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佛藏
- 大藏经
- 论藏
- 经疏部
- 法华经义记
法华经义记
语诸作人此下是第二正教作。就此正教作中有四阶。一者劝令勤作。二者明加汝价。三者赞叹作具。四者安慰作人也。此则领上为说三乘之四阶也。语诸作人汝等勤作者是第一但语不次第。先领第三语作人。汝等勤作者是第一领火宅中第三劝诸子。往取三车汝等宜速出来合譬。又言汝等但当勤修精进句也。后复告言此下是第二非唯直劝作而已。亦复加与汝价此则领上第二示三车处。上言如此种种羊车鹿车牛车今在门外。今此中加汝价者昔但人天果报今加价。只是尽无生智也。诸有所须乃至老弊使人须者相给是第三阶赞叹作具。此则领譬中第一赞叹三车。上言如此种种希有难得。合譬言汝等当知此三乘法皆是圣所称叹也。戒能盛物如瓮器。米如智慧面如禅定盐酢者。以苦酢味无常咸味作无常苦空无我行观智。故言盐酢之属也。老弊使人者本以代手足运动。明罗汉备有六通隐显游方。此六通不及如来神通故言老弊也。此自是罗汉神通何故言佛给。解释者言。则是佛为众生说得罗汉果必得此六通。既由佛说故言相与也。好自安意此下竟言而汝少壮是第四阶。安慰作人。此则领上譬中第四必与不虚。上言随汝所欲皆当与汝。合譬言我今为汝保任此事终不虚也。化彼众生来久故言我年老大。众生善根劣弱故言而汝少壮也。
汝常作时此下教作人譬中是第三。明作人就作称长者之意。内合明三乘人受行称佛施三之意。此即领上譬中诸子受行义。上诸子受行有四阶。穷子今者亦具领四。汝常作时下竟如余作人是第一。此则领上心各勇锐句。外凡善也。无有欺怠嗔恨怨言五种之过。如余作人者不如诸新学轻毛位人也。自今以后竟言名之为儿。是第二。此则领譬中第二阶互相推排句。外譬明长者忽尔转客作之人名之为儿。内合此人既修行出彼外凡登此信首。佛呼相似圣人绍系佛种。即是子义也。尔时穷子虽欣此遇此下第三。领上譬中第三竞共驰走句。明入无相行于时修见谛思惟两种治道断烦恼。故言二十年也。过是已后此下是第四阶。此则领上受行譬中第四诤出火宅句。只过见谛思惟二种治道断正使尽成无学果。故言过是已后也。心相体信者是无异之言。若约教为论罗汉无为与佛无为无异也。犹在本处者但有为果功德智慧此处为隔。佛自是大乘家有为果一切种智。彼是小乘位那得与佛共齐。故言犹在本处也。
世尊尔时长者有疾自知将死不久此下是第六付财物譬。此譬不领上譬。领昔日大品座席佛命须菩提为菩萨转教说般若。于时命须菩提转教之意。已自为法华作由渐。何以知之。大品之教三乘通教。言欲学声闻辟支者当学波若。此波若本是菩萨法。忽令声闻小道登座宣波若。表欲令声闻作菩萨。今者四大声闻既解同归之义皆是佛道。此即会昔日转教之意。深取佛意探领昔日事也。就此譬中自有二段。第一是父付。第二尔时穷子即受教敕下是子受。就此父付子受之中各有三阶。初段中三阶者一者明付财物时。二者正付财物。三者诫敕也。长者有疾自知将死不久是第一阶。明付财物之时。由有疾故付若无有疾云何付也。内合如来大品座席只用三乘通教。化功为命。于时将废此化功故言有疾。若使化功已废如长者死。于时未废故言有疾也。语穷子言此下是第二正付财物。内合正是佛告须菩提。汝为诸菩萨说波若。若多若少广说为多略说为少。前人来受为取说授前人为与也。我心如是当体此意。宜加用心勿令漏失。是第三诫敕。即大品时敕须菩提为菩萨说波若之方法也。
尔时穷子即受教敕此是第二子受。内合于时须菩提受佛敕为菩萨转教说波若。就此子受中亦有三阶者。第一一往受命。第二正明子受财物。第三明子虽受付而无取意也。即受教敕是第一。一往受命内合须菩提于时受佛教也。领知众物此下第二正明子受财物。内合须菩提正登座为诸菩萨转教说波若也。次而无希取一餐之意。此下是第三阶。明子虽受付而无取意。明须菩提于时为诸菩萨说般若明因辨果。而须菩提终日为他说大乘因果。于因果中无有求意。唯为他说大而已。不舍声闻位也。
复经少时父知子意渐已通泰成就大志自鄙先心此是第七见子志大譬。此则领上火宅中第五见子出难譬。上言见诸子等安稳得出火宅。方便品中第五我见佛子等志求佛道者见大乘机发义也。就此譬中有三阶第一先明时节。复经少时者转教之后去法华座不远故言少时。只迳说维摩教故言经时也。第二父知子意渐已通泰下正明志大譬。渐已通泰明无五浊。成就大志正明大乘机发。第三自鄙先心者鄙昔日是小机而无希取意。今日之大形昔日之小足可鄙也。
