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伽师地论分门记

  第二广答诸界善巧相分六中第六明诸界依止等善巧义分六如下所明。
  第一明眼等三识依各别分二识当言一二义分四。一总问。二广答。三征。四答所以分二。一依有障无障等立所以分二如论。二依非如色法立所以。
  分六中第二明诸识成因果善巧相分七。一总问。二答正义。三征。四答所以分三。一标。二释。三结。五立喻。六例明余四识因果道理。七明无依诸识不生义分二。一立因。二显果。
  分六中第三明欲界生者所有诸界决定非决定义分三。一明眼界决定非决定义分二。一问。二答。二例明余界非决定义。三明决定义分二。一明身界决定义。二例明余九界决定义。
  分六中第四明生色界者所得诸界决定非决定义分三。一明眼界决定非决定义分二。一问。二答。二例明余七界决定义。三明不决定义分四如论。
  分六中第五明生无色界者所得诸界决定非决定义分二。一明不决定义。二明决定转义。
  分六中第六明前文合有摄颂义。
  明六善巧第二广答分六中第三明广答诸处善巧相分二。一标略颂之义。二广分别诸处善巧义分六。一明诸处自性。二明处义。三明处差别义。四明诸处次第。五明诸处摄义。六明诸处依止。
  第一明诸处自性善巧分五 一明诸处自性正义分二。一明眼处自性分二。一问。二答分二如论。二例明余十一处自性 第二明处及触处差别善巧分二。一问。二答分二。一答处义。二答触处义分二。一标。二释分二。一立因。二显果 第三明眼处四句差别善巧分二。一总问分二如论。二广答分四。一答是眼非处义分二。一标。二释。二答是处非眼义分二。一标。二释。三答是眼亦处义分二。一标。二释。四答非眼非处义分二。一标。二释 第四明处及触处一异义分二。一问。二答分二。一答有触处必有处义。二答有处非有触处义分二。一标。二释 第五明生色界者所有鼻舌等非是处义分二。一明彼处鼻舌非是处义。二明无想有情所有诸根非是处义。
  分六中第二明处义善巧分二。一总问分二如论。二广答分二。一答处义分二。一立正义分六如论。二结。二答建立意趣分二。一立正义分三如论。二结。
  分六中第三第四合例明诸处差别善巧及次第善巧。
  分六中第五明诸处能摄善巧分二。一标经句分四如论。二立能摄之义。
  分六中第六例明诸处依止善巧相。
  明六善巧第二广答分六中第四明广答缘起善巧相分三如下所明。
  第一第二合明缘起自性及善巧相分四 一明自性及义正体分三。一总问。二广答分十三如论。三总结 第二释名分二如论 第三明十二有支顺次生义分五。一明无明现行因分二。一立因。二显果。二明诸行转因分二。一立因。二显果。三明诸行生因分二。一立因。二显果。四明识转因分二。一立因。二显果。五例明余支生因 第四明十二有支假实有义分二。一明假有义。二明实有义 第三广明十二有支差别善巧相分七如下所明。
  第一建立十二有支差别正义分四。一总标。二征问。三列名分五如论。四别释分五 一明众苦引因依处相分三。一总标。二别释分二。一依六处等立引因依处义分二。一立因。二显果。二依无明等立引因依处义分二。一立因。二显果。三明总结 二明众苦生因依处相分三。一总标。二别释分四如论。三总结 三明众苦引因相分三。一总标。二别释分二。一立因。二显果。三总结 四明众苦生因相分四。一总标。二别释。三总结。四释名分三。一立因。二显果。三结 五明众苦生起相分四。一总标。二别释分二。一立因。二显果。三总结。四释名分二。一释因明。二释苦名 分七中第二广明无明体相分三。一总正义分二。一标。二释。二征。三广答所以分二 一立无明非是唯明无性之义分二。一立彼宗。二广破示过分六。一示无三品过分二。一标。二释。二示随眠现行无差别过分二。一标。二释。三示无三性过分二。一标。二释。四示染净不可得过分二。一标。二释。五示于一切时明不生过。六示违教过分三。一立正义。二征。三答所以 第二立无明非是邪智性义分二。一立彼宗。二广示其过分二。一定立宗。二破邪执分三。一破除慧明智余一切智皆邪智见分二。一标。二释。第二破唯染污邪执性智是邪智见分二。一立违理过分三。一总标。二别释分二。一立过。二别释分二。一明无明相分二。一标。二释。二明五见性分二。一标。二释分二。一明身见相。二明余四见相。三明总结。第二立违教过分二。一总标。二别释分二如论。第三破诸烦恼相应邪智是无明见分二。一总标。二别释分四。一示诸见常与无明不相应过分二。一标。二释。二示非痴是增上过分二。一标。二释。三示非愚痴体可成痴性过分二。一立喻。二法合。四立如非烦恼性诸心心法与余烦恼相应喻以显别有无明是心法义分二。一立喻。二法合。
