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佛藏
- 续藏经
- 中国撰述
- 史传部
- 杂传
- 名公法喜志
名公法喜志
柳柳州
柳宗元字子厚。解人。第进士。博学宏辞科。贞元中拜监察御史。元和中为柳州刺史。后贬永州司马。因自放山泽间。湮郁牢骚一寓诸文。其撰般舟和尚碑曰。和尚心大行密。礼卑道尊。以为由定发慧。必用毗尼。乃即崇岭作精室曰般舟台焉。呜呼。无得而修故念为实相。不取於法。故律为大乘。万行方厉。入性恒如。寂用之涯。不可得也。送浩初上人叙曰。韩退之病予嗜浮图言。訾予与浮图游。浮图诚有不可斥者。往往与易论语合。诚乐之。[奭-人+大]然不与孔子异道。退之好儒未能过杨子。杨子之书。於庄墨申韩皆有取焉。浮图者反不及庄墨申韩之怪僻险贼欤。曰以其夷也。以夷则将友恶来盗跖而贱季札由予乎。吾之所取者与易论语合。虽圣人复起不得而斥也。子厚此书。推奖释氏可谓极至。其送浚上人归省叙。撰净土院记。南岳大明律师碑。具载唐史不可枚举。
刘梦得
刘禹锡。字梦得。中山人。擢进士。登博学宏辞科。累官集贤直学士。晚年以文章自娱。白居易推为诗豪。尝撰六祖大鉴禅师碑曰。如来灭后。五百岁而摩腾竺法兰以经来。华人始闻其言。犹夫重昏之见吻爽。后五百岁而达磨以法来。华人始传其心。犹夫昧且之睹白日。自达磨六传至大鉴。如贯意珠。有先后而无同异。世之言真宗者。所谓顿门。初达磨与佛衣俱来。得道传付以为心印。至大鉴置而不传。岂以是为刍狗耶。又撰佛衣铭曰。不有信器。众生曷归。是开便门。非止传衣。初必有终。传岂无已。物必归尽。衣胡久恃。先终知终。用乃不穷。我道无朽。衣於何有。其用已陈。孰非刍狗。
于刺史
于頔。字允元。代人。贞元十四年拜山东节度使。初为为湖州刺史。进沙门皎然杼山诗集藏於御书殿。与襄阳庞居士相得甚欢。一日诣居士问疾。居士谓曰。但愿空诸所有。慎勿实诸所无。又尝问紫玉禅禅。师是黑风。吹甚船舫。漂堕罗剎鬼国。师曰。于頔这客作汉。问恁么事作么。頔当时失色。师指云。祇这便是漂堕罗剎鬼国也。頔闻已信受。
李元宾
李观。字元宾。华之从子。贞元中举宏辞。善属文。一洗前人时调。与韩愈相上下。卒年二十九。退之为作墓铭。其居父忧也。刺血写金刚经。奇香发其舍。郁然连日。香及其邻。
李习之
李翱。字习之。赵郡人。以文章见推当时。中进士第。元和初为国史修撰。性峭鲠。尝面折宰相李逢吉之过。刺朗州。慕药山惟俨禅师道风。入山谒之。药山执经不顾。翱遂拂衣云。见面不如闻名。山却呼太守。翱应诺。山云何得贵耳贱目。翱谢之。乃曰如何是道。山以手指上下云会么。翱云不会山云。云在青天水在瓶。翱欣然答以偈曰。练得身形似鹤形。千株松下两函经。我来问道无余说。云在青天水在瓶。一夕师登山。忽云开见月。大啸一声。声落澧阳八九十里许翱闻之。复寄偈曰。选得幽居惬野情。终年无送亦无迎。有时独上孤峰项。月下披云啸一声。
权载之