临欲终时而命其子此下是第八付家业譬。此则领火宅中第八长者赐诸子珍宝大车。言尔时长者各赐诸子等一大车譬。方便品中于诸菩萨中正直舍方便但说无上道即是。说法华明万善同归明三乘人皆转作菩萨皆成佛道。就此譬中自有四阶。一者付家业之时。二者集于证明之众。三者会父子天性。四者正付家业。临欲终时此一句是第一付家业之时。只称临终故付。内合如来品初说法华时三乘化功势未息。此即如方便品略说开三显一。于时未的道无三。三乘化功有渐废之义。若使说法华究竟明无三之义。三乘化功已废如死。说法华既未周竟。波若势由未尽故名临终也。而命其子并会亲族此下是第二集证明之众。内合明如来放光动地。招集有缘。即是尔时世尊四众围绕义。分身诸佛为亲族。多宝佛塔如国王。十地菩萨如大臣。九地菩萨如刹利。八地已还菩萨如居士。即自宣言此下是第三叙父子天性。内合会通今昔之意。即是今于法华座席唱言。昔日已佛用大乘化汝。今复大乘化也。此实我子者此实是昔日所化大乘之子也。于某城中者即二万亿佛教为某城也。舍吾逃走者昔日佛用大乘化。后众生失大乘解。既失解密有远佛之义。故言舍吾逃走也。既失大解广起烦恼。备经六道故言辛苦五十余年。其本字某我名某甲昔在本城怀忧推觅者。于二万亿佛以来恒觅众生一乘机。故言推觅。今始大机发称本来之意。故言得之也。此实我子者实是菩萨子。迳受大乘化我实其父也。我实迳大乘化也。吾今所有一切财物此下是第四正付家业。内合正说法华经为诸菩萨受记得佛。今吾所有皆是子有者付显一之义。语三乘人言。汝未来得佛果如我无异故言是子有也。先所出内者付开三之义。语言我昔来所说三乘等教悉令众生知是方便。故言是子所知。
是时穷子闻父此言即大欢喜此下是第九子欢喜。即领上火宅第九是时诸子各乘大车得未曾有明得车欢喜。亦远领方便品中第九菩萨闻是法疑网皆已除千二百罗汉悉亦当作佛。明三乘人闻说法华得受记作佛故欢喜。我本无心者此四大声闻自道。昔日大品座席时见大因大果。于时都无悕求之心。此举昔不求形释今日自得也。
世尊大富长者即是如来我等皆似佛子。自此下是第二合譬。上有九譬今亦具合九譬。但阙略耳。今言大富长者即是如来我等皆似佛子此二句合第一父子相失譬。上譬中本有四段。一者子离父而去。二者父觅子不得。三者子还近父。四者父既失子忧念转深。又此四段中各有两阶。今此两句都得合尽。今言大富长者即是如来。此上句即得合第二第四段也。我等皆似佛子此下句合第一第三段也。上句合两段者上第二父觅子不得中两阶。一者正明觅子不得。二者言不以失一子小事废于家业大功。第四父忧念转深中两阶。一者言失子之苦。二者言设念得子之乐也。我等皆似佛子此下句合第一段第三段者。第一段子离父中两阶。一者背父而去。二者向国而还。第三子近父中两阶。一者近父缘由。二者正明近父也。如来常说我等为子一句即合上第二父子相见譬。上譬中自有二。一者言子见父。二者父见子。子见父中有四阶。今尽不合。一者见父缘由。二者见父处。三者言遥见其父踞师子床正明见父。四者生畏避之心。此四阶尽不合也。唯合第二父见子。但上见子中亦有四阶。今者不合第一第三两阶。总合第二第四两阶。第二言见子便识正见子之义。又合第四阶言我常思念此子无由见之而忽自来甚适我愿。明长者既见子生开畅之念。今者总合两阶故言如来常说我等为子。略不合第一言时富长者于师子座明见子之处。又不合第三言心大欢喜也。
世尊我等以三苦故于生死中受诸热恼迷惑无知乐著小法。此三句合上第三唤子不得譬。上譬中本有三。第一领劝拟宜与无机。第二领诫拟宜与无机。第三并领诫劝两家息化。今者唯合前两段不合第三领息化。但上领劝诫拟宜与无机中各有二也。领劝中有二者一领劝教拟宜。其中有二合。皆不合也。二明无机其中亦有二。今者合之。领诫中有二。一者领诫拟宜。其中有二阶。今不合也。二者领诫无机。其中有二。今亦合之。是故今者不合两家拟宜。唯合两家无机。领劝无机中有二者。一明有小。二明无大。领诫无机中有二者。一明无大。二明有小。今者并合两家无大机。亦并合两家有小机。而此合中有所长则为两种。今言我等以三苦故于生死中受诸热恼此是第一。先释所以无大之意。正由五浊障故无大机。三苦者是三界中苦。不道苦苦坏苦行苦也。第二正合迷惑无知此则合领诫劝两家无大。上领劝无大机言称怨大唤我不相犯何为见捉。领诫无大机言于时穷子自念无罪而被囚执此必定死。今言迷惑无知只是无大乘机也。乐著小法此一句合两家有小机。劝中有小言穷子惊愕。诫中小言转更惶怖闷绝躄地。此皆明有小机。今言乐著小法只是有小机故乐著小法也。
