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佛藏
- 大藏经
- 论藏
- 经疏部
- 大乘入楞伽经注
大乘入楞伽经注
一切如来应正等觉(至)色究竟天成如来身 言自共相者。且以四谛中苦谛言之。如苦谛下三界依正蕴界处等一切诸法。各各不同名自相。苦谛即名共相。谓苦谛四门中。无常为一切有为法共相。苦为一切有漏法共相。空与无我通为一切法共相。又如五阴不同名自相。共成人身名共相。界处等亦尔乃至一切诸法各各又有自共相也。兜率陀者此云知足彼天内宫是一生补处菩萨所居也。色究竟天。是行满报佛成正觉处。余文悉明远离过习。显示众德。成就如来法身之义。以有是利故。请佛为说如上法门。
佛言大慧有一类外道(至)于此而生牛有角想 自下如来约牛兔角。破执名相起妄想见。此明叙彼二外道计。谓一外道。见一切法随。因缘灭。妄起分别想兔无角。复一。外道。见大种功能。根身尘境缘未散时。形量差别。计牛有角。以不了故。互执异见生决定解。
大慧彼堕二见不了唯心(至)一切皆唯分别所现 此明牒破彼外道见。文有八句。上四句破起见因。下四句示唯妄现。故伽陀云知诸法唯心。便舍外尘相。由此息分别。悟平等真空。思之可了。
大慧应知兔角离于有无(至)是故于此不应分别 此一段经。上四句总结应离妄。已下诸句别征破也 云何下。别征破彼堕无见也。谓云何兔角离于有无。破云互因待故。彼兔角无。因牛角有故。若无牛角。彼何所因而言无耶 分析下。次别破彼堕有见也。谓若执于牛有角者。分析牛角。至于极微。何有实体。而计有耶。故下偈云。无因有故无。是无不成无有待无亦然。展转相因起。言皆不实也。圣智所行离彼见者。谓如实见者。悉离有见常见之有。亦离邪见断见之无。是故结劝应离分别。
尔时大慧菩萨摩诃萨(至)比度观待妄计无耶 大慧因上言兔角等离于有无互因待故。分析牛角。乃至极微求不可得。而为离彼妄见。复问佛言。彼离见者既不作牛有角想。岂不以比度观待同妄计言无耶。
佛言不以分别(至)非由相待显兔角无 如来答言。离妄见者。不以分别起相观待以言无也。何以故。彼妄见者。以妄分别为生因故。以角有无而起分别为其所依。既所依为因。即妄计有无。然分别与角。俱无定性。离异不异。离分别者。非由相待牛角无性显兔角无。
大慧若此分别异兔角者(至)执有执无二俱不成 自下再牒破也。言若此分别定异兔角者。则非角因。若定不异者。又是因彼而起。言俱无自性也。分析牛角。乃至极微。求不可得。异于有角。而又言无角。如是分别者。定非理也。谓若以有为有。则以无为无。有既不有。则无无也。故云二俱非有。谁待于谁。是知牛角兔角二俱无性。而对何法言有言无耶。若相待不成待于有故言兔角无者。不应分别。不正因故。谓有与无为因。无与有为因此因不正也。既二因不正。有无两果理自不成。故结破云有无论者执有执无。二俱不成也。
大慧复有外道见色形状(至)异虚空起于分别 上以析法破牛兔。此以体法会色空。谓众生所执闻宜不同。故佛施能治巧拙有异。亦是破转计也。言又有外道见色形状质碍变异。虚空分齐空廓无碍。而生执著谓色异空。起妄分别者。此谓如来叙彼计也。
大慧虚空是色随入色种(至)色空分齐应如是知 自下正破也。佛语大慧空即是色。随入色种中故。色外无空也。色即是空互为能所建立性故。非色灭空也。色空分齐应如是知。
大慧大种生时自相各别不住虚空中非彼无虚空 会昔权说重明色空不二也。谓昔破外道执有我故。说有造色从大种生。自相各别。而密显造色性即空故。更无别色而住于空。故云不住。非彼无虚空也。
大慧兔角亦尔观待牛角(至)若待余物彼亦如是 此又引上牛兔二角以合色空。类观诸法差别妄见。一一对破。应知亦尔 然诸外道异计虽多。不出恶见及无因邪因二种因也。言恶见者。谓于诸谛理颠倒推度染慧为性。能障正见招苦为业。谓恶见者多受苦故。此见行相差别有五。一萨迦耶见。谓于五取蕴执我我所。一切见趣所依为业。二边见。谓即于彼随执断常。障处中行出离为业。三邪见。谓谤因果作用实事。及非四见诸余邪说。如增上缘名义遍故。四见取。谓于诸见及所依蕴。执为最胜能得清净。一切斗诤所依为业。五戒禁取。谓于随顺诸见戒禁。及所依蕴。执为最胜能得清净。无利勤苦所依为业。二种因义。如下当说。