权德舆。字载之。秦州人。少以文章称。德宗闻其才。召为左补阙。累迁礼部尚书。德舆於经术无不贯综。虽动止无外饰而酝藉风流。自然可慕。尝着草衣禅师宴坐记曰。师居南岳三十年。足不蹈地。口不尝味。时无暑寒。一绳床而已。万有嚣然。此身不动。其内则以三世五蕴皆从妄作。然后以有法谛观十二缘。於正智中。得真常真我。方寸之地。湛然虚无。身及智慧。二俱清净。微言软语。有时而闻。如雨润万物。风行空中。履其门阈。皆获趋入。
徐岱
徐岱。苏州人。於学无所不通。辨论明锐。帝每遇诞日。诏佛老二氏与群臣大论麟德殿。岱始论三家若矛盾而卒同归於善。帝大悦。官至校书郎。
李义山
李商隐。字义山。河内人。举进士。累官工部员外郎。诗文魂迈奇古。世号其诗为西昆体。有赞佛偈曰。吾儒之师。曰鲁仲尼。仲尼师聃。龙吾不知。聃师天竺。善入无为。稽首大觉。吾师师师。商隐慕悟达国师知玄之道。以弟子礼事之。尝苦眼疾冥祷。玄寄天眼偈三章。读讫疾愈。
卢源一
卢士衍。字源一。家世官阀。勘解职仕。不三十余。历八诸侯府。皆掌剧事。性强迈不录幽琐。为吏所构。谪官建州。有异人密授心契。冥失所在。胤子积岁穷索无所得。一夕於衡山佛舍众头陀中灯下识之。号叫泣血无所顾。明复亡之矣先是众以为姜头陀。至是知其为卢也。元和中元微之拜张中丞於湘潭。适士衍在座。即日诣所舍东寺一见相笑。尽得本。元遂赠以七言五韵。云卢师深话出家由。剃尽心花始剃头。马哭青山别车匿。鹊飞螺髻见罗睺。还来旧日经行处。似隔前身梦寐游。为向八龙兄弟说。他生灭会此生休。
裴宽
裴宽。闻喜人。官河刺史。州久旱。宽入境輙雨。徙河南尹。不屈附权贵。拜礼部尚书。喜佛氏。与沙门游。习诵其书老弥笃云。
法喜志卷二
法喜志卷三
氷莲道人 夏树芳 辑
寤斗居士 冯 定 阅
白少傅
白居易。字乐天。年十七登进士。宪宗朝极被宠遇。时事无不言。为当路所忌。遂摈斥不得施。乃放意文酒。东都所居。疏沼种树。架石楼香山。凿八节滩。自号醉吟先生。晚年好佛特甚。至经月不茹荤。长庆二年知杭州。问道於鸟窠禅师。见师栖止巢上。乃问曰师住处甚险。师曰太守危险尤甚。曰。弟子位镇江山。何险之有。师曰。薪火相交。识性不停得非险乎。居易服其言。作礼而退。尝问惟宽禅师何以修心。师云。心本无损伤。云何要修理。无论垢与净。一切勿念起。又问垢即不可念。净亦无念可乎。师曰。如人眼睛上。一物不可住。金屑虽珍宝。在眼亦为翳。乐天从此悟入。又谘心要於凝禅师。得八言广为八偈。八言者。曰观曰觉。曰定曰慧。曰明曰通。曰济曰舍。其观偈曰。以心中眼。观心外相。从何而有。从何而丧。观之又观。则辨真妄。末后舍偈曰。众苦既济。大悲亦舍。苦既非真。悲亦是假。是故众生。实无度者。年七十五。赠尚书左仆射。宣宗以诗吊之。既卒。以其所居施为佛寺。
李浚之
李渤。字浚之。初隐庐山。更从少室。元和初。李巽韦况交章荐之。以右拾遗召不拜。洛阳令韩愈遗书曰。朝士引领东望。若景星凤凰争睹为快。始出为谏议大夫。朝有阙政。輙附章列上。孤掺自将。虽屡斥不少衰其节。为江州刺史日。尝问归宗禅师曰。须弥纳芥子即不问。如何是芥子纳须弥。师曰人传使君读万卷书是否。渤曰然。师曰。摩顶至踵如椰子大。万卷书何处。着渤有省。
杜彦之
杜荀鹤。字彦之。牧之子。大中间登科。官至翰林学士。所居得香林之胜。与顾云诸贤为友。自号九华山人。有诗集行世。其送僧诗曰。利门名路两何凭。百岁风前短焰灯。只恐为僧心不了。为僧心了总输僧。