今日世尊令我等思惟触除诸法戏论之粪下讫勤精进故所得弘多合第四唤子得譬上唤子得譬中有二。一者长者遣人唤子。二者从既已得之以下明见子受唤。今合此两阶。上长者唤子中本有四阶。今唯合第四阶。上第一者言长者将欲诱引其子而设方便先觅可使之人明如来觅方便教。今者不合。二者言密遣二人形色憔悴无威德者得可使之人即是明得方便教。今者亦不合。三者言汝可诣彼以下与使人之语明佛作方便教方法。今者亦不被合。四者言时二使人即求穷子一句正明使人奉命唤子。内合正明如来用三乘教拟宜众生。唯合此第四阶。今日世尊令我等思惟触除诸法戏论之粪此正合时二使人即求穷子也。见子受唤中亦有四阶。今唯合第三阶。一者言既以得之有外凡夫堪闻之机。今者不合。具陈上事。有内外凡夫堪受之机。今者亦不合。第四阶言其父见子愍而怪之。长者见子唯有乐小之志得无学果之机。故起愍伤之心。今者亦不合。唯合第三阶言尔时穷子先取其价寻与除粪有见谛思惟堪行之机。今言我等于中勤加精进得至涅槃一日之价乃至言勤精进故所得弘多正合上第三阶堪行之机也。
然世尊先知我等心著弊欲此下讫于此大乘无有志求以来作三句。合上第五教作人譬。上譬中本有三阶。第一教作缘由。第二正教作。第三明作人就作称可长者意。今者合此三段皆尽但阙略而已。先合第一教作缘由本有三段。第一先明长者见子。第二言舍贵人服饰。第三言受贱人服饰即是舍法身受应身。今者唯合第一阶不合后二阶也。但第一阶长者见子中本有三。一言又以他日明见子之时今不合。第二言于窗牖中明见子之处今者亦不合。唯合第三正见子上明见子言遥见子身羸瘦憔悴污秽不净。于时唯有小机不堪为说大故言先知我等深著蔽欲下讫不为分别宝藏之分也。
世尊以方便力说如来智慧此则是合上第二正教作。但上教作有四段即领上譬中为说三车四阶。今者不合第一第四唯合第二第三也。上第一言语诸作人汝等勤作勿得懈息即是领火宅中劝取三车今不合也。第二言后复告言咄男子汝常此作勿复余去当加汝价此即是领上示三车处。今者合此第二又得合第三言诸有所须瓮器米面盐酢之属。明长者叹作具领上叹三车也。上第四言好自安意我如汝父勿复忧虑即领上保与不虚今不合也。是故言正教作中有四不合第一与第四。唯合第二与第三。所以言世尊以方便力说如来智慧者。只世尊以方便力说如来智慧家之因持作我等三乘人异果也。我等从佛涅槃一日之价以为大得于此大乘无有志求。即是合教作人譬中第三段作人就作称可长者意。上称可中本有四阶。即是领上诸子受行中四阶。今唯合第四阶。一者言汝常作时下即领心各勇锐义今者不合。第二言自今以后如所生子下领上内凡夫中修行互相推排今者亦不合。第三尔时穷子虽欣此遇下领上竞共驰走见谛思惟治道修行今者亦不合。第四言过是以后心相体信出入无难即领上诤出火宅得罗汉果。今者唯合此第四阶。从佛得涅槃只是昔日罗汉果一日之价以为大得。故如荒年赁作百日只得一千。今日一日作得一千。是为今日歒。昔日百日作得千止与今一日作相歒。当于昔日以自言大有所得。无异昔日得罗汉果有诸功德智慧。由自不敌今日佛果一切功德智慧。故言一日之价也。
我等又因如来智慧此下三句合第六付财物譬。上譬中本有二。一者父付二者子受。父付中有三阶今者不合也。子受中又有三阶今具足合之。今言我等又因如来智慧此即合上第一尔时穷子即受教敕也。为诸菩萨开示显说此下即合上第二阶领知众物及诸库藏也。而自于此无有志愿下讫随我等说即合上第三阶而无悕取一餐之意也。而我等不知真是佛子此一句即合上第七见子志大譬。上言复经少时父知子心渐已通泰成就大志自鄙先心有三。今唯合第二。所以言我等不知真是佛子者我等于时有大乘机发。唯如来知。然我等迳竟自不知。举我不知形出如来知。故言不知真是佛子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