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统编年

  示众曰。我有时先照后用。有时先用后照。有时照用同时。有时照用不同时。先照后用。有人在。先用后照。有法在。照用同时。驱耕夫之牛。夺饥人之食。敲骨取髓。痛下针锥。照用不同时。有问有答。立宾立主。合水和泥。应机接物。若是过量人。向未举已前。撩起便行。犹校些子。
  汾阳昭曰。先照后用。且共汝商量。先用后照。汝也是个人始得。照用同时。汝作么生当抵。照用不同时。汝作么生凑泊。
  琅琊觉曰。先照后用。露师子之爪牙。先用后照。纵象王之威猛。照用同时。如龙得水。致雨腾云。照用不同时。提奖婴儿拊怜赤子。此是古人建立法门。为合如是。不合如是。若合如是。纪信乘九龙之辇。不合如是。项羽失千里之骓。还有为琅琊出气的么。如无。山僧自道去也。卓拄杖。
  安隐忍曰。先师三峰藏尝云。待心死而伏诛。须切用前之照。先擒下而去缚。略挑后用之灯。实照用之真虎。譬如神医。刮骨疗病。必见病而下刀。若确定一方。妄加针割。是重增一病矣。古德云。才有所重。便成窠臼。夫学者之窠臼不一。而宗师之照用临时。自古圣人。莫不皆尔。如夹山之接洛浦。大觉之接兴化。所谓心死而伏诛。擒下而去缚者也。盖二公之病。在有一橛硬禅之主宰。所以才问便喝。将谓禅道如是而已。赖二大老临之以法镜。使其无逃隐处。然后乞命於我。故一言而起其痼疾。所云略挑用后之灯是也。
  庚午大中四年。
  辛未五年。
  佛灭后一千八百年。
  存奖禅师圆具。
  壬申六年。
  行僧成都福威寺定兰然臂。
  癸酉七年。
  诏天下祖塔未赐谥号者所在以闻太常考行颁赐。
  沩山首建第一世大圆祖示寂。
  祖一日谓仰山曰。寂子速道。莫入阴界。仰山曰。慧寂信亦不立。祖曰。子信了不立。不信不立。曰只是慧寂。更信阿谁。祖曰。若恁么即是定性声闻。曰慧寂佛亦不见。上堂示众曰。老僧百年后。向山下作一头水牯牛。左胁书五字云。沩山僧某甲。此时唤作沩山僧。又是水牯牛。唤作水牯牛。又是沩山僧唤作什么即得。凡敷扬宗教。四十余年。首建宗旨三十五年。寿八十三。腊六十四。春正月十九日示寂。勅谥大圆禅师。塔曰清净。
  仰山祖传示九十七种圆相(共一百零二相。除去重出五相。九十七个正)。
  祥符荫曰。沩仰父子机深。开凿人天眼目。以垂范百世。故仰山所立宗旨。即书於沩山之后。非曰交互增辉也。但欲学者於无名无相处。更进一步耳。
  
  开为百二十。合为九十七。一十九种门施设。
  一垂示三昧门  二问答互换门  三性起无作门  四缘起无碍门  五明机普互门  六暗合宾主门  七三生不隔门  八即约明真门  九用了生缘门  十就生显法门  十一冥府生缘门  十二三境顺真门  十三随机识生门  十四海印收生门  十五密用灵机门  十六啐啄同时门  十七随随收放门  十八卷舒无任门  十九一多自在门