大慧汝应远离兔角牛角(至)说观察自心修行之法 佛劝菩萨应常观察自心所见妄想之相。既自知已。于一切处转相传授。普使知病识药。令得服行。至安乐处。
尔时世尊即说颂言心所见无有唯依心故起(至)自证之境界 上五行偈文显可知。更不繁释 此约外道执牛兔角决定有无。及色空异。以破五法中名相妄想竟。
尔时大慧菩萨摩诃萨(至)为渐次净耶为顿净耶 此就净众生心习现流。五法中次明正智义。谓能净者自觉圣智也。所净者自心现流也。
佛言大慧渐净非顿(至)令离一切有无恶见 上明四渐四顿者。谓净众生自心现流。其机大者顿之。其机小者渐之。渐者言其权。顿者言其实。权以趋实。实以导权。所以圣人开悟众生。或顿或渐权实偏圆未始不相顾者。庶使含识随宜得入也。又云渐约修行未证入故。谓众生学行止得渐也。顿约修行已证入故。
复次大慧法性所流佛(至)取以为实悉不可得 此明三佛建立说法。释成顿渐所显义也。法性所流佛者。报身佛也。说一切自共相法。是自心本识现习气因相。及前转识妄计所执因相。更相系属。种种幻事。皆无自性。故起信云。一切诸法。皆是众生无明妄心而得住持。如镜中像无体可得。而众生不了。种种执著取以为实。岂不误哉。
复次大慧妄计自性。执著缘起自性起 言自共相等一切诸法。本无自性。依他众缘和合生起。犹如幻事。即依他起性也。而诸众生妄想计度种种执著取以为实。即是妄计自性执著缘起自性而起。
大慧譬如幻师以幻术力(至)种种分别皆无。真实 举喻以明缘起不实。如幻师依草木起众生色像。譬如来藏性。随缘起种种诸法。故肇论云万法假立不真。譬如幻化人。非无幻化人。幻化人非真人也。皆明缘起不实故。
大慧此亦如是(至)是名妄计性生 此以法合。谓于缘起性中生妄计性亦如是。
大慧是名法性所流佛说法相 结说因缘所生诸法。皆如幻不实。
大慧法性佛者建立自证智所行离心自性相 建立自觉圣智所证法界。离妄想心量自性尘境相。是法佛法。
大慧化佛说施戒忍进禅定智慧(至)超无色行 化佛八相示成。应缘摄化。说六度治六蔽。离阴界入解脱诸识相。随宜建立诸法差别。超外道执见。越无色所行。谓外道取无色以为涅槃。
复次大慧法性佛非所攀缘(至)当速舍离 攀缘妄念也。所缘妄法也。所作妄业也。余义如文。上既显示三佛说法。此结独举法佛所证法。以劝修学者。故法华经云。虽说种种道。其实为一乘。
复次大慧声闻乘(至)分别执著自性相 二约声闻所证圣智。以明正智义。因上劝菩萨修自证圣智境界相。然声闻亦有自证圣智境界相欲简异声闻。故举声闻有二种差别相。初自证圣智异彼外道。故云殊胜。
云何自证圣智殊胜相(至)自证圣智境界相 言声闻人。于三界有情。明见无常苦空无我。及四谛境界。厌离五欲栖心寂灭。于蕴界处。若自若共外不坏相。而未获法空。但得人空慧。如实了知故。心住一境住一境已。遂获诸禅八解。三三昧门。八圣道分。四沙门果。而得出离也。但断现行烦恼。未断习烦恼。但断分段生死。未离变易生死。是故名为声闻乘自证圣智境界相。
菩萨摩诃萨虽亦得此圣智境界(至)不应修学 明菩萨所证是了一切法本性无生正受乐不同声闻息阴界入。求涅槃乐。菩萨虽亦得是圣智境界。以大悲本愿故。不取证寂灭及三昧乐。故诫诸菩萨。于此乐中不应修学。
大慧云何分别执著自性相(至)渐住诸地 此谓声闻知彼四大形显色等种种诸法。非如外道计作者生。然守如来止啼权说。于自共相妄想执著。菩萨于彼应知唯是自心妄现。故应舍离。了我法空。渐入智地到如来境。
尔时大慧菩萨摩诃萨(至)常不思议作者耶 三破外道所计。显正智义。因上如来说顿。为显示常不思议智。大慧举以白佛。如来所说常不思议即是此间自证圣智第一义境将非同诸外道所说常不思议作者耶。谓外道以作者为常不思议因相也。
佛言大慧非诸外道作者(至)常不思议不成 如来告大慧。非诸外道作者因缘得常不思议。彼因自相不成故。故楞严云。以生灭心为本修因。而求佛乘不生不灭无有是处。
大慧我第一义常不思议(至)是故菩萨当勤修学 明如来举上常不思议有因有相成也。能所因相俱离有无。谓自证圣智所行相故非余境。故有相。第一义。智为正因故非生灭。故有因。能所因相离有无故非作者。譬如虚空涅槃寂灭无作法故常不思议。是故我说异诸外道所有诤论。此常不思议。是诸如来自觉圣智所得。故劝菩萨当勤修学。
