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佛藏
- 大藏经
- 论藏
- 经疏部
- 大般涅槃经义记
大般涅槃经义记
自下第三简彼菩提异于涅槃。方便菩提从因生故。先举二因。生了列名。次辩其相。生法名生证了名了通相分别。了因非一且就灯辩。烦恼生因父母了因别就内论。谷等生因地等了因偏就外说。下约显法。六句三对。初二一对。六度佛性望大菩提以分生了。六度为性。佛性为了。六度有二。一缘修六度。正能熏生方便菩提故名生因。二真行六度。正能集成方便菩提亦名生因。满为果故。由见佛性成菩提智。如似色尘发生眼识故名了因。此初对中佛性六度及菩提果即为根本。下皆望此以别生了。宜须识知。次二一对。望初对中佛性菩提以别生了。望前佛性以为了因。六波罗蜜能了性故。望前菩提宣说生因。首楞严定生菩提故。此首楞严犹前佛性。了彼成德名首楞严。此首楞严为缘熏发。于其体上菩提得生故名因生。如依金体起庄严具非前后生。后二一对。望初对中六度菩提以别生了。望前菩提宣说了因。八正能了大菩提故。是义云何。真心之体先为治熏。菩提德生。其德虽生犹为缘治之所隐覆不得显现。更修八道观真无妄息去缘治令真心中诸德显了故名了因。望前六度宣说生因。信心能生六度行故。
前教见佛。次教见性。自下第三双显前二。师子先问。如佛所说见于如来及见佛性是义云何。问其见相。如来之身无相貌下难其可见。于中先明佛身离相不可得见。后类佛性。
下佛答之。先对初问见相。如来之身有二种下释去后难明其可见。前中先明见如来相。佛身二种略标所见。常与无常列其二名。下约此二彰其见相。其无常者为度众生方便示现应化之身。可以目睹名为眼见常者真实解脱之身亦名眼见亦名闻见。初闻生信名为闻见。终证显了说为眼见。
下明见性。两门分别。一可见不可见相对分别。佛性二种总以标举。可见不可见列其二名。其眼见者名为可见。自余一切名不可见。下辩其相。言可见者十住诸佛可眼见也。言不可见九地已下一切众生同非眼见名不可见。二眼见闻见相对分别。其眼见者十住诸佛眼见众生所有佛性。于中别分十住唯见己身佛性。佛见众生所有佛性。今此自他所有佛性通名众生所有性故。宣说十住诸佛如来眼见众生所有性矣。其闻见者一切众生乃至九住闻有何处有佛性一切此如上辩。定能闻见种性已上。通则十信闻性不谤亦名闻见。此答初问。
下释后难。明佛与性皆是可见。于中有二。一明佛身有色非色。二明佛性有色非色。三总就此二明色眼见非色闻见。初中如来有二举数。次列两名。下辩其相。色者解脱实德身也。诸根相好皆遍法界无碍自在故曰解脱。非色如来亦断色者六道身灭故曰非色。
性中两门。一佛望余人相对分二。先举二数。次列。下辩。色谓菩提果德性也。佛见分明故名为色。非色凡夫乃至十住就人显示。十住菩萨见不了了名非色者释非色义就胜解释。余类可知。是故偏言十住不了。问曰已知佛见了了名之为色。余见不了名为非色。性实如何。释言佛性相空体有。相空非色。体有义边亦色亦心。体是真识故名为心。体是法身。眼耳鼻舌诸根之性故说为色。故经说言众生身中有如来眼如来耳等。今欲约之明见不见是故偏说为色非色。此一门竟。
二菩萨及佛望余说二。先举。次列。下辩其相。道言色者谓佛菩萨就人显示。初地已上见性分明同名为色。非色众生就人显示。地前众生见性不了名为非色。问曰前说唯佛是色今以何故地上所见亦悉名色。色有体用。如来藏中色性法门是其色体。依此集起凡圣色身是其色用。体唯佛穷故前宣说佛见是色。真用之色地上渐见。见一切法皆从真起。故今复说佛菩萨见悉皆是色。第三段中色者眼见非色闻者。于前所说佛及性中色皆眼见非色皆闻见。准斯地上一切菩萨皆得名为眼。佛及菩萨所有佛性皆名色故。从见如来至此第二。劝修趣入略明证行。
自下第三广明证法。于中有二。一广上初中所证理法。二一切众生不可思下广上初中能证行法。问曰前说有何不尽更须广乎。释言前者直出性体。未曾就人辩定有无。故今显之。又前约就菩提因果明能证法。未就涅槃因果以论。故下辩之。又复前者明佛菩萨行修见性。未明凡夫二乘修见。故下辩之。明有缚解修道等也。就初段中先开章门。后广辩释。性非内外然非失坏是开门也。众生身中即未有果名为非内。而有其因说为非外。以有因故必定得果名非失坏。其因现有果是当有故名悉有。
