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佛藏
- 大藏经
- 续藏
- 古逸部
- 瑜伽师地论分门记
瑜伽师地论分门记
十八依父母等所施物明不可施。十九依不逼恼父母等明不可施。二十依正法明不可施。
有财无财分四中第二明出家菩萨行外财施差别分三十。一依不违小乘学处明施差别。二依平等心明施差别分二。一标。二释分四如论。三依如先所许无减明施差别。四依先许胜妙明施差别。五依无异意等明施差别。六依不自称赞明施差别分二。一标。二释。七依恭敬明施差别。八依无厌倦心明施差别分二。一标。二释。九依不由恶见明施差别分二。一标。二释。十依离欲清净资粮明施差别分二。一标。二释。十一依不观世间人天之果明施差别分二。一标。二释。十二依不由他缘明施差别分二。一总标。二引经解释。十三依悲愍明施差别分二。一标。二释。十四依不令仪物明施差别分二。一标。二释。十五依不告白明施差别分三。一标。二释分四如论。三结。十六依不稽留明施差别分二。一标。二释。十七依不求声颂等明施差别分四如论。十八依无下劣心明施差别分二。一标。二释。十九依不诳他明施差别分二。一标。二释。二十依不乖离他明施差别分二。一标。二释。二十一依勤等明施差别二十二依如实了知明施差别。二十三依广多财物明施差别。二十四依不损恼他明施差别分二。一标。二释。二十五依无悔明施差别。二十六依不谄诡明施差别分二。一标。二释。二十七依无不运心先施一切明施差别分二。一明正义。二立喻 二十八依应时等四法明施差别。二十九依远离嗤笑等四法明施差别分二。一标。二释。三十依称顺而与明施差别分二。一标。二释。
有财无财分四中第三明在菩萨具慧人行财施差别分三。一总标。二征问。三广答分二 一依安乐及贫贱二人明施差别分三。一明二俱施法分二。一明思念。二明施相。二明施贫人法。三明辞谢非贫人法分二。一标。二释 二依利悭贪人明施差别分三。一立所化有情。二明行化方便分三。一明安慰相。二明遗行施法。三明教随喜法。三明行化胜利分二。一明后作业。二明方便分二。一立因。二显果。
有财无财分四中第四明出家具慧人行财施差别分六 一依亲教师等明施差别分三。一立所化人分二。一依悭贪。二依阙资财明化人。二明行化方便。三明化之胜利分三。一依生福。二依断悭种子。二依满愿明胜利 二依了知其心明施差别 三依矫诳商人明施差别分三。一明已了相。二明未了相。三总结 四依世间工巧业处明施差别 五依善巧言词明施差别分二。一立因。二显果 六依令彼与人往净信家等明施差别分五。一明令他往相。二明自作助施。三明作助胜利。四明总结。五明意趣分二。一明未证清净意乐方便善巧。二明已。证清净意乐胜利。
第二广解分六中第二依法施明施差别分七 一明不堪施与人分四。一明不施求过外道。二明不施贪求人。三明不施秘藏人。四明不施不求胜人 第二明堪施人分三。一依了义。二依见余本。三依书写明施相 第三明观察可施不可施及有利无利法分二。一依悭垢等明应行法施分二 一观自心。二观过失。二依无悭垢等明不行法施分四。一明观自心。二明观他。三明观德失。四明无罪相 第四明不施方便分五。一总问。二略答。三征问。四答作方便法。五立喻 第五明作方便胜利 第六明持净施物法分四。一明作净法。二明可施人法。三明不可施人法。四明断疑法 第七明总结。
第二广解分六中第三依无碍解明法施差别分四。一总标。二列名分四如论。三明施相。四总结。
第二广解分六中第四依四无量胜意乐明行施差别分二 一明正义分四。一依慈无量明施差别。二依悲无量明施差别。三依喜无量明施差别。四依舍无量明施差别 二明总结。
第二广解分六中第五依了施障及对治明行施差别分七。一总标。二略答。三列障名分四如论。四别释分四 一明未串习障及彼对治分三。一立所治障。二立能治道分三。一思先过。二念现失。三明进修。三结 第二明施物鲜阙障及彼对治分三。一立所治障。二立能治道分二。一标。二释分二。一念先过。二明进修。三结 第三明耽著上妙悦意财物障及彼对治分二。一立所治障。二立能治道分二。一立因。二显果 第四明观见当来具足财果障及彼对治分二。一立所治障。二立能治道分三。一明见过。二明修相。三明胜利 第五能治道 第六明略义分二。一明前三能治胜利。二明后一能治胜利 第七明总结。