  分七中第三明身等三行善巧相分三 一标经句分二。一标。二释 二明经意趣分二。一明身行分二。一依入出息风明身行相分二。一标。二释。二依善恶等业明身行相分二。一标。二释。二例明语意二行分二。一明语行。二明意行 第三明总结。
  分七中第四明十二有支随生何界何地即彼界地所摄善巧相。
  分七中第五明十二有支三摄等善巧相分四 一明十二有支三道摄义分三。一明业道摄相分二。一标。二释。二明烦恼道摄相分二。一标。二释。三明苦道摄相 第二明十二有支业摄义分三。一明二业摄相分二。一明引业摄分二。一标。二释。二明生业摄分二。一标。二释。二明三烦恼业摄相分二。一明引业摄分二。一标。二释。二明生业摄分二。一标。二释。三明七苦业摄相分二。一明未来苦果摄分二。一标。二释。二明未来苦因摄分二。一标。二释 第三明十二有支中识等五支现苦摄义分三。一标。二释。三列名分五如论 第四明十二有支因果摄义分二。一明果摄相。二明因摄相。
  分七中第六广明无知作业体相分五。一总标。二列名分五如论。三别释。四总结。五显过 别释分五 一明能生疑无知相分二。一略释分二。一标。二引经证成。二广解分二。一明三际相分二。一标三际义分三如论。二释前后二际义分二如论。二明三际疑及无知相分三。一明过去疑生处。二明未来疑生处。三明现在疑生处 第二明能生爱无知相分二。一立因分三如论。二显果分四如论 第三明能生非处信无知相分二。一立因分四如论。二显果 第四明能生见无知相分三。一立正义分二。一立因。二显果。二征。三答所以分二。一立因分二如论。二显果分二如论 第五明能生我慢无知相分五。一标经句。二立正义分二。一立因。二显果。三征。四答所以分二。一依不了善等果明生增上慢分二。一立因。二显果。二依不了得沙门果明生增上慢分三。一立正义。二征。三答所以。五明总结 大门分五中第四明总结分二。一标。二释分五如论 大门分五中第五明五种无知过失分五。一明无知所生疑杂染过失分二。一立因。二显果。二明无知所生爱杂染过失分二。一立因。二显果。三明无知所生信解杂染过失分二。一立因。二显果分二如论。四明无知所生见杂染过失分二。一立因。二显果。五明无知所生增上慢杂染过失分二。一立因。二显果分二如论。
  分七中第七明十二有支差别广义指前文等善巧之相分二。一明差别广义指其本地。二明十二有支次第能摄及依止等不可见义 明六善巧第二广答分六中第五广答处非处善巧相分三。一立生起。二以颂略释分三如论。三长行广解分三 一明处非处体相分二。一立正义分二。一明处之体义分二。一问。二答。二明非处体义分二。一问。二答。二明总结 第二明处非处显现意趣分二。一问。二答分二如论 第三明处非处门义差别分二。一明门义。二明缘起及处非处善巧差别义。初文分二异门。初门依成辨等四法立门义。第二异门依四道理立门义。
  初门分六。一总问。二略答分二。一标。二释。三征问。四列名分四如论。五明立门意趣分二。一问。二答。六别释分四 一明成辨门差别相分六。一总问。二立生起。三略释。四列名分三如论。五别释分三。一明诸根越所作义分二。一总标。二别释分二。一依眼根明处非处义分二。一明非处义。二明是处义。二例依余根明处非处义。第二明大种越所作义分二。一总标。二别释分二。一依地大明处非处义分二。一明非处义。二明是处义。二例依余大明处非处义。第三明资生越所作义分二。一总标。二别释分五。一依种子明处非处义分二如论。二依牛角等明处非处义分二如论。三依水瓶等明处非处义分二如论。四沙等明处非处义分二如论。五依湿木等明处非处义分二如论。第六明总结 第二合会门差别相分三。一总问。二广答分六。一依明闇明处非处相分二如论。二依粗分水火明处非处相分二如论。三依粗色聚明处非处相分二如论。四依同一种类二心心法明处非处相分二如论。五依善不善等法明处非处相分二如论。