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圣贤录


  王仰泉

  王仰泉。杭州人。以屠羊为业。所杀无算。后疾病。见群羊索命。心甚惧。病愈。遂幡然改业。长斋事佛。诵金刚经满三藏数。晚又礼拜法华。昼夜无倦。年八十一。忽见符使来追。抗声拒云。我待佛来才去。阅五日。果见佛现大身。垂手接引。怡然而逝(现果随录)。

  梁维周

  梁维周。绍兴[邱-丘+乘]县人。在龙潭庵为行者。年四十而瞽。无所得食。欲求死。僧云丽止之曰。毋徒死也。西方有佛。曰阿弥陀。子能至心称念。不难横截生死。瞽岂足患乎。从之。云丽为募饭供之。维周念佛甚切。三年。目复明。居半月告众曰。吾将去矣。越三日。方午。向西坐脱。事在乾隆三十八年(僧云丽述)论曰。修净业者。不论贵贱。不择贤愚。信深则入。诚积而通。如锺馗善和诸人。皆贩夫屠户耳。一念回光。顿超彼岸。故知心力不可思议。佛力亦不可思议。

  往生女人第九
  韦提希夫人

  韦提希。舍卫国王频婆娑罗夫人也。有太子名阿阇世。随顺调达恶友之教。收执父王。置七重室内。制诸群臣。一不得往。时韦提希恭敬大王。澡浴清净。以酥蜜和麨。用涂其身。诸璎珞中。盛葡萄浆。蜜以上王。王得不死。阿阇世闻之。即执利剑。欲害其母。为二大臣谏止。遂闭母深宫。不令复出。时韦提希被幽闭已。愁忧憔悴。遥向耆阇崛山。为佛作礼。而作是言。如来世尊。在昔之时。恒遣阿难来慰问我。我今愁忧。世尊威重。无由得见。愿遣目连尊者阿难与我相见。作是语已。悲泣雨泪。遥向佛礼。尔时世尊在耆阇崛山。知韦提希心之所念。即勅大目犍连。及以阿难。从空而来。佛从耆阇崛山没。於王宫出。时韦提希礼已。举头见世尊释迦牟尼佛。身紫金色。坐百宝莲华。目连侍左。阿难侍右。释梵护世诸天。在虚空中。普雨天华。时韦提希号泣向佛白言。世尊我宿何罪。生此恶子。唯愿世尊。为我广说无忧恼处。我当往生。不乐阎浮提浊恶世也。此浊恶处地狱饿鬼畜生盈满。多不善聚。愿我未来。不闻恶声。不见恶人。今向世尊。求哀忏悔。唯愿佛日教我观於清净业处。尔时世尊。放眉间光。其光金色。徧照十方无量世界。还往佛顶。化为金台。十方诸佛净妙国土。皆於中现。时韦提希见已。白佛言。是诸佛土。虽复严净。皆有光明。我今乐生极乐世界阿弥陀佛所。唯愿世尊。教我思惟。教我正受。佛告韦提希。阿弥陀佛。去此不远。汝当系念。谛观彼国。我今广为汝说。亦令未来凡夫修净业者。得生西方极乐国土。欲生彼国者。当修三福。一者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二者受持三归具足众戒。不犯威仪。三者。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如是三事。名为净业正因。佛又为韦提希说十六观法已。韦提希与五百侍女。闻佛所说。应时即见极乐世界广长之相。得见佛身。及二菩萨。心生欢喜。叹未曾有。豁然大悟。逮无生忍。五百侍女。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愿生彼国。世尊悉记。皆当往生。生彼国已。获得诸佛现前三昧(观无量寿佛经)。

  乐音老母

  佛在维邪罗国。所止处名曰乐音。有贫穷老母。来白佛言。生老病死。从何所来。去至何所。乃至六识六根五大。从何所来。去至何所。佛言。生老病死。无所从来。去亦无所至。乃至六识六根五大。无所从来。去亦无所至。譬如两木。相钻出火。火还烧木。木尽火便灭。诸法亦如是。因缘合会乃成。因缘离散即灭。无所从来。去亦无所至。因为广说诸譬。老母闻法开解。即得法眼。佛言。我前世发菩萨心时。曾为其子。今此老母。寿终当生阿弥陀佛国中。供养诸佛。却后六十亿劫。当得作佛。字扶波犍。其国名化作(佛说老母经)。

