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佛藏
- 大藏经
- 续藏
- 古逸部
- 瑜伽师地论分门记
瑜伽师地论分门记
四中第三明住种姓者所有诸相分三 一总问答分二。一问。二答 二别问答分二。一问。二答分二。一略标。二别释分六 一依邪种子明过失分二。一明邪种义分九。一依肩义 二依缚义。三依附属。四依生过。五依难拔。六依久远。七依坚固。八依心。九依难救明无种姓失。三结 二依生死涅槃明过失分三。一标。二释分二。一立因。二显果分二。一依生死示过分四。一依因。二依果。三依对治。四依三世明不见过。二依涅槃示过分三。一依因。二依果。三依三世明不见过。三结 三依无惭等明过失分三。一标。二释分二。一立因。二显果分三。一依无厌等。二依现乐。三依见衰退明无种相。三结 四依不信四谛明过失分三。一标。二释分三。一立因分四如论。二显果分四如论。三依三世明过。三结 五依下劣心出家明过失分三。一标。二释分二。一立因。二显果分四。一明邪思失。二明邪求失。三明三世无别失。四明假相失明无种相。三结 六依求诸有明过失分三。一标。二释分二。一立因。二显果分二。一明求后有失。二明求财宝失明无种相。三结 第三总结。
四中第四明住种姓人数分五 一总问 二答列分二十三如论 三别释分二十三 一明唯住种姓未趣入出离人分三。一问。二答分二。一明立正因。二显缘因分七。一依善知识。二依闻正法。三依正信。四依持戒。五依多闻。六依惠舍。七依正见明未趣入出离。三结 二明住种姓及趣入未出离人分二。一问。二答分二。一明正义。二明差别分二。一标。二释 三明住种姓趣入出离人分二。一问。二答 四明暖根人分三。一问。二答分二。一标。二释分二 一立因分三如论。二显果分五如论。三结 五明中根人分三。一问。二答分二。一标。二释。三结 六明利根人分三。一问二答分二。一标。二释分二。一立因分三如论。二显果分五如论。三结 七明贪行人分三。一问。二答分二。一依猛利。二依长时明贪行人。三结 八明嗔行人分三。一问。二答分二。一依猛利。二依长时明嗔行人 三结 九明痴行人分三。一问。二答分二。一依猛利。二依长时明痴行人。三结 十明无暇人分三如上 十一明有纵逸人分三如前 十二明邪行人分三如前 十三明有障人分三如前 十四明有暇人分三如前 十五明无纵逸人分三如前 十六明无邪行人分三如前 十七明无障人分三如前 十八明远人分三。一问。二答分二。一略答。二别释分二。一依时明远分二。一问。二答分三。一依利根。二依中根。三依钝根明远人。二依加行明远人分二。一问。二答分二。一明义。二答差别。三总结 十九明近人分二。一问。二答分二。一略答。二别释分二。一依时明近分三。一问。二答分二。一依后生。二依后边定明近人。三结。二依加行明近分三。一问。二答。三总结 二十明未成熟人分三。一问。二答分二。一立因。二显果分二。一依无学。二依见道明未熟人。三结 二十一明成熟人分三。一问。二答分二。一立因。二显果分二。一依无学。二依见道明已熟人。三结 二十二明未清净人分三。一问。二答分二。一立因。二显果。三结 二十三明已清净人分二。一问。二答。第四明总结 第五明转正法轮及制学处意趣分二。一标。二释分三。一依趣入。二依成熟。三依果明意趣。
第二广解初种姓瑜伽处中第二广释趣入地分二。一略释。二广解 初文分四。一明生起发问。二颂答分二。一标。二释。三略释分四如论。四总结 第二广解分二。一明别释。二明总结。初文分四。
第一明趣入自性分五。一问。二答分三。一立因分二。一明正因。二明得因分七如论。二显果分二。一标。二释分三。一依信等五法依止显果。二依殊胜异熟显果。三依顺解脱分善显果分二。一立因。二显果分二。一依无学。二依见道显果。三结。三征。四答所以分二。一立因。二显果分三。一依初心。二依中心。三依后心显果。五结。