下广释之。先就向前第二段中众生当性明凡未有显成非内。师子吼言乳中无酪麻无油下广就向前第一段中众生现性明凡不无显前非外。汝不可以有退心故言无性下明有性因终必得果显非失坏。初中有二。一约乳酪转变因果明性非有。二约树子相生因果明性非有。前中有五。一师子吼当相立有佛破明无。二若乳无酪角亦无下师子以其非异因生证性定有佛破明无。二若乳无酪乳中亦无庵摩罗下师子以其不生异果证性定有佛破明无。四我今定知乳有酪下师子以其人取证有佛破明无。我若乳无酪云何佛说二因已下师子以其缘正二因证性定有佛破明无。就初段中有二问答。初师子吼牒佛上言执为定有。如佛所说众生有性如乳中酪金刚力士牒上因性。诸佛佛性如净醍醐牒上果性。云何说言非内非外将前微此。此问之中正征非内非外随来。下佛对之。明性非有。于中且就酪喻以答。我亦不说乳中有酪酪从乳生故言有酪释有显无。下师子吼乘言立有。乳实有酪。但一切法生各有时。酪法在于乳后而生非是先无。下佛对破。句别有四。一反有立无。二以二名破有立无。三举后类前。四释有显无。就初句中乳时无酪亦无苏等自立无义。一切众生亦谓是乳举世同知证成无义。是故下结。
自下第二以名破有成其无义。如其有者何故不得二种名字就乳正征。乳中有酪何故不得乳酪二名偏名为乳。如人二能举事类征。
自下第三举后类前成前无义。先举后酪以类前乳。酪时无乳苏至醍醐自明酪时无其余味。酪时无乳果中无因。无生苏等因中无果。众生亦谓非乳苏等举他证无。酪时既无一切余味。乳亦如是何得有酪。乃至醍醐亦如是者彰后生苏乃至醍醐并无余味。
自下第四释有显无。乳是酪因故言有酪非有酪体。文中初先举其二因。次列。后释。下就结有。
自下第二师子以其非异因生证乳有酪如来对破。有二问答。师子初言若乳无酪角中亦无何不从生举异因难。下佛印取角亦生酪。何以下释。角性暖故为缘生酪。如来何意说角生酪。为欲将角类显乳故。类之云何。角能生酪角中无酪。乳中生酪何得有酪。师子下以人取为难。若角生酪求酪之人何不取角。下佛为释。我说二因角缘非正故人不取。
自下第三师子以其不生异果证乳有酪如来对破。有二问答。师子初问若乳无酪今方有者乳中本无庵摩罗树何故不生举异果难。下佛先印。乳亦能生庵摩罗树。乳灌一夜生五尺故。如来何意说乳能生庵摩罗树。为欲将树类显乳故。类之云何。乳能生树。乳中无树。乳中生酪何得有酪。若一切下释去难辞。若一切法一因生者汝可难言何故不生。明因别故不生庵摩。如四大下明果异故不生庵摩。举彼四大造色各异。类明乳等生法各异。以是下结。以是因别果异义故不生庵摩。师子下复因喻请法。如佛向说正因缘因佛性是何。下佛为释二因所摄。正谓众生。缘谓六度。良以众生真妄集成其犹矿石。真妄成故能为离妄净德之本故曰正因。诸度但能除妄显真故说为缘。此望何果。释言望彼性净之果。众生实性以为正因。六度为缘。理在灼然望彼方便菩提之果义有两兼。一众生佛性以为正因。六度为缘。报佛之性正能生彼菩提果故。故下文言佛性正因发心缘因以此二因得菩提果。二六度正因佛性缘因。法佛之性不能正生菩提果。故故上文言复有了因佛性菩提。复有生因六波罗蜜阿耨菩提。正即是正。了即是缘。
自下第四师子以其人取证有如来对破。师子初言我今定知乳有酪性总相立有。何以下释。以人取故明知定有。是故下结。下佛对破。文别有三。一正破所执。二明当服苏今患臭下呵其妄取。三如有纸下教其正义。初中有四。一以人取破其定有。二何故卖人但取乳下以人不取破其定有。三世人无子故求娉下还以人取破其定有。四若乳有酪何故一时不见已下以人不见破其定有。初中有三。第一如来以人取刀类破师子人取证有。汝问不然牒以直非。何故下释。一切众生欲见面像即便取刀举事类征。人虽取刀刀中无面。求酪取乳何得有酪。
第二师子乘言执有如来对彼。师子初言以是义故乳有酪性准刀立有。以人取刀刀有面性。乳亦如是定有酪性。若刀无面何故取刀破无成有。佛答有三。一以所见颠倒来破。若刀有面何故颠倒。欲见南面而睹北像故曰颠倒。二以所见长阔。来破。有面应定何故竖刀则见面长横刀见阔。第三约就自他以破。若是自面应当似己何故见长。亦应责言何故见阔。且责一边。若是他面何得称言是己面像。若因己面见他面者。何故不见驴马等像。
