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圣贤录


  王百娘

  王百娘。明州人。少孤。既嫁而寡。依其舅舍人陈安行。从之官舍。绍兴二年夏。忽病喑聋。有所欲。但书之纸上。安行教令归诚观音大士。百娘遂晨夕礼拜。一日假寐。忽睹大士现身。示以修行捷径。令日向西方。作礼阿弥陀佛。因授以偈曰。净土周沙界。云何独礼西。但能回一念。触处是菩提。又云。可普劝人持诵。未踰月。二病顿愈。安行谓其念力纯至。应答如响。为镌其事以广其传(夷坚志)。

  朱氏

  朱氏。名如一。明州薛生妻也。年二十余。即素服斋居。虔修净业。尝以黄绢请善书者写法华经。绣以碧绒。针锋绵密。点画较然。阅十年而成。中间唱礼佛名。至八万四千。复绣阿弥陀佛观世音像。习法华经。三月成诵。次阅华严般若楞严圆觉。俱能通利。又锓木为图。劝人念阿弥陀佛。受图者满十万声。为回向西方。所化至二十万人。寻结庐墓旁。一室奉佛。一室宴坐。一室书经。给侍唯一婢子。甘苦共之。绍熙四年春。尽斥卖奁具。为三日会。饭千比邱。合缁白万人。共唱西方佛名。建宝幢。装所绣经七轴。并书会者姓名。送罗睺罗道场僧堂供奉。十二月。示微疾。垂瞑。辄起趺坐。薛生曰。我家无是法也。请就寝。遂右胁而逝。年三十七(乐邦文类)。

  陆氏

  王宜人陆氏。钱塘人。朝请王玙妻也。常诵法华。笃意净土。礼忏一会。唱佛万声。如是三十年。偶感微疾。忽闻天鼓自鸣。即面西端坐。两手结印而逝(佛祖统纪)。

  蔡氏

  蔡氏。钱塘人。早岁寡居。持经念佛。日礼佛像。逾二十年。忽见金莲华现空中。遽索平时修行课目内之怀。安坐而逝(佛祖统纪)。

  项氏

  项氏。名妙智。鄞县人。夫殁后。奉法甚勤。常持佛名。有女二人。悉令为尼。尝预治一棺。及将逝。谓其女曰。吾欲坐脱。如此棺何。女曰。佛用金棺。无嫌也。遂讽观经上品章。转身西向。两手结印。微笑而逝。事在绍定六年(佛祖统纪)。

  沈氏

  沈氏。名妙智。慈溪人。归章氏。幼而长斋。日课佛号。既嫁笃志不变。怜悯有情。周其冻馁。已而得微疾。念佛益切。忽见阿弥陀佛。踊现虚空。菩萨圣众。左右围绕。放白毫光。至行者所。若长虹驾空。千灯普照。顷之吉祥而逝。事在端平二年(佛祖统纪)。

  锺婆

  锺婆。嘉禾人。日诵阿弥陀经。兼持佛号。垂二十年。一日语其子曰。西方众圣。徧於虚空。大白莲华。光明普耀。吾其行矣。端坐耸身。合掌而化(佛祖统纪)。

  梁氏女

  梁氏女。汾阳人。少而盲。遇一沙门。教持阿弥陀佛。越三年。两目忽明。女持佛名不辍。一日见空中旛盖下临。佛及菩萨同来接引。遂化去(佛祖统纪)。

  黄婆

  黄婆。潮山人。专持佛号。兼诵法华金刚二经。偶病下痢。自知时至。便却食日饮水数盂。一夕邻庵僧善修。梦婆来别云。将往西方。越二日。西向念佛。端坐而逝。红霞烂然。覆其屋上。里人皆见之(佛祖统纪)。

  崔婆

  崔婆。淄州人。东平梁氏之乳媪也。为人朴愿。早断荤血。主母晁氏留意禅学。婆在旁。唯日诵阿弥陀佛。未尝有闲。亦莫计其数。年七十二。下痢。持念益力。忽唱一偈曰。西方一路好修行。上无条岭下无坑。去时不用着鞋袜。为有莲华步步生。或问婆何时当去。曰。申时。已而果然。茶毗时。舌独不化。若莲华然(徃生集)。

