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佛藏
- 大藏经
- 论藏
- 律疏部
- 四分律比丘含注戒本
四分律比丘含注戒本
若比丘若王 得自在无所属。
若大臣 在王左右。
若婆罗门 有生婆罗门。
若居士 除王大臣婆罗门诸在家者是。
居士妇 在家妇人。
遣使为比丘送衣价 如上说。
持如是衣价与某甲比丘彼使至比丘所语比丘言。大德。今为汝故送是衣价受取。是比丘语彼使如是言。我不应受此衣价。我若须衣合时清净当受。彼使语比丘言。大德。有执事人不。比丘应语言。有若僧伽蓝民若优婆塞。此是比丘执事人。常为诸比丘执事。时彼使往执事人所与衣价已。还到比丘所。如是言。大德。所示某甲执事人我已与衣价。大德知时往彼当得衣须衣比丘当往执事人所。若二反三反为作忆念应语言我须衣 忆念者。若执事人若在家若在市肆若在作处。应至彼处一反二反三反语言。我今须衣与我作者是也。
若二反三反为作忆念得衣者善若不得衣四反五反六反在前默然立 彼执事人若在家在市作处。到彼前默然立。执事人问。何缘此立。比丘报言。汝自知之。若彼人言今我不知。余人知者比丘当语。彼人知之。是默然相也。
若四反五反六反在前默然住得衣者善 若作一反语破二反默然。乃至三反语破六反默然也。
若不得衣过是求得衣者尼萨耆波逸提 比丘尼同僧犯。
若不得衣从所得衣价处若自往若遣使往语言汝先遣使持衣价与某甲比丘是比丘竟不得衣汝还取莫使失此是时 不犯者。若遣使告知。若彼言我今不须即相布施。是比丘以时软语方便索衣。若为作波利迦罗故。与以时软语索。若方便索得者。
十一绵作卧具戒 佛在旷野国。六群比丘至养蚕家。索未成绵及已成绵并杂野蚕绵以作卧具。又看暴茧。居士讥嫌言害生命无有正法。比丘举过。佛因制戒。
若比丘杂 若毳若劫贝若衣及余缕杂也。
野蚕绵作新卧具尼萨耆 是中舍者。若斧若斤剉斩。和泥以涂壁也。
波逸提 自作教他成者俱犯。不成者吉罗。为他作成者吉罗。尼突吉罗。不犯者。若得已成者斧斩和泥以涂埵也。
十二黑毛卧具戒 佛在毗舍离。诸梨车子多行邪行。作黑毛毡披体夜行。使人不见。六群比丘见便故作之。梨车讥嫌。比丘举过。佛因制戒。
若比丘以新纯黑 若生黑或染黑。
羺羊毛作新卧具者尼萨耆波逸提 自作教他为他犯相并如前戒。尼突吉罗。不犯者。若得已成者。若割裁坏。若细薄叠作两重。若小坐具。若作褥若作帽作袾作摄热巾。或作裹革屣巾。一切不犯。
十三白毛卧具戒 佛在舍卫国。六群比丘纯以白毛作新卧具。居士讥嫌如王大臣。比丘举过。佛因诃制。
若比丘作新卧具应用二分纯黑羊毛三分白或生白或染白。
四分尨 头上毛耳上毛。若脚上毛若余尨色毛也。欲作四十钵罗卧具者。二十钵罗黑。十钵罗白。十钵罗尨。乃至作二十钵罗卧具准上可知也。
若比丘不用二分黑三分白四分尨作新卧具者尼萨耆波逸提 自作教他若为他作并同上也。尼突吉罗。不犯者。若应量作。若得已成者。余同前戒。
十四减六年卧具戒 佛在舍卫国。六群比丘嫌故卧具或重或轻或厚或薄。不舍故者而更作新。常营求藏积众多。比丘举过。佛诃制戒。