  纪氏

  纪氏。句容葛济之妻。刘宋时人也。济之为葛洪之后。世学仙术。纪氏独心乐佛法。存诚不替。一日方织。仰首见云日开朗。空中清明。忽有宝盖幡幢。自西方来。中拥一如来。金色晃耀照彻云表。纪氏停梭谛观。中怀踊跃。曰。经说无量寿佛。此其是邪。便头面作礼。仍引济之。指示佛处。济之但见半身。及诸幡盖。俄而隐没。於时乡里老幼。咸共睹闻。从而归佛者甚众(冥祥记)。

  魏氏女

  魏氏女。梁郡人。其父兄皆修净业。女亦笃志往生。无何化去。七日复苏。即升高座。诵无量寿经。既毕。下启父言。儿去便往无量寿国。此宝池中。儿及父兄各有一大莲华。当生其内。唯母独无。不胜此悲。故来相报。语讫而瞑。母自是亦奉法焉(冥祥记)。

  独孤皇后

  独孤皇后。河南雒阳人。周大司马河内公信之女也。隋文帝未贵时。娶为夫人。及受禅。立为皇后。性贤明。朝廷政事。多所匡益。然颇妬忌。后宫希得进御。帝宏护佛法。勅诸州郡。徧造灵塔。安置舍利。多感瑞应。后亦敬慕大乘。常持佛名。当持名时。必先易净衣。嚼沈水香盥口。以为常。仁寿二年。八月甲子。崩於永安宫。年五十。于时异香满空。天乐振响。帝问梵僧阇提斯那。是何祥也。对曰。净土有佛。名阿弥陀。皇后往生。故现斯瑞耳(隋书。续高僧传。佛祖统纪)。

  王氏

  王氏。隋时人。薛翁妻。僧顶盖母也。读诵诸经。勤修忏法。志求净土。唐贞观十一年。有疾。勤恳弥至。俄见床前有赤莲华。大如五斗瓮。已又见青莲华。充满一室。阿弥陀佛观音势至。降临空中。其孙大兴侍侧。见佛身高大。迥出二菩萨上。良久乃隐。而王氏逝矣(续高僧传)。

  姚婆

  姚婆。上党人。与范婆善。范婆劝令念阿弥陀佛。姚婆从之。遂屏息家缘。一心念佛。临终见阿弥陀佛降临空中。二菩萨侍左右。姚婆白佛。不遇范婆。安得见佛。请佛少住。与渠作别。及范婆至。佛犹俨然。姚婆遂立化(净土文)。

  温静文妻

  温静文妻。并州人。久病卧床。静文教念阿弥陀佛。妻从之。默诵佛名。二年不绝。一日忽告静文言。吾已见佛。后月中定去。前殁之三日。莲华现前大如日轮。及期。具食献父母。云。今幸得生净土。愿父母与夫。专念阿弥陀佛。便当相见於净土。言讫而终(净土文)。

  任氏

  锺离夫人任氏。宋知开封府会稽锺离瑾之母也。平生笃志净业。刻栴檀为弥陀佛像。常顶戴行道。年九十八。起居如常时。一日忽戒瑾曰。人人有个弥陀。奈何抛去。处处无非极乐。不解归来。予将行矣。汝其念之。翼日晨起焚香持佛名。顷之合掌而化(佛祖统纪)。

