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伽师地论分门记

  第三解释作意分四十。一明缘法作意分二。一标。二释。
  言一明相摄相分二十九如论者。
  一明根本了相作意等摄余缘法缘义二作意分二。一明了相所摄。二明余六所摄。
  二明了相等七摄余缘身等四种作意。
  三明了相等三根本作意摄余胜解真实二种作意。
  四明根本观察作意摄余胜解作意。
  五明违离摄乐加行究竟三种根本摄真实作意。
  六明七种根本摄余有学及非学非无学作意。
  七明了相及加行二种根本摄余无学作意。
  八明了相等七摄余遍知作意及正断已断三种作意。
  九明根本观察作意等七摄余有分别影像作意等二种作意。
  十明事边际作意摄七根本作意。
  十一明所作成辨所缘任意摄根本作意分二。一依初门遍摄一切。二依第二门加行究竟果作意摄所作成辨作意。
  十二明胜解思择相摄分二。一依初一根本不摄。二依奢摩他遍摄一切根本。
  十三明寂静相摄分二。一依止。二依观。
  十四明前七根摄一分具分等根本。
  十五明无间及殷重作意摄一切根本。
  十六明随顺作意摄初二根本。
  十七明二根本全及一分摄对治作意。
  十八明根本摄乐一分摄顺清净作意。
  十九明顺观察作意根本观察作意相摄分三。一明相摄。二依对治。三依所余。
  二十明力励作意相摄。
  二十一明四种根本作意摄二作意。
  二十二明二根本作意摄一作意。
  二十三明一根本作意摄思择作意。
  二十四明一根本作意摄内摄作意。
  二十五明四种根本摄净障作意。
  二十六明一根本作意摄依止成辨所行清净作意。
  二十七明七种根本摄二作意。
  二十八明七种根本不摄广大作意。
  二十九明遍行作意相摄分二。一依初遍行明相摄。二依第二遍行明根摄。
  依二十八处建立于句 一施设有情处。二有情住处。三施设有情器处。四善不善生处。五三毒生处。六建立施设法处。七生善处。八受果处。九流转生处。十得解脱处。十一一切止处。十二得三菩提处。十三建立断烦恼处。十四称赞诸殊胜功德处。十五广大法处。十六二空性处。十七二无我性处。十八住中道处。十九世称赞真实处等。二十寻求处。二十一能知处。二十二三相处。二十三三无性处。二十四大菩提处。二十五大乘处。二十六入不可量处。二十七法界处。二十八广大神通处。
  言第二增门分二十二者。
  第一门明经中所说名色二法分二。一标。二释分二。一释名。二释色。
  第二门明无明及爱二法分二。一标。二释分二。一明无明。二明爱。
  第三门明生见坏见二法分二。一标。二释分二。一明生见。二明坏见。
  第四门明爱有及爱坏二法分二。一标。二释分二。一明爱有。二明爱坏。
  第五门明恶性及恶友二法分二。一标。二释分二。一明恶性。二明恶友。三明白品。
  第六门明无惭无愧二法分三。一标。二释分二。一明无惭。二明无愧。三明白品。
  第七门明于堕及出善巧二法分二。一标。二释分二。一明堕善巧。二明出善巧。
  第八门明等至入出二法善巧分二。一标。二释分二。一明入善巧。二明出善巧。
  第九门明于界及如理作意二法善巧分二。一标。二释分二。一明于界善巧。二明如理作意善巧。
  第十门明平直调善二法分二。一标。二释分二。一明平直。二明调善。
  第十一门明勘忍不恼于伴二法分二。一标。二释分二。一明勘忍。二明不恼他。
  第十二门明念慈及正知二法分二。一标。二释分二。一明念慈。二明正知。
  第十三门明观察力及修力二法分二。一标。二释分二。一明观察力。二明修力。
  第十四门明善摄根门及食知量二法分二。一标。二释分二。一明摄根门。二明食知量。
  第十五门明善摄根门及食知量分二。一标。二释分二。一明摄根门。二明食知量。
  第十六门明善摄根门及食知量二法分二。一标。二释。
  第十七门明毁戒毁见二法分三。一标。二释分二。一明毁戒。二明毁见。三明白品。
  第十八门明厌于诸法及如理断二法分二。一标。二释分二。一明压法。二明如理断法。
  第十九门明于善法不生厌足于断无有相违二法分二。一标。二释分二。一明于善法不生厌足。二明于断无有相违。
  第二十门明止及观二法分二。一标。二释分二。一明止。二明观。
  第二十一门明及解脱二法分二。一标。二释分二。一释明。二释解脱。
  第二十二门明尽智无生智二法分二。一标。释分二。一明尽智。二明无生智。
