸟语喃喃。辞云入乱峰时如何。祖曰。我行荒草里。汝又入深村。会曰。官不容针。更借一问。祖便喝。会曰。好喝。祖又喝。会亦喝。祖连喝两喝。会礼拜。祖曰。此事是个人。方能担荷。会拂袖而出。
安隐忍曰。后代悟繇。非强作主宰。便属依通。如此等悟处。千中无一。
祥符荫曰。汾州之於石霜。霜之於杨岐。方为脱略绳墨。具眼者辨取。
甲戌景佑元年。
善侍者坐夏金銮可真禅师还石霜得彻悟。
真自负亲见慈明。天下无可意者。至金銮。同善侍者坐夏。善与语。知其未彻。一日同山行。举论锋发。善拈一片瓦置石上曰。若向这里下得一转语。许你亲见老师。真左右视。拟对。善叱曰。伫思停机。情识未透。何曾梦见。真大愧。还石霜。祖见来。叱曰。本色行脚人。必知时节。有急甚事。夏未了。蚤至此。真泣曰。被善兄毒心。终碍塞人。故来见和尚。祖遽问如何是佛法大意。曰无云生岭上。有月落波心。祖诟曰。头白齿豁。犹作这个见解。如何脱离生死。真悚然求指示。祖曰。汝问我。真理前语问祖。祖震声喝曰。无云生岭上。有月落波心。真於言下大悟。
祥符荫曰。廓侍者不惜手脚。於华严鹿门。今善侍者。以一片瓦去却翠岩真心所碍塞。使之再向祖言下大悟。两侍者可谓眼目诸方者矣。鹿门特为煎茶告众曰。参学龙象。直须仔细。入室决择。不得容易。逴得个语。便以为极则。道我灵利。被明眼人觑破。却成一场笑具。图个甚么。只为我慢无明。不能回转。亲近上流。赖得明眼道人。不惜身命。对众证据。此恩难报。噫。痛定思痛。真药石之言哉。
禅师悟真补住道吾。
真参祖嗣法。
禅师谷泉住保真。
泉放浪湖中。访祖於道吾。登衡岳顶。住懒瓒岩。移芭蕉。又移保真。乃衡湘至险绝处。一夕地坐。祝融峰。有大蟒盘绕。泉解衣带缚其腰。中夜不见。明日遍山寻之。衣带缠枯松上。尝以杖荷大酒瓢往来山中。人问瓢中何物。曰大道浆也。
禅师汾阳支下大愚守芝寂。
芝住大愚翠岩两山。众未尝登三十辈。屋老以木拄将倾处。过者疑将压焉。提笠日走城郭村落。寺如传舍。粥饭亦有不继。尝作洞山麻三斤偈曰。横眸读梵字。弹舌念真言。吹火长尖嘴。柴生满灶烟。又示众。沙里无油事可哀。翠岩嚼饭喂婴孩。他时好恶知端的。始觉从前满面灰。
乙亥二年。
祖住南岳福严书记慧南入室领悟。
南玉山章氏子。幼不茹荤。不游戏。弃家受具。坐必跏趺。行必直视。依泐潭澄。令分座接物。名振诸方。文悦见之。叹曰。南有道之器也。惜未授本色钳锤耳。会同游西山。夜话云门法道。悦曰。澄公虽是云门之后。法道果矣。南问所以异。曰云门如九转丹砂。点铁成金。澄公如药汞银。徒可玩。入鍜则流去。南怒以枕投之。明日悦谢过。又曰。云门气宇如王。甘死语下乎。澄公有法授人。死语也。死语其能活人乎。即背去。南挽之曰。若如是。则谁可汝意。曰石霜圆手段出诸方。子宜见之。不可后也。南默计曰。悦师翠岩。使我见石霜。见之有得。於悦何有哉。遂造石霜。中途闻祖不事事。慢侮少丛林。乃登衡岳谒福严贤。贤命掌记。俄贤卒。郡守以祖补之。南心喜。且欲观其人。祖既至。贬剥诸方。件件数为邪解。泐潭密付旨诀。皆在所斥中。南为气索。念悦平日之语。翻然改曰。大丈夫心膂之间。其可自为疑碍乎。遂造其室。祖曰。书记已领徒游方。借有疑。可坐而商略。南固辞。哀恳愈切。祖曰。书记学云门禅。必善其旨。如曰放洞山三顿棒。是有吃棒分。无吃棒分。曰有吃棒分。祖色庄曰。闻三顿棒声。便是吃棒。则从朝至暮。鹊噪鸦鸣。皆应吃棒。祖即端坐受南炷香作礼。祖复问。脱如汝会云门意旨。则赵州道台山婆子。我为汝勘破了也。且那里是他勘破婆子处。南汗下不能答。趋出。次日又诣。祖诟骂不已。南曰。骂岂慈悲法施耶。祖笑曰。你作骂会那。南於言下大悟。失声曰。泐潭果是死语。呈偈曰。杰出丛林是赵州。老婆勘破没来由。而今四海明如镜。行人莫与路为雠。祖以手指没字。南为易有字。祖颔之。遂留月余辞去。问祖曰。大事毕竟如何。祖呵曰。着衣吃饭不是毕竟。屙屎送尿不是毕竟。
丙子三年。
居士李遵勖集广灯录成帝制序。
禅师首山支下汝州广慧元琏寂。