  陶氏

  陶氏。常熟人。丧偶独居。常持普门品。梦白衣大士以莲华授之。又梦梵僧授经一卷。启之。乃阿弥陀经也。既觉取经诵之。宛如夙习。一夕室中有光。朗然若昼。阿弥陀佛现身立经函上。由是持诵益虔。经卷上舍利迸出。积至合余(佛祖统纪)。

  李氏

  李氏。上虞胡生之妻也。夫丧后。日诵佛名。及阿弥陀经。夜以继昼。声彻内外。凡十余年。一日方端坐念佛。有僧现前。覆以绯盖。曰。十五日子时。汝当往生。问师何人。曰。汝所念者。李氏遂别诸亲故。至期异香郁然。光明照室。端坐而逝。七日茶毗。齿舌目睛皆不坏。舍利无数。次日茶毗处生一华。色白。周圆二寸余。莫知其何名也(佛祖统纪)。

  盛媪

  盛媪。钱塘人。日诵佛名。兼课观无量寿佛经。无何得病。一日起命左右具汤浴毕。面西端坐。问左右曰闻磬声乎。净土众圣且至。已而合掌笑曰。佛菩萨已至。金台现前。吾其行矣。言讫而化(佛祖统纪)。

  黄氏

  黄氏。明州人。早丧夫。还家依父。精修净业。临终。见佛来迎。结印徐行。屹然立化。家人筛灰於地。晨起验之。生莲华一孕(佛祖统纪)。

  王氏女

  王氏女。吉安人。少慕净业。日诵弥陀观音金刚诸经。母病亡。将殓。流血被体。女誓曰。若我孝心真实。愿母体不生臭秽。誓已。流血即止。及殓。即之。绝无秽气。已而父娶继室。与同修净业。一日女得疾。请僧说净土观门。俄起索衣。吉祥而卧。手揽观音像前宝幡。奄然示寂。将殓。继母筛灰於室。出莲华数朵(佛祖统纪)。

  楼氏

  楼氏。名静慧。寺簿周元卿妻也。尝阅传灯录。发明见地。已而皈心净土。念佛不辍。晚年得疾。忽见莲台现前。化佛无数。异香满室。顷刻而化。有女名妙聪。因母发心。亦笃志念佛。病中请僧行忏。恍惚见己身着新净衣。升七宝楼阁。绕佛作礼。谓家人曰。勤修净业。西方现前。西向右胁而逝(佛祖统纪)。

  周婆

  周婆太平人。早修净业。至老益虔。一夕胡跪称佛名。泊然而化。邻人见数僧振锡而行。婆在其后。须臾之间。冉冉腾空。向西而没(佛祖统纪)。

  朱氏

  朱氏。霅川人。持佛名者三十年矣。兼持金刚经。开卷时。每谓众圣监临。不敢踞坐。忽断食。日饮水数盂。阅四旬。梦三比邱手执莲华。谓媪曰。吾先为汝种此华。今日当开。故来迓汝。既觉。请僧同唱佛名。端坐而化(佛祖统纪)。

  裴氏女

  裴氏女。汾阳人。清净自居。专志念佛。临终。索火焚香。言佛来迎我。我当往生。已而天华飞坠。安坐而化(佛祖统纪)。

  孙媪

  孙媪。明州人。孀居三十年。日常念佛。兼手制衣衾袜履。施诸比邱。一日微疾。梦至忏堂。身挂缦衣。随诸比邱经行绕佛。既觉。沐浴更净衣。请僧行忏。亲诣佛前。诵阿弥陀佛经。至一心不乱。左手结印。寂然坐逝。空中奏天乐声。闻於远近(佛祖统纪)。

  秦媪

  秦媪。名净坚。松江人。志慕大法。厌恶女身。与夫别处。严持戒法。晨夕修净土忏仪。礼佛千拜。兼阅华严般若法华光明诸大乘经。日无虚晷。一日方端坐室中。忽有光明照空。逾於皎日。面西而逝(佛祖统纪)。

