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佛藏
- 大藏经
- 续藏
- 古逸部
- 瑜伽师地论分门记
瑜伽师地论分门记
第四长行广解分十中第九明思惟诸色所摄法中几是根性几是所行性等义分六如下所明。
分六中第一思惟诸色所摄法中根性及所行性差别义分二。一问分二如论。二答分二。一答根性。二答所行性。
分六中第二思惟何等之境是根所行义分二。一问。二答分二。一指前文。二略释第二六种现前境界分六如论。
分六中第三思惟诸根坏缘差别义分二 一思惟眼等五根坏缘差别分二。一依二缘明坏相分二。一问分二如论。二答分二。一立坏相。二明不坏相。二依四缘明损益差别相分二。一总标。二别释分四。一依外缘明损益相分二。一标。二释分二如论。二依内缘明损益相分二。一标。二释分二如论。三依业缘明损益相分二。一标。二释分二。一立因。二显果。四依自体变异明坏相分二。一标。二释 第二思惟意根坏缘差别分二。一总问。二广答分四。一依五盖明坏相分二。一标。二释。二依散乱明坏相分二。一标。二释。三依未证明坏相分二。一标。二释。四依未解明坏相分二。一标。二释。
分六中第四思惟色等境界于根现前之义分二。一总问。一广答分三 一答异生人等境现根义分三。一明色境现眼根缘分三。一明五缘。二明现四缘。三明一眼现缘。二明声境现耳根缘分二。一明非现三缘。二明能现五缘。三合明香味触三现鼻等三根缘分二如论 第二答天眼所行现缘分二。一明现前相分七如论。二明非行处相 第三答圣慧眼所行现相。
分六中第五思惟六种所行差别义分三。一总问。二广答。三总结 广答分六 一依所依明所行性分二。一标。二释分二如论 第二依相明所行性分三。一总标。二列名分五如论。三别释分五。一依色境明三相差别分三。一明色相差别分二。一标。二释。二明色作用差别分二。一标。二释。三色分位差别分二。一标。二释。二明声三相差别分三。一明声相差别分二。一标。二释分三如论。二明声作用差别分二。一标。二释。三明声分位差别。三明香三相差别分三。一明香相差别分二。一标。二释。二明香作用差别分二。一标。二释。三明香分位差别。四明味三相差别分二。一标。二释。五明触三相差别分二。一标。二释 第三依方明所行性分二。一标。二释 第四依世明所行性分二。一标。二释 第五依明不明明所行性分二。一标。二释 第六依取一分及取一切事明所行性分二。一标。二释 第三总结。
分六中第六明思惟能生作意缘差别分三。一问。二答分三如论。三结。
第四长行广解分十中第十明思惟色蕴互相杂住义分三。一问。二答。三结。
第一明蕴善巧大门分七中第二思惟五蕴差别相分二中第二明思惟非色四蕴差别相分十二如下所明。
分十二中第一明思惟建立一心相义分三。一立生起。二引经证成分二。一标。二立正义分二。一依一心一言说立一心义分三。一标。二释。三明胜利。二依一净心立一心义分二。一立因。二显果 三释经意趣分二。一依转所摄相续一心明前经意趣分二。一标。二释。二依世俗相续道理明后经意趣分二。一立因。二明果。
分十二中第二明思惟受等有分别心无分别心同缘现在境义分四。一问。二答。三征。四答所以分二。一标。二释分三如论。
分十二中第三明思惟受等染心生因分四。一总问分三如论。二略答。三立过。四总结 分十二中第四明思惟受等四蕴分别现行烦恼缠因分二 一依相应等二因分别因义分二。一立相应相分二。一问。二答。二明随眠相分四。一问。二答分二如论。三结。四明苦观相分二。一问。二答 第二依业染恼等三法分别因义分三。一明三因差别相分三。一总标。二列名分三如论。三别释分二。一配前二因二配后一因。二明心烦恼缚分二。一问。二答。三明业缚差别分三。一总问。二广答。三明总别义 广答分四一依乐著事业明业缚。二依三障碍业明业缚分二。一标。二释分三如论。三依顺异熟业明业缚。四依邪愿业明业缚 三明总别义分二。一明别。三明总。