若比丘作新卧具持至六年若减六年不舍故而更作新 若自作教他为他并同前戒。
除僧羯磨 有比丘得干痟病。粪扫卧具重不堪持行。佛言。从僧三乞更作新者。当白二与之也。
尼萨耆波逸提 尼犯吉罗。不犯者。僧听及满六年减六年舍故更作新。若得已成者若无若他与作俱不犯。
十五不揲坐具戒 佛在舍卫。遣人请食。常法请后遍行诸房见。故坐具处处狼藉无人收摄。由诸比丘嫌其厚薄轻重更作新者。乃制故者揲新。六群违制。比丘举过。佛制此戒。
若比丘作新坐具当取故者纵广一磔手揲新者上以坏色故 彼作新坐具时。若故者未坏未有穿孔。当取浣染治之。牵挽令舒裁。取方一磔手揲著新者上。若揲边中央。以坏色故也。
若作新坐具不取故者纵广一磔手揲新者上用坏色者尼萨耆波逸提 自作教他为他成犯如上。尼犯吉罗。不犯者。裁取故者揲新者上。若彼自无更作新者。若他为作。若得成者。若纯故者。并不犯。
十六持羊毛过限戒 佛在舍卫国。时跋难陀得羊毛贯杖头而行。居士讥言贩卖羊毛。比丘举过。佛因制戒。
若比丘道路行得羊毛若无人持得自持乃至三由旬 若道行若住处得羊毛。若须应取。无人持自持至三由旬。若有人者语言。我有此物助我持乃至彼处。比丘于此中间不得佐持者吉罗。若令尼四众持过三由旬吉罗。除羊毛若持余衣若麻等吉罗。若担余物杖头者吉罗。
若无人持自持过三由旬尼萨耆波逸提 比丘尼吉罗。不犯者。若持至三由旬若减三由旬。有人语持中间不助。使尼四众齐三由旬。若担毳庄毳绳若担头上毛作帽巾者得。
十七使非亲尼浣羊毛戒 佛在迦维罗卫。六群比丘取羊毛使尼浣染擗之。时姨母尼为染毛故污色在手。住佛所礼足而立。佛知故问诃而制戒。
若比丘使非亲里比丘尼浣染擗羊毛者尼萨耆波逸提 比丘尼吉罗。成犯开通如浣故衣戒也。
十八畜钱宝戒 佛在罗阅城。有一大臣。为跋难陀留其食分。儿以五钱取食。跋难陀来取钱寄市肆上。居士共嫌。比丘诃责。王共臣论。佛广说喻因诃制戒。
若比丘自手捉钱 上有文像。
若金银若教人捉若置地受尼萨耆 是中舍者。彼有信乐守园人若优婆塞当语言。此是我所不应。汝当知之。若彼取还与比丘者。当为彼人物故受敕净人使掌之。若得净衣钵。应持贸易受持之。若彼优婆塞取已与比丘净衣钵者。应取持之。
波逸提 比丘尼同犯。若不语彼人知是看是突吉罗。不犯者。若语言知是看是如上舍法。若彼人不肯与衣者。余比丘当语言。佛有教。为净故与汝。应还他物。若又不与。自往语言。佛教比丘作净与汝。汝应与僧塔和尚知识及本施主。不欲令失彼信施故也。
十九贸钱宝戒 佛在罗阅只。时跋难陀往市肆上以钱易钱。居士讥嫌言善能卖买。比丘闻告。佛诃制戒。
若比丘种种卖买者 若已成金未成金已成未成金。银亦三种。钱唯一种。交互相易。钱者八种。金银铜铁白镴铅锡木钱胡胶八种钱也。
尼萨耆波逸提 比丘尼同犯。余舍法开通索宝方便并如前戒。不犯者。若以钱宝贸璎珞具。以钱易钱。为佛法僧者是。
二十贩卖戒 佛在舍卫国。时跋难陀往无住处村。以生姜易食。食已持去。舍利弗后至乞食。檀越以跋难陀事征之。惭愧无言。又共外道博衣悔而不得。比丘举过。佛因制戒。
