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公法喜志


  王仲淹

  王通。字仲淹。龙门人。既冠。慨然有弘济苍生之志。西游长安。上太平十二策不见用。作东征之歌以归。乃读诗书。正礼乐。修元经。赞易道。九年而六经大就。门人自远而至者。京兆杜如晦。赵郡李靖。河东薜收。中山贾琼。清河房元龄。巨鹿魏征。太原王珪温彦博。咸称北面受王佐之道。大业十三年有疾。闻炀帝被害。泫然而兴曰。生民厌乱久矣。天其或者将启尧舜之运。吾不与焉也。命也。遂卒。尝为中说以拟论语。其周公篇曰。诗书盛而秦世灭。非孔子之罪也。玄虚长而晋室乱。非老庄之罪也。斋戒修而梁国亡。非释迦之皋也。易不云乎。苟非其人。道不虚行。或问佛。文中子曰。圣人也。曰其教如何。曰西方之教也。中国则泥。

  褚河南

  褚遂良。字登善。钱塘人。贞观二十二年。太宗宣玄奘法师译经流布。遂良入奏曰。佛教冲玄。天人莫测。言本则甚深。语门则难入。陛下拥护五乘。建立三宝。当叔叶而秀质。间千载而挺生。陟重险以求经。履危涂而访道。见珍异俗。具获真文。归国翻宣。若庵摩之始脱。精文奥义。犹金口之新开。况天慈广远。使布九州。蠢黔黎。俱餐妙法。臣等亿劫难逢。不胜欣幸。遂良博涉文史。工楷隶。历官谏议大夫。兼起居注。太宗曰。朕有不善。卿亦记耶。对曰。臣职在载笔。君举必书。后受顾命辅高宗。迁尚书右仆射。高宗欲立武后。遂良力谏不纳。乃置笏殿陛。叩头流血曰。还陛下笏。乞归田里。其忠鲠若此。

  虞文懿

  虞世南。字伯施。姚江人。贞观中。弘文馆学士。图形凌烟阁。世南崇信佛事。尝撰疏曰。弟子早年忽遇重患。许设千人斋。今谨於道场供千僧蔬食。以其愿力。希生生世世常无病恼。七世久远。六道冤亲。并同今愿。后世南卒。帝手勑魏王泰曰。世南云亡。石渠东观之中无复人矣。未几。赋往代兴亡诗一篇。輙叹息曰。钟子期死。伯牙终身不复鼓琴。朕此诗将何所示。令褚遂良持诣世南灵帐。读毕焚之。冀其神识感悟焉。明年。梦世南进谠言有如平生。因下诏曰。故礼部尚书文懿公虞世南。德行纯备。志存忠益。奄从物化。良用悲伤。可即其家造五百僧斋。佛像一躯以资冥福。以申朕思旧之意。

  孔颕达

  孔颕达。字仲达。作五经正义。太宗朝。累官国子祭酒。时释慧净。与道士蔡晃谈义。晃屡被摧折。颕达心存道党。谓慧净曰。佛家无诤。法师何以屡构斯难。慧净答曰。佛破外道。外道不通。反谓佛曰。汝常自言平等。今既以难破我。即是不平。何谓平等。佛为通曰。以我不平破汝不平。汝若得平。即我平矣。顾今亦尔。以净之诤。破彼之诤。彼得无诤。即净无诤也。

  杜克明

  杜如晦。字克明。杜陵人。英迈善断。有王佐才。太宗即位。进右仆射。与房玄龄共筦国政。尊元琬法师之道。尝询要法。临终召琬。愿为世世之师。

  司马乔卿

  司马乔卿。河内人。官大理司直。天性纯谨。有至行。永徽中为扬州司户曹。丁母忧。居丧骨立。刺血写金刚经。未几於庐墓生芝草二茎。长尺有八寸。绿茎朱盖。日沥汁一升。食味甘如蜜。取而复生。乔卿同僚数人并目睹其事。

  王子安

  王勃。字子安。龙门人。六岁善文辞。麟德初对策高第。授朝散郎。数献策阙下。兄勔剧皆第进士。有才名。林易简称为三珠树。勃尝撰释迦画像记。维摩画像碑。如来成道记。皆精金美王。丰赡周详。