  蒋十八妻

  蒋十八妻者。海盐人。中岁与其夫合志修行。断除爱欲。日诵大乘经。历四十余年。一日各洗漱更衣。炷香唱佛名。并书一颂而逝。蒋颂曰。这个幻身。四大合成。今日分散。各归其根。诸幻既灭。灰飞烟绝。如空中风。犹碧天月。既无障碍。又能皎洁。一切永断。无有言说。四十年来。脱离嗜欲。惟阐大乘。朝诵暮读。今朝撒手西归。自有现成果足。其妻颂曰。看过莲经万四千。平生香火有因缘。西方自是吾归路。风月同乘般若船(闲窗括异志)。

  沈媪

  沈媪。钱塘人。持佛号十余年。日益精进。尝属画师绘八尺阿弥陀像。及有疾。安设床前。晨夕系念。并请僧同持佛号。忽语众曰。有一大僧授我金座。吾当乘之。遂耸身前席。众唱佛益力。媪曰。念佛功德。已登莲台。吾其往矣。遂瞑(佛祖统纪)。

  孟氏

  孟氏。醴泉人。既嫁。得痼疾。有僧教以专持佛名。行之三年。忽谓夫曰。可急报诸亲属。吾将去矣。已而送者毕集。孟氏焚香与众唱佛名。顷之。见一沙门振锡空中。曰。汝当往生。俄而旛盖翩翻。佛与菩萨同时俱至。遂化去(佛祖统纪)。

  陈氏

  陈氏。吴兴人。受持斋戒。以禅诵为乐。持佛名者三十年。兼诵法华经五千部。金刚弥陀二经。各五千四十八部。一日不食。家人问何故。曰欲求见佛耳。遂右胁而化(佛祖统纪)。

  胡媪

  胡媪。名净安。会稽人。专修净业。礼阿弥陀佛八万四千相好。每一相好。各礼一拜。如是者四度。偶得微疾。见佛来迎。安详坐逝。略人皆闻空中乐声。隐隐西去(佛祖统纪)。

  周氏

  周氏。嘉禾人。适孙氏。与舅姑同修净业。感室中佛像现光。香华盈案。或空中现诸佛菩萨。时闻天乐。或闻空中诵经声(佛祖统纪)。

  郑氏

  郑氏。名净安。钱塘人。常持佛名。偶得疾。闻空中声曰。汝西行有期。毋得自怠。已而佛现在前。身真金色。即起面西端坐。有子义修。已出家矣。召之。令讽阿弥陀经。安然而化。其女夜梦母报曰。吾已得生净土矣(佛祖统纪)。

  周婆

  周婆。鄞县人。精修净土。遇岁首。常持不语戒。昼夜端坐。尽月而止。暑月则施茶汤。历久不废。一夕梦大莲叶。徧覆市衢。己手执数珠。经行叶上。既而微疾。邻人夜见宝盖旛幡自空中来。入其门内。黎明。合掌唱佛而逝(徃生集)。

  张夫人

  张夫人者。不详其里居。晚而长斋。日诵西方佛名。年七十九矣。每夜坐息烛。四壁放光。现诸缨络。临终。焚香案上。篆烟宛转。结成佛像。须臾之间。作真金色。眉目若画。一手下垂。若接引状。篆烟甫消。而夫人寂矣(净土节要)。

  薛氏

  薛氏。武塘世家女也。母梦长庚入怀而薛氏生。后归周。生子五人而寡。专心净业。好施不倦。室中供观音大士。香烟吐蕊。结成莲华。人皆见之。万历十五年五月。得疾。医进乳糜。却之。遂断食。至九月六日。延僧礼忏。曰。四日足。吾事毕矣。设西方佛像。昼夜系念。令诸子同唱佛名。妇女毋得入。至第五日。晨起。索水盥手。诵甘露真言。着新净衣。戴志公帽。长跪佛前。唱然香赞佛偈。及三自皈依。礼三拜。诵佛名一百八声。方午。趺跏结印而化。神气熙然。家人闻莲华香满室中。遗令具龛。毋用棺椁。毋迎眚神。毋烧纸钱。毋杀牲以祭。诸子皆从之(徃生集)。