若比丘种种 以时药易时非时七日尽形波利迦罗。如是互易乃至以衣易衣。
贩卖 谓价直一钱数数上下。增卖者价直一钱言直三钱。重增卖者价直一钱言直五钱。买亦如是犯也。
尼萨耆波逸提 比丘尼同犯。不犯者。听五众出家人共易。应自审定。不相高下如市道法。不得与余人贸易。令净人贸。若悔听还。若酥油相易者不犯。
二十一畜钵过限戒 佛在舍卫。六群畜钵。恶者置之常觅好钵。畜之遂多。居士游观便讥。似陶师瓦肆无异。比丘举过。佛便诃责而制此戒。
若比丘畜长钵 有六种。铁钵。黑钵。赤钵。苏摩国钵。鸟伽罗国钵。忧伽赊国钵。大要有二。铁钵泥钵。大者三斗。小者一斗半。此是钵量。如是应持应净施。
不净施 净施不净施相对八门。如长衣戒不异也。
齐十日 时阿难得贵价钵欲奉迦叶。以常用故十日当还。恐犯舍堕以事白佛。便开制至于十日。
过者尼萨耆波逸提 尼同犯。辨相开通如长衣戒。
二十二非分乞钵戒 佛在舍卫国。跋难陀钵破。求多钵畜。居士计会乃知多受便讥嫌言。受取无厌。比丘以过白佛。因诃制戒。
若比丘畜钵减五缀不漏 相去两指间一缀也。
更求新钵为好故 若满五缀不漏更求新者吉罗。
尼萨耆 是中舍者。于此住处僧中舍钵。已单白受忏便说罪名种相。责心生厌离。钵若好者应夺留置取最下不如者与之。便作单白以钵次第向上座易之。持上座钵与次座。若与彼比丘。如是展转乃至下座也。
波逸提 比丘尼同犯。
彼比丘应往僧中舍展转取最下钵与之令持乃至破应持此是时 僧以下钵白二与彼。应守护。不得著瓦石落处倚杖刀下。著悬物下道中石上果树下及不平地。不得著户牖内户扉下若床下床角。除暂著。不得著两床间。及立荡钵。乃至足令破。彼不应故坏故失。非钵用者吉罗。不犯者。若五缀漏若减漏求新者。若从亲索。若从出家人索。若为他他为己不求而得。若施次得。若自有价买畜者皆不犯。
二十三乞缕使非亲织师戒 佛在舍卫国。跋难陀缝僧伽梨。乞线。遂多持线使织。自作繀看织。居士讥嫌。比丘举过。诃制此戒。
若比丘自乞缕线 彼在处处乞缕线者。十种衣缕。
使非亲里织师织作衣 若织师与线者俱亲里不犯。与线者非亲吉罗。看织自织作繀吉罗也。
尼萨耆波逸提 比丘尼同犯。不犯者。二俱亲里若自织作钵囊革屣囊针毡禅带腰带帽袜摄热巾裹革屣巾者得也。
二十四劝织师增缕戒 佛在舍卫国。居士出线与织师。为跋难陀作衣。彼后至家择取好线与织师织。又许与价。居士讥嫌。比丘举过。佛因诃制。
若比丘居士居士妇使织师为比丘织作衣彼比丘先不受自恣请 若居士与比丘贵价衣。听少欲知足索不如者随意也。
便往织师所语言此衣为我作与我极好织令广大坚致我当多少与汝价是比丘与价乃至一食直若得衣者尼萨耆波逸提 若求衣不得突吉罗。尼同犯。不犯者。减少求。从亲里索。出家人索。他为己者是也。
二十五夺比丘衣戒 佛在舍卫国。难陀弟子善能劝化。跋难陀意欲共游行。便先与衣。余比丘言。彼痴不知诵戒说戒布萨羯磨。后去不随。彼即夺衣。比丘诃举。佛因制戒。
若比丘先与比丘衣后嗔恚若自夺若教人夺还我衣来不与汝 若嗔自夺及教人夺而藏者犯。夺未藏者吉罗。若著树上架上床上及余著处离处犯堕。取不离处者吉罗。