  祥符荫曰。仰山祖悬应西天祖师付嘱圆相之记。实果位圣人。未登具即谒耽源。源谓曰。国师当时传得六代祖师圆相。共九十七个。授与老僧。乃曰。吾灭后三十年。南方有一沙弥到来。大兴此教。次第传授。无令断绝。我今付汝。当奉持。遂将其本付祖。祖接得。一览便将火烧却。耽源一日问。前来诸相甚宜秘惜。祖曰。当看了。便烧却也。源曰。吾此法门。无人能会。唯先师。及诸祖师。诸大圣人。方可委悉。子何得焚之。祖曰。慧寂一览。已知其意。但用得。不可执本也。源曰。然虽如此。於子即得。后人信之不及。祖曰。和尚若要。重录不难。即重集一本呈上。更无遗失。后耽源上堂。祖出众作此○相以手拓呈。却叉手立。源以两手相交作拳示之。祖进前三步作女人拜。源点头。祖便礼拜。后因僧参。问和尚还识字否。祖曰。随分。僧以手画此○相拓呈。祖以衣袖拂之。僧又作此○相拓呈。祖以两手作背抛势。僧以目视之。祖低头。僧绕祖一匝。祖便打。像遂出去。又祖坐次。有僧来作礼。祖不顾。其僧乃问。师识字否。祖曰。随分。僧乃右旋一匝曰。是甚么字。祖於地上书十字酬之。僧又左旋一匝曰。是甚么字。祖改十字作卍字。僧画此○相以两手拓。如修罗掌日月势。曰是甚么字。祖乃画此○相对之。僧乃作娄至德势。祖曰。如是如是。此是诸佛之所护念。汝亦如是。吾亦如是。善自护持。其僧礼谢。腾空而去。时有一道者见。经五日后遂问祖。祖曰。汝还见否。道者曰。某甲见出门腾空而去。祖曰。此是西天罗汉。故来探吾道。道者曰。某虽睹种种三昧。不辨其理。祖曰。吾以义为汝解释。此是八种三昧。是觉海变为义海。体则同然。此义合有因有果。即时异时。总别不离隐身三昧也。观此则知九十七种圆相。皆佛祖直示全提。百千法门。河沙妙用。皆从此出。而不与百千法门。河沙妙用为侣。祖称东土小释迦。其一十九门施设。非妙得祖佛机宜。何能显密尽善如此。后之一橛头禅。触处偏枯者。须一一透过。如阵清风过荆棘林。了无挂碍。日用方可见行此事。人天眼目载五峰良五观悟谓圆相总有六名。曰圆相。曰暗机。曰义海。曰字海。曰意语。曰默论。有云画此[○@牛]相者。乃纵意。画此[○@佛]者夺意。[○@人]此为相肯。○此为许相见。此为举函索盖。答者当以此相。则函盖相称。此为抱玉求鉴。答者当於其中书某字答之。[○@ㄙ]此为钩入索续。答者当於ㄙ字侧添亻。乃问者钩入。答者索续。共成宝器相。[○@(俬-禾)]此为已成宝器相。答者於中书土字答之。此为玄印玄旨相。独脱超前众相不着也。审如是。是犹市贾私为志验。三尺牧竖语之故。即无不喻。虽有圣智。不问不可强解矣。谓入圣位者。所建法幢乃如是乎。傀儡登场。痴人说梦。良可悲夫。
  祥符荫曰。华严经偈云。如来得菩提。实不系於日。诸佛出世。以大事了毕为一期方便。祖师绍佛传法。化缘示见。亦不过空中电影。不住长空。所以诸祖行迹。年月或阙而不详。以法垂后世。虽千古不隔目前。如亲承面禀也。又心灯光照。焰布无涯。非如世间箕裘嗣续。乃称绍述。沩仰云门法眼三宗。迄今正眼昭然。流辉并耀。浩劫有穷。斯文未泯。岂谓其传世未永。宗统遂湮乎。编年阙疑。正所以示信。心灯绵亘古今。彼此不隔一线。帝网重重。交光涉入。后起明宗者。百世不惑。是在其人矣。
  甲戌八年。
  乙亥九年。
  禅师存奖来参。
  侍中张重。起戒坛於涿郡。请奖统领讲筵。奖罢讲参祖。为侍者。一日元安(是为洛浦)来参。祖问甚处来。安曰。銮城来。祖曰。有事相借问得么。安曰。新戒不会。祖曰。打破大唐国。觅个不会底人也无。参堂去。奖随后请问曰。适来新到。是成褫他。不成褫他。祖曰。我谁管你成褫不成褫。奖曰。和尚祇解将死雀就地弹。不解将一转语盖覆却。祖曰。你又作么生。奖曰。请和尚作新到。祖遂曰。新戒不会。奖曰。却是老僧罪过。祖曰。你语藏锋。奖拟议。祖便打。至晚祖又曰。我今日问新到。是将死雀就地弹。就窠子里打。及至你出得语。又喝起了。向青云里打。奖曰。草贼大败。祖又打。