分十二中第五明思惟分别受等诸识生时与心相应遍行非遍行等义分三 一略释遍行非遍行名数差别相分二。一略标遍行相分三。一问。二略答。三列名。二略标非遍行相分三。一问。二略答。三列名分五如论 第二广解遍行非遍行体义分二。一明五遍行体义分五。一明作意相分二。一问。二答。二明触相分二。一问。二答分二。一立因。二显果。三明受相分二。一问。二答分二。一立因。二显果。四明想相分四。一总问。二略答。三列名分二。一标。二释。四别释分二。一明随觉相分二。一标。二释。二明言说随眠想分二。一标。二释。五明思相分二。一问。二答分二。一立因。二显果。第二明五非遍行体义分五。一明欲相分二。一问。二答。二明胜解相分二。一问。二答。三明念相分二。一问。二答。四明三摩地相分二。一问。二答。五明慧相分三。一问。二答。三明差别分三如论 第三广明遍行非遍行作业差别分二。一明五遍行作业差别分五。一明作意业分二。一问。二答。二明触业分二。一问。二答分三如论。三明受业分二。一问。二答分二如论。四明想业分二。一问。二答分二如论。五明思业分二。一问。二答分三如论。第二明五非遍行作业差别分五。一明欲业分二。一问。二答。二明胜业分二。一问。二答分三如论。三明念业分二。一问。二答分三如论。四明三摩地业分二。一问。二答。五明慧业分二。一问。二答分四如论。
分十二中第六明思惟五非遍行所缘之境差别相分三。一总问。二略答。三别释分二。一明定慧二法生境。二明余三法生境。
分十二中第七明思惟非色四蕴于三心中依何生起义分二。一问分三如论。二答。
分十二中第八明思惟经说非色四蕴和合非不和合不可说意趣分三。一依经发问分二。一标经句。二立难。二略答。三立过。
分十二中第九明思惟心及心法差别名义分三。一总问。二略答。三列名分四如论。
分十二中第十明思惟心及法心名为有所缘等四名意趣等义分五。一明心及心法何故名为有所缘意趣分二。一问。二答。二明心及心法何故名为相应意趣分二。一问。二答分四如论。三明心及心法何故名为有行相意趣分二。一问。二答。四明心及心法何故名为有所依意趣分二。一问。二答。五答难。
分十二中第十一明思惟乐等三受相对意趣等义分四。一明三受相对立名意趣分二。一问分三如论。二答分三如论。二明非苦乐受相对意趣分二。一问。二答分二如论。三明明与无明相对意趣分二。一问。二答分二如论。四明明与涅槃相对意趣分二。一问。二答分二如论。
分十二中第十二明思惟建立四无色蕴善不善等。三性差别义分三。一总问分三如论。二以颂略答分二。一立生起。二正答分 如论。三长行广解分三。一广建立善法十种差别义。二广建立不善法十种差别义。三广建立无记法十种差别义 初广建立善法十种差别义分十如下所明。
第一思惟建立善法依处义分三。一总问。二略答。三列名分六如论。
建立善分十中第二思惟建立善法自性差别义分三。一总问。二广答分十一如论。三总结。
建立善法分十中第三思惟建立善法相应义分二。一总问。二广答分六。一明决定时相应法。二明止息杂染时相应法分二。一标。二释。三明善品业转时相应法分四如论。四明世道离欲时相应法。五明出世道离欲时相应法分二如论。六明摄受有情时相应法分二。一标。二释。
建立善法分十中第四思惟建立十一善法世俗及实物有义分五。一总问分二如论。二略答。三列名分三如论。四征。五答所以分二。一明不放逸故舍所以分二。一立因。二显果分二如论。二明不害所以。
建立善法分十中第五思惟建立十一善法下中上三品差别义分三。一明耎品善根分二。一问。二答分二如论。二明中品善根分二。一问。二答分二如论。三明上品善根分三。一总问。二广答分二。一依出世及对治下品烦恼明上品善根分二如论。二依于诸善法加行等五法明上品善根分五如论。三总结。
建立善法分十中第六思惟建立十一善法生起之事分四。一总问。二略答。三列名分八如论。四解释修相分三。一立修处。二立所治品。三立能治道。
建立善法分十中第七思惟建立十一善法差别之义分三。一总问。二广答分二。一依十种善明差别。二依六法明差别分六如论。三总结。
建立善法分十中第八思惟建立十一善法过失之义。
建立善法分十中第九思惟建立十一善法功德义分三。一总问。二略答。三广解分二十二如论。四总结。
建立善法分十中第十思惟建立十一善法对治差别义分三。一总问。二略答。三广解分十五如论。
