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佛藏
- 大藏经
- 续藏
- 古逸部
- 瑜伽师地论分门记
瑜伽师地论分门记
分九中第二依实假明差别义分二。一总问分二如论。二广答分二分如论。
分九中第三依有色等明差别义分八 一明色摄差别分二。一问。二答 二明心摄差别分二。一问。二答 三明心所摄差别分二。一问。二答 四明心不相应摄差别分二。一问。二答 五明有为摄差别分二。一问。二答 六明男女二根分摄差别分二。一问。二答 七明后三根分摄差别分二。一问。二答分二。一标。二释分九如论 八明命根分摄差别分二。一问。二答。
分九中第四依善等差别义分三。一明善差别分二。一问。二答 二明不善差别分二。一问。二答 三明无记差别分二。一问。二答 分九中第五依异熟等明差别义分七 一明有异熟差别分二。一问。二答 二明无异熟差别分二。一问。二答 三明助伴差别分二。一问。二答分二。一标。二释 四明是异熟差别分二。一问。二答 五明种子差别分二。一问。二答 六明非异熟差别分二。一问。二答 七明异熟生差别分二。一问。二答分二。一标。二释。
分九中第六依界明差别义分四 一明欲界系差别分二。一问。二答 二明色界系差别分二。一问。二答 三明无色界系差别分二。一问。二答 四明不系差别分二。一问。二答。
分九中第七依诸地明根差别义分七 一明未至地根差别义分三。一立正义分二。一问。二答。二答难分二。一问。二答。三引证分三。一问。二答。三释经意趣 二明初二静虑地根差别义分二。一明初静虑根差别分二。一问。二答。二例明第二静虑差别相 三明第三静虑地根差别义分二。一问。二答 四明第四静地根差别义分二。一问。二答 五明空无边等三地根差别义分二。一明空无边差别分二。一问。二答。二例明余二地 六明非想非非想处地根差别分二。一问。二答 七明色无色界四地诸根有漏无漏等差别义分三。一明初七地根差别相分二。一明初静虑地有漏等义分二。一问。二答。二例明余六地差别。二明非想非非想地根差别义分三。一明有漏义。二明通二义。三明无漏义。三例明断不断等义。
分九中第八依受生明诸根差别义分三。一依生欲界明诸差别义。二依色界。三依无色界明差别 第一依生欲界明诸差别分十九 一通依五趣受生明根差别分二。一问。二答 二依三恶趣有情受生明根差别分二。一明那落迦受生根差别义分二。一问。二答分三。一明眼等八现行及种子俱有义。二明乐等十一根不定义。三明未知已知等三根成就不成就义分三。一依现行明不成就。二依种子明成不成分二。一明成相分二。一标。二释。二明不成相分二。一标。二释。三结。二例明余二趣受生根差别义分二如论 三明欲界人天受生根差别义分二。一明人受生差别分二。一问。二答。二例明欲界六天受生差别 四明缺根有情根差别义分二。一问。二答 五明具根有情根差别义分二。一问。二答 六明半择迦根差别义分二。一问。二答 七明女根差别义分二。一问。二答 八明男根差别义分二。一问。二答 九明二形根差别义分二。一问。二答 十明断善根有情根差别义分二。一问。二答 十一明不断善根有情根差别义分二。一问。二答 十二明异生根差别义分二。一问。二答 十三明见谛人根差别义分二。一问。二答 十四明有学根差别义分二。一问。二答 十五明无学根差别义分二。一问。二答 十六明预流向人根差别义分二。一问。二答 十七明预流果人等根差别义分二。一明预流果根差别分二。一问。二答。二例明一来向等三人根差别相 十八明不还果等根差别义分二。一明不还果人根差别分二。一问。二答。二例明不还果二人根差别相 十九明无学果人根差别义分二。一问。二答 第二依色界受生明根差别义分二。一问。二答 第三依无色界受生明根差别义分二。一问。二答。
分九中第九依死得舍明诸根差别义分二 一依欲界没还生欲界明根差别分二。一总问。二广答分五。一依眼等五根明差别分二。一总标。二别释分八如论。二依意等二根明差别义。三依苦等五根明差别义分二。一标。二释。四依信等五根明差别义分二。一标。二释。五依未知已知等三根明差别义 第二依上二界没生义明根差别分三。一明从欲界没生色根差别义分二。一问。二答。二例明生无色界等根差别义。三明后三根差别义分二。一标。二释分二如论 第二明中颂总结义分九如论。
第四广分别二十二根分六中第二依义等六法分别根差别义分二。一长行广解。二中颂总结 广解分六如下所明。
