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佛藏
- 大藏经
- 续藏
- 古逸部
- 瑜伽师地论分门记
瑜伽师地论分门记
长行广解分六中第三依证得义门明诸根差别善巧分十下所明。
第一依未至定明诸根证得差别分三。一总问。二略答。三别释分二如论。
分十中第二依初静虑等八定明诸根证得差别分四。一明初静虑根证得相分三。一问。二略答。三别释。二例明第二静虑证得相。三明第三静虑证得相。四明第四静虑已上证得相。
分十中第三依四果明诸根证得差别分四 一明初果证得相分二。一问。二答 二明第二果证得相分二。一立正义。二答难分三如论 三明第三果证得相分三。一问。二答。三立忧根理 四明第四果证得相分二。一问。二答。
分十中第四依希求等明诸根证得差别分三 一总标经句分四如论 二释意趣分四。一明希相分二。一问。二答。二明求相分二。一问。二答。三明戚相分二。一问。二答。四明忧相分二。一问。二答 三明有无差别分二。一依初二果立有忧根。二依第三果不立忧根。
分十中第五依喜根等明诸根证得差别分三 一明喜根证得相分三。一总问。二略答。三别释 二明忧根证得相分三。一总问。二略答。三别释 三明舍根证得相分三。一总问。二略答。三别释分二如论。
分十中第六依未知欲知根明诸根证得差别分二。一明未知欲知根舍位。二明已知根舍位。
分十中第七依练根等明诸根证得差别分六 一依练根人数明证差别分二。一总问。二广答分三。一依有学立练根人。二依无学立练根人分二。一总。二别分五如论。三依中上二人不立练根义分二。一标。二释 二明初果练根人证得第二果差别分二。一问。二答 三明初果不证第三果义分三。一问。二略答。三别立所以分二如论 四明三果人进离欲证得相分二。一问。二答 五明三果人直不取无学果义分三。一问。二略答。三别立所以分二如论 六明三果人要修转根义分二。一问。二答分五如论。
分十中第八依菩萨三根明证得差别分二。一总问。二广答分三。一答立未知欲知根。二答立已知根。三答立具知根。
分十中第九依三满义明诸根证得差别分二。一总问。二广答分二 一答有学三满义分二。一略答。二别释分三。一明根满分二。一标。二释。二明定满分二。一标。二释。三明果满分二。一标。二释 第二答无学三满义分二。一明前二满义分二。一总标。二别释分二。一明根满分二。一标。二释。二明定满分二。一标。二释。第二明果满。
分十中第十依诸根不调等五法明证得差别分七。一依经总问。二略答。三别释分二。一依简择力明二调伏法分二。一立因。二显果分二如论。二依对治力明二调伏法分二。一立因。二显果分二如论 四依无四调伏明不调伏义分二。一标。二释分三如论 五依具四调伏明具调伏等五法胜利 六明不调伏等过失分三。一总问。二略答。三别释分六如论 七明诸根善调等功德分二。一明断苦德。二明引乐德。
长行广解分六中第四依摄义门明诸根差别善巧相分六如下所明。
第一依十四种根三聚有情相摄义明根差别分二。一总问。二广答分三。一答正义。二答不摄相分二。一问。二答。三答三聚有情义分二。一标。二释。
分六中第二依五根三受相摄义明根差别分二。一问。二答。
分六中第三依五根三十七品相摄义明根差别分二。一总问。二广答分二。一答正义。二答不摄相分二。一问。二答分二。一明不摄六。二明不摄四。
分六中第四依五根三根相摄义明根差别分二。一总问。二广答分二。一答正义。二答不摄相分二。一问。二答。
分六中分五依九遍知根明根相摄差别分二。一总问。二广答分三。一答正义。二答九遍知相分二。一问。二答分九如论。三答建立义分三。一总标。二略释分二如论。三广解分五。一依相同分界不同分及同分明建立义。二依二不同分及同分明建立义。三依度劣界明建立义。四依度中界明建立义。五依度妙界明建立义。
分六中第六依相好等广大功德明诸根摄相差别分二。一总问。二广答分十。一答相好根摄义分二。一略释。二别释分二。一问。二答。二答十力根所摄义分二如论。三答四无所畏根所摄义。四答三不护根所摄义。五答三念住根所摄义。六答大悲根所摄义。七答无忘失法根所摄义。八答一切种妙智根所摄义。九答永断习气根所摄义。十答永断习气差别义分二。一问。二答。
长行广解分六中第五依四食门明诸根差别善巧相分十四如下所明。