复次大慧外道常不思议(至)非自相因力故常 言外道以无常变异相为常不思议因。故云常。非是自觉所行相因力故常。
大慧外道常不思议(至)无常已不因此说为常 明外道见世间所作法。有已还无。悉是无常。妄计神我为常。待无常已。比知是常。佛则反是。不因此说以为常也。
大慧外道以如是因相(至)无自因相故 若外道以如是无常因相。成常不思议者。此因相非真实故同于兔角。故常不思议唯是妄想言说何以故。无有常因常相故。
大慧我常不思议(至)此不应说 前谓佛反外道。此则外道反佛。曾不能知常不思议自因之相。离有无。超情识。而恒妄计在于自证圣智所行相外。是故如来诫不应说。然三乘之道优劣虽殊。悉皆内证。若心外见法。任说幽玄。然成外道。
复次大慧诸声闻畏生死妄想苦(至)无所有故 四约愚智观解优劣。以明正智。不知生死涅槃差别之相。是妄分别有者。谓对生死说涅槃。如对病说药。达生死无故。所对涅槃亦不可得。故思益经云。诸佛出世不为令众生出生死入涅槃。但为度生死涅槃之二见耳。妄想无性。即涅槃故。
妄计未来诸根境灭(至)转所依藏识为大涅槃 以凡愚不知生死即涅槃。计未来根境灭作涅槃想。非是自觉所证境界。如来证自智境界者。以有识藏故妄见生死。转识藏故生死即涅槃。故下经云。妄想识灭名为涅槃。
彼愚痴人说有三乘(至)常于生死轮转不绝 愚夫以生死异涅槃。为此愚夫说断生死趣涅槃。故说三乘种性。智者说此六趣生死。是妄想心量。无有境界。而彼愚夫。不知三世如来所说生死妄想。是自心现境界。取心外境。计生死相与涅槃差别。故生死流转。
复次大慧去来现在诸如来(至)非诸愚夫二分别境 言三世如来说外心现一切诸法不生。何以故谓自心所现非有性故不生。离有无生二种见故不生。此就智者知诸法无生起佛种性。如兔马等角本来不生。凡愚不觉妄取生灭。唯如来自觉所证之处。一切法自体性相不生。非愚夫有无分别境界。
大慧身及资生器世间等(至)汝于此义当勤修学 言正报色身及资生器界。一切诸法是本识影像。能所二取之所变现。妄想无性。而诸愚夫堕彼见中分别有无。故告大慧汝于此心现一切法不生义当勤修学。
复次大慧有五种种性(至)不定种性无种性 五约种性以验于机。明正智义。因上畏生死苦乐求涅槃。起于种性。故次明种性相也。
大慧云何知是声闻乘种性(至)此是声闻乘种性 若闻灭阴界入自共相身得涅槃。知苦。断集。证灭修道时。悲喜异相爱乐修习。于缘起发悟之相不乐观察。应知以修上法。名声闻乘种性。
彼于自乘见所证已(至)乃至生于得涅槃觉 此明声闻断惑分齐。类诸菩萨第五六地。然但断三界现行烦恼未断习使及所知障。未度不思议变易死。诸魔外中决定唱言。我得四智究竟觉乃至生于得涅槃觉也。
大慧复有众生求证涅槃(至)此是涅槃 言有众生妄计觉知我人众生。长养士夫各各差别。以见神我此是涅槃复有执言自在天等以为作者。名为涅槃。此二即是无种性外道。
大慧彼无解脱(至)应勤修习舍此恶见 此明外道计有神我性无解脱法声闻取自共相未获法空。皆不出妄觉。故应劝修习转彼恶见。而趣如来种性故。
大慧云何知是缘觉乘种性(至)应为其说缘觉乘法 言若闻说缘起诸法。知缘体空无所染著。或时闻说现种种身。或合多身为一身。或离一身为多身。及于神通变化。信受无违欣乐修习。是谓缘觉乘种性。然有二种不同。一遇佛演说十二因缘法。依以受行。名为缘觉。即如一说。二出无佛世睹缘自悟。名为独觉。
大慧如来乘种性(至)当知此是如来乘性 自性无自性法者。谓三自性三无性秘密法也。内身自证圣智法者。谓佛自证一乘了义不可思议真实法也。外诸佛刹广大法者。谓广大悲愿庄严净土摄化众生。究竟到于一切智地法也。若有闻说此等法者。是故名为佛乘种性。
大慧不定种性(至)随生信解而顺修学 言此不定人闻说三乘法时。随生信入顺学而成。其性可移故言不定。
大慧为初治地人而说种性(至)作此建立 初治地人。即不定种性者。三乘俱可入也。为说是种性。令彼明悟了权趣实。超入第八无所有地。任运至如来地。故作此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