  方氏

  方氏。桐城诸生吴应宾妻也。年三十而寡。秉节自誓。专修净土。一老妪亦持戒。晨夕随侍。万历十三年。方氏年五十矣。有小疾。呼老妪相对唱佛名。晨夕无间。既而具浴更衣。晨起然香礼佛。还坐一榻。泊然而化(徃生集)。

  徐氏

  徐氏。嘉定陆生妻也。夫亡。笃志净业。旧有千金贷人。焚劵不问。箧中服物。悉用布施。朝夕佛前礼诵。如是十年。一夕忽呼侍者曰。看东方光发否。吾往生时至矣。遂高声唱佛。合掌而化(徃生集)。

  许氏妇

  许氏妇。杭州人。为人谨厚。日课佛名。久而弥笃。一日呼家人与诀曰。吾将去矣。着净衣端坐。取天目白华簪之。安然而逝(徃生集)。

  于媪

  于媪。昌平于贵之母也。专修净业。至老弥笃。一日取所着衣。浣濯甚洁。谓其子曰。将以某日往生净土。子未之信。及期。置几庭中。坐几上化去。空中隐隐有天乐声。乡人皆闻之(徃生集)。

  潘氏

  潘氏。名广潭。工部主事余杭李阳春之妻也。阳春故好施。晚常诵西方佛名。既逝踰年。见神於潘氏。登楼启窗。作洪语曰。要修行。要修行。潘氏通古今。初好排抵释教。晚而皈礼云栖。断荤血。习禅定。夜常跏趺达旦。兼修诸功德。散钱票不訾。万历三十九年冬。得疾。明年正月。自知不起。遗嘱家财。已而谓人曰。吾三世梵僧。今且偕大士而西矣。称佛名不绝口。屈三指而化。及敛。支体轻软。貌如生(虞德园集)。

  朱氏

  朱氏。仁和诸生孙标妻也。平生奉持斋戒。专修净土。尝然灯礼佛。灯光烂然。化成五彩。有佛跏趺其上。及将终。端坐合掌。称佛名。不辍。及敛。貌如生(学佛考调)。

  祝氏

  祝氏。公安龚仲淳妇也。甥袁宏道兄弟。好谈佛法。祝氏闻净土法门。信之遂专持佛名。兼诵金刚经。一日语诸子曰。佛言三日后当来迎我。及期。沐浴坐堂上。诸眷属拱列。良久。自言佛至。眉间放白毫光。长数丈。又言见一僧相好庄严。自称须菩提。俄化为百余僧。或从旁谓曰。经中凡一百三十八须菩提。即此是也。诸眷属共焚香诵佛名。祝氏微笑而逝。阁中一九岁婢。方卧地。忽大呼起立。言见数金甲巨人。执旛幢为夫人导。其幢柄拂面过。不觉痛失声。察之。伤痕宛然。既殓。棺中时发异香(袁中郎集)。

  张太宜人

  张太宜人金氏。绵州人。普安知府张怀麓妻也。家世贵盛而自奉甚薄。中年失偶。教诸子有法度。子正道正学。皆以科名显。太宜人晚得净土书读之。遂注心极乐。晨夕礼诵。一夕戒诸孙曰。尔辈好读祖父书。吾其去矣。呼侍女焚香。端坐而逝。数日后。见梦於孙曰。适从西方来。始知太宜人实生净土云(白苏斋集)。

  杨选一妻

  杨选一妻。南昌人。客居南京。年三十生子。即与夫别居。听夫置妾。自是长斋念佛。阅十五年。其年八月。疽发於背。痛入骨。见一恶鬼持刀逼之。有大力神驱之去。其痛顿息。旋谓夫曰。吾将行矣。有童子四人相迎。可以清茶供之。问将何往。曰往西方。合掌唱佛名而逝(净土晨钟)。

  锺氏

  锺氏。仁和张后溪继室也。年四十。丧夫。遂长斋。日诵西方佛名。历四十余载。居常每闻天乐鸣空。及唱佛声。泰昌元年十二月。卧病。数日饮汤一盏。明年元旦为家人言。莲华布地旛盖悬空。尔曹亦见之乎。口中唱佛名不辍。及暮。吉祥而化(净土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