  王氏

  越国夫人王氏。哲宗从父荆王之妻也。专修净土。昼夜无间。导诸妾婢并志西归。中有一婢独懈慢。夫人曰。不可以尔一人。坏我规矩。摈之。婢悚悔。遂发愤精进。久之弗倦。一日谓同事曰。吾其行矣。夜闻异香满室。无疾而逝。越宿。同事者告夫人言。夜梦化去之婢。令致谢夫人。幸蒙训责。得生西方。感德无量。夫人曰。彼能入我梦。乃可信尔。其夕。夫人梦婢致谢如前。夫人曰。西方可至乎。婢曰。可。遂导夫人行。顷之。见一大池中有莲华。大小间错。或荣或悴。夫人问其故。婢曰。世间修西方者。才发一念。此中便生一华。勤惰不同。荣悴亦异。精进者荣。怠废者悴。若历久不息。念熟观成。形消神谢。决生其中。中有一人朝服而坐。宝冠璎珞。庄严其身。夫人问曰。何人也。婢曰。杨杰也。又一人朝服而坐。其华颇悴。夫人又问何人。曰。马圩也。两人俱修净业。事具本传。夫人曰。我当生何处。婢导之行。可数里。望见一华台。金碧晃耀。光明洞然。婢曰。此夫人生处。乃金台上品上生也。既觉。悲喜交至。其年遇生日。晨起。秉炉爇香。望观音阁而立。诸眷属方趣前为寿。视之则已化去矣(乐邦文类)。

  陈媪

  陈媪。钱塘人。从灵芝律师受菩萨戒。专心念佛。日课千拜。经案间迸出舍利。临终。见佛来迎。顾旁人言未竟。寂然而化(佛祖统纪)。

  袁媪

  袁媪。钱塘人。从灵芝受菩萨戒。即断荤酒。笃修净业。家人皆化之。如是二十年。一日示疾。请圆净律师说法。俄见佛菩萨众。现前接引。端坐而化(佛祖统纪)。

  陈媪

  陈媪。长芦赜禅师之母也。赜尝作莲华胜会录。普劝缁白求生西方。其住广平普会寺。迎母居方丈东室。朝夕持佛名。已而有疾。集众唱佛。尽二日。忽合掌瞻像。泊然而化。前一日。赜梦母谓曰。吾见尼师十余。来相召。赜曰。此往生之祥也。言已坐灭。面如珂玉。既卒之明日。顶微温。面白。如梦所见然(佛祖统纪)。

  于媪

  于媪。钱唐秦氏女也。其夫贩鱼为业。有子遭官事破家。媪愁苦。欲沈身於江。遇净住寺照师。劝之曰。夙世业缘。总宜顺受。枉自沈江。不如念佛。媪猛省。即然一指佛前。誓长斋。日称佛名。十年不怠。见一切人皆称为佛子。一日请僧。诵观无量寿佛经。而己持珠诵佛名。至观像章。寂然而化(佛祖统纪)。

  王氏

  王氏。合肥马永逸妻也。永逸世修净业。事载本传。王氏亦持佛名。行天竺十念法。又尝持破地狱偈。偈出华严经云。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一夕梦地狱。主者来谢云。幸蒙持偈功德。狱中众生。出生善道者多矣。其后寝疾。持佛名不绝口。既逝。诸亲属及其侍女。皆梦王氏报云。吾已得生净土矣(乐邦文类)。

  冯氏

  广平郡夫人冯氏。名法信。赠少师珣之女。镇洮军承宣使陈思恭之妻也。少多病。及归陈。病日剧。时慈受深禅师居王城。唱导佛法。夫人造其室。求却病方。慈受教以持斋。诵西方佛名。夫人信受。还家未踰月。遂屏荤血。却膏沐。衣埽塔衣。修西方净观。自翻经行道。及起居动静。一以西方为归。顷之。病良已。理家事如初。亦不废净业。如是十年。无惰容。无矜色。心安体舒。神气日王。一日索笔书偈曰。随缘任业许多年。枉作耕牛大可怜。打迭身心早脱去。免将鼻孔被人牵。见者怪之。夫人曰。清净界中。失念至此。支那缘尽。行即西归。适我愿兮。何怪之有。其年九月示疾。至十二月。一夕语侍者云。吾已神游净土。面礼慈尊。观音左顾。势至右盼。百千万亿清净佛子。稽首庆我得生其国。至如宫殿林沼。光明神丽。与十六观经所说无二无别。到者方知。非可以语汝曹也。侍者呼思恭至。语其故。乃相与合掌诵佛名至明晨。右胁而逝。三日而殓。家人辄闻妙香。及茶毗。启视。面如生时。年三十六(乐邦文类)。