第二广解分六中第六依增上意乐胜解明施差别分四。一立因。二显果。三明胜利。四明总结。
一切施分四中第三略义分三。一总标。二列名分六如论。三总结。
一切施分四中第四明总结分二。一结已说之相。二明未说生起之词。
第五广解分九中第三明难行施分三。一总问。二略答。三别释分三 一依财物鲜少自忍贫苦明难行施分二。一明正义。二结 二依情非情可爱之事明难行施分二。一明正义分五如论。二结 三依艰辛所得明难行施分二。一明正义。二结。
第五广解分九中第四明一切门施分四。一总问。二略答。三别释分四。一依自物明一切门施。二依劝他得财明一切门施。三依亲属等物明一切门施。四依施他明一切门施。第四总结。
第五广解分九中第五明善士所行施分四。一总问。二略答。三别释分五。一依信施明善士施。二依恭敬施明善士施。三依自手施明善士施。四依应时施明善士施。五依不损他明善士施。第四总结。
第五广解分九中第六明一切种施分四。一总问。二略答。三列释分十三。一依无依施明一切种施。二依广大施明一切种施。三依欢喜施明一切种施。四依数数施明一切种施。五依器施明一切种施。六依非器施明一切种施。七依一切物施明一切种施。八依一切处施明一切种施。九依一切时施明一切种施。十依无罪施明一切种施。十一依有情物施明一切种施。十二依方土施明一切种施。十三依财谷施明一切种施。第四明总结。
第五广解分九中第七明遂求施分四。一总问。二略答。三别释分六。一依除俱生苦立饮食遂求施。二依除往来苦立之车乘遂求施。三依除愧处露现苦立衣服遂求施。四依除求资具苦立之严具资生什物涂饰香等三遂求施。五依除寒热苦立之舍宅遂求施。六依除言说断苦立之光明遂求施。第四总结。
第五广解分九中第八明此世他世乐施分六。一总问。二略答。三列名分三如论。四别释分三 一明财施三相分三。一总标。二列名分三如论。三别释分二。一立所治分二如论。二立能治分二。一明调伏悭吝垢分二。一标。二释。二明调伏积藏垢分二。一标。二释 第二明无畏施三相分二。一标。二释分三。一明非人畏。二明人畏。三水火等畏 第三明法施三相分二。一标。二释分三。一明无倒法施。二明称理法施。三劝学法施 第五明总结 第六明二世安乐义分二。一明此世乐义。二明他世乐义。
第五广解分九中第九明清净施分五。一总问。二略答。三列名分十如论。四别释分十 一明不留滞施分二。一问。二答分二。一明正义。二立喻 第二明不执取施分二。一问。二答分三。一依空见。二依害法。三依净满明执取相 第三明不积聚施分五。一问。二答。三征。四答所以分四。一依违正理明所以。二依不生多福门明所以分二。一问。二答。三依平等义明所以。四依见有罪明所以分三。一明正义。二征。三答所以。五总结 第四明不高举施分二。一问。二答分三如论 第五明无所依施分三。一问。二略答。三广解 第六明不退弱施分二。一问。二答分四如论 第七明不下劣施分二。一问。二答 第八明不向背施分二。一问。二答 第九明不望报恩施分二。一问。二答分二。一略释。二广解分四如论 第十明不希异熟施分二。一问。二答分二。一标。二释 第五明总结。
施品分六中第六明施品总结分二。一立因。二显果。
初持瑜伽处分十八中第十明戒品分七。一总问。二以颂略答分二。一明正义。二总结。三长行略释分二。一标。二列名分九如论。四广解。五明胜利。六明业因。七总结 第四广解分九。
一明自性戒分九。一总问。二略答。三征问。四列名分四如论。五别释自性分四 一明从他正受自性义分二。一立因。二显果 二明善净意乐自性义分二。一立因。二显果 三四合明犯已还净及深敬专念无有违犯自性义分二。一标。二释分三。一明生起惭愧。二明防护所受。三明离诸恶作 第六四法次第分二。一立因。二显果 第七明四法自性功德分二。一明不犯功德。二明还净功德 第八明四法胜利分四。一明妙善胜利分二。一标。二释。二明无量胜利分二。一标。二释。三明饶益一切有情胜利分二。一标。二释。四明能获大果胜利分二。一标。二释 第九明总结。