  丙子十年。
  丁丑十一年。
  戊寅十二年。
  禅师慧然住镇州三圣院存奖禅师为第一座。
  然初参仰山。后嗣祖。开法三圣。奖佐之为首座。常曰。我向南方行脚一遭。拄杖头不曾拨着一个会佛法底人。然闻之。乃问曰。你具个什么眼。便恁么道。奖便喝。然曰。须是你始得。
  己卯十三年。
  存奖禅师至大觉为院主。
  魏府大觉和尚(名号阙)嗣祖。住魏府大觉。奖为院主。一日觉唤院主。我闻你道向南方行脚一遭。拄杖头不曾拨着一个会佛法底。你凭个什么道理。与么道。奖便喝。觉便打。奖又喝。觉又打。奖来日从法堂过。觉召院主。我直下疑你昨日这两喝。奖又喝。觉又打。奖再喝。觉再打。奖曰。某於三圣师兄处学得个宾主句。总被师兄折倒了也。愿与某个安乐法门。觉曰。这瞎汉来这里纳败阙。脱下衲衣。痛与一顿。奖於言下领旨。
  考定(奖在三圣首众。於大觉为院主。详考其时。皆在咸通年前。盖祖大中初。开法镇州临济。三圣大觉及奖等。先后从之参悟。逮咸通以后。祖因兵革。欲离河北。而三圣大觉。各俱领院。奖南方行脚。已回河北。其佐三圣大觉。当在斯时。於大觉言下。荐得临济先师於黄檗处吃棒底道理者。乃后来录此公案。在济祖已寂之后。追述其意而序之。非奖当时口道之语。灯录诸书。皆因记录而误承之者也)。
  禅师马祖支下第二世普化振铎而化。
  化嗣盘山积。辅弼临济。将示灭。乃入市谓人曰。乞我一个直裰。人或与披袄。或与布裘。皆不受。振铎而去。祖令人送与一棺。化笑曰。临济饶舌。便受之。乃辞众曰。普化明日去东门死也。至明日。郡人相率送化出城。化厉声曰。今日葬不合青乌。乃曰。明日南门迁化。至明日出南门。人又随之。化又曰。明日出西门方吉。至日人出渐稀。出已还返。人意稍怠。第四日自擎棺出北门外。振铎入棺而逝。郡人奔走出城。揭棺视之已不见。惟闻空中铎声渐远。莫测其繇。

  宗统编年卷之十四
  宗统编年卷之十五

  懿宗(名漼在位十四年)。
  懿宗庚辰咸通元年。
  祖应默太尉请。
  祖因丁兵革。欲离河北。太尉默君和於城中舍宅为寺。亦以临济为额延祖。祖受其请居之。
  从谂禅师住赵州观音院。
  谂行脚时参祖。方将洗脚。祖便问。如何是祖师西来意。谂曰。恰值老僧洗脚。祖近前作听势。谂曰。会即便会。啖啄作么。祖便归方丈。住观音院。示众云。老僧行脚时。除二时斋粥是杂用心。余外更无别用心处。又曰。老僧此间即以本分事接人。若随伊根机接。自有三乘十二分教。若是不会。谁之过欤。又曰。老僧将一茎草作丈六金身用。把丈六金身作一茎草用。僧问。十二时中。如何用心。谂曰。汝被十二时辰使。老僧使得十二时。僧问。如何是祖师西来意。谂曰。庭前栢树子。曰和尚莫将境示人。谂曰。我不将境示人。曰如何是祖师西来意。谂曰。庭前栢树子。问新到。曾到此间么。僧曰。曾到。曰吃茶去。又问僧。僧曰。不曾到。谂曰。吃茶去。院主问曰。为甚曾到也云吃茶去。不曾到也云吹茶去。谂召院主。