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伽师地论分门记

  第三辩戒律仪根本等六种异门相分二 一引经略标分二。一依根本等二依安住等明异门。初文六。一依根本明戒异门分二。一标二引经。二依庄严具明戒异门分二。一标。二引经。三依涂香明戒异门分二。一标。二引经。四依薰香明戒异门分二。一标。二引经。五依妙行明戒异门分二。一标。二引经。六依律仪明戒异门分二。一标。二引经。二依安住等明异门义 第二广解诸经意趣明戒异门分六。一依根本明戒异义分二。一问。二答分三。一答正义分三。一标。二释。三结。二引喻。三法合。二依庄严具明戒异义分三。一问。二答分二。一答世庄严具分二。一立德。二显过分二。一依年少。二依病等明失。二答戒庄严具。三结。三依涂香明戒异义分三。一问。二答分二。一答正义。二引喻。三结。四依薰香明戒异义分三。一问。二答分二。一答正义。二引喻。三结。五依妙行明戒异义分三。一问。二答分二。一立因。二显果分二。一依增上生显果。二依决定胜显果。三结。六依律仪明戒异义分三。一问 二答分二。一立因。二显果分二。一依现行显果。二依种子显果。三结。
  第四辩戒律仪三种清净相分五。一总标。二征问。三列名分三如论。四别释分二。一总问。二总答分三 一明观察身业及清净分二。一明观察分二。一标。二释分二。一观因分二。一观不善因。二观善因。二观果分二。一观不善果。二观善果。二明清净分三。一净过去身业不善。二修过去身之善业。三结 二例余语业 三明观察意业及清净分二。一明观察分二。一观因。二观果。二明清净分三。一明正义分三。一净不善业。二修善业。三结。二征。三答所以分三。一依观察。二依清净。三依安住明所以 第五引经分三。一立引词。二列经句。三释经意趣分二。一释观察义。二解清净义分三。一净不善三业。二修善三业。三结。
  第五辩戒律仪十种胜功德相分三。一总标。二征问。三广释分十 一无悔等十法明戒胜德分二。一明正义分三。一立因分十如论。二显果。三明戒功。二结 二依临终正念明戒胜德分二。一明正义分二。一标。二释分三。一立因。二显果。三明戒功。二结 三依善誉明戒胜德分二。一明正义。二结 四依寝寤安乐明戒胜德分二。一明正义分二。一立因。二显果。二结 五依守护明戒胜德分二。一明正义分二。一立因。二显果。二结 六依无怖畏明戒胜德分二。一明正义分二。一立因。二显果。二结 七依怨护明戒胜德分二。一明正义分二。一立因。二显果。二结 八依非人保护明戒胜德分二。一明正义分二。一立果。二显因。二结 九依受施明戒胜德分二。一明正义分二。一立果分二。一标。二释。二显因。二结 十依增上生及决定胜明戒胜德分三。一总标。二别释分二。一依世间增上生明戒德分三。一依欲界明戒德分二。一依人。二依天明胜利。二依色界明胜利分二。一立果。二显果。三依无色界明胜利分二。一立果。二显因。二依出世间明胜利分二。一立果。二显因。三结。
  第四明总结及劝修行分二。一明总结分六如论。二明劝修。
  十四中第五依根律仪明资粮义分二。一广分别。二明略义。
  初文分四。一总问。二略答分五如论。三广解分五 一明密护根门分三。一问。二答分二。一立因。二显果。三结 二明防守正念分三。一问。二答分二。一立因分二。一依护根。二依三慧立因。二显果分二。一依无忘等二法。二依三慧显果。三结 三明常委正念分二。一问。二答分四。一略答。二别释分二。一明恒常所作。二明委细所作。三明二念之用分二。一立因分二。一依恒常所作立因。二依委细所作立因。二显果。四结 四明念防护意分三。一问。二答分三。一依眼识明防护处分二。一明不了失。二明了德。二例余诸识。二明防护功用分二。一标。二释分二。一明不了失。二明了德。三结 五明行平等位分三。一总问。二略答分三。一标。二释分二。一立因。二显果。三结。三广释分五 第一依非理分别烦恼意明善防护分三。一问。二答分二。一明久修相分三。一立因。二显果。三明失。二明初业行分二。一立因。二显果。三结 第二依二相明行平等分五。一问。二略答。三征问。四重答分二。一依眼根明根律仪。二依余根明根律仪。五结 第三依二相好法明根律仪分有三异门 初门分二。一依不取六境好相明根律仪分二。一总问。二别释分二。一依眼识所行境明不取相分二。一明取相。二明不取相。二例余识所行境明取相不取相。二依不取随好明根律仪分二 一问。二答分二。一标。二别释分二。一依眼识所行境明取随好分二。