六依爱非爱果明处非处相分二如论。第三明总结 第三明证得门差别相分三。一总问。二广答分七。一依石女明处非处相分二如论。二依半择迦明处非处相分二如论。三依盲等明处非处相分二如论。四依未具资粮明处非处相分二如论。五依圣道明处非处相分二如论。六依人趣等饮食明处非处相分二如论。七依不舍那落迦身等明处非处相分二如论。第三总结 第四明现行门差别相分三。一总问。二广答分十一。一依地界自相作余界相明处非处相分二如论。二依水等余界明处非处相。三依不得天眼明处非处相分二如论。四依不得天耳等明处非处相。五依有贪爱等明处非处相。六依嗔等明处非处相。七依不断烦恼明处非处相分二如论。八依余菩提分法明处非处相。九依不舍诤见等明处非处相分二如论。十依一切智见明处非处相分二如论。十一依已入大地明处非处相分二如论。第三明总结。
  第二异门依四道理立门差别分四。一总标。二列名分四如论。三别释分二。一明处义。二明非处义。四明总结。
  明门义差别分二中第二明起缘及处非处善巧差别等义分二 一明二善巧差别相分二。一问。二答分二。一答缘起善巧差别。二答处非处善巧差别 二明无不尽义。
  明六善巧第二广答分六中第六广答根善巧相分三。一立生起。二以颂略释分四如论。三长行广解分四。
  一明根义善巧相分二。一问。二答。
  长行广解分四中第二明显说二十二根意趣善巧相分二。一问。二答分二如论。
  长行广解分四中第三明建立二十二根善巧相分三。一总问。二广答。三中颂总结 广答分八异门。
  初门依随境界转等明建立善巧相分六。一依能取境增上义立眼等六根。二依安立家族增上义立男女二根。三依活性命事义立命根。四依受用果增上义立苦等五根。五依安立世间清净增上义立信等五根。六依出世清净增上义立未知已知根等三根。
  第二异门依受用显境等明建立善巧相分五。一依受用显境立眼等六根。二依受用隐境立男女二根。三依受用境界时分边际立一命根。四依受用境界发生杂染立苦等五根。五依安立清净立信等八根。
  第三异门依显于内门受用境界等明建立善巧相分五。一依内门受境立眼等六根。二依外门受境立男女二根。三依受用内身立一命根。四依受用外境及内发生杂染立苦等五根。五依对治杂染安立净品立信等八根。
  第四异依止端严等明建立善巧相分六。一依端严立眼等五根。二依随自在转立一意根。三依依止安住立一命根。四依依止出生立男女二根。五依依止损益立苦等五根。六依依止解脱立信等八根。
  第五异门依显有情事等明建立善巧相分六。一依显有情事立眼等六根。二依生有情事立男女二根。三依令有情事若住若没立一命根。四依显诸有情受用境界立苦等五根。五依显诸有情胜生方便立信等五根。六依显诸有情定胜方便立未知已知根等三根。
  第六异门依显有情事等明建立善巧相分五。一依显有情事立眼等六根。二依显有情增长立男女二根。三依显了有情寿渐损减立一命根。四依显了有情兴盛衰损立苦等五根。五依显了有情功德过失立信等八根。
  第七异门依假设等明建立善巧相分二。一依在家品立十四根分二。一立正义分四。一依如是名立眼等六根。二依种姓立男女二根。三依食等立苦等五根。四依长寿等立一命根。二总结 第二依出家品立信等八根分二。一立正义。二结。
  第八异门依防护等明建立善巧相分六。一依防护根门立眼等六根。二依堪得出家证沙门果立男女二根。三依积集善品立一命根。四依正知而行立苦等五根。五依证沙门果方便道立信等五根。六依证沙门果立未知已知根等三根。
  大门分三中第三明中颂总结分八如论。
  第三长行广解分四中第四明广分别二十二根差别善巧相分六。一依作业等九法分别差别义。二依义等六法分别差别义。三释六善巧差别名。四明六建立义。五明破六邪执义。六明六善巧功德胜利。
  第一依作业等九法分别二十二根差别义分二。一长行广解。二中颂总结 广解分九 一依作业明差别义分六 一明眼等六根作业分二。一明眼根作业分二。一问。二答分三如论。二例明余根作业 二明男女二根作业分二。一问。二答 三明命根作业分二。一问。二答 四明苦等五根作业分二。一问。二答 五明信等五根作业分二。一问。二答 六明未知已知等三根作业分二。一问。二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