琏初依招庆觉。诵维摩经次。觉问曰。经在这里。维摩在甚么处。茫然无以对。涕泣曰。大丈夫汉。被人一同。无词可措。岂不愧哉。於是历参五十余员尊宿。不能契旨。遂趋首山。领悟正月二十六日。示四圆相。自书虎狗鼠牛字於中。揭方丈门。遂至九月二十六日寂。景德间宗师。为高名士大夫所尊服。而又享有高寿。预知报谢。琏其冠也。
丁丑四年。
祖住兴化。
上堂曰。山僧居福严。祇见福严境界。晏起蚤眠。有时云生碧嶂。月落寒潭。音声鸟。飞鸣般若台前。娑罗花。香散祝融峰畔。把瘦筇。坐盘石。与五湖衲子时话玄微。灰头土面。住兴化。祇见兴化家风。迎来送去。门连城市。车马骈阗。渔唱潇湘。猿啼岳麓。丝竹歌谣。时时入耳。复与四海高人。日谈禅道。岁月都忘。且道居深山。住城郭。还有优劣也无。试道看。良久曰。是处是慈氏。无门无善财。
禅师承古往荐福。
古少为书生。博学有声。出家从太阳玄游。又谒南岳雅。雅许入室。游庐山。居宏觉塔院。号古塔主。说法芝山。范仲淹守饶。迎古住荐福。
戊寅宝元元年。
祖至京会李都尉。
都尉遵勖。遣使邀祖曰。海内法友。唯师与杨大年耳。大年弃我而去。仆年来顿觉衰落。忽死以一见公。仍以书抵潭帅敦遣之。祖恻然。舟而东下。道过琅琊。为觉作牧牛歌。觉默得其游戏三昧。至京与李都尉会月余。而李果殁。临终问答偈语。帝闻之嘉叹。有旨赐官舟南归。中途得风痹疾。
己卯二年。
庚辰康定元年。
临济第七世石霜慈明祖示寂。
世寿五十四。腊三十二。铭行实於兴化。塔全身於石霜。
临济第八世祖
讳方会。袁州宜春冷氏子。嗣石霜。
临济第八世杨岐祖嗣宗统(一十年)。
祖住杨岐。
祖还九峰萍实。宜春令请住杨岐。室中问僧。栗棘蓬。你作么生吞。金刚圈。你作么生透。初住老屋败椽。适隆冬。雪霰满床。居不遑处。衲子投诚。愿充修造。祖却之曰。我佛有言。时当减劫。高岸深谷。变迁不常。安得圆满如意。自求称足。汝等出家学道。做手脚未稳。已是四五十岁。讵有闲工夫事丰屋耶。竟辞之。翌日上堂曰。杨岐乍住屋壁疎。满床尽撒雪珍珠。缩却项。暗嗟吁。翻忆古人树下居。
辛巳庆历元年(二月京师雨药)。
壬午二年。
癸未三年。
禅师慧南开法同安。
甲申四年。
禅师守端来参领悟。
端依茶陵郁禅师披削。来参祖。祖一日忽问受业师为谁。端曰。茶陵郁和尚。祖曰。吾闻伊过桥遭颠有省。作偈甚奇。能记否。端诵曰。我有明珠一颗。久被尘劳关锁。今朝尘尽光生。照破山河万朵。祖笑而趋起。端愕然通夕不寐。黎明咨询之。适岁暮。祖曰。汝见昨日打驱傩者么。曰见。祖曰。汝一筹不及渠。端愈大骇。曰何谓也。祖曰。渠爱人笑。汝怕人笑。端大悟(郁因杨岐化主为举百尺竿头进步语。参究遭跌有省。走谒祖。祖印可之。后亦嗣祖)。
乙酉五年。
丙戌六年。
祖自杨岐迁住潭州云盖山。
丁亥七年。
戊子八年。
大士法华志言寂(未详法嗣)。
言寿春许氏子。仁宗始不豫。国嗣未立。大臣请择宗室贤者居京师。仁宗夜焚香默祷曰。翊日化成殿具斋。虔请法华大士。俯临无却。左右莫闻也。清旦道衣凝立而待。俄侍卫奏。言法华自右掖门直趋寝殿。禁兵呵止不得。仁宗笑曰。吾请之来耳。及至。竟升御榻而坐。仁宗以储嗣为问。索笔大书十三十三数行。掷笔去。至英宗即位。乃濮安懿王第十三子也。十一月二十三日将化。谓人曰。吾从无量劫来。成就逝多国土。分身扬化。今南归矣。言毕右胁而逝。
禅师大相国寺德章入对延春阁。
章嗣石霜祖。九月一日诏章於延春阁下斋。宣问佛法。
己丑皇佑元年。
禅师仁勇造云盖顿悟。
勇容止渊秀。幼通台教。更衣谒雪窦显。显意其可任大法。诮之曰。央庠座主。勇愤悱下山。望雪窦拜曰。我此生行脚。参禅道不过雪窦。誓不归乡。即往泐潭。逾纪疑情未泮。闻祖移云盖。能钤链学者。直造其室。一语未及。顿明心印(后从端祖游。研极玄奥。出世两住保宁)。
临济第八世杨岐祖示寂。
洪觉范曰。临济七传而得石霜圆。圆之子一为积翠南。一为杨岐会。南之设施。如坐四达之衢。聚珍怪百物而鬻之。遗簪堕珥。随所探焉。骎骎末流。冒其氏者。未可一二数也。会乃如玉人之治璠玙。珷玞废矣。故其子孙皆光明照人。克世其家。盖碧落碑。无赝本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