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名经集解关中疏

  心无碍菩萨大。身身灭为二。身即是身灭。所以者何。见身实相者不起见身及以灭身。身与灭身无二无分别。于其中不惊不惧者。是为入不二法门 阴苦聚为身患苦。故灭身为二。若悟阴假会即身非身无生无灭。名见实相为不二也。
  上善菩萨曰。身口意善为二。是三业皆无作相。身无作相即口无作相。口无作相即意无作相。是三业无作相即一切法无作相。能如是随无作惠者。是为入不二法门 肇曰。三业虽殊无作一也。诸法之生本乎三业。三业既无谁作诸法。
  福田菩萨曰。福行罪行不动行为二。三行实性即是空。空则无福行无罪行无不动行。于此三行而不起者。是为入不二法门 肇曰。福欲界善行罪十恶之流也。不种色无色行。又解。妄动为行。离动则平等。
  华严菩萨曰。从我起二为二。见我实相者不起二法。若不住二法则无有识。无所识者。是为入不二法门 由执我故所对为二。肇曰。因我故有彼。二名所以生。若见我实相则彼我之识无由而起。
  德藏菩萨曰。有所得相为二。若无所得则无取舍。无取舍者。是为入不二法门 肇曰。得在于我相在于彼我不得相。谁取谁舍。又解。于法有得待物为二。若无所得则无有二。
  月上菩萨曰。闇与明为二。无闇无明则无有二。所以者何。如入灭受想定识空无闇无明。一切法相亦复如是。于其中平等者。是为入不二法门 肇曰。二乘入灭尽定六根都灭。虽经昼夜不觉晦明之异。以喻菩萨无心于明闇。
  宝印手菩萨曰。乐涅槃不乐世间为二。若不乐涅槃不厌世间则无有二。所以者何。若有解缚则有解。若本无缚其谁求解。无缚无解则无乐厌。是为入不二法门 肇曰。世间无缚曷为而厌。涅槃无解曷为而乐。
  珠顶王菩萨曰。正道邪道为二。住正道者则不分别是邪是正。离此二者。是为入不二法门 八正八邪为二。若住实相平等无分别名为不二。
  乐实菩萨曰。实不实为二。实见者上不见实何咒非实。所以者何。非肉眼所见惠眼乃能见。而此惠眼无见无不见。是为入不二法门 肇曰。实相惠眼之境非肉眼所见。惠眼上不见实而况非实。虽曰无见而无所不见。此惠眼之体也。
  如是诸菩萨各各说已。问文殊师利。何等是菩萨入不二法门 二文殊说。此初问也。
  文殊师利曰。如我意者。于一切法无言无说。无示无识离诸问答。是为入不二法门 此答也。肇曰。上来诸人所明虽同所因各异。且直辨法相不明无言。今文殊总众家之说以开不二之门。直言法相不可言不措言于法相。斯之为言。言之至也。而方于静默犹亦后焉。
  于是文殊师利。问维摩诘。我等各自说已。仁者当说。何等是菩萨入不二法门 三净名说文三。一问。二答。三称善。此初也。
  时维摩诘默然无言 二答也。肇曰。有言于无言未。若无言于无言。所以默然也。上诸菩萨措言于法相。文殊有言于无言。净名无言于无言。此三明宗虽同而迹有浅深。所以言后于无言知后无知矣。
  文殊师利叹曰。善哉善哉。乃至无有文字语言。是直入不二法门 三叹也。肇曰。默领者文殊其人也。为彼待言所以称善。生曰。言迹尽于无言故叹以为真也。
  说是入不二法门品时。于此众中五千菩萨。皆入不二法门得无生法忍 四明时众得益。(第二终)。

  香积佛品第十

  至人无名随缘化缘以作称真法无相。逐缘相而目品本。是法身戒定等香迹现土之香以化物也。
  于是舍利弗心念。日时欲至。此诸天子菩萨当于何食 此二净秽双游明中道用也。香积释迦法身平等应物缘殊净秽异也。品文三。一假缘念饭。二净秽互游。三闻品得益。初文三。初念。次呵。后许。此初念也。什曰。舍利弗独发念者其旨有三。一者结业之体未能无资。二绝意大方乐法不染。三推己有待谓众亦然。处弟子之上宜为众致供也。
  时维摩诘。知其意而语言。佛说八解脱。仁者受行。岂杂欲食而闻法乎 二呵也。八解脱禅定悦食养法身也。杂欲食资毒蛇身也。人多为养毒身废修法身。故因念以诫之。
  若欲食者且待须臾。当令汝得未曾有食 三许也。小乘以禅悦法喜为法食。以五欲段食为毒食。今香积之餐食了得道。为未曾有。