第三长行广解分三中第二明广解建立不善法十种差别义分三。一总标。二列名分二如论。三别释分二。一建立根本烦恼十种差别相。二建立随烦恼十种差别相 初文分二。一立生起。二解释分十如下所明。
第一明思惟建立根本烦恼依处义分四。一总问。二略答三列名分六如论。四别释分六。一明贪烦恼依处相。二明嗔烦恼依处相。三明无明烦恼依处相。四明慢烦恼依处相。五明见烦恼依处相。六明疑烦恼依处相。
建立根本烦恼分十中第二明思惟建立根本烦恼自性义分三。一总问。二略答。三列名分六如论。
建立根本烦恼分十中第三明思惟建立根本烦恼相应义分二。一总问。二广答分五。一答无明相应义。二答疑相应义。三答贪嗔互无相应义。四答贪嗔与慢见相应义分二。一标。二释分二。一明贪与慢见相应义。二例明嗔与慢见相应义。五答慢见更相应义分二。一标。二释。
建立根本烦恼分十中第四思惟建立根本烦恼世俗有及实物有义二。一总问。二广答分二。一答世俗有义分二。一标。二释。二答实物有义分二。一标。二释。
建立根本烦恼分十中第五思惟建立根本烦恼下中上三品差别义分二。一总问分三如论。二广答分三。一答耎品烦恼相。二答中品烦恼相。三答上品烦恼相分二。一依最初断明上品义。二依六因明上品义分二。一总标。二别释分六。一依淫欲所生烦恼明上品义。二依患习烦恼明上品义。三依具足处烦恼明上品义分二。一标。二释。四依不可治烦恼明上品义分二。一标。二释。五依非处加行明上品义分二。一标。二释。六依业烦恼明上品义分二。一标。二释。
建立根本烦恼分十中第六思惟建立根本烦恼生起事差别义分二。一总问。二广答分六。
一答贪根本烦恼生起事分三。一总标。二列名分十如论。三别释分四。一总问。二略答。三征问。四别释分十。一依取蕴事明蕴贪生相。二依诸见事明见贪生相。三依未得境界事明贪贪生相。四依已得境事明悭贪生相。五依已所受用过去境事明盖贪生相。六依恶行事明恶行贪生相。七依男女事明子息贪生相。八依亲友事明亲友贪生相。九依资具事明资具贪生相。十依后有及无有事明有无有贪生相。
分六中第二答嗔根本烦恼生起事分四。一总标。二列名分十如论。三别广释分二。一总标。二别释分二。一明依前六事明有情嗔分二。一立正义。二结。二依后四事明四嗔分四如论。四明略义分二。一标。二释分三如论 分六中第三答无明根本烦恼生起事分四。一总标。二列名分七如论。三略明起过差别分二如论。四别释十九无知分七。一依世事无知差别分二。一立因。二显果分三如论。二依世间安立事明无知差别分二。一立因。二显果分三如论。三依运转事明无知差别分二。一立因。二显果分三如论。四依最胜事明无知差别分二。一立因。二显果分三如论。五依真实事明无知差别分二。一立因。二显果分四如论。六依染净事明无知差别分二。一立因。二显果分二如论。七依增上慢事明无知差别分二。一立因。二显果。
分六中第四答慢根本烦恼生起事分四。一总标。二列名分六如论。三略释分二。一标。二释。四广解分二。一依胜有情事明生二慢。二依余五事明生余五慢。
分六中第五答见根本烦恼生起事分五。一总标。二列名分二如论。三别释。四明略义。五明二见所依 别释分二。一明增益事分二。一标。二列释分四如论。二明损减事分三。一总标。二列名分四如论。三别释分四。一明谤因义。二明谤果义。三明谤作用义分四。一立正义。二征。三答所以。四明士夫作用差别相分二。一标。二释分四如论。四明谤善事义 第四明略义分二。一标。二释分五如论 第五明边执见及邪见生起事分四。一标。二释分二如论。三指经文。四结。
分六中第六答疑根本烦恼生起事分二。一总标。二列释分六如论。
建立根本烦恼分十中第七思惟建立根本烦恼差别义分三。一总问。二略答。三列释分十五如论。
建立根本烦恼分十中第八思惟建立根本烦恼功德义。
建立根本烦恼分十中第九思惟建立根本烦恼过失分二。一标。二释指文。
建立根本烦恼分十中第十思惟建立根本烦恼能治差别分三。一略答。二明经之意趣分二。一标经文。二释经意趣分二。一略释。二广解。三依十五种对治差别明所治差别分二。一标。二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