主应诺。谂曰。吃茶去。僧问狗子还有佛性也无。谂曰无。曰上至诸佛。下至蝼蚁。皆有佛性。狗子为甚却无。谂曰。为伊有业识在。又僧问狗子还有佛性也无。验曰有。曰既有为甚入这皮袋里。谂曰。知而故犯。有官人问和尚还入地狱否。谂曰。老僧末上入。曰大善知识为甚么入地狱。谂曰。我若不入。阿谁教化汝。马大夫问和尚还修行也无。谂曰。老僧若修行即祸事。曰和尚若不修行。教甚么人修行。谂曰。大夫是修行底人。曰某甲何名修行。谂曰。若不修行。争得扑在人王位中。喂得来赤冻红地。无有解出期。大夫乃下泪拜谢。
  洞山祖建立五位君臣等宗旨嗣法曹山唱明之。
  祖初住新丰。次盛化於洞山。示五位君臣颂曰。正中偏。三更初夜月明前。莫怪相逢不相识。隐隐犹怀旧日嫌。偏中正。失晓老婆逢古镜。分明觌面别无真。休更迷头犹认影。正中来。无中有路隔尘埃。但能不触当今讳。也胜前朝断舌才。兼中至。两刃交锋不须避。好手犹如火里莲。宛然自有冲天志。兼中到。不落有无谁敢和。人人尽欲出常流。折合还归炭里坐。
  上堂。向时作么生。奉时作么生。功时作么生。共功时作么生。功功时作么生。僧问。如何是向。祖曰。吃饭时作么生。曰如何是奉。祖曰。背时作么生。曰如何是功。祖曰。放下镢头时作么生。曰如何是共功。祖曰。不得色。曰如何是功功。祖曰。不共。乃示颂曰。(向)圣主由来法帝尧。御人以礼曲龙腰。有时闹市头边过。到处文明贺圣朝。(奉)净洗浓妆为阿谁。子规声里劝人归。百花落尽啼无尽。更向乱峰深处啼。(功)枯木花开劫外春。倒骑玉象趂麒麟。而今高隐千峰外。月皎风清好日辰。(共功)众生诸佛不相侵。山自高兮水自深。万别千差明底事。鹧鸪啼处百花新。(功功)头角才生已不堪。拟心求佛好羞惭。迢迢空劫无人识。肯向南询五十三。
  僧问曹山祖五位君臣旨诀。祖曰。正位即空界。本来无物。偏位即色界。有万象形。正中偏者。背理就事。偏中正者。舍事入理。兼带者。冥应众缘。不堕诸有。非染非净。非正非偏。故曰。虚玄大道。无着真宗。从上先德。推此一位。最妙最玄。当详审辨明。君为正位。臣为偏位。臣向君是偏中正。君视臣是正中偏。君臣道合是兼带语。僧问。如何是君。曹山祖曰。妙德尊寰宇。高明朗太虚。曰如何是臣。祖曰。灵机宏圣道。真智利群生。曰如何是臣向君。祖曰。不堕诸异趣。凝情望圣容。曰如何是君视臣。祖曰。妙容虽不动。光烛本无偏。曰如何是君臣道合。祖曰。浑然无内外。和融上下平。祖又曰。似君臣偏正言者。不欲犯中故。臣称君不敢斥言是也。此吾法宗要。乃示偈曰。学者先须识自宗。莫将真际杂顽空。妙明体性知伤触。力在逢缘不借中。出语值教烧不着。潜行须与古人同。无身有事超岐路。无事无身落始终。复作五相[○@(?/─)]偈曰。白衣虽拜相。此事不为奇。积代簪缨者。休言落魄时。(正中偏向)[○@(─/?)]偈曰。子时当正位。明正在君臣。未离兜率界。乌鸡雪上行。(偏中正奉)⊙偈曰。焰里寒氷结。杨花九月飞。泥牛吼水月。木马逐风嘶。(正中来功)○偈曰。王宫初降日。玉兔岂能离。未得无功旨。人天何太迟。(兼中至共功)●偈曰。浑然藏理事。朕兆卒难明。威音王未晓。弥勒岂惺惺(兼中到功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