第四广解分九中第二明一切戒分四。一总问。二略答分三。一标。二列释。三结。三广解。四总结略广二义 第三广解分十七。一明三戒体相。二明善护善修善行三戒义。三明受三戒法。四明受戒胜利。五明受戒已供养法。六明大小二乘二戒差别功德。七明护戒要义。八明受戒师德。九明听戒之人。十明睹受戒人。十一明广学处相。十二明恭敬学处。十三明忏悔法。十四明无师得受戒义。十五明通忏义。十六明犯轻重义。十七明持戒胜利。
初明三戒体相分三。一总标。二列名。三别释分三 一明律仪戒相分五。一总标。二略释。三列名分七如论。四明品类差别。五总结 第二明摄善法戒相分五。一总标。二略释。三征问。四广答。五总结。广答分十四。一依三慧勤修止观明摄善法戒分二。一立因。二显果。二依尊长修恭敬业明摄善法戒。三依供给疾病人明摄善法戒。四依妙说明摄善法戒。五依有德人赞美明摄善法戒。六依随喜明摄善法戒。七依安忍明摄善法戒。八依回向善根明摄善法戒。九依供养三宝明摄善法戒。十依学处正念等明摄善法戒。十一依密护根门等明摄善法戒。十二依常修悎寤明摄善法戒。十三依亲近善士等明摄善法戒。十四依深见过等明摄善法戒分三。一明见过。二明护持。三明还净。五明总结 第三明饶益有情戒分四。一总问。二略答。三征问。四广答分十一。一依无作助伴等苦明饶益有情戒分二。一依出世善法明饶益相。二依病明饶益相。二依迷诸法总相别相明饶益有情戒分二。一立因。二显果。三依报恩明饶益有情戒分二。一立因。二显果。四依怖畏明饶益有情戒分二。一明所救相分三如论。二明能救相。五依无财宝及亲属苦明饶益有情戒分二。一明所救相分二如论。二明能救相。六依无资生众具苦明饶益有情戒分二。一明所施处。二明能施相。七依与依止明饶益有情戒。八依同法人明饶益有情戒分五如论。九依正入道人明饶益有情戒。十依入邪道人明饶益有情戒分三。一立犯人。二明能救人德。三明出过法分三如论。十一依有怨有情明饶益有情戒分二。一明示现相。二明胜利。
第三广解分十七中第二明善护善修善行三戒义分三。一总问分三。一问善护律仪戒义。二问善修摄善法戒义。三问善行饶益有情戒义。二广答。三明胜利 第二广答分三。
一答善护律仪戒义分二。一明正义。二总结 正义分十 一依不顾恋过去诸欲明善护律仪戒分三。一明正义。二立喻。三法合 二依不希求未来诸欲明善护律仪戒分三。一明正义。二立喻。三法合 三依不耽著现在诸欲明善护律仪戒分三。一明正义。二立喻。三法合 四依乐远离不生喜足明善护律仪戒分四。一立修处。二明不生喜相。三明修相。四显果 五依能扫涤不正言论诸恶寻思明善护律仪戒分二。一明所治。二明能治分二。一立因。二显果分三。一依无作。二依不喜乐。三依违逆显果 六依于己不自轻蔑明善护律仪戒分二。一明怖处。二明不自轻相 七依性多柔和明善护律仪戒分三。一明观自过。二明柔和相。三明饶益相分二。一立因。二显果 八依性多堪忍明善护律仪戒分二。一明遭苦相。二明堪忍相 九依性多不放逸明善护律仪戒分三。一总标。二列名分五如论。三别释分五。一明前际俱行不放逸行。二明后际俱行不放逸行。三明中际俱行不放逸行。四明先时所作不放逸行分三。一标。二释。三结。五明俱时随行不放逸行分三。一立因。二显果。三结 十依具足轨则净命明善护律仪戒分二。一立因。二显果分八如论 第二明总结分二。一标。二释分十如论。
第二答善修摄善法戒义分二 一明正义分二。一依施等五法立五善修分五 一依施相违品明善修摄善法戒分三。一明著处。二明烦恼。三明能治 二依戒相违品明善修摄善法戒分二。一立所治。二立能治 三依忍相违品明善修摄善法戒分二。一立所治。二立能治 四依精进相违品明善修摄善法戒分二。一立所治。二立能治 五依静虑相违品明善修摄善法戒分二。一立所治。二立能治 第二依慧相违品立五善修分二。一总标。二别释分五。一依知善果胜利明善修摄善法戒。二依知善因明善修摄善法戒。三依知善因果倒无倒明善修摄善法戒。四依知摄善法障明善修摄善法戒。五依寻求善因明善修摄善法戒分三。一立因。二显果分二。一明无倒果。二立有倒果分四如论。三结 第二总结分二。一标。二释分十如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