一明取随好分二。一明正义。二结。二明不取随好分二。一明正义。二结。二例余诸识所行之境明不取随好 第二异门依现识明取相及随好分二。一总标。二别释分二。一依眼识境明取相好分二。一明取相分三。一立因。二显果。三结。二明取随好分三。一立因。二显果。三结。二例余识境明取不取相随好 第三异门依恶不善法生不生明取相随好分四。一明心流因缘分二。一立因。二显果。二明心不流因缘分二。一立因。二显果。三明取相随好过失分二。一立因。二显果。四明远离功德 第四明恶不善法相分三。一问。二答分二。一依贪欲因果明不善法分二。一明因不善。二明果不善。二依嗔痴因果明不善法分二。一因不善。二果不善。三结 第五明心流相分二。一问。二答分五。一明心流相分三。一立因。二显果。三结。二明心不流相分二。一立所治。二显能治。三依断除恶不善法明修行律仪分三。一明所治法分二。一立因。二显果。二明能治道。三结。四依策修明防护六根律仪分三。一明所防之法。二明能防之道分二。一立因。二显果。三结。五依不应观境明修六根律仪分三。一立不应观境。二显能治之道分二。一立因。二显果。三结 第四明总结。
  第二明略义分三异门 初门依能防等五法明略义分二。一略释分三。一问。二答。三结。二广解分五。一明能防护分三。一问。二答分二如论。三结。二明所防护分三。一问。二答分二。一依眼根。二依余根明所防。三结。三明从何防护分二。一问。二答分二。一依可爱等明防护。二依可□等明防护。四明如何防护分三。一问。二答分二。一立因。二显果。三结。五明正防护分三。一问。二答分二。一立因。二显果。三结 第二异门依防护方便等三法明略义分二。一略释分三。一标。二列释分三如论。三结。二广解分三。一明防护方便分三。一问。二答分三。一立因。二显所治法分二。一依眼根明所治法。二依余根明所治法。三明能治之道。三结。二明所防护事分三。一问。二答分二。一依眼所缘境。二依余根所缘境明所防事。三结。三明正防护分三。一问。二答分二。一立因。二显果。三结 第三异门依思择力等二法明略义分四。一总标。二列名。三解释分二。一明思择力所摄根律仪分二。一标。二释。二明修习力所摄根律仪分二。一标。二释。四明差别分二。一依断除明差别分三。一依明思择力差别分二。一明断现行。二明不断种。二明修习力差别分二。一明断现行。二明断种。三结。二依道明差别分二。一明思择力差别。二明修习力差别。
  十四中第六依于食知量明资粮义。分二。一广分别。二明略义 初文分四。一总问。二标经句分十如论。三广解经文。四总结 第三广解经文分十。
  第一明由正思择食于所食分二。一明思择分二。一问。二答分二。一立因。二显果。二明食过患分三。一总问。二略答分三如论。三广释分三。一明观食过。二观食胜利。三明食体 初文分二。一广解。二总结。初文分三。一明受用过分三。一问。二答分三。一明观处。二明变位。三明厌想。三结。二明变异过分三。一问。二答分三。一依不净生。示过分二。一立因。二显果。分二。一明内不净果。二明外不净果。二依病生示过分二。一标。二释。三依不消示过。三结。三明追求过分三。一总问。二略答分二。一标。二释分六如论。三广解分六。一明积集过分三。一问。二答分三。一明求饮食过。二明求饮食缘过。三明不遂过。三结。二明防护过分三。一问。二答分二。一立因。二显果分八如论。三结。三明坏亲爱过分三。一问。二答分二。一标。二释分二。一立因。二显果。三结。四明无厌足过分三。一问。二答分二。一依有力王明无厌足。二例余明无厌足。三结。五明不自在所作过分三。一问。二答分二。一依君主。二例余明不自在过。三结。六明起诸恶行过分三。一问。二答分二。一明恶行相分二。一明身恶行。二例余。二明恶行果分二。一明现果。二明当果。三结。第二总结分三如论 第二明观食胜利分五。一总标。二征问。三略答。四广解分二。一总问。二广答分五。一依暂时住身明胜利分三。一观寿量。二明唯修身暂住等失。三明不住暂住等德。二依领受饮食明胜利分二。一标。二释分三。一明心劣想失。二明出离想。三受施法分二。一标。二释分三。一报恩。二行平等行。三明修□。三依自持其心明胜利分二。一明违教法分二。一标。二释分五如论。二明随教法分二。一依不施明顺法。二例余四法明顺法。四依命根明胜利分二。一立因。二显果。五依不苦耽著明胜利分二。一立因。二显果。五明总结 第三明食体分四。一总问。二略答。三列名。四明意趣分二。一略标说。二广解分二。一明食体分二。一问。二答分二。一明食体。二明段义。二明食义分二。一标。二释。