第一依义门广分别诸根善巧义分十四。
一依境界义等明根差别分九 一明有境界非境界根义分二。一问。二答分二如论 二明非色助伴根分二。一问。二答 三明色非色助伴根分二。一问。二答 四明眼等五根义分二。一问。二答 五明意根义分二。一问。二答 六明男女二根义分二。一问。二答 七明苦等五根义分二。一问。二答 八明信等五根义分五如论 九明未知欲知等三根义分三如论。
分十四中第二依有色等明根差别义分四 一明有色为义根分二。一问。二答 二明无色有色为义根分二。一问。二答 三明非有色非无色为义根分二。一问。二答 四明有见为义根分二。一问。二答。
分十四中第三依有对为义等明根差别分二。一问。二答分三如论。
分十四中第四依有漏义明根差别分四 一明有漏及有漏义根分二。一问分二如论。二答分二。一答有漏相。二答有漏义 二明苦根有漏及义 三明忧根有漏及义 四明未知欲知根有漏及义分二。一明有漏义。二明无漏义。
分十四中第五依有为无为明根差别分二。一问分二如论。二答分三。一答有为相。二答有为义。三答有为无为义。
分十四中第六依有诤等明根差别义分二。一问分二如论。二答分二。一答有诤义。二例答有爱味等四义。
分十四中第七依过去等义明根差别分三 一明是过去过去为义根分二。一问分二如论。二答分二。一答过去相。二答非过去义 二明是过去现在为义根分二。一问分二如论。二答分二。一答是过去未来为义。二答是现在过去未来为义 三明是现在现在为义根分二。一问分二如论。二答分四。一答现在相。二答一分是未来三世为义根。三答是未来非未来为义根。四例答苦根。
分十四中第八依三界系不系明根差别分二。一总问分二如论。二广答分六。一答四是欲界根二是欲界系为义。二答三是欲界根欲色系义。三答二是欲色系及不系根三界系不系为义。四答七是三界系及不系根。五答一是色界系不系根系不系为义。六答二是不系根系不系为义。
分十四中第九依善等三性义明根差别分二。一总问分二如论。二广答分五。一答八是善性根三性为义。二答五是三性根三性为义。三答一是善不善根三性为义。四答是无记根无记为义。五答二是无记根三性为义。
分十四中第十依有学等义明根差别分二。一总问分三如论。二广答分六。一答九是三学根三学为义。二答七是非学非无学根即彼为义。三答一是三种根非学非无为义。四答一是异生根三种为义。五答二是学根三种为义。六答一是无学根三种为义。
分十四中第十一依见断等义明根差别分二。一总问分三如论。二广答分三。一答十四一分通二修分二如论。二答十二一分通二修分二。一明修所断。二明非所断分二。一标。二释分三如论。三答差别义分二。一明有色根差别义。二明非色根差别义分二。一标。二释。
分十四中第十二依杂染舍所显义明根差别分二。一问。二答分二。一标。二释。
分十四中第十三依颠倒义等明根差别分四 一明颠倒义分二。一问。二答 二明颠倒所依义分二。一问。二答 三明颠倒自性义分二。一问。二答 四明颠倒对治义分二。一问。二答。
分十四中第十四依观过失明根差别分四。一总问。二略答。三广立难分四。一略标。二征问。三答别释分四如论。四总结。四广答示过四。一略答。二征问。三广破分四。一破坚住德。二破势力德。三破转变德。四破可乐德。四总结。
长行广解分六中第二依依处义门明根差别善巧相分十七如下所明。
第一依眼等诸根明诸根依处差别善巧相分十三 一明眼根作依处义分二。一问。二答 二明耳等五根作依处义分二。一问。二答 三明男女二根依处义分二。一问。二答 四明命根作依处义分二。一问。二答 五明苦等五根作处义分二。一问。二答 六明信根作依处义分二。一问。二答 七明精进根作依处义分二。一问。二答 八明念根作依处义分二。一问。二答 九明定根作依处义分二。一问。二答 十明慧根作依处义分二。一问。二答 十一明未知欲知根作依处义分二。一问。二答 十二明已知根作依处义分二。一问。二答 十三明具知根作依处义分二。一问。二答。
分十七中第二依十二经句明根所依差别义分三。一问经意趣分十二如论。二略答。三广解经意分二。一总标。二别释分五。一明此身有色粗滓所成句意趣。二明四大所造句意趣。三明父母不净等三句意趣分二。一标。二释分三如论。四明常假覆蔽等三句意趣分二。一标。二释分三如论。五明断截等四句意趣分二。一标。二释分二如论。
分十七中第三依远行等义明根依处差别分三。一总问。二略答。三释经意趣分四。一明意根远行义。二明意根独行义。三明意根无身义。四明意根寝窟义。
