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伽师地论分门记

  第三别释不善法十种差别分二中第二明建立随烦恼十种差别相分十如下所明。
  第一思惟建随烦恼依处差别义分二。一总标。二列释分九如论。
  分十中第二思惟建立随烦恼自性差别义分六。一总问。二答列分二十四如论。三指前文。四总结。五明随烦恼生之处所分八如论。六明毁心慧二学门义分三。一总标。二列名分三如论。三别释分三如论。
  分十中第三思惟建立随烦恼相应差别义分二。一总问。二广答分四。一答无惭等二法相应义。二答不信等六法相应义。三答睡眠等二法相应义。四答余十四法相应义。
  分十中第四思惟建立随烦恼世俗实物有义分二。一总问分二如论。二广答分七。一依嗔分立忿等五法是世俗有义。二依贪分立悭等三法是俗有义。三依痴分立覆等六法是俗有义。四依实义立无惭等四法是实物有义。五依贪分立放逸是假有义。六依痴分立忘念等三法是俗有义。七依发言加行及慧分立寻伺二法是假有义。
  分十中第五思惟建立随烦恼下中上品三差别义分二。一问。二答指文。
  分十中第六七八九十合明思惟建立随烦恼事等五差别义分二。一总标。二别释指文。
  第三长行广解分三中第三广建立无记法十种差别义分七如下所明。
  第一思惟建立无记法依处差别义分二。一总标。二别释分四如论。
  第七中第二思惟建立无记法自性差别义分二。一总问。二广答分四如论。
  分七中第三思惟建立无记法相应差别义分二。一总问。二广答分二。一答威仪路及工巧处互相应义分二。一立正义。二引经证成。二答余二互不相应义。
  分七中第四明思惟建立无记法假有实有差别义分二。一总问分二如论。二广答分二。一立因。二显果。
  分七中第五明思惟建立无记法耎中上差别义分三。一总问分三如论。二广答。三总结 广答分二。一依猛利不猛利答三品差别分三如论。二依种类差别答三品差别分二。一总标。二别释分四。一明异熟无记法三品差别分三如论。二明威仪路无记法三品差别分三如论。三明工巧无记法三品差别分三如论。四明变化无记法三品差别分三如论 第三明总结。
  分七中第六明思惟建立无记法生起事差别义分三。一总问。二略答。三指文。
  分七中第七明思惟建立无记法差别义分二。一总问。二广答分三。一答四无记法差别义分四。一明异熟差别相分五如论。二明威仪路差别相分四如论。三明工巧差别相分十二如论。四明变化差别相分二。一列名分八如论。二答难。二答三性差别义分三。一依异熟明无记性。二依威仪工巧明通三性义。三依变化明二性义。三答染净差别义分三。一依威仪路立染净分二如论。二依工巧立染净分二如论。三依变化立染净分二如论。
  六答中第一答蕴善巧相分七中第三明诸蕴四谛相摄等诸差别义分十二如下所明。
  分十二中第一明五蕴四谛互相摄善巧相分二。一总问分二如论。二广答分二。一答三谛五蕴相摄义。二答灭谛不相摄义分二。一标。二释。
  分十二中第二明四谛十六行相差别善巧相分二。一总问前说文句。二别释其义分四 一明苦谛下四明行相观分三。一问。二略答。三别释分三。一依无常行观立执常对治门。二依苦行观立执乐净对治门。三依空无我行观立执有我对治门 第二明集谛下四行相观分五。一总问。二略答。三列名分四如论。四明四倒生爱义分三。一依常倒明生后有爱分二。一立因。二显果。二依乐净二倒明生贪喜俱行等二爱分二。一立因。二显果。三我倒明生独爱分二。一立因。二显果。五明四爱差别义分四。一明独爱义分二。一问。二答。二明后有爱分二。一问。二答。三明喜贪俱行爱分二。一问。二答。四明彼彼希望爱分二。一问。二答 第三灭谛下四行相观分二。一问。二答 第四明道谛下四行相观分二。一问。二答。
  分十二中第三明十行相差别善巧相分三。一总标前说之句。二解释二行相未尽之义分二。一明无所得行相分三。一问。二答分七如论。三结。二明不自在行相分二。一问。二答分二。一标。二释 第三明十行相摄三苦义分三。一明摄坏苦义分三。一问。二答分三。一立因。二显果。三答难。二明摄苦苦义分二。一问。二答。三明摄行苦义分二。一问。二答 分十二中第四明八苦摄三苦善巧相分二。一标经句。二释经意分二 一依初中后三法明相摄义分三。一明摄苦苦义分二。一问。二答。二明摄坏苦义分二。一问。二答。三明摄行苦义分二。一问。二答 第二依初后二法明相摄义分二。一明相摄义分二。一依初七明摄苦苦及坏苦义分二。一明摄苦苦。三明摄坏苦。二依后一明行苦义。第二引经证成。第三总结。