  吴氏

  吴氏。都官员外郎吕宏妻也。宏素明佛理。与吴氏合志清修。有二侍女亦绝荤血。其一颇好禅。俄而得疾。谈笑坐逝。如委蜕然。其一奉戒刻苦。或终日不食。但日饮吴氏所咒观音净水一盏而已。一日忽见金莲华现前。其上双趺隐然。数日见膝。又数日见身。又数日。头面悉见。相好具足。其中阿弥陀佛。左右则观音势至也。已而宫殿树林。皎若指掌。清净男子。经行其际。如是三年。瞬息不隔。或问曾闻佛说法否。曰。我但得天眼。未得天耳。佛所说法。未得闻也。顷之。自言往生时至。遂化去。吴氏事观音甚虔。室中列瓶数十。注以净水。日诵大悲咒。辄见观音放光入瓶中。有病者饮水辄愈。其水积岁。色味不变。虽大寒不冻。故世号吴氏为观音县君(净土文)。

  龚氏

  龚氏。钱塘人。孙忭之母也。诵弥陀经。常持佛名。一日有疾。请清照律师至。称说净土诸庄严事。语未及终。端坐而化。老妾于氏亦常持佛号。顷之。梦龚氏告曰。吾已生净土。却后七日。汝当来也。及期亦逝(佛祖统纪)。

  孙氏女

  孙氏女。钱塘人。常持佛名。兼习梵咒。已而有疾。请清照律师至。告曰。久病厌世。安得脱离五浊。受诸妙乐乎。师为称说净土因缘。女大喜。其夜梦师授药一盏。服之。脱然病愈。后三日。语侍人曰。迦叶尊者在此。大好金莲华座。吾其行矣。结印而化(佛祖统纪)。

  郭氏

  郭氏。名妙圆。仁和人。清照律师之妹也。长斋。诵佛名。课法华弥陀二经。兼行方等忏法。每谛观落日。注想西方。忽闻空中声云。郭妙圆决生净土。尝往律师所。作系念会。斋百僧。临终。请师说法。即时坐脱(佛祖统纪)。

  施氏

  施氏。钱塘沈铨妻也。与夫同修净业。请照律师依观经绘九品往生图。以资观想。平居供佛饭僧。印施般若经。建径山天宁诸寺殿。所有善功。悉回向净土。与夫先后化去。皆见化佛垂手。面西而逝(佛祖统纪)。

  姚婆

  姚婆。不知何许人。专修净业。观念无间。一日方向西念佛。忽见日轮中现阿弥陀佛。相好具足。因请僧思净图其像。僧法怡为之赞曰。极乐世界有方所。祗在寻常日没处。所以佛教韦提希。谛观落日如悬鼓。善哉姚氏一老妪。能以是心求净土。暮观朝想无岁年。行持坐念忘寒暑。弥陀忽从心想生。恍惚之间明了睹。是时虚空绝纤云。桑榆尚驻羲和御。佛日晃耀夺阳辉。绀目玉毫妙相具。目骇心惊喜且悲。走告导师弥陀喻(思净号喻弥陀)。具陈所见实希有。愿写金容托毫素。我闻胜事叹善哉。为说偈言开未悟。当知去佛本不远。阐提那得明其故。虽过剎土十万亿。一念超越如跬步。若有迷人问路头。向道恁么蓦直去(乐邦文类)。

  王氏

  王氏。明州人。日持金刚经。怀孕二十八月。羸瘦日甚。偶倚门立。一异僧过之。谓曰。汝有善根。何不印施金刚经千卷。王氏从之。又斋千僧。诵金刚经千卷。至夜三更。见金刚神以杵指王氏腹。及觉。已生二男在床矣。王氏遂持斋诵经不辍。年六十一。暴卒。二使者引见冥王。自言从幼持金刚经。王赐金床。命坐殿侧。朗诵一遍。王问何不念咒。答云。世间无本。勅鬼吏於藏中取咒本付王氏。嘱曰。汝至阳间。展转流通。切勿遗坠。汝向后寿终。径生极乐世界。不复来此处矣。王氏遂还。后至九十一岁。无疾坐化。其补阙真言曰。唵。呼嚧呼嚧。社曳穆契莎诃。事在绍兴九年(金刚证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