  三明诸圣弟子非我我所我慢所动分四 一明无诤论相分四。一明无诤体。二征三答所以。四明诤根 二明不动相分三。一我我所等不动。二有相等不动。三见法性故不动 三明不动胜利分六。一明正法久住利。二明无诤论利。三明正梵行利。四明善烛利。五明天人赞叹利。六明得涅槃利 第四总结。
  第四明诸弟子于五取蕴尽见苦时渐次断贪爱等故证阿罗汉离诤论分六。
  第一明断名色等分二 一断取蕴分二。一明断现行。二不断种 二明断爱慢分二。一断我慢。二断慢缘。
  第二明诸圣弟子烟寂静分二。一标。二释分五。一问。二答。三征。四答所以分二。一立喻。二法合。五明无著义。
  第三明诸圣弟子无恼分二。一问。二答分三 一依无贫明无恼分二。一求时无恼。二受用时无恼 二依无嗔明无恼分二。一求时无恼。二受用时无恼 三依无痴明无恼。
  第四明无希分二。一问。二答分二。一依施主追求及受用时明无希求。二依安住死想明无希求分四。一标。二略释。三引经。四广释。
  第五明诸圣弟子不见此彼天人世分二。一明因。二明果分三。一依天主等明不可见。二依此彼四洲明不可见。三依此彼大千界明不可见。
  第六明总结。
  第二异门分三 一初颂显示待时欲等过患分三。一明应众生有待时欲圣则无。二明安住五欲有情于欲邪行诸圣不行。三明不了五欲之人而招邪行果诸圣不招 二第二三颂显示舍欲应正道理等分三。一明舍欲无虑应正道理。二明诸弟子无有虑故净修梵行若言仍招讥论不应道理。三明诸圣弟子无三诤论修梵行故不待时欲 三第四颂显示圣教能断名色等故证得寂静于现法中离诸热恼等功德分二。一明现法功德。二明究竟功德。
  第三异门分三 一初颂显示宣说诸欲是应说相者名待时欲等分二。一依诸欲是应说相明待时欲分二。一标。二释分二。一明应说相。二明安住相。二依由想安住及不了知明起邪行亦招邪行果分二。一因。二果 二第二三颂显示了知诸欲等故弃舍诸欲应正道理等分二。一依了知等六法故明舍诸欲及不讥论应正道理。二依诸欲明待时性分四。一略释。二征。三答所以分二。一依先世答所以。二依今世答所以。四总结 三第四颂显示见修所断等功德分四。一明见所断功德分二。一向二果。二明修所断功德分二。一向。二果。三明断爱慢功德分二。一因。二果。四明离著等功德分二。一明正义。二答难分二。一问。二答。
  第三明略义分二。一除天憍慢。二显如来圣教大义。
  四释断下分结等颂中二释答词分二 一释答初问词分二 第一释断下分结分二 一依身轻安明断下分现行结分三。一明身轻安因分三如论。二明修轻安行分二。一标。二释。三结 二依心善解脱明断下分随眠结分三。一总标。二解释。三总结分二。一标。二释 第二释断上分结分二异门 初门分三。一总标。二别释分三。一明无作分二。一问。二答分二。一依涅槃明无作。二计我明无作。二明无勋分二。一问。二答分二。一依上分现行明无动。二依寂定明无动。三明系念分二。一问。二答分二。一标。二释分三。一依无作明系念。二依无动明系念。三依系念明系念。三总结分二。一标。二释 第二异门分四。一标。二问。三答分二。一标。二释分二。一明修止观。二明修三心分二。一标。二释。四总结。
  第二释答第二问词有二异门 初门分二 一明因分二。一依了法明断下分结方便及善断相分二。一问。二答。二依无寻定明断下分结方便及善断相分二。一问。二答分四。一明了法。二明修道处。三明所治法分三如论。四明能治相分三。一依无欲寻明能治。二依无察世寻明能治。三依出离明能治 第二明果分四。一明解脱三过失分三。一断喜身染爱过。二断忧身恚过失。三断舍身惛沈过。二明得身轻安。三明心善解脱。四明超度相分二。一标。二释分八如论 第二异门分四。一标。二问。三答。四指文。
  言一明外法过失分三如论者 一明不断后法过分三。一明不如实知过。二求后法过。三明无智不摄根门等过分二。一贪著利益过。二不断后法过 二明不解脱上地过分二。一标。二释分四。一明修相。二明离欲处。三明思愿。四明过患 三明无安乐过分四。一明正义。二征。三答所以。四结。

  瑜伽师论本地分中声闻地分门记一卷

  瑜伽师地论本地分第二广解中。第十三释声闻地大门分二。一略释。二广解 初文分二。一明生起发问。二颂答分二。一标。二释略答分四。一略答种姓瑜伽处。二略答发心瑜伽处。三略答修行瑜伽处。四略答得果瑜伽处。
  第二广解分四。一广解种姓瑜伽处。二广解发心瑜伽处。三广解修行瑜伽处。四广解得果瑜伽处 初文分二 一以颂略明初种姓瑜伽处分三。一标。二别释分二。一明正义分三。一明种姓地。二明趣入地。三明出离想地。三结。