  第二明不为倡荡分四。一总门。二略答分二。一立因。二显果。三解释分。二一明倡荡义分三。一立因。二显果。三结。二明不倡荡食义。四总结。
  第三明不为憍逸等三法分二。一总问。二广答分五 一明憍逸食义分三。一标。二释分二。一立因。二显果分三。一无病。二长寿。三憍逸果。三结 二明饰好食义分三。一立因。二显果分四。一沐浴。二梳理。三涂身。四饰身果。三结 三明端严义分三。一立因。二显果。三结 四明三法过失分二。一立因。二显果分二。一明不知出离。二明倡荡等果 五明于食出离相分二。一立因。二显果分二。一立远三失果。二明离食果 三结。
  第四明为身安住食于所食分二。一总问。二答分二。一明身安住相。二明出离相分二。一立因。二显果。
  第五明为暂支持食于所食分四。一总问。二略答。三列名。四广解分五 一明有艰难分三。一问。二答分六。一依苦病。二依爱著。三依障道。四依迟钝。五依息不调。六依惛沈明艰难。三结 二明无艰难分三。一问。二答分六。一依无病。二依无染。三依修习。四依得定。五依调息。六依无沈明无艰难。三结 三明有染无染差别分二。一明有染失。二明无染德 四明支持义分二。一明离过。二明近德 五明意趣分三。一问。二答分五。一依除饥渴。二依摄梵行。三断故受。四依新受不生。五依安住明意趣。三结。
  第六明为除饥渴受诸饮食分三。一问。二答分二。一明所食之意分二。一立因。二显果。二明除何时苦分二。一标。二释分三如论。三结。
  第七明为摄梵行受诸饮食分三。一问。二答分三。一立梵行因。二明梵行相分五。一依无病。二依断行。三依得定。四依调息。五依无沈明梵行相。三显梵行果分三。一依资粮等三位。二依修习位。三依究竟位显果。三结。
  第八明为断故受诸饮食分三。一问。二答分五。一明故受因分三如论。二明故受相分二。一标。二释。三明故受所生果。四明除故受因果法。五明药食胜利。三结。
  第九明为新受当更不生受诸饮食分三。一问。二答分三。一立因。二明新受相分二。一标。二释。三明新受生果。三结。
  第十明为存养力乐无罪安 隐而住受诸饮食分二。一问。二答分五。一明存养食义。二明为力食义。三明为乐食义。四明无罪食义。五明安隐食义 第四明总结。
  第二明于食知量略义分三异门。
  初门依所食能食二法明略义分三。一总问。二略答。三别释分二。一明所受食分二。一问。二答分二。一标。二释。二明能食分二。一问。二答分十如论。
  第二异门依摄受对治等四法明略义分三。一总标。二列名。三别释分四 一依摄受对治明受诸饮食分二。一问。二答 一依远离欲乐行边明受饮食分二。一问二答分四如论 三依远离自苦行边明受饮食分二。一问。二答分六如论 四依摄受梵行明受饮食分二。一问。二答分三如论。
  第三异门依无食有食二法明略义分四。一总标。二列名。三别释分二。一明无所食分二。一标。二释分二。一明无受用过。二明死过。二明有所食分六 一总标 二列名 三别释分二。一明平等食分二。一标。二释分五如论。二明不平等食分二。一标。二释分五如论 四明平等食胜利分五。一明非极少食胜利分二。一立因。二显果。二明非极多食胜利分二。一立因。二显果。三四合明食非不宜食及非不消食胜利分二。一立因。二显果。五明食非染污食胜利分二。一立因。二显果 五明不平等食过失分五。一明极少食过。二明极多食过分三。一明因。二立喻。三显果。三明不消食过分二。一立因。二显果。四明不宜食过分二。一明正义。二明差别。五明染污食过分二。一立失。二显对治 六广引平等食经句明意趣分三。一总标。二别释分二。一依思释食等明经意趣分二。一标。二释。二明依遮止不平等食明经意趣分二。一总分二。一标。二释。二别分二。一问。二答分六 一依极少食明意趣分二。一标经句。二释经意 二依所食极多明意趣分二。一标经句。二释经意 三依食不消及非宜食明意趣分二。一标经句。二释经意 四依不极多少食明意趣分二。一标经句。二释经意 五依食已消及所宜食明意趣分二。一标经句。二释经意 六依无染污明意趣分三。一明正义分二。一标经句。二释经意。三答所以分二。一答无罪所以。二答安稳住所以分二。一答正义。二明安住相分二。一标。二释分二。一依远离多食明安住相分二。一立因。二显果。二依不生味著明安住相分二。一立因。二显果 第三明总结 第四明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