彼若还衣若取衣者尼萨耆波逸提 尼同僧犯。不犯者。不嗔恚言。我悔不与汝。还我衣来。彼知心悔可即还衣。若余人言。此比丘欲悔还他衣。若借他衣著。无道理还夺不犯。恐失恐坏。若彼人破戒破见破威仪。若被举灭摈应摈。若为此事命梵难。一切夺取不藏举者皆不犯。
二十六畜七日药过限戒 佛在舍卫。比丘秋月风病动形枯生疮。佛言。有酥油生酥蜜脂。听有病缘时非时服。佛在罗阅只。毕陵伽徒众大畜流漫。道俗讥责。白佛诃制。
若比丘有病 谓医教服尔所种药。
残药酥油生酥蜜石蜜齐七日得服 八门句义如前衣戒。
若过七日服者尼萨耆 此应舍乐与僧已。白治罪竟还彼药。法至第七日舍与比丘。彼应取食。若过七日酥油涂户向。蜜石蜜与守园人。减七日者白二还之。比丘当取涂脚然灯用。
波逸提 比丘尼同犯。不犯者。如上舍用等差别也。
二十七过前求雨衣过前用戒 佛在舍卫。毗舍佉母请佛及僧。婢白时到。见诸比丘裸浴。因发八愿。为佛所赞。六群常求。比丘举过。佛因制戒。
若比丘春残一月在当求雨浴衣 雨衣者。比丘用雨中浴衣有十种。彼应三月十六日求也。
半月应用浴 四月一日应用。
若比丘过一月前求雨浴衣 三月十六日前求雨衣。
过半月前用浴 谓四月一日前用也。
尼萨耆波逸提 比丘尼吉罗。不犯者。若舍作余用。若著而浴。若浣若举者是不犯。
二十八过前受急施衣过后畜戒 佛在毗兰若。听受夏衣。六群常乞衣常受衣。跋难陀异处安居异处受衣。佛在舍卫。安居中大臣为安居施。佛因开而制戒。
若比丘十日未竟夏三月 谓七月六日已后十五日已前是也。
诸比丘得急施衣 若受便得不受便失。故名急也。衣者有十种。
比丘知是急施衣当受受已乃至衣时应畜 衣时者。自恣竟不受迦絺那衣。一月受衣五月。若自恣十日在。得急施衣。受已至一月五月畜。乃至明日自恣应受。一月五月外更增九日也。
若过畜者尼萨耆波逸提 谓急施衣若过前若过后并犯堕。比丘尼同犯。不犯者。不过前不过后不犯。若夺衣失衣过前取不犯。若寄衣比丘远行。水陆道断过后不犯。
二十九兰若有疑离衣过限戒 佛在舍卫。比丘兰若处为贼所打。并夺什物。佛令留一一衣置村舍内。六群寄衣游行。同徒举过。佛困制戒。
若比丘夏三月竟后迦提一月满 谓八月半后。
在阿兰若 去村五百弓。遮摩罗国弓长四肘。用中肘量也。
若有疑 疑有贼盗。
恐惧处 中有恐怖贼盗。
比丘在如是处住三衣中欲留一一衣置村舍内 村者聚也。
诸比丘有因缘离衣宿乃至六夜 若彼有缘离衣宿第七夜。明相未出前。若舍若捉衣。若至掷石所及处。反上成犯。
若过者尼萨耆波逸提 开缘如前离衣戒。
三十回僧物戒 佛在舍卫。居士饭僧施衣。跋难陀闻语言。施僧者多。今可施我。居士后见长老比丘威仪具足便即悔叹。比丘举过。佛因制戒。
若比丘知 不知非犯。
是僧物 有三种。僧物者。已许僧。为僧者。为僧故作未许僧。已与僧者。已许僧已舍与。僧物者。下至饮水器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