  骆宾王

  骆宾王。义乌人。七岁能赋诗。武后朝。数上疏言事。除临海丞。鞅鞅不得志。弃官去。徐敬业讨乱。宾王为敬业传檄天下。斥武后罪。敬业败。宾王亡去不知所之。当是时。狄仁杰委曲以图大功。徐敬业慷慨以申大义。而宾王则佐佑敬业者也。或者乃谓敬业反。宾王被诛。谬矣。太平广记载之甚详。按。记云。唐考功员外郎宋之问。以事累贬黜。放归江南。游灵隐寺。夜月极明。长廊散步。因赋诗曰。鹫岭郁岩峣。龙宫锁寂寥。第二联沈吟未就。有老僧点长命灯。坐大禅床。应声曰。何不云楼观沧海日。门对淛江潮。之问愕然讶其遒丽。遂续终篇曰。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扪萝登塔远。刳木取泉遥。霜薄花更发。氷轻叶未雕。待入天台路。看予度石桥。僧所赠句乃一篇之警策。迟明更访之。则不复见矣。寺僧有知者曰。此骆宾王也。之问诘之。答曰。当徐敬业之败。与宾王俱逃。捕之不获。将帅虑失渠魁。罪且不测。因求类二人者函首以献。故敬业得为衡山僧。年九十余乃卒。宾王亦落发徧游名山。至灵隐以周岁卒。当时虽败。且以兴复唐朝为名。故世多怜而脱之。

  武平一

  武甄。太原人。通春秋。工文辞。武后时畏祸。隐嵩山修浮屠。屡召不应。中宗时。拜修文馆学士。

  宋广平

  宋璟。字广平。南和人。耿介有大节。风度凝远。武后时为凤阁舍人。每遇事直言。不顾身之利害。玄宗时拜相。清政平刑以持天下之正。中兴贤相。璟为首称。公方为广州刺史。入曹溪礼六祖塔。誓曰。弟子愿毕世外。护大法师。祈一祥瑞。言讫。异香袭人。甘倾注。璟喜跃赋诗而去。

  房管

  房管。字以律。玄宗朝拜吏部尚书。同平章事。初为桐庐令。邢真人和璞尝过访。管携之野步。过一废寺。松竹萧森。和璞坐其下。以杖叩地。令侍者掘数尺。得一瓶子。瓶中皆娄师德与永公书。和璞谓管曰。省此否。盖永公即管之前身也。父即房融。聪慧好佛。武后时以谏议大夫同平章事。值天竺僧般剌密谛持楞严经梵本至。融译书而笔授之。后流钦州。

  元鲁山

  元德秀。字紫芝。少孤事母孝。举进士。擢鲁山令。秩满驾柴车而去。天下高其行。遂以鲁山称之。母亡庐墓。刺血写经。卒谥文行先生。元结哭之曰。公生六十年。未尝识女色。未尝有十亩之地。未尝完布帛而衣。未尝具五味而食。吾哀之者。以戒荒淫贪佞。纨绮梁肉之徒耳。房管亦尝叹曰。见紫芝眉宇。使人名利之心都尽。

  王右丞

  王维。字摩诘。开元中右拾遗监察御史。天宝末拜给事中。历官尚书右丞。与弟缙皆笃志奉佛。居常蔬食。不茹荤血。晚年长斋。不衣文彩。得宋之问蓝田别墅在辋口。与道友斐迪浮舟往来。弹琴啸咏。留连终日。母丧柴毁骨立。上表於朝。请以辋川地为佛寺。在京师。日饭十数名僧。以玄谭为乐。斋中无所有。惟茶铛药臼。经案绳床而已。退朝之后。焚香独座。一以禅诵为业。妻亡不再娶。三十年孤处一室。屏绝尘累。乾元二年七月卒。临终以缙在凤翔。忽索笔作别缙书。又与亲故作别书数幅。多敦属朋友奉佛修心之旨。舍笔而绝。尝作能禅师碑云。无有可舍。是达有源。无空可住。是知空本。举足下足。常在道场。是心是情。同归性海。