韦南康
韦皋。字城武。万年人。皋初生。厥父饭僧祈福。忽有应真尊者至。斋毕。乳媪抱儿求咒愿。尊者起谓众曰。此儿诸葛武侯也。他日有美政於蜀。宜以武字之。言讫不见。其后皋游宦出处。节义功名。大槩与武侯相类。始李白为蜀道难以斥严武。陆扬更为蜀道易以美[自/本]焉。治蜀二十一年。官至大尉中书令。封南康郡王。雅好释氏法。嘉州弥勒如来石像初成。皋为之记曰。头围七尺。目广二丈。其余相好。一一称是。世美其简而雅。又尝训鹦鹉念佛。鹦鹉毙。以桑门故事暗维之。得舍利十余粒。皋为之记。其抑扬赞叹。颇得禅那之妙。
皇甫湜
皇甫湜。字持正。新安人。元和中擢进士。游心内典。其送简师叙曰。凤羽而麟毛。此鸟兽也。经传以比圣人。师虽佛氏而儒其行。虽夷狄其衣服。而仁义其心。即未齿於士。与凤麟类矣。不犹愈於冠冤朝服。或漏於淫怪之说。以斁彝伦者耶。官至工部郎中。韩愈爱其才。与李翱张籍齐名。
韩昌黎
韩愈。字退之。南阳人。三岁而孤。鞠於嫂郑氏。自知读书。日记数千言。既长。尽通经史百家之学。擢进士第。累官刑部侍郎。宪宗迎佛骨。上表极谏。贬潮州刺史。既至潮。闻大颠禅师之名。致书问道。书三至。颠始入郭。愈敬礼焉。留师旬日乃返。后因祀神海上。登灵山。复造其居问道。寻改袁州。施衣二袭为别。后周茂叔往灵山寺访大颠遗迹。见文公留衣亭故事。题诗壁间曰。退之自谓如夫子。原道深排释老非。不识大颠何似者。数书珍重更留衣。
裴公美
裴休。字公美。孟州人。儿时与兄弟偕隐。昼讲经。夜着书。经年不出户。有馈鹿者诸生荐之。休不食。曰蔬食犹不足。今一啖肉。后将何继。擢进士为监察御史。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嗜浮图法。讲求其说。虽当世嘲之而所好不衰。公守新安日。属运禅师初於黄蘗山。舍众入大安精舍。混迹劳侣。公入寺因观壁间画。乃问是何图相。主事者对曰。高僧真仪公曰。真仪可观。高僧何在。僧皆无对。公曰此间有禅人否。曰近有一僧投寺执役。颇似禅者。公命至。睹之欣然。曰休适有一问。诸德吝辞。今请和尚代酬一语。运曰。第言之。公即举前问。运朗声曰裴休。公应诺。运曰。在什么处。公当下知旨。如获髻珠。遂迎入府第。旦夕问法。及移镇宛陵亦命与俱。由是深彻法源。复与圭峰密禅师道缘尤密。年七十有四卒。休能文章。书楷遒媚有体法。为人掺守严正。进止雍闲。宣宗尝曰。此真儒者。居尝不御酒肉。着释氏文数万言。如作劝发菩提心文。圆觉经叙。法界观叙。禅源诠叙。世皆服其精要。
丁繁
丁繁。自尚书郎参灵度师。去官求道。日食脱粟二外。钵水一盂。夏月夜禅。虽飞蚊咂食终不摇动。
陈琡
陈琡。鸿之子。咸通中佐廉使郭常侍铨之幕於徐。性耿介。非其人不与之交。同院有姓武者。为元衡相国之后。汾阳之壻也。琡心不屑与为侣。遂挈家居於芧山。与妻子隔山而居。短褐束绦。焚香习禅而已。在职之时。惟流沟寺长老与之款接。自述坛经三卷。今在藏中。临行留一章与僧云。行若独轮车。常畏大道覆。止若圆底器。常恐他物触。行止既如此。安得不离俗。乾符中弟琏复佐薜能幕於徐。薜公重其为人。延请入城。遂坚拒之曰。琡已有誓不践公门矣。薜乃携舟造之。清言永日。不宿而去。