第一依四食长养诸根及大种明食差别分二。一问。二答分三如论。
分十四中第二明四食体分二。一明段食相分二。一问。二答。二例明余三食相。
分十四中第三明四食作用分二。一总问。二广答分四 一答段食作用分二。一标。二释 二答触食作用分二。一立因。二显果 三答意思食作用分二。一立因。二显果 四答识作用分二。一立因。二显果。
分十四中第四明识作意根食义分二。一问。二答分二。一立因。二显果。
分十四中第五明眠梦等三法非是食义分五。一总问。二略答。三列名分二如论。四别释。五总结。
分十四中第六明命根非是食义分二。一问。二答。
分十四中第七明四食粗细义分三 一明段食粗细分二。一问。二答 二明段食细相分二。一问。二答分二。一标。二释 三明余三粗细义分二。一明粗相分二。一问。二答。二明细相分二。一问。二答。
分十四中第八明有情三世生义分三 一明已生相分二。一问。二答 二明未生相分二。一问。二答 三明现生相分二。一问。二答 分十四中第九明有情食安住义分二 一明安养相分二。一问。二答 二明安住相分二。一问。二答。
分十四中第十明求有有情食摄受义分三。一总问。二略答。三别释。
分十四中第十一明建立段食时分分四。一总问。二略答。三别释分二 一依明受用时非段食义分三。一标。二释。三结 二依损益明受用非段食义分二。一明受用时损变坏时益义分二。一标。二释。二明受用时益变坏时损义分二。一标。二释 四明总结。
分十四中第十二明余多法非是食义分三。一总问分三。一标。二释分五如论。三结。二广答分四如论。三总结。
分十四中第十三明诸那落迦及定地天无段食义。
分十四中第十四明诸那落迦不死久住因由分三。一立因。二显果。三答难。
长行广解分六中第六依诸句门明诸根差别善巧相分四如下所明。
第一依身境二转句明诸根差别善巧分二。一总问分二如论。二广答分二。一答若有根依境界生必依身转义。二答或有根依身转不依境界义分二。一标。二释。
分四中第二依诸根同一依转句明根差别分二。一总问。二广答分四 一答有同一依义分二。一标。二释 二答有同二依义分二。一标。二释 三答有同三依义分二。一标。二释分三如论 四答无色界唯有二依义。
分四中第三依苦乐等句明根差别分二。一总问分二如论。二广答分四 一答是苦非苦相合义分二。一标。二释 二答是苦苦合义分二。一标。二释 三答是苦非苦乐相义分二。一标。二释 四答非苦乐相分二。一标。二释。
分四中第四依善等三性句明根差别分二。一总问分二如论。二广答分四 一答是善不引乐义分二。一标。二释 二答引乐非善义分二。一标。二释 三答是善引乐义分二。一标。二释 四答非善不引乐义分二。一标。二释 大门分二中第二明中颂总结义分六如论。
第四广分别二十二根差别善巧相分六中第三释六善巧差别名分六 一释蕴名分三异门 初门依具足摄持诸行义立蕴名分二。一立正义。二结 第二异门依常能增长诸业烦恼立蕴义分三。一标。二释。三结 第三异门依常有所作及速灭坏立蕴义分三。一标。二释。三结 第二释界名分二。一立正义。二结 第三释处名分二。一立正义。二结 第四释缘起名分二。一立正义。二结 第五释处非处名分二。一明处义。二非处义 第六释根名分二。一立正义。二结。
第四广分别二十二根差别善巧相分六中第四明建立六善巧意趣分二。一总标。二别释分六。一明建立蕴善巧意趣。二明建立界善巧意趣。三明建立处善巧意趣。四明建立缘起善巧意趣。五明建立处非处善巧意趣。六明建立根善巧意趣。
第四广分别二十二根差别善巧相分六中第五明六善巧破六邪执义分三。一总标。二征问。三别释分六。一明蕴善巧破邪执相。二明界善巧破邪执相。三明处善巧破邪执相。四明缘起善巧破邪执相。五明处非处善巧破邪执相。六明根善巧破邪执相。
第四广分别二十二根差别善巧相分六中第六明六善巧功德胜利分五。一总问。二略答。三别释分十。一依一合想见明胜利。二依不起诽谤明胜利。三依自无疑等明胜利。四依悟入缘起道理明胜利。五依了释梵等无实性明胜利。六依慧根增长等明胜利。七依了善等明胜利。八依于善等当善住念明胜利。九依证心一境性明胜利分二。一立因。二显果。十依断颠倒等明胜利分二。一立因。二显果。第四结劝。第五显毕功之德。
已上决择五识身相应地及意地究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