  张燕公

  张说。字道济。洛阳人。开元中为中书令。封燕国公。朝延有大着述多出其手。雅好释典。於鄎国公主碑。手写金字梵经。尝问法要於神秀禅师。师曰。一切佛法。自心本有。将心外求。舍父逃走。后着般若心经略曰。万行起於心。三乘归於一。知心无所得是真得。是一无不通是圆通。后为湘州刺史河北道观察使。勤恤民隐有惠政。

  严挺之

  严挺之。名浚。以字行。华阴人。姿质轩秀。重交游许与。生死不易。张九龄雅知之。每曰严大劲苦。举进士。累登显用。天下引领望其为相。帝亦知其贤。欲遂相之。晚为李林甫所抑。郁郁不得志。至是豫为墓志曰。天宝元年。挺之自绛州刺史抗疏。陈乞天恩。养疾归间。兼授太子詹事。前后历三十五官。春秋七十。无所展用。为上士所悲。今年九月。寝疾於洛阳之私第。拟卜地於大照和上塔次之西。自分尽忠事上。叨载国史。勉拙从事。或布人谣。陵谷可以自纪。文章焉用为饰。初挺之师事大照禅惠义。深明释典。及遗葬大照塔次。示不忘其德。见旧史。

  李青莲

  李白。字太白。成纪人。唐宗室。天宝初至长安往见贺知章。知章见其文叹曰。子谪仙才也。言於玄宗。召见金銮殿。赐食。上亲为调羹。诏供奉翰林。白尝着西方净土赞曰。向西日没处。遥瞻大悲颜。目净四海水。身光紫金山。勤念心往生。是故称极乐。珠网珍宝树。天花散香阁。图画了在眼。愿托彼道场。以此功德海。冥佑为津梁。八十一劫罪。如风埽轻霜庶观无量寿。长愿玉毫光。

  李公度

  李舟。字公度。为虔州刺史。少以节行自负。杜甫有诗三十六韵送之。代北有豪鹰。生子毛尽赤是也。舟尝与妹书曰。释迦生中国。设教如周孔。周孔生西方。设教如释迦。天堂无则已。有则君子登。地狱无则已。有则小人入。识者以为名言。

  苏晋

  苏晋。蓝田人。户部尚书珦之子。数岁能属文作八卦论。房颕叔王绍宗叹曰。后来之王粲也。常得胡僧慧澄绣弥勒佛一本。晋宝之常曰。是佛好饮米汁。正与吾性合。愿事之。他佛不爱也。

  韦苏州

  韦应物。长安京兆人。逍遥公韦琼之后。李肇国史补云。韦性高洁。鲜食寡欲。所居焚香埽地而座。唐天宝时扈从游幸。永泰中为府功曹。大历中为鄠令栎阳令。建中初刺滁州。又刺江州。贞元中刺苏州。官辙所经。精虔奉佛。与释皎然为方外友。唐人谓以文字作佛事者。皆影响剽其外廓。惟王摩诘柳子厚韦苏州三。能深入耳。

  李遐叔

  李华。字遐叔。赞皇人。中博学宏辞科。天宝中拜监察御史。上疏劾宰相杨国忠姻党横暴。州郡肃然。尝从荆溪然禅师学止观。荆溪为述止观大意一篇。包括大部。同时学者散骑常侍崔恭。谏议大夫田敦。更相提唱。润州鹤林寺径山之师元素示寂。华撰碑文。其末曰弟子尝闻道於径山。犹乐正子春之於夫子也。