  分十二中第五明四苦八苦互相摄善巧相分二。一列经文分二。一标。二释。二释经意分三。一总问。二广答分四。一答生苦行相摄初生苦义。二答老等三行摄第二缘内苦义。三答求不得等三行摄第三缘外苦义。四答五取蕴行摄第四粗重苦苦义。三明前缘差别意趣分二。一明前说意。二明后说意。
  分十二中第六明分别十六行相与三脱门相摄善巧相分三 一明相摄义分三。一明空解脱门相摄相分二。一问。二答分二。一标。二释。二明无愿解脱门相摄相分二。一问。二答分二。一标。二释。三明无相解脱门相摄相分二。一问。二答 第二明清净因所显行分二。一问。二答 第三答难分二。一问。二答分三。一答先说空意趣。二答立无常意趣。三答所以。
  分十二中第七明四谛次第善巧相分二。一总标。二别释分二 一依生起立次第义分三。一立黑品次第分三。一立苦谛次第。二立集谛次第。三总结。二立白品次第分三。一立灭谛次第。二立道谛次第。三总结。三立喻分四如论 第二依世间观苦次第立次第义分四。一总标。二立正义。三征。四答所以分四。一立苦谛所以。二立集谛所以。三立灭谛所以。四立道谛所以。
  分十二中第八明谛义善巧相分三。一总问。二略答分三。一明黑品谛义。二明白品谛义。三总结。三别释分四一明苦谛义分二。一问。二答。二明集谛义分二。一问。二答。三明灭谛义分二。一问。二答。四明道谛义分二。一问。二答。
  分十二中第九明四谛是胜义摄善巧相分四。一总问。二略答。三征。四答所以分二。一依三行自相差别立世俗谛所以分三如论。二依彼共相一味苦义立胜义谛所以。
  分十二中第十明知苦断集证灭修道善巧相分二。一总问分四如论。二广答分四。一答苦谛遍知义分三。一立所治。二立能治。三结。二答集谛永断义分三。一立因。二显果。三答难。三答灭谛触证义分三。一标。二释。三结。四答道谛修习义分三。一立因。二显果。三结。
  分十二中第十一明六现观善巧相分三。一总问分二如论。二略答分二。一答现观相分三。一释名。二立相体。三结。二答现观数分二。一列数。二指文。三别释分六 一明思惟现观相分二。一问。二答 二明信现观相分二。一问。二答分二如论 三明戒现观相分二。一问。二答分二。一标。二释 四明现观智谛现观相分三。一总问。二广答分六。一答现观正义分二。一立因分二如论。二显果分三。一立耎品见道显果。二立中品见道显果。三立上品见道显果。二答立名差别分二如论。三答难分二。一标。二释。四答唯缘非安立谛义。五答法智及类智相应义分二如论。六答成立四谛智义分二。一立因。二显果分五如论第三总结 第五明现观边智谛现观相分三。一总问。二略答。三广解分三。一明后得智正义分四。一明现前分位分二。一立因。二显果。二明摄分位分二。一立因。二显果。三明通分位分二。一立因。二显果分二。一标。二释。四明总结。第二明法类智及出世后得智差别义分三异门。初门依无分别有分别立差别义分二如论。第二门依断随眠立差别义分二如论。第三门依出世道等立差别义分二如论。第三明无纯世道能害随眠义分三。一总标。二解释分二。一立因。二显果分二如论。三总结 第六明容竟现观相分四。一总问。二略答分二。一立因。二显果。三别释分三。一立因分二如论。二显果分二如论。三结。四释经句义差别分四。一明出世尽智相分二。一问。二答。二明世出世尽智相分二。一问。二答。三明出世无生智相分二。一问。二答分二。一立因。二显果。四明世出世无生智相分二。一问。二答。
  分十二中第十二明二种婆罗门等善巧相分二。一明种姓婆罗门义。二明非种姓胜义婆罗门义。