  时维摩诘即入三昧 此第二净秽互游。文三。一明二法互化。二明二土佛事不同。三明舍秽生净。初文中二。初明从秽游净。二明彼净来秽。前文中三。初现净土。二求往者。三现化往。初文三。此初入三昧。睿曰三昧秦言正心。有二种。一变修得。二报得。三昧都无入出入出之名。况法身耶。今言入者岂非所以迹也。
  以神通力示诸大众。上方界分过四十二恒河沙佛土。有国名众香。佛号香积。今现在其国香气比于十方诸佛世界人天之香最为第一。彼土无有声闻辟支佛名。唯有清净大菩萨众。佛为说法。其界一切皆以香作楼阁。经行香地园苑皆香。其食香气周流十方无量世界。时彼佛与诸菩萨方共座食。有诸天子皆号香严。悉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供养彼佛及诸菩萨 此二现净土众香。香积等示依正报名。无二乘朋眷属。净香作楼阁等依报净坐食等佛事净。
  此诸大众莫不目见 三明众见。使睹胜相而生信。饭至方期道也。
  时维摩诘问众菩萨。诸仁者。谁能致彼佛饭 此二求往者文四。此初求往。肇曰。既现彼国推有力者令取饭。
  以文殊师利威神力故咸皆默然 二神力使默。肇曰。文殊师利将显净名之德故以神力令众默然。
  维摩诘言。仁者此大众无乃可耻 三呵。肇曰。励未成。
  文殊师利曰。如佛所言勿轻未学 四引答。肇曰。进始学也。
  于是维摩诘。不起于座于众会前化作菩萨。相好光明威德殊胜蔽于众会 此下三明现化往。文三。一化往。二问讯。三众叹。初中文四。此初现化使往也。所以化蔽众会者欲令彼众睹胜化而寻本也。
  而告之曰。汝往上方界。分度如四十二恒河沙佛土。有国名众香。佛号香积。与诸菩萨方共坐食 二示去处也。
  汝往到彼如我辞曰。维摩诘稽首世尊足下。致敬无量问讯起居少病少恼气力安不 三教问讯。肇曰。将示有身不得无患故致问。如来犹云少病少恼。
  愿得世尊所食之余。当于娑婆世界施作佛事。令此乐小法者得弘大道。亦使如来名声普闻 四陈请饭。肇曰余卑逊言也。彼土因香以通大道。此国众生者志意狭劣故请香饭之余以弘佛事。
  时化菩萨即于会前升于上方。举众皆见其去到众香界礼彼佛足 此二化到问讯。文三。此初化到礼足也。
  又闻其言。维摩诘稽首世尊足下。致敬无量问讯起居少病少恼气力安不 此二问讯起居也。
  愿得世尊所食之余。欲于娑婆世界施作佛事。使此乐小法者得弘大道。亦使如来名声普闻 此三述其请事并如文。
  彼诸大士见化菩萨叹未曾有。今此上人从何所来。娑婆世界为在何许。云何名为乐小法者。即以问佛 此下三明彼大士惊异。文四。此初叹问。问中有三。一问从何焉来。应言谁所化来。净名化作也。二问娑婆处。娑婆此云杂会。杂恶众生共会一处。又云。堪忍。唯佛释迦堪忍住故。三问何名乐小法者。肇曰。其土纯一大乘不闻乐小法之名故此问也。
  佛告之曰。下方度如四十二恒河沙佛土。有世界名娑婆。佛号释迦牟尼。今现在于五浊恶世。为乐小法众生敷演道教。彼有菩萨名维摩诘。住不可思议解脱。为诸菩萨说法。故遣化来称扬我名并赞此土。令彼菩萨增益功德 此二答三问。四十二恒诃沙超答第二问。来处今现在五浊等答第三问。说小所由有菩萨名维摩诘却答第一。能化者释迦。此云能性也。牟尼此云寂名也。
  彼菩萨言。其人何如乃作是化。德力无畏神足若斯 三重问。化事既睹所使之威。光明能化之力妙故再问也。
  佛言。甚大。一切十方皆遣化往施作佛事饶益众生 四重答。令生企慕来娑婆也。
  于是香积如来。以众香钵盛满香饭与化菩萨 此下二明净土游秽。文三。初受饭同来。二净名宾待。三饭作佛事。初中文四。一化受饭如文。
  时彼九百万菩萨俱发声言。我欲诣娑婆世界供养释迦牟尼佛。并欲见维摩诘等诸菩萨众 二彼众欲来虽禀香国之化亦与声闻教有缘故欲同诣也。
  佛言可往。摄汝身香。无令彼诸众生起惑著心 三许往诫敕诫中文三。此初摄身香也。什曰。大怒则狂。大喜亦迷。宜摄汝香防其惑因。
  又当舍汝本形。勿使彼国求菩萨道者而自鄙耻 二摄形也。什曰。耻深则殒愧浅亦恼。二患交至去道逾缅。上言惑著此言鄙耻二门互显约其文也。
  又汝于彼莫怀轻贱而作碍想。所以者何。十方国土皆如虚空。又诸佛为欲化诸乐小法者。不尽现其清净土耳 三莫轻诫文有檀征释也。娑婆众生遇劣则轻。见胜便耻。值好则著。故借彼以诫此也。