第二明趣入安立分五 一建立人数分四。一总问。二略答列名分八如论。三别释分八。一明有种姓人分二。一问。二答。二明趣入人分三。一问。二答分五如论。三结。三明将成熟人分三。一问。二答分二。一立未得法。二显能得法。三结。四明已成熟人分三。一问。二答分二。一立因。二显果分二如论。三结。五明唯趣入非将成熟等人分三。一问。二答分二。一明已得相。二明未得加行及果。三结。六明亦趣入将成熟非已成熟人分三。一问。二答分二。一明已得相。二明唯入加行未其果分二。一标。二释。三结。七明亦趣入已成熟非将成熟人分三。一问。二答分二。一立因。二显果。三结。八明非已趣入非将成熟非已成熟人分三。一问。二答。三结。第四明有种姓功德无种姓过失分二。一立有种姓德。二显无种姓失分二。一标。二释 第二建立六位所摄相分四。一总标。二征问 三列名分六如论。四别释分六。一明有堪能人分三。一问。二答分二。一立已有性。二显未得相。三结。二明下品善根人分三。一问。二答。三结。三明中品善根人分三。一问。二答分二。一明已得法。二明未得相分二。一标。二释。三结。四明上品善根人分三。一问。二答分二。一立因。二显果。三结。五明究竟方便人分三。一问。二答分二。一明已得相。二明未得相。三结。六明已到究竟人分三。一问。二答分二。一立因。二显果。三结 第三建立趣入六位次第分二。一明入之次第。二明立人用。初文分五。一依堪能种姓明入次第分二。一立因。二显果分二。一依五根。二依缘因显果。二依下品善根明入次第分二。一立因。二显果。三依中品善根明入次第分二。一立因。二显果。四依上品善根明入次第分三。一立因。二显果分二。一明已得相分二。一依因。二依果明已得相。二明未得相。三结。五依永断烦恼明入次第分二。一立因。二显果。第二立人用明三时相分二。一总标。二别释分三。一明初人分二。一立因。二显果。二明后人分二。一立因。二显果。三明中人分二。一立因。二显果 第四建立定量时分相分三。一总问。二略答分二。一明正义。二答难。三广解分三如论 第五总结。
第三明趣入者所有诸相分六 一总问 二广答分八 一依邪正教明趣入相分三。一依邪教明趣入相分三。一明正义分二。一明遇缘。二明不随顺相分三如论。二引喻分二如论三法合。二依正教明趣入相分三。一明正义分二。一明遇缘。二明随顺相分三如论。二引喻分二如论。三法合三结 二依不生恶趣及无暇明趣入相分三。一标。二释分三。一明正义分二。一立因。二显果。二引经。三释经意趣分二。一立因。二显果分二如论。三结 三依净信行明趣入相分三。一标。二释分二。一立因。二显果。三结 四依上品惭愧明趣入相分三。一标。二释分二。一立因。二显果。三结 五依欲乐随法行明趣入相分三。一标。二释分二。一立因。二显果。三结 六依无罪事业正断行明趣入相分三。一标。二释分二。一立因。二显果分三如论。三结 七依薄烦恼等明趣入相分三。一标。二释分二。一立因分二。一依种子。二依现行立因。二显果分六如论。三结 八依善摄心等明趣入相分三。一标。二释分二。一立因。二显果。三结 第三明总结 第四依三品善根明修相差别分四。一依下品善根明修加行。二依中品善根明修加行。三依上品善根明修加行。四总结 第五赞堕趣入数 第六依诸圣加持明摄受相差别分二。一立因。二显果利 第四明趣入人分四。一总问。二答列名分三如论。三指前文。四别指暖根等二十三人差别之相 第二明总结分四。一结趣入自性。二结趣入安立。三结趣相。四结趣入人。
第二广解初种姓瑜伽处中第三广释出离地分二 一略释分四。一明生起发问。二颂答分二。一释分三如论。二结。三略释。四总结 第二广解分三。
一明世间道而趣离欲分三 一总问 二广答分二。一依欲界明出离相分二。一立因。二显果。二依初静虑例余上地明出离相分二。一立因。二显果 三总结。
二明出世道而趣离欲分三 一总问 二广答分二。一依有学明出离相分二。一立因。二显果。二依无学明出离相分二。一立因。二显果 三总结。
三依二道资粮明出离相分二 一略释分四。一总问。二颂答分十四如论。三略释分十四如论。四总结 第二广解分十四。
第一明自圆满分五如前 第二明他圆满分五如前 第三明善法欲指文如论 第四依戒律仪明资粮义分四。一总问。二颂略答分六如论。三广释分六。一明戒律仪广略二义。二明十亏。三明十满。四明六异门。五明三净。六明十德。初文分二。一广释六种戒律仪。二明略义。