  杜子巽

  杜鸿渐。字子巽。濮州人。出抚巴蜀。遣使诣白厓山请无住禅师入城问法。曰弟子闻和尚说无忆无念无妄三句法门。未审是一是三。无住曰。无忆名戒。无念名定。无妄名慧。然一心不生则具戒定慧。非一非三也。曰后句妄字莫非从心否。无住曰从女者是。曰有据否。无住曰。法句经云。若起精进心。是妄非精进。若能心不妄。精进无有涯。时庭树鸦鸣。公曰。师还闻否。曰闻。鸦去矣。又问师今闻否。曰闻。公曰。鸦去无声。云何言闻。无住。曰。闻与不闻。非关闻性。本来不生。今亦不灭。有声之时。是声尘自生。无声之时是声尘自灭。而此闻性。不随声生。不随声灭。公又问何谓识心见性。答曰。一切学道人随念流浪。盖为不识真心。不见本性。真心者。念生亦不顺生。念灭亦不依灭。不来不去不定不乱不取不舍不沉不浮。无为无相。活泼泼平常自在。此心体毕竟不可得。触目皆如。无非见性也。公与杜黄裳同日拜相。晚以疾辞。释位三日而终。命朝服加僧伽黎。剃须发而逝。遗命依沙门法葬。鸿渐系灵武策立功臣。家世奉佛。观其末后一着。打彻大事非偈然矣。

  陆鸿渐

  陆羽。字鸿渐。初为沙门得之水滨。蓄之。既长。以易自筮。得蹇之渐曰。鸿渐於陆。其羽可用为仪。乃以陆为姓氏。名而字之。师教以旁行书。答曰。终鲜兄弟而绝后嗣得为孝乎。逃去为优人。天宝中。太守李齐物异之。授以书。貌侻陋。口吃而辨。上元中隐苕溪。与沙门通标皎然善。自号桑苎翁。又号竟陵子。又号东冈子。又号东园先生。召拜太子文学不就。杜门着书。或独野中。诵诗击木。徜徉自如。

  李邺侯

  李泌。字长源。京兆人。七岁知为文。玄宗召见呼为奇童。使与太子为布衣交。后谒肃宗於灵武。入议国事。出陪舆辇。两京之复。泌之翼赞居多。初无妻不食肉。代宗强诏食肉娶妻。德宗朝。进礼部尚书同平章事。封邺侯。闻瓒禅师居南岳。人号懒残。泌往谒之。闻其经声。先悲怆而后悦豫。知其为谪堕之人。不久将去。候之良久。匍匐问道。师曰碎却笔砚。方可谈此。拨火出芋食之。泌至中夜复请曰。终无一言见教乎师抚其背曰。领取十年宰相。至是泌用事。为帝言其高行。诏征之。使者至石窟宣麻。赞含涕垂膺。凝然端坐。不以介意。使回以闻。德宗益叹异之。

  颜鲁公

  颜真卿。字清臣。杲卿从弟。博学工诗。事亲以孝闻。举进士累官平原太守。禄山反。河朔尽陷。独平原城守具备。累迁尚书右丞。封鲁郡公。李希烈陷汝州。朝廷遣真卿往谕之。不屈被害。公尝受戒於湖州慧明。又问道於江西严峻。乾元三年。肃宗置天下於生池八十一所。公奉诏立碑。其辞曰。昔殷汤克仁。垂一面之网。汉武垂惠。致含珠之报。流水救涸。宝胜称名。盖事止於当时。尚介祉於终古。岂我今日动者植者。水居涸居。举天下以为池。磬域中而蒙福。乘陀罗尼加持之力。竭烦恼海生死之津。揆之前古。曾何彷佛。

  裴晋公

  裴度。字中立。闻喜人。贞元初进士。累官中书侍郎。督兵讨平淮蔡。封晋国公。因阉竖煽虐。退归集贤里。日与白居易刘禹锡文酒相欢。不问户外事。尝访道於径山道钦禅师。执弟子礼。求出世法。临卒谓门人曰。吾死无所系。但午桥庄松云岭未成。软碧池。绣鱼尾未长。汉书未终篇。为可恨耳。

  庞道玄

  庞蕴。字道玄。父任衡阳太守。世业儒。贞元初。谒石头和尚。亡言妙契。一日石头问子自见吾以来。日用事作么生。对曰。若问日用事。即无开口处。乃呈一偈曰。日用事无别。唯吾自偈谐。头头非取舍。处处勿张乖。朱紫谁为号。丘山绝点埃。神通并妙用。运水及搬柴。石头然之。后访百灵和上。路次相遇。灵问昔日石头得意句。还会举向人么。居士云会举来。灵云。举向阿谁来。居士以手自指云庞公。灵云。真是妙德空生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