三师子吼乘言救义。如来随破。师子救言刀面非长眼光到彼寻刀看面是故见长。亦应说言光到见阔。且举一边。下佛破之。光实不到总翻其言。何以下释。句别有六。前五破其光到方见。后一破其光去不到亦能得见。前五句中初以远近一时能见明光不到。眼光若到远应迟见。二以不见中间诸物证光不到若到应见。三见火不烧明光不到若到应烧。四遥见生疑明光不到。眼光若到到看应审何故生疑。五能见于水精物等明光不到。下次破其不到能见。因前被破人喜救义。眼光虽去无障碍处光到而见。有障碍处不到亦见。故今牒之若不到见。下就设难。等不到见何故但见水精中物而不见于壁外之色。如人上墙见墙外事眼光若去往至墙上何故不见壁外之色。上来六句广破光到。是故已下总以结非。上来第一还以人取破其定有。
自下第二以人不取破其定有。汝言有酪牒上执辞何故卖人但取乳价不责酪直就乳正征。偏取乳价。不责酪直明知无酪。卖草马下举事类征。
自下第三重以人取破其定有。世人无子故求娉妇举其取事。下就破有。句别有二。以先有儿征为非女。若先怀妊便是其妇何得言女。二若是女下以先是女难破有儿。句别有四。一牒以直非。若言是女先有儿性故应嫂者是义不然。二何以下破有儿性亦应有孙过分类征。若女生儿得有儿性。女中之儿亦应有儿故言有孙。三若有下破其有孙。恐其破征齐立有孙故复破之。若有其孙是儿与孙便是兄弟。何以下释。一腹生故。四是故下结无非有。以有儿性有前过故我说无儿。自下第四以人不见破其先有。先就乳等责其不见。次就树征。后类乳等。上来四段合为第一破其所执。
自下第二呵其妄取。明当服苏今已患臭立喻呵责。言乳有酪亦复如是合喻呵责。知酪后出先生有想。
自下第三教其正义。文别有二。一明性非有。二众生佛性不破坏下明性非无。前中有四。一喻说非有。喻别有三。文显可知。二一切法本无有性法说非有。三举前偈证成非有。四偈后释义以显非有。一切诸法因缘生灭泛明诸法非是本有。若众生内有佛性者应有佛身。如我今者正明佛性本无非有。此说无果不言无因。问曰经说众生身中有佛眼耳鼻舌身等如我不异。此说言无有何所以。释言佛性有其二种。一法佛性。本有法体与佛无别。隐显为异。如在矿金与出矿金多少无殊净秽为异。二报佛性。本无法体。但于向前法佛性上有其方便可生之义。如矿中金有可造作庄严具义。亦如树子不腐不坏有可生义。非先有树已在子中。以余经说。是法佛性此经言无是法佛性不相乖反。
第二明性非无之中文别有四。初众生性不破坏等法说明有。二如众生中所有空下喻说明有。于中初明虚空是有。若使众生无虚空下破无成有。以是义下引说证有。虚空界者是名虚空结空为有。三佛性如是合喻明有。四十住下就人分。有四。一明佛性佛菩萨见。二非是下明非凡夫二乘所见。三是故下明不见损。四见佛性下明见知益。
自下第五师子以其缘正二因证性本有如来对破。师子先问。众生有性如乳中酪自立有义。若乳无酪云何佛说有二因等破无成有。虚空无性故无缘因举无显有。佛破有三。一就喻破有。二就法破有。第三双就法喻破有。初中三番。第一如来对问正破。若使乳中定有酪者何须缘因待缘方有明知本无。
第二师子乘言救有如来难破。师子初言以有性故故须缘因总立有义。何以下释。为欲明见故须缘因。初先法说。次以喻显。喻别有三。乳中下合。是故下结。是故虽有要须了因结明须了。以是义故先有酪性结成有酪。下佛破之。文别有二。一约性酪征立性了。二若是了因复下须下难破性了成无性酪。前中初言若使乳中有酪性者牒其所立。即是了因征立性了。乳中既得有其性酪。酪由了有。明知乳中即有性了。
就后难破性了之中文别有四。初若是了因复何须了以内征外。乳中先自有其了因何须乳外醪暖为了。此即以外破。现见要须外事了因明知乳内先无性了。性了既无乌有性酪。
二若是了因性是了下征令自了。征相云何。若是乳中所有了因性是了者常应自了。使人眼见不能自了。使人眼见明性非了。既无性了宁有性酪。三若是不了何能了他难破了他。难相云何。乳中了因不能自了。何能了他乳中之酪令其性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