初文分三。一总标。二别释分六 一明安住具戒分三。一问。二答分二。一明受相。二明堕相分二。一立因。二显果。三结 二明善守别解律仪分二。一问。二答分二。一明正义。二答解脱义 三明轨则圆满分三。一总问 二答分二。一略答分二。一明轨则处分三如论。二明轨则行分二如论。二广解分三。一依威仪路明轨则圆满分三。一问。二答分二。一依行威仪明轨则分二。一答不越世间。二答不违法律。二例余三威仪明轨则。三结。二依所作事明轨则圆满分三。一问。二答分二。一答所作事分三。一标。二释分十如论。三例余作事。二答不违义分二。一明不违世间。二明不越法律。三结。三依诸善品加行明轨则圆满分三。一问。二答分二。一答加行处分三。一标。二释分九如论。三例余。二答不违义分二。一答不违世间。二答不违法律。三结。第三明总结 四明所行圆满分六。一问。二略答。三征问。四列非行处名。五明正义。六结 五明于诸小罪见大怖畏分三。一问。二答分二。一明小罪相分二。一依初二堕部明小罪相。二依第三部已下明小罪相。二明见大怖畏分二。一问。二答分二。一立因分五。一依出世果。二依恶趣果。三依自悔。四依大师等。五依恶颂立因。二显果分二。一依非爱显果。二依可爱显果。三结 六明受学学处分三。一总问。二广答分四。一立受相。二显闻处分二。一明略闻。二明广闻分三。一依师明受学闻处。二依同梵行明闻处。三依长净明闻处。三明学处义。四明护学相分三。一依善巧明学相。二依无善巧明学相分二。一立因分二。一依先誓。二依师晓立因。二显果。三依世尊人等明学相。三结 第二总结。
第二明略摄义分五。第一辩戒律仪无失坏等三相。第二辩十种戒律仪亏损圆满相。第三辨戒律仪根本等六种异门相。第四辩戒律仪三种清净相。第五辩戒律仪十种胜功德相。
初文有二异门 第一异门依无坏失等三相明说六种戒律仪意趣分四。一总问。二略答。三列名。四别释分二。一总问。二别答分三。一依无坏失相明安住具戒意趣分二。一标。二释。二依自性明能善守护别解律仪意趣分二。一标。二释。三依自性功德明轨则所行二种圆满分二。一依他增上分四。一标经句。二释。三征。四答所以分二。一明胜利分二。一立因。二显果。二明异过分二。一立无德。二显有失。二依自增上自性功德明于诸小罪见大怖畏及受学处分四。一标经句。二释。三征。四答所以分三。一明无二律仪失分二。一立堕恶趣失。二明不证涅槃失。二明有二律仪德分二。一明生善趣德。二明证涅槃德。三结 第二异门依受持戒性等三法明立六种戒律仪意趣分三。一总标。二列名。三别释分三。一依受持戒性明安住具戒意趣分二。一标经句。二释经文。二依出离戒明能善守护别解律仪意趣分四。一标经句。二释经文。三征。四答所以分三。一立因分三如论。二显果。三结。三依修习戒性明轨则等四法意趣分四。一标经句。二释经文。三征。四答所以分三。一立因。二显果。三结。
第二辩十种戒律仪亏损等相分二。一明亏损。二明圆满。初文分六。一总标。二征问。三列名分十如论。四别释分十 一明初恶戒分三。一问。二答分二。一依因立过分五。谓前五种。二依果显过分五。谓后五种。三结 二明太极沉下分三。一问。二答分二。一依无羞耻明沉下。二依慢缓明沉下。三结 三明太极浮散分三。一问。二答分三。一依非处恶作。二依轻蔑。三依恼害明浮散。三结 四明放逸懈怠所摄分三。一问。二答分二。一答放逸所摄分二。一明正义分五。一依过去。二依未来。三依现在。四依非先猛利。五依无护明放逸。二总结分五如论。二答懈怠所摄分二。一立因分五如论。二显果。三结 五明起邪愿分三。一问。二答分二。一依生天明邪愿分二。一立因。二显果。二依利养等明邪愿分二。一立因。二显果 三结 六明轨则亏损所摄分三。一问。二答分三。一立因分三如论。二显果分二如论。三结 七明净命亏损所摄分三。一问。二答分三。一立因分三如论。二显果分五。一依矫诈。二依邪妄语。三依现相。四依研逼。五依以利求利明亏损。三明邪命义。三结 八明堕在二边分三。一问。二答分二。一明乐边分三。一立因。二显果。三结。二明苦边分三。一标。二释分十如论。三结。三结 九明不能出离分三。一问。二答分二。一立邪因。二显无异。三结 十明所受失坏分三。一问。二答分二。一立因。二显果分三。一答正义。三引喻。三法合。三结 第五明总结 第六答难分二。一标经句。二释经意分二。一标。二释分二。一明艰离相。二明亏相 第二明戒圆满相如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