  第二广解初种姓瑜伽处大门分三。一广释种姓地。二广释趣入地。三广释出离地 初文分二。一略释种姓地分四。一总问。二颂答分二。一标。二释。三略释分四如论。四总结 第二广解种姓地分四。一明种姓自性。二明种姓安立。三明住种姓诸相。四明住种姓人 初文分三 一明种姓自性分二。一问。二答分三。一明正因。二明缘因。三明得果 二明种姓异名分三。一问。二答分三如论。三结 三明种姓体性分三。一问。二答分四。一依所依明体性。二依六处明体性。三依传来明体性。四依法尔明体性。三总结分三。一标。二释。三结。
  四中第二明种姓安立分五 第一安立种姓粗细分五。一总问。二别问。三略答。四征。五答所以分二。一答细。二答粗 第二安立种姓一多分五。一总问。二略答。三征。四答所以分三。一答不同六相等余法。二答一相续义。三答立名言义分二。一标。二释。五结 第三安立不般涅槃因缘分六。一总问。二略答。三征问。四列名分四如论。五解释分四 一明无暇分三。一问。二答分三。一明生处过。二明受生过。三明无善知识过。三结 二明放逸过分三。一问。二答分二。一举前事。二明正义。三结 三明邪解行分三。一问。二答分三。一标前事。二显邪解相。三立邪解过。三结 四明有障过分三。一问。二答分四。一标前缘。二明异熟障。三立业障。四显烦恼障。三结 六明总结分三。一结不涅槃法。二结有涅槃法分二。一立因。二显果。三结无种姓 第四安立涅槃因缘法分五。一总问。二略答。三征问。四列名。五解释分二 一明胜缘分二。一问。二答分二。一依他音明胜缘。二依如理作意明胜缘 二明劣缘分五。一总问。二略答。三列名分十二如论。四解释分十二 第一明自圆满分四。一总问。二列名分五如论。三解释分五。一明善得人身分三。一问。二答。三结。二明生于圣处分三。一问。二答。三结。三明诸根无缺分三。一问。二答分二。一立无缺义。二显无缺用。三结。四明胜处净信分四。一问。二答。三结。四明胜处义分二。一标。二释分二。一立净相。二显净用。五明离诸业障分四。一问。二答分二。一标。二释。三结。四明无间义。四明总结 第二明他圆满分三。一总问。二略答分五如论。三广解分五。一明诸佛出世分四。一问。二答分三。一明发心相。二明四位修习相。三明究竟果位分二。一立有学位。二显无学位。三结。四例余。二明说正法教分四。一问。二答分二。一立能说人。二显所说分二。一标。二释分十二如论。三结。四明正法义分二。一立能说因。二显所说教分二。一明正法。二明正教。三明法教久住分四。一问。二答分二。一依寿量。二依不灭明久住。三结。四明意趣。四明法住随转分三。一问。二答分二。一立能转人。二显受转人。三结。五明他所哀愍分三。一问。二答分二。一明他义。二明哀愍义分二。一标。二释。三结 第三善法欲分三。一问。二答分二。一立因。二显果分四。一明见过。二明见德。三明舍家。四明生欲相。三结 第四明正出家分三。一问。二答分二。一立因。二显果分二。一依满足位明出家。二依不满足位明出家。三结 第五明戒律仪分三。一问。二答分二。一立因。二显果分六如论。三结第六明根律仪分三。一问。二答分二。一依眼根明根律仪分二。一立因。二显果分三。一明不取相好。二立取相好过。三显正行。二例余五。根明根律仪分三。一明不取相好。二立过。三显正行。三结 第七明食知量分三。一问。二答分二。一立因。二显果分二。一明不如理食相分四如论。二明如理食相分九如论。三结 第八明初夜后夜常勤修习悎寤瑜伽分三。一问。二答分二。一立因。二显果分三。一明昼日净障法。二明初夜净障法。三明后夜净障法。三结 第九明正知而住分三。一问。二答分二。一立因。二显果分九。一依往来明正知住。二依睹瞻。三依屈申。四依衣钵。五依食等。六依四威仪。七依悎寤。八依语默。九依解劳明正知住。三结 第十明乐远离分三。一问。二答分二。一立因。二显果分二。一标。二释分十二如论。三结 第十一明清净诸盖分三。一问。二答分二。一立净盖处。二显净盖义分三。一标。二列释。三明果相。三结 第十二明依三摩地分三。一问。二答分二。一立因。二显果分二。一依世定明依等持分三。一立因。二显果分四如论。三结。二依出世定明依等持分三。一立因分二。一立劣因。二立胜因。二显果。三结。三结胜劣二缘分二。一结劣缘。二结胜缘 第五明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