  初文分六 一略释分三。一明建立三处为实谛相。二明住三过失义。三明堕非梵志数义 第二征问 第三列名分三如论。第四别释分三。一明养命法分三。一总标分三如论。二别释分三。一依咒愿明养命法分二。一标。二释分二如论。二依赞美明养命法分二。一标。二释分三。一赞害怨德。二赞希有德。三赞受用德。三依序述明养命法分二。一总标。二别释分三。一述具相德。二述无动德。三述供养德。三明染著过。第二明修福相分三。一总标。二别释分三。一依杀害有情明修福相分二。一立因。二显果。二依多得资具明修福相分二。一标。二释。三依陵蔑之心明修福相分二。一立因。二显果。三总结。第三明安立果相分三。一总标。二别释分三如论。三总结 第五明总结 第六明三过失分五。一总问。二略答列名分三如论。三别释分三。一明语言过失相分三。一立因。二显果。三结。二明憍慢过失相分三。一标。二释。三结。三明胜解过失相分三。一明相心坚固。二明难化相分四如论。三结。四明三过生处义。五明总结显果。
  第二明非种姓胜义婆罗门义分六 一略释分三。一立谛实。二明无三过。三总结 二征问 三别释分三。一依离语言等三失明初处相分三。一依离语言过明初处义分三。一标。二释。三结。二依离憍慢过明初处义分三。一标。二释。三结。三依离胜解过明初处义分三。一立因。二显果分三。一明增善果。二明慈想果。三明不妄执果。三结。第二依观一切行无常明第二处。第三依观一切法无我明第三处 第四明二处差别义分二。一总标。二别释分二。一明第二处差别相。二明第三处差别相 第五明总结 第六明能尽证人。
  六答中第一答蕴善巧相分七中第四明诸蕴分位差别善巧相分五。一总问。二略答。三列名。四指前文。五别释分二十四如下所明。
  一明得分位分二。一问分二。一问分位。二问数。二答分二。一答分位。二答数分二。一标。二释分三如论。
  分二十四中第二三四合明无想等三定分位分二。一总问分二。一问分位分三如论。二问数。二广答分三 一答无想定分位等分二。一答分位分三如论。二答数分二。一标。二释分三。一答自性。二答修人。三答生起及受果 第二答灭尽定分位等分三。一答分位分三如论。二答其数分二。一标。二释分三。一答自性。二答修人。三答生起及现前义分二。一明生起。二明现前分二。一标。二释。三答差别意趣 第三答无想天分位等分二。一答分位分二如论。二答其数分二。一标。二释分三。一答自性。二答修人。三答生起及受果分二。一标。二释分三。一立因。二显果。三明没相分二。一立因。二显果。
  分二十四中第五明命根分位等分二。一总问分二如论。二广答分二。一答分位分二。一立因。二显果。二答其数分二。一标。二释分三如论。
  分二十四中第六明众同分分位等分二。一总问分二如论。二广答分二。一答分位分二。一立因。二显果。二答其数分二。一标。二释分三如论。
  分二十四中第七明生分位等分二。一总问分二如论。二广答分二。一答分位。二答其数分二。一标。二释分三如论。
  分二十四中第八明老分位等分二。一总问分二如论。二广答分二。一答分位。二答其数分二。一标。二释分三如论。
  分二十四中第九明住分位等分二。一总问分二如论。二广答分二。一答分位分二。一立因。二显果。二答其数分二。一标。二释分三如论。
  分二十四中第十明无常分位等分二。一总问分二如论。二广答分二。一答分位分二。一立因。二显果。二答其数分二。一标。二释分三如论。
  分二十四中第十一二三合明名身等三法分位等分二。先明名身分位等分二。一总问分二如论。二广答分二。一答分位分二。一立因。二显果。二答其数分二。一标。二释分三如论。后例明句身文身分位等分二。一立正义。二明差别分二。一标。二释分二。一明句差别。二明身差别。
  分二十四中第十四明异生性分位等分二。一总问分二如论。二广答分二。一答分位分二。一立因。二显果。二答其数分二。一标。二释分三如论。
  分二十四中第十五明流转分位等分二。一总问分二如论。二广答分二。一答分位分二。一立因。二显果。二答其数分二。一标。二释分三如论。
  分二十四中第十六明定异分位等分二。一总问分二如论。二广答分二。一答分位分二。一立因。二显果。二答其数分二。一标。二释分三如论。
  分二十四中第十七明相应分位等分二。一总问分二如论。二广答分二。一答分位分二。一立因。二显果。二答其数分二。一标。二释分三如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