崔群
崔群。武城人。未冠举进士。累官翰林学士。数进谠言。宪宗嘉纳之。后被谮出为湖广观察使。公至任。即访湖南如会禅师问曰。师以何得。师曰。见性得。时师方病眼。公曰。既云见性。其奈眼何。师曰。见性非眼。眼病何害。公稽首称谢。穆宗朝超拜吏部尚书。
司空表圣
司空图。字表圣。河内人。咸通末进士。拜谏议大夫不赴。居中条山官谷。作休休亭。以禅悦为乐。号耐辱居士。有诗云。昨日流莺今日蝉。起来又是夕阳天。六龙飞辔常相窘。更忍临危自着鞭。
吕许公
吕蒙正。字圣功。太宗时举进士第一。累官参知政事。封许国公。少时寄食僧房。得以安意书史。后执政十年。郊祀俸给皆不请。帝问其故。对以私恩未报。帝诘之。以实对。帝曰。僧中有若人耶。赐紫袍加号以旌之。於是恩俸悉推之寺僧以酬夙德。公尝晨兴礼佛。祝曰。不信三宝者愿勿生我家。愿子孙世世食禄。护持佛法。从子夷简申国公。每遇元日拜家庙后。归焚香发广慧琏公书一封展礼之。申公之子公着亦封申国公。元日发天衣怀禅师书。左丞好问。元日发圆照禅师书。左丞之子用中。元日发佛照禅师书。其家世崇信有自来矣。
李文靖
李沆。字太初。太宗时为右补阙。真宗时拜相。日取水旱盗贼奏闻。曰人主少年当使知四方艰难。不然则留意於土木祷祠之事矣。厥后其言果验。王文正公且叹曰。李丈靖真圣人也。居常端默寡言。深通释典。尤厌荣利。家人以所居第湫隘劝治之。公曰。身食厚禄。时有横赐。计亦可治。但念内典以此世界为缺陷。安得圆满如意。自求称足耶。堂下花槛欹损。经岁不问。有请之者。曰岂以此故动吾一念哉。临终右胁而逝。时盛暑停尸七日。颜色不变。吐香如莲花。人谓履践之验。
谢宗源
谢泌。字宗源。举进士为右谏议大夫。太宗时修正殿。泌谏不当用采绘。丞命代以丹垩。且奖其忠荩。公知人能得士。每发荐牍。必望阙再拜曰。老臣又为陛下得一人矣。王文正公旦。皆公所荐引也。与查待制道博通佛典。其亡也沐浴俨衣冠。无疾端坐而尽。
曾运使
曾会。字宗元。端拱二年进士。官翰林学士。丁谓建捍海塘。索民太急。时无敢言者。公极论奏罢。军民得安。幼时与雪窦显禅师同舍。及冠异途。天禧初值於淮甸。公遂将中庸大学。参以楞严符宗门语句质显。显曰这个尚不与教乘合。况中庸大学耶。学士须直揵理会。乃弹指一下曰。但恁么荐。取公於言下领旨。
查湛然
查道。字湛然。性慈孝。母病思鳜鱼羹。市无鬻者。道泣祷於河。凿氷得之。母病寻愈端拱初举进士。官至龙图阁待制。公尝守果州。洞贼作乱。相戒曰。查使君以仁义抚此境。未可犯也。及城而遁。所着文集二十卷。尝为石门聪禅师作僧堂记曰。自佛法广被。达磨西来。具信根者求证本原。衣不御寒。食不充腹。迩来禅剎竞规宏壮。少年初学恣卧其间。明因果者如卧铁床。若当冤敌。自非朝夕密养圣胎。潜求解脱。其或心汩盖缠。身利温暖。不察无明。惟究文字。自谓究竟。纪尽迁谢。堕彼恶趣。猛利丈夫得不为之动心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