  时化菩萨既受钵饭。与彼九百万菩萨俱。承佛威神及维摩诘力。于彼世界忽然不现。须臾之问至维摩诘舍 四化众同来。
  维摩诘。即化作九百万师子之座严好如前。诸菩萨皆坐其上 此净名宾持如前指不思议品。
  时化菩萨以满钵香饭与维摩诘。饭香普熏毗耶离城及三千大千世界 此三饭作佛事有二。初香。后味。前中又三。此受香普熏。彼熏十方。此但三千缘应尔也。
  时毗耶离婆罗门居士等。闻是香气身意快然叹未曾有 二闻香得益。肇曰。异香入体身心怡悦。
  于是长者主月盖。从八万四千人来入维摩诘舍。见其室中菩萨甚多诸师子座高广严好。皆大欢喜礼众菩萨及大弟子。却住一面。诸地神虚空神及欲色界诸天。闻此香气亦皆来入维摩诘舍 三有缘斯会。肇曰。毗耶离国无有君主。唯有五百长者共治国事。月盖众所推重故名主。诸地神下皆闻香而后集。
  时维摩诘语舍利弗等诸大声闻。仁者可食如来甘露味饭。大悲所熏。无以限意食之所不消也 此下二味为佛事文四。此初劝食也世食资于毒牙。此饭成于甘露。生曰。泥洹是甘露之法而食。此食必以得之故饭中有甘露味焉。大悲所熏者。我心感报所济有涯。大悲熏修福惠无尽。食者当求佛果普利群生。若局于己身自调自度既背施心则不消也。
  有异声闻念。是饭少而此大众人人当食 二异念也。肇曰。不思议饭非二乘所及故生是念。
  化菩萨曰。勿以声闻小德小智称量如来无量福惠。四海有竭。此饭无尽。使一切人食搏。若须弥乃至一劫犹不能尽。三化菩萨呵。文三。此初呵也。声闻自调之果名小德。诸佛大悲福报。无量四海鱼龙之报可竭。此饭诸佛之福无尽故。虽多人长劫搏。若须弥终无尽也。
  所以者何。无尽戒定惠解脱解脱知见功德具足者。所食之余。终不可尽 二举因释也。肇曰。如来五分法身无尽功德报。应之饭如何可尽。
  于是钵饭悉饱众会犹故不澌 三食不澌 其诸菩萨声闻天人食此饭者。身安快乐。譬如一切乐庄严国诸菩萨也。又诸毛孔皆出妙香亦如众香国土诸树之香 此四食已利益有得乐出香如文。
  尔时维摩诘问众香菩萨。香积如来以何说法 此第二明净秽二土。应缘作化佛事不同。此初问净土也。
  彼菩萨曰。我土如来无文字说。但以众香令诸天人得入律行 此二答化缘也。浅者入于律行。深者具足三昧。肇曰。其土非都无言。但以香为通道之本。如此国因言通道亦有国神变余事而得悟者也。
  菩萨各各坐香树下闻斯妙香。即获一切德藏三昧。得是三昧者。菩萨所有功德皆悉具足 三昧等也。肇曰。此三昧力能生诸功德也 彼菩萨问维摩诘。今世尊释迦牟尼以何说法 此二明秽土。文四。一问。二答。三赞。四述。此初也。
  维摩诘言。此土众生刚强难化故。佛为说刚强之语以调伏之 此二答也。文三。法喻合初法中又三。此初标也。肇曰。圣化何常随物而应耳。此土刚强故以刚强之教应之。
  言是地狱是畜生是饿鬼。是诸难处。是愚人生处。是身邪行是身邪行报。是口邪行是口邪行报。是意邪行是意邪行报 此二列刚强语。法花以言通实相为柔软音故。此中始于地狱终至世间涅槃差别。皆非尽理不二之言故悉名刚强语也。文约五乘明之。此初果离八难因离三邪生。值佛法正信修行名人乘也。
  是杀生是杀报。是不与取是不与取报。是邪淫是邪淫报。是妄语是妄语报。是两舌是两舌报。是恶口是恶口报。是无义语是无义语报。是贪嫉是贪嫉报。是嗔恼是嗔恼报。是邪见是邪见报 此二不作十恶即十善业报生欲天名天乘也。若增修禅定生色界天也 两舌者离闻语无义语者。什曰。胡本云。杂说也。夫不为善及涅槃而起口业。悉名杂说也。
  是悭怯是悭怯报。是毁戒是毁戒报。是嗔恚是嗔恚报。是懈怠是懈怠报。是乱意是乱意报。是愚痴是愚痴报 此三除六弊修六度即菩萨乘也。
  是结戒是持戒是犯戒。是应作是不应作。是障碍是不障碍。是得罪是离罪 此下合明二乘。文分三。学此初戒学也。结戒者。肇曰。如律义说谓因事制戒也。顺授名持。违故名犯。开故应作。制故不应作。性戒障道。遮故不障戒。尤重心犯故障。轻心不障。不忏故得罪。忏故离罪。
  是净是垢 此二定学。凡夫以爱心修禅定为垢。圣人无漏心修为净也。
  是有漏是无漏。是邪道是正道。是有为是无为。是世间是涅槃 此下明惠学也。七贤有漏。八圣无漏。八正正道。背此名邪道。三谛有为。灭谛无为。三世间出三界涅槃。