分十七中第四依八处男为女缚义明根依处差别分三。一总问分二。一标。二释分八如论。二略答。三别释经句分二。一总标。二别释分二。一明游戏时四缚分四如论。二明受用时四缚分四如论。
分十七中第五依众生等义明根依处差别分三。一总问。二略答。三别释经句分五。一明众生义。二明存活义。三明住义。四明持义。五明安隐义。
分十七中第六依平正等义明根依处差别分三。一总问。二略答。三别释经句分二。一明平正等三句分三如论。二例明余二根义。
分十七中第七依净信深固等义明根依处差别分三。一总问分二。一立因。二显果。二略答。三别释经句分三。一依三慧胜解明信深固义。二依余不动明信深固义分二。一标。二释。三依三种胜解明深固等义分三。一总标。二别释分三。一依世间善决定胜解明净信深固义。二依出世胜解根本明根生义。三依出世清净胜解明建立义。三明差别义。
分十七中第八依住有势等义明根依处差别分三。一总问分五如论。二略答。三别释经句分二。一标。二释分五如论。
分十七中第九依念等九义明根依处差别分三。一总问分九如论。二略答。三别释经句指文。
分十七中第十依心住等义明根依处差别分三。一总问分九如论。二略答。三别释经句指文。
分十七中第十一依简择等义明根依处差别分四。一总问分四如论。二略答。三别释经句指文。四明信等五根遍摄余善根无不尽义。
分十七中第十二依四念住义明根依处差别分四。一依身念住明依处差别分二。一问。二答。二依受念住明依处差别分二。一问。二答。三依心念住明依处差别分二。一问。二答。四依法念住明依处差别分二。一问。二答。分十七中第十三依四谛义明根依处差别分四。一依苦谛明依处差别分二。一问。二答。二依集谛明依处差别分二。一问。二答。三依灭谛明依处差别分二。一问。二答。四依道谛明依处差别分二。一问。二答。
分十七中第十四依善恶思等明根依处差别相分二 一依善思等三法明依处差别分三。一明善思依处差别分二。一问。二答。二明善说依处差别分二。一问。二答。三明善作依处差别分二。一问。二答 第二例明恶思等依处差别义。
分十七中第十五依惑业生起等明根依处差别分三。一依惑业依处明依处差别分二。一问。二答。二依起烦恼业明依处差别分二。一问。二答。三依断惑业明依处差别分二。一问。二答。
分十七中第十六依领纳世出世吉祥等明根依处差别分四 一依领受世出世吉祥明依处差别分二。一问。二答 二依领受吉祥败坏明依处差别分二。一问。二答 三依能引吉祥明依处差别分二。一问。二答 四释经意趣分三。一总标经句分二。一标。二释列名分五如论。二别释句义分五 一明忍辱柔和作吉祥法分三。一明忍相分四。一总问。二略答分二。一标。二释分三如论。三别释分二。一标。二释分十如论。四总结。二明柔和相分二。一问。二答分三如论。三明二法差别义 第二明观人作吉祥法分三。一总标。二列名分二如论。三别释分二。一依摄受明观人法分二。一标。二释分五如论。二依处置明观人法分二。一标。二释分五如论 第三明舍作吉祥法分三。一总标。二列释分五如论。三总结 第四贤善行作吉祥法分三。一总标。二列名分二如论。三别释无所违负相分二。一标。二释分五如论 第五明不放逸作吉祥法分三。一总标。二略释。三广解分二。一标。二释分五如论 第三明略义分三。一明能生吉祥五力分二。一标。二释分五如论。二明吉祥体分二。一标。二释分五如论。三明五力摄义分二如论。
分十七中第十七依先烦恼业感得等义明根依处差别分十三 一依先烦恼业感得义明依处差别分二。一问。二答 二依名色缘明依差别分二。一问。二答 三依触缘明依差别分二。一问。二答 四依策励缘明依差别分二。一问。二答 五依防护明依差别分二。一问。二答 六依应调静明依差别分二。一问。二答 七依应寂止明依差别分二。一问。二答 八依自性调顺等明依差别分二。一问。二答 九明诸根舍义分二。一问。二答 十明诸根弃义分二。一问。二答 十一明诸断义分二。一问。二答 十二明诸根退义分二。一问。二答 十三明三乘行人根差别义分四。一总问。二略答。三列名分五如论。四别释分五。一明品类差别分二。一标。二释。二明任持差别分二。一标。二释。三明罥索差别分二。一标。二释。四明正行差别分二。一标